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林缘堂堂主

[公告]《墨铭奇妙·戴媛书展》将于9月8日在北京大学开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2: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墨铭奇妙·戴媛书展》将于9月8日在北京大学开展!

雨中逃禅(二)
喧阗除夜步空庭,
举世沉酣谁共醒。
四顾所亲唯笔砚,
潇潇残雨入深更。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2: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墨铭奇妙·戴媛书展》将于9月8日在北京大学开展!

观《沽酒图》拓片
楼上高阳两酒徒,
蜀都春色道旁沽。
诗情俯仰云上天,
怕是文君正当垆。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2: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墨铭奇妙·戴媛书展》将于9月8日在北京大学开展!

观《乐舞图》拓片
满耳笙歌幻墨华,
汉廷遗韵正无涯。
未央灯火犹高照,
钟鼓齐鸣催异葩。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3: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墨铭奇妙·戴媛书展》将于9月8日在北京大学开展!

书法本质的探索与展示——题为“墨铭奇妙”的戴媛书法作品展(戈恳轩)
2006年 9月 8日,来到北大作访问学者的四川女书法家戴媛,摭拾起时光中洒下的书艺碎片,拼出一种图案作为对北大的反哺和为了忘却的纪念。在北大举办她的书法个展,这是在北大的访问学者首次举办的书法展。
一、解题
        
