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84|回复: 1

[原创]“年终特稿” 2005:中国书坛的民间话语阵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2 19: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183在 2005/12/26 10:24p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年终特稿”
2005:中国书坛的民间话语阵痛
朱中原
2005年的中国书坛,同样风云变换。启功、刘炳森驾鹤西去,刘正成冤案平反,赵长青新官上任,张飙灰溜下台,沈鹏安然离任,张海荣登宝座,王镛频繁炒作,唐双宁迅速窜红,书呆子网络成名……这一系列的书法领域的非书法事件构成了中国书坛的热闹景观,也构成了中国书坛十大新闻看点,使得书法人的神经被频频挑动。
启功:大师时代的终结?
2005年夏,启功先生驾鹤西去,中国书坛再一次引起震荡。
启功先生躯体及灵魂的消失,使中国书法界再次沉浸于回味大师、呼唤大师的沉重氛围之中。本来,当代书法界就已经离大师时代越来越远,而随着启功先生的离去,中国似乎也已经彻底告别了大师的时代。启老之后,当代书坛已经没有大师似乎渐成共识。然而,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此。当这位被众多书法家们、书法爱好者们追捧的书法大师被“盖棺”之后,关于“大师”的讨论就迅速地覆盖于各类书法媒体。上海《书法》杂志首先打破沉默,面对沉寂的书坛首先叫板。在2005年的几期《书法》杂志上,连续刊登了一些讨论大师问题的文章,其中有相当篇幅就直接涉及到关于启功先生、刘炳森先生的讨论和评价,文章观点鲜明、尖锐,颇有思考力度和冲击力,尤其其中一篇徐建融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徐建融先生在文章中首先肯定了启功先生的人品、学术贡献、社会影响、书法影响等等,但同时,徐建融并不追赶时髦,他提到了关于启功先生地位评价的问题。针对于书法界追捧的“大师”,徐先生认为,启功先生学问、人品、书品、影响、社会地位俱佳,甚至在当代书法界无人能及,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这是不是就是说启功先生就是“大师”了呢?如果说启功先生在古文字学方面有较大的贡献与造诣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称他为古文字学“大家”,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但是,恐怕够“大师”地位尚差一截吧;如果说我们称启功先生为当代书法“大家”,这一点恐怕无人会反对,但是这又能不能说他是“大师”呢?什么是大师?大师显然是在某一领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开宗立派的显赫人物,而且必须有学术、艺术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比如王国维、鲁迅、齐白石等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大师,但是启功先生能不能称为大师?不错,启功先生的确在古文字学方面造诣精深,但是在古文字学方面造诣精深的在世人物不止启老一人,而且无论学术成就、学术贡献都比启老要大,只是社会影响略逊于启老,所以我个人认为,称启功为古文字学大师不妥,称其为古文字学大家尚可。至于其在书法方面,启老的书法影响众人皆知,无须我赘言,而且其确实开创了当代的“馆阁体”书法的先河。“馆阁体”书法无论怎样被人贬低,但是其历史影响力都是不可抹杀的,如果要抹杀馆阁体,那么就是抹杀从明到清的中国书法史(不是全部,但至少也是大部分),这显然是不合实际的。所以,单就这一方面来说,启老在书法领域开宗立派,称书法大家无可辩驳。但是,称书法大师仍然不妥。既然“馆阁体”书法格调不高,那么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就会相对偏低,而“大师”之称谓首先一点就是对其艺术史地位的评价。
所以,在我看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能轻易以“大师”谓之。我这样说,并不是贬低启老的社会地位与历史影响,而实在是出于对启老的尊敬。因为,大师的称谓是经过千百年历史检验的,即使是现在暂时被称为大师,而如果千百年之后万一其地位又降下来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告慰其灵魂呢?我相信,若启老在世,依启老的谦虚和诚恳,也不会轻易让别人把自己称为大师的。
无论如何,大师都已离我们逐渐远去。当当代书坛没有大师时,启老便成了大师,当当代文坛没有大师时,巴老便成为了大师。这究竟是对二老的尊敬还是对二老的随意拔高?这究竟是对中国文艺事业的尊敬还是对中国文艺事业的嘲讽?
