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95|回复: 0

规范方能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6 22: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曾用两个词形容当前的邮市:低迷、混乱。两个词呈现了当前邮市的现状。邮市已持续低迷近7年,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损失惨重。1998年,全国集邮的人数有1700万人之多,而现在只有不到200万人,一个参予者日渐减少的市场怎么能有生气?
  发行管理要规范
  自1992年至今,不少邮票因发行量过大而深幅打折。就拿今年6月销毁的1992后一2001年纪特邮票来说,总数高达30多亿枚,面值高达30多亿元。这种不顾市场容量的大肆发行,导致的结果是邮票大面积深幅打折,集邮爱好者受损,邮政受损。
  肆意扩容的背后是利益驱动。众所周知,集邮收入是邮政的支柱性收入,而且已成为邮政弥补亏损的惟一途径。众多集邮公司就是靠新品的收入养活的,以2001年发行量最少的青藏铁路来说,1450万枚的发行量按面值就达1.6亿元,2001年邮政能完成扭亏重任就不足为奇了。
  邮票发行要考虑市场容量,市场容纳不了自然就低价抛售。国外通行的测试市场容量的方法就是把所有要发行的邮票放在市场上公开销售,半年之后还没有销售出去的就当众销毁,根本就不留库存,一切让市场来决定。
  国家邮政总局也开始反思近一两年的邮票发行政策。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03年、04年的邮票发行量有所减少,规定包裹邮寄可贴纪特票等,而最有力度的一个救市之举是6月25日启动的大模销毁邮票工作。
  但这种利好没有让邮民高兴起来,大家发现一边是销毁,一边是发行量仍在增大,套数增加、品种多样与增量发行无异。
  违规放货需整治
  众所周知,最具杀伤力且最易使市场陷入过度投机泥潭的就是邮票公司的违规放货。本来6月“销毁”利好让市场灿烂了两日,但大家很快发现,那些在销毁之列的库存邮票,乘邮票上涨之机又有大量的货出笼,“销毁”的真伪有待查验。
  2004年炒新已成为邮市的主要特色,垄断原始票源的地方公司与市场内部投机分子借助重大题材疯狂“炒作”,特别是借助新邮票的重大题材疯狂炒作,以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怪不得有市场人士呼吁:邮市已丧失了应有的价投资范畴,投机盛行,投资理念混乱。
  “今年4日,邮政总局发布过关于禁止邮票公司大量抛售积压邮品的规定。有关部门也早就对新纪、特邮票的发行、销售问题作过明文规定:“邮资凭证中的纪念邮资凭证、特种邮资凭证在邮政窗口的出售期为一年(后来修改为6个月),在出售期内的纪、特邮票及其他邮资凭证必须按面值或规定的售价出售,不得加价或降价。”但多年来邮政部门发行的新邮,从未真正执行过,规定成了一纸空文。新邮面世,根本不能分散到各地邮政窗口公开出售,而是被地方公司及少数人垄断、控制,“违规”经营,不是被狂炒到数倍、数10倍的高于面值,就是低于面值打折抛售。
  呼吁市场规范的声音,更多地针对违规经营。违规经营现象不消灭,市场总在一种失衡的状态下行进,总有一天要翻倒。而规范本身并不难,只要按规定执行就可以了。
  规范有日繁荣可期
  邮市现状已令众多集邮爱好者奔走疾呼,大家共同的心声是:参予各方都要细心呵护市场。
  政策层面也能看到管理当局也试图在努力进行应有的整治:比如,多年来通过预订手段,以期掌握市场需求;努力提高供求的平衡关系;禁止邮票批量违规进入二级市场,努力解决困扰邮票市场发展的突出矛盾;开展丰富多彩的集邮文化活动,以期提升市场的文化和投资价值。进入2004年,国家邮政局进一步加大了呵护力度:调整邮件资费;出台“寄包裹可贴用邮票”政策;现在又集中销毁积压库存编年票。凡此种种,不能不认为是市场的佳音。也有人对今后还将出台的利好政策排了时间表,实质性的政策利好预期是市场的信心所在。为此,我们呼吁国家邮政真正从机制和体制上改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空头文件,科学决策、执行有力,标本兼治,全面规范邮市。
  来自:信息早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5-9 03:23 , Processed in 0.1424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