墨,能够深刻而又直观地展示一种叫做“奇妙“的性质,让它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这就是这次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戴媛书法作品展所要表现的主题。
从静的一面去审视墨,它吸收一切光,不让一丝色彩逸出,它显得单调,冷峻、沉寂;它没有份量,只是虚无。然而这样无限的吸收,又造就了它的深厚、博大。它可以衍生出无量数的色彩,它可以表现世间万有的质感——浓淡、深浅、枯润、燥湿、轻重、厚薄、大小、粗细、强弱、疾涩、刚柔、动静、明暗......等等。
从动的一面去审视墨,它只是二维的点线、它没有真实的形质,但它却可以直接显现连贯、离合、跳跃、高低、快慢、开阖、平行、相交、呼应、相背、顾盼、超越、阻隔、隐显、渐进,突变......等等,世间万有的一切动态,它都可以囊括无遗。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绪,涌动人们的心潮,令灵感萌生无限。
《乐记》云:“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一动一静,是天地万物的律动,是有生无生的韵律,是世间无穷奇妙的本原,书法具有表现这样的韵律和奇妙的可能,而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实现这一转换的人是书法家。
这个展览,是戴媛女士为实现这一转换作出的又一努力。
二、追求
戴媛,一位来自西蜀的女书法家,她的生命就是为了追求墨的奇妙而存在。当她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囡的时候,对书法奇妙点线的欣感,就已在她心中萌动。她没有和其她女孩那样,喜欢玩乐打扮,她倾心的是音乐、绘画和书法,而最终她是将她的一片深情大半倾注于书法艺术,因为她感到她的生命的律动是与这一奇妙无穷的传统艺术是同步的,她的生命只有与墨的韵律同振才能得到升华。
她后来从蜀中著名老书法家王砥如先生那里接受了严格的正书训练,以后又博涉各家,遍习各种书体,在四川和国内书坛崭露头角,得到四川书坛前辈李半黎的欣赏和勉励,1989年就进入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并成为了有17年会龄的中国书法家协会老会员。在旁人看来,这是造物对她的眷顾,但她只看作是命运对自己的又一鞭策,她感受到时时存在的激励,激励她不断追求新的境界。
她苦苦地追求墨在流动变化中的奥蕴,希望通过墨的点线来表现自己生命旋律,在上世纪的最后一年——1999年,她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了题为“戴媛墨韵”的大型书法作品展,展出了篆、隶、真、行、草各种书体一百馀件作品。这些作品中,有丈二的大幅,笔触浓重豪健,有心雄万夫,气吞山河之势。也有小幅作品,清丽温雅,显示了女性娴静纤柔的本色。其阳刚的一面,可以直击人们的心弦,其阴柔的一面,则可浸润至人们心田的深处。“大之则弥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厘”,墨的韵律在这次展览上初步得到展现,得到书法界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而这次展览取得的成功,则已定格在《戴媛墨韵》一书中。
但是她并没有久久地陶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她深知任何已经得到的成功,都只是明日黄花,甚至有可能成为自己前进的桎梏,她不能停下足步,仍须探索,仍须追求,而自己已经打造出来的天地是太小了。她似乎听见一座辉煌学府的召唤,她应该去那学术和思想的渊海中去磨砺自己的精神。于是她毅然决然奔赴前往——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
三、思想
她离开蓉城的亲友,离开自己宽敞、舒适的住宅,作为一位访问学者,来到她心仪已久的北京大学。“大学者,非有高大校舍之谓也,乃有学术大师之谓也”。她在这座学府,住进了位于地下室的宿舍,通讯信号不足,空间狭小,生活不便,但她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她能够当面请益的是汇聚在这里的学术大师和杰出的学者,她感到从来未有过的充实。
她在课堂里聆听教授的讲授,如清泉泻心,令人忘倦。选修了近十门功课,她与学者们进行讨论交流,反覆问难,大大地扩展了视野,受到很大启发。她徜徉于未名湖畔,仰望饱经沧桑的红楼,不禁思绪万千。她常伫立在北大精神的铸造者蔡元培先生塑像前领略,他的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哺育了中国近现代的人文精神。她想到了近现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名言:“理宜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她想到了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的题词:“山海之精,人文之英,蔚为华粹,奇异琅琳。”......她的体会良多,她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书法艺术的新起点。
她感到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她悟到要用心灵和思想来进行书法创造,心灵和思想是没有边际的,她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一种难以遏止的创作冲动降临到她的身上。
四、内涵
于是在访学期间,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准备工作中,跑遍图书馆,校史馆,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精心地选择了并撰写了所要书写的内容,竟日涵泳其中,如同拜晤前辈大师座前,聆听教诲,有如坐春风,左右逢源之乐。
她书写了古代圣贤的名言警句,历代诗词、散文名篇、名联,这些内容涉猎广泛,显示了她的学养。而她书写最多的是北京大学近现代的校长大师们的诗文、对联、题辞这些内容,或文采斐然,或思想深刻,因时代较近,故读来尤觉亲切,尤多感悟。如蔡元培联云:“贫贱何伤,只要把民胞物与安排下去;精神能固,却须从冰天雪地磨练过来。”既显示了蔡元培仁爱的胸怀,又是勉励学子克服困难的教导。又如李大钊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表现了他的浩然正气和对学术的追求。而梁启超联:“读古人书得大概,当天下事宜小心。”短短十余字,把治学和治国的要领都要讲到了。其他还有严复、陈独秀、容庚、沈尹默、鲁迅、熊十力、汤用彤、沈从文、梁漱溟、冯友兰、陈寅恪、徐志摩等人的诗文联语,都字字珠玑,美不胜收,可作座右铭或格言警句观。
她书写这些大师们的诗文联语,并不是用作一般的创作材料,主要是为了讴歌北大的文化精神。这些大师们,正如鲁迅所说,都是“中国的脊梁”,是他们造就了北大乃至近现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她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书写这些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是她书法创作的原动力和灵感的源泉。
她在北大校园中,不仅获得书法创作的灵感,也获得了诗词创作的灵感。在北大学习不到一个学期,她已有不少感悟,这些感悟非常自然地化为诗句,粗略计算,大约有近20首了。这些诗也就成了她书写的内容。这些诗作,真切的记录了她这一段时间的心情。如题为《三十年后重返大学堂》的诗:
        “春风尚未暖桐花,
        轫发燕京问字车。
        皓月盈虚上庠里,
        更知勤学驻芳华。”
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她就来到北京访学,岁月如流,韶华易逝,她要挽住岁月年华,不是靠美容整形,靠的是加倍的勤学,这是她的见识的过人之处。当然,她也感受到学习的艰苦,如《问学》一首云:
        “燕山匝地起风沙,
        那似蓉城正放花。
        问学浑如行者苦,
        可知辜负几芳华?”
而最令她饱受煎熬的是对远在新加坡留学的儿子的思念之情,如《思子》二首之一云:
        “阳春耀景唱仓庚,
        初月如钩星汉横。
        日月丽天儿在远,
        漫漫长夜若为情。”
但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她问学的决心。她在北大的访学,加深了对这所名校厚重的历史人文精神的体认,如《北大红楼》一首云:
        “京城文采上庠优,
        满目红楼沧海愁。
        今日诗情对明月,
        燕园春色动歌讴。”
在北大的访学,使她的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对书法艺术的真谛有了更多解悟,也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自信,如《京华暮春》云:
        “花放蔷薇春意深,
        京华尚有晚凉侵。
        风雨一番吹过了,
        却看墨韵化珍琛。”
她看到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同样是属于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其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影响尤为深广,却未能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在怅然之馀,她在一张世界地图上题诗一首:
        “今日伯牙能擅场,
        谁知翰墨更辉煌。
        一诗写上舆图去,
        展向寰球惊万邦。”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她希望中国的书法艺术能走向世界的强烈愿望,气势不凡,读来使人如重见龚定盦诗风。
她的心灵涵泳于北大人文精神的渊海之中,具有了更加敏锐的目光,对社会现实也看得更加深透。她撰写了一篇小品文,题为《身份》,对当前社会一些违背人文精神的价值观作出了尖锐的剖析,她写道:
“高贵被平庸边缘化,
精神被物质边缘化,
信仰被迷信边缘化,
讲台被PK台边缘化,
汉语被外语质缘化,
学者被商人边缘化,
东方文化被西方文化边缘化,
.............”
一位女书法家的敏锐思想和社会良知,在文中得到充分表现。
反观当今书坛的一些书法家,除了抄写古人诗词文章之外,有的或能勉强自撰一些蹩足诗文,既无思想,亦乏性灵,近于古之书吏,或清朝之笔帖式,其书法即使精工,即便能惊悚俗眼,但终究难入识者法眼,虽能名噪一时,必然“身谢道衰”,会被历史淘汰。相比之下,我们自能清楚地认识到戴媛书法艺术的价值。
五、造境
她决定以北大的人文精神为基调,以自己的感悟为出发点,创作一批作品在北大展出。暑假她回到故乡就马上投入到创作之中。她完全忘却了自我,她只觉得自己整个身心已被北大精神所置换,这种精神又成为书法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她似乎有大郁积需要宣泄,有大意愿需要表述,她致力于创造完全自我的新境界。
她很早就追求一种宏大的境界,或者说一种大气势,这已可以从她的诗文和先前的作品中看出。她这次展出的作品中,八尺、丈二的作品就有好几件。由于篇幅较大,故挥运甚有难度。但我们看她的这几件大幅作品,其布墨赋形,擒纵自如,游刃有馀,墨彩灿然,墨韵悠远,令人感受到磅礴的气势。三苏之一的苏辙曾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学而能,气可养而致。”她的作品的浩大气势,是长期修养的结果。
她一直追求醇粹、高雅、温淳之美,这些特色更多地表现在她的小幅作品中。她善于运用墨色,并将墨的动与静妥帖地、融合无间的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种无声的韵律,让书法作品成为一篇篇可视的乐章。这些大朴无华,美伦美奂通过她的墨色,温润而不流于柔媚,燥劲而不流于荒怪疏野,动止有度,出规入矩,于传统中又见自己的面目。
她善于用墨,但她又将墨的概念扩展了。金粉、硃砂也成为她的墨。当然,金粉和硃砂是前人已经使用过的书写颜料,但她更善于将这些色彩与纸、绢的色彩配合起来,形成绚丽多彩,奇幻频出的效果。
她的作品的形式有传统的对联、条幅、中堂、扇面、册页,拓片等,此外还在灯笼(购于韩国的白色灯笼)甚至地图上书写。这种形式似乎是她回应现代艺术的一种方式,但与其他作品配合起来,并不觉得荒诞,反有出奇制胜,摇曳多姿的效果。这大概也是她努力创造新境的一种尝试吧。
戴媛所造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谈到的“有我之境”,我希望通过我这篇概略介绍的文章,能让读者领略些许戴媛所造的新境界。一百件作品,形式多样,风格新颖,色彩绚丽,展示于学府殿堂,会给人何等奇妙的感受,大概只有身临其境才会体会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3: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墨铭奇妙·戴媛书展》将于9月8日在北京大学开展!