刘正成:后极权时代的书法悲剧
无论如何,刘正成都是一个悲剧。时代的悲剧,个人的悲剧,性格的悲剧,政治的悲剧,文化的悲剧,书法的悲剧。
或许,刘正成本来应该成为一个文学家的,但却无意中成了一个书法家。但是无论是作为文学家的刘正成,还是作为书法家的刘正成,在我看来都不会逃脱历史所强加给他的个体命运悲剧。刘于中国书坛来说,是中国书坛之幸,于刘自身来说,是刘之不幸,书坛之幸与个人之不幸,恰好构成了当代中国书法政治的一个悖论:权力角逐与政客操纵下的书坛及书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权力的衍生物,在权力与物欲横行的时代,纯粹的艺术人与文化人势必会成为权力与物欲的牺牲品。文学如此,书法亦如此。古代如此,现代如此,当代亦如此。pzj
刘的悲剧性是注定的。刘的平反,也是注定的。前者的注定是一种中国特殊政治文化本身的体现,后者的注定是中国日益强大的民间意识形态的使然。只要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特征不改变,那么诸如刘此类的书坛悲剧、文坛悲剧将会继续重演,只要中国民间意识形态继续强大,那么存留于世的冤案将会被逐一平反。
刘被引起广泛争议,是注定了的事,只不过2005年因刘正成冤案的平反,而成为尤为敏感的话题。其被引起广泛的争议,一是对其下台原因的争论:一部分人倾向于书坛权力之争,一部分人倾向于其个人性格悲剧,一部分人倾向于书坛政客之陷害。然而在我看来,不如说是在权力与利益纠结的时代的时代性因素与个人性因素的一种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局。二是对其书法书风的争论,大部分人认为刘之书法学术、书法活动引领了20年中国书法的发展,另有一部分人则强烈反对其书法书风,将其定义为“丑书”。毋宁说这是学术艺术之争,不如说这是书法权力与利益之争,因为书协有人倡导回归传统,批评“流行书风”和“丑书”,名为批评“丑书”,实为打压书法家。
关于刘正成的评价,我个人以为,刘对中国书法的贡献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其推动、引领了当代书法运动,无论是“中青展”,还是“全国展”,其功劳都不可磨灭,20年来的中国书法发展,与蓬勃发展的“全国展”、“中青展”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二是其学术研究成果,这突出表现在其对书法史学的造诣与贡献上。“书法史学”与“书法史观”的确立于刘正成来说,当代书法学术界几乎无人能比;三是编撰《中国书法》杂志,《中国书法》杂志能够成为一份核心学术期刊,并得到海内外的广泛认可,刘正成功不可没;四是编撰《中国书法全集》。我以为这是刘正成最大的学术贡献,《中国书法全集》确立了对书法家“历史时空定位”的史学研究范式,其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书法史学界,而且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一项浩大学术工程。
关于刘正成冤案,其影响早已超出书法界,而广泛延伸到民间与官方,被多家媒体关注,甚至引起了官方高层的注意。著名文化评论家朱健国先生一篇《刘正成冤案:呼唤还社团于民》在海外媒体的发表,曾引起民间的一些震动,也在书坛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注意,但是远未引起书坛人的广泛关注。2005年10月,我于上海《书法》杂志发表《当代中国书法运动的民间化倾向》一文,提出书法运动的“民间化倾向”观点,实际上也是对朱健国先生“还社团于民”的间接响应。
(未完待续)
[/watermark]
发表于 2005-12-22 2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年终特稿” 2005:中国书坛的民间话语阵痛

第一个最先拜读,让人难以平静!!!发人深省,值得深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17 10:21 , Processed in 0.1241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