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全集-伊秉绶陈鸿寿郑簠桂馥 》卷 编撰会议在暨南大学举行 刘正成先生谈《中国书法全集》编撰方法
近日,《中国书法全集-伊秉绶陈鸿寿郑簠桂馥 》卷编辑会议在暨南大学举行,《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先生主持会议,《中国书法全集-伊秉绶陈鸿寿郑簠桂馥 》分卷主编蔡显良、副主编杨庆、刘亦凡、吴天泽、刘彦卓参加会议。分别就各自主编的内容作了汇报。刘正成先生就《中国书法全集》的编撰体例,编撰方法等作了说细的讲解。各分卷副主编就自己负责的部分向刘正成先生作了汇报。分卷主编蔡显良表示,争取在2018年将本卷的编撰工作完工交稿。以下是此次编撰会议的详细内容。
刘正成先生谈《中国书法全集》编撰方法
刘正成:
我就先谈一下我们编辑全集的流程。全集编辑工作中的第一件事是找作品。中国书法全集-伊秉绶陈洪绶郑簠桂馥 》大概图版大概有250件左右。这一卷共收录四位书法家的作品250件左右,每位书法家收录60件左右,有的50多件,有时候一件作品有几页。图版总计320页左右,剩下的内容文章、考释、年表等内容。
研究一位书法家,不要先写文章,首先把作品找到。找作品有几个原则。一、原则上以博物馆的为主。 二、作品以书法家一生的各个时期的作品为主,早中晚期都要找。三、作品考释,找到作品以后就再考释。考释怎么做呢?考就是考证它,释就是释文。考什么呢?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写给什么人的什么内容的作品。基本上不评价它的书法,就是考嘛,释就是释文。把这个文献内容给它考的部分做出来,然后加这个释文。
如果实在要用一件作品,而这件作品又没有相关的资料,那么可以谈一点书法。或者这件作品他一生中间关键性的作用的时候,你谈谈书法,这是书他最早期的作品。然后中期、转折期的作品,晚年是发展期的作品,对这位书法家创作历程的重要生。但是考,还是我说的四个什么为主。考释作完以后,就基本上了解了这个书法家一生创作发展的过程。他开始写什么东西,后来写成什么样了,最后他的风格怎么形成的,基本就有所了解。接着你再选择他的书论,要做释文。除了他怎么写的,他怎么想的也有了,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就是做年表,年表是主要这一年,主要时事是什么,他在书法上面做了什么事。什么时候死掉、什么时候出生。把选的作品正好记到年表里面去,本卷四位书法家的年表可以先分开做,最后汇总到一起。如果不能汇,因为他的时间跨度比较大,那么也可以两个人放到一起,最后在处理。
年表不是年谱,年表是主要记载。年谱出来了,你就了解他一生的作品发展阶段,他一生的精力、郊游,他思想上怎么想的,然后构思这个文章。这样你的文章就不会和别人重复了。因为还没有,如果你从艺术风格的分析发现他一生创作的主要特征,就是你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怎么发展起来的,什么是他的转折点,精神上的风格,最后他重点性作品是哪些东西。这就是他的书法评传的基本内容。以上这些就是《中国书法全集》每一卷主要收录的内容。
为什么把四个人编到一块儿呢?那么他们基本上,按黄惇老师的观点,他们是前碑派的书法家。碑派是什么时候形成呢?乾嘉以后,道光时期碑派成为社会的主流了。但道光以前,在乾嘉时期是金石学的背景下,在阮元、翁方纲他们这批人是搞金石学的学术的引领下再开始写篆隶。明代人基本上不写篆隶的,包括南北宋代人很少写篆隶。米芾、苏东坡他们都不写篆隶。为什么呢?就是受金石学的影响开始写篆隶。
郑簠是南京人,他是最早提出学汉碑,他到山东去考察。他们实际上先写隶书。阮元他们那一批人好多写篆书,这边写隶书。篆隶书就形成了邓石如以前的前碑派。最后问题是邓石如解决了碑的技法问题,咱们写篆书,怎么写隶书。他们这些人物正是构成了碑派书风的前奏,但是郑簠主要是隶书,还有一批写篆书的,或者这边之内。那么他的发展脉络是这样的,这些人物都是为开创被学书风中间前奏的人物。
