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78|回复: 0

[转帖]南越春秋 南越玺印、陶文和中国历代玺印集中亮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7 2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方寸之印读南越春秋 南越玺印、陶文和中国历代玺印集中亮相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09:39 南方都市报

  孙慰祖先生是上海博物馆的玺印专家,同行介绍他时会说“凡有心学习中国玺印知识、篆刻艺术的,都少不了读他写的书”。2月1日下午,他来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出席正在那里举行的“南越玺印与陶文展”开幕式,这个玺印专题展将持续到本月26日。
  一进展厅,孙慰祖脚步加快,立马兴奋起来,他戴上眼镜,边看展柜里的玺印、陶文边感叹:南越国出土的玺印、陶文这么多,形制又独特,真是罕见又珍贵。
  这些玺印、陶文的出土证明了在2200多年前岭南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50年来集中展示
  公元前203年,原秦将赵陀建立南越国,全面使用汉字。但直到民国时期,考古工作者一直没有在岭南地区发掘出土秦汉时期有文字的实物,以致有人感慨“南天金石贫”。只是到了近50年,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水闸遗址和多处南越国时期的墓葬群先后被找到,大量的南越玺印、封泥和陶文得以展示在后人面前,其数量大、种类多,这在同时期诸侯国遗迹中都少见,而内容则包括南越的官署机构和宫室名称、地名、人名和吉语等。此次《南越玺印与陶文展》是首次集中展示了近50年来出土的南越国玺印、封泥与陶文140余件。一直潜心研究玺印、陶文的南越王博物馆吴凌云副馆长说,这些文字实物足以考证当时的职官、人名、印制和历史地理,有证史、补史的作用,即所谓“方寸天地见宇宙,笔走龙蛇写春秋”。
  国宝级文帝金印第二度显真身
  既是“首次集中展示”,自然有一些刚露面的宝贝,也有平时难得一见的国宝。摆在展厅中央位置的一枚“文帝行玺”龙钮金印,为全国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也是目前唯一的汉代龙钮帝玺,(国内已发现汉金印12枚,其中南越王墓占3枚),可谓南越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文帝即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目未。据说,当时被发现时还遗留有暗红色印泥,可见墓主赵目未长期使用这枚金印,是他作为南越地方割据政权最高当权者的凭证。“这枚文帝行玺只是在南越王博物馆开馆的时候展出过,后来一直都只展示复制品,这是第二次拿出真品。”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陈灿强告诉记者。虽然早已将此印多番研究烂熟于心,但一帮专家还是趁这难得见真品的机会,围着这枚长3.1厘米、宽3厘米的金印乐滋滋地品玩。只见这金印的钮为一龙蜷曲状,龙首尾及两足分置四角上,似腾飞疾走。孙慰祖凑上展柜玻璃,举着挂在胸前的望远镜边看边说,这龙是整体铸造的,这龙纹是后来凿刻的。有意思的是,南越国王们自称帝,但却没有皇后之称,只称为“夫人”,如“右夫人玺”金印、“泰夫人”金印。
  一枚小陶罐残片可知一段新史实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枚“苍梧”陶文让专家发现了一段南越国“国中有国”的新史实。秦始皇时,在岭南地区设“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汉武帝火烧南越国后,在岭南地区设置九郡,如苍梧、日南等。但近日在南越王宫署遗址发掘中却出土了一枚戳印着“苍梧”的南越国时期的陶罐残片。专家与《汉书·南粤传》对照,书上说,“嘉乃遂反……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郡县。”早在南越国时期已经设立了“苍梧”郡,这件陶器可能是苍梧秦王送给南越国中央政权的盛物器皿,这体现了一种南越国内部地方和王朝的关系。孙慰祖说,最近他在国外还看到了一片类似的陶文,同样可证明当时的日南郡(现在越南地区)也是南越国设立的一个郡,“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应该是直接将南越国时期的郡接管过来的。”
  如果再仔细地看看,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比如说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已经将简化的“气”印在陶片上;陶片上戳印“公”“官”的最多,据说这些官职相当于现在的质量检查者,检查工匠们制作陶器的水平,做不好的可能导致杀身之祸;而“啬夫”、“居室”据说是当时制陶小组的临时队长和小队长。
  南越国仿汉朝建宫殿
  凡看过现在正热播的《汉武大帝》的人都知道长乐宫,它是汉高祖在长安城兴建的第一座宫殿。都说南越国“百官建制如同京师”,远在南方一隅的南越国当时的宫苑建筑也多效仿汉朝。在展览中我们看到一枚戳印“长乐宫器”的陶片,从而表明南越国的宫室名称都仿效汉朝,而当时的番禺城内的宫室布局很有可能也是模仿汉长安的都城建制,但规模要小得多。
  本报记者 陈樱
  相关展览
  珍秦斋藏印展
  2月1日同时开展的还有《珍秦斋藏印展》,这是广州政协委员、澳门实业家、中国古代玺印鉴藏家萧彼德数十年来的个人私藏,萧先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玺印收藏在圈内被认为是数一数二的。这次展出方印共238枚,年代从春秋战国至清代,除铜外,还有银、玉、琉璃、骨、绿松石、铅、铁、瓷等。展览也至本月26日结束。
  小资料
  玺印
  在我国先秦时代,印章大都称为玺。只是到了秦始皇时才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称玺,一般的只能称印。在汉代,除皇帝外,皇后、诸侯王等最高级贵族的印也称玺。
  封泥
  中国古代封缄简牍并加盖印章的泥块。始见于春秋末期,秦汉魏晋时期流行,唐以后消失。当时的公文、书信多写在简牍上,为防止私拆,封发时加一检木,用绳索捆缚,在检木处系结并封以泥块,盖上印文。封发物件时也往往用此办法。后来因纸张代替简牍,封泥也随之消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7 09:11 , Processed in 0.1455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