书法之于女人,书法之于北大——写于戴媛女士书展前(博雅居士)
戴媛女士的个人书法展开幕在即,这是对于她自幼而来的书法艺术的一次临习,也是对于她一年燕园生活的一次回望。
书法在当代正在被日益边缘化和平民化,女性书法和文化书法的提出正是对于这一现象的反思和弥补。
历史上的女性书法语境基本上是空白的,女性书法审美也一直在男性话语权的强势压迫下进行,规避了女性柔媚的刚硬、大气占据了书法视野的中心。这对于以二元对立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来说不失为一个重大的缺失。直到当代中国,才开始有更多的女性介入书法创作,并且开始进行某种纯女性化笔墨语言的尝试,戴媛女士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她的书写以欧楷为基础、二王为支撑,在传统文人清丽典雅之余更添了几分女性独有的柔美婉约,在以大气势、豪放风格取胜的当下中国书坛,如一股涓涓细流沁人心脾。
本次展览是戴媛女士入北大求学近一载之际对于自身书法内涵的一次重新审视,将北大的历史底蕴、文化氛围融入笔底墨中,应该是一个身在北大、受惠于北大的书者所要尽力达到的,戴媛女士的这次体验也将是全新和震撼的。北大百余年历史中,书法不是空白,甚至可以说她曾经有过绚丽的光彩,然时至今日,不独北大,中国由文化人进行的书法创作正日渐成为中国书法的最边缘,在很多只讲求技法的书法创作中文人意趣已经荡然。戴媛女士的家学渊源、学书历程决定了她的书法是带有传统文人味道的,如今她的书法也是带有北大味道的。因而这次展览也应该是精彩而独一无二的。
天晴日朗、湖光塔影,百年燕园之内正有一女子漫漫求索,追寻着书法的真谛、文化的奥义。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23: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墨铭奇妙·戴媛书展》将于9月8日在北京大学开展!

发表于 2006-9-7 02: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墨铭奇妙·戴媛书展》将于9月8日在北京大学开展!

祝贺!
发表于 2006-9-7 12: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墨铭奇妙·戴媛书展》将于9月8日在北京大学开展!

预祝展览成功!
发表于 2006-9-8 16: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告]《墨铭奇妙·戴媛书展》将于9月8日在北京大学开展!

祝贺!预祝展览圆满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2 00:02 , Processed in 0.1520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