为什么写篆隶呢?挂轴书法出现以后,字写大了,除了王铎这样还是把经典阁帖拿来临摹放大,他到了极致了。然后才面临着吸收篆书、行书、隶书或者北碑。这些篆书、隶书、北碑以前就摆在这些地方的,并不是它没有。大作品开始出现以后,就不能光从阁帖里面找东西了,他们视野打开了,加上文字狱的限制,不能讨论思想,那么大家就去做注解。汉学风兴起了,明末受到宋学风的应该就是六经注解这个时代学术背景。
在他们集大成的就是邓石如,前面这些都是做准备的,然后这个清末的几大家,邓石如之后,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他们形成了真正的碑学的主流。康有为认为道光时期碑学成为主流的。这是本卷全集这几个人的时代背景。
伊秉绶这个人物很重要。他跟扬州八怪形成保护和发扬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他在任扬州知府很多年,他是一个官员。他团结这些人,还有福建人,对以扬州为中心的清代书法起了很关键的作品,他也是保护这些碑派书法。伊秉绶的隶书既是隶书,又是篆书,他是受金石学的影响,再加上扬州八怪、扬州地区的书法的发展,这样一个前碑派中间的重要的隶书家的人物。
陈鸿寿、桂馥的影响没有郑簠和伊秉绶这么大。选作品,也许他们两人选60件的话,那么可能你们两人各选50件。如果这两件选50件的话,这两个各选40件,就是作品的比例,人物的重要性来说。
文章除了考释、年表、书论、选著以外,每个人的评传文章不超过一万字。就是这个的时代背景或者他们的人生,或者金石学前碑派书法的影响,有一篇这样的文章。可以增加一篇介绍这个时代的文化变迁的文章。桂馥和伊秉绶当时的影响是比较大。围绕这两位中心写一篇。定下来以后,作品,你们再阐述,为什么选这些作品,然后就做定稿,考试的定稿。然后就分头做每个人选书论,然后开始做年表。
艺术史的关键问题,就是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这样就对了。当然你找什么影响,都往往比较主观地,看作品是最关键的。这个作品怎么写的,怎么来源的,他受什么影响转折的,最后形成他的风格。这个文章就这样写出了。大家都按这个步骤进行,你在做这个考释的时候,实际上就为你下一步做文章,你是做准备了。这样就事半功倍。
杨庆:
伊秉绶他是福建人,他的父亲包括程朱理学在福建都有很深的根基,他把这个理学跟隶书的程式化相对应来研究,我觉得研究得还是比较深入的。伊秉绶作为跟邓石如一样,作为这个清代碑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伊秉绶他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因为他在刑部,然后又做过地方的知府、扬州,包括又到广东。所以他是不是能够代表这个碑学在士大夫阶层的拓展,因为我们所接触到的碑派,包括前碑派,然后扬州八怪这种前面的奠基都是一个民间的行为。就是说它没有像以前的这种帖学有这种文人基础。而到了伊秉绶,邓石如跟伊秉绶还不一样。但只有伊秉绶他具备这样子一个很深的做官以及上层的交友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碑学的这种文人化的这种,作为一个点来讲放在清代书法史碑学发展上的这么一个意义。
刘亦凡:
我做郑簠研究,目前搜集的大概有一百幅左右他的作品,第一部分就是政府的生平,因为之前那个薛龙春老师他已经写过一个专著,然后我只能从他的专著里面吸取一些我需要的部分,然后再加入一些创新点,就是比较难思考的,然后向您请教一下。
郑簠的生平,第二章是郑簠的隶书的书学观念。书学观念首先就是学汉碑,书吾隶体,就是形的部分。第三篇是神的部分。第三章就是郑簠的隶书实践。隶书实践,我把他的传世作品都列出来了。然后就是对他的传世作品,就是他的大小、内容、形式,是以挂轴为主,还是以扇面为主,分了这些门类。然后第三就是他出新意之处,他和前期的书家相比出新意之处。第一就是推崇汉碑,而且是取法有20多种取法。第二种就是传拓汉碑,第四就是他的这个章法,字句宽松,行距紧密。然后因为明代的书家,他们写隶书可能因为当时您讲挂轴的心情,所以他们写隶书可能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很近,形成行书的章法,但是它有所改变,变成真正汉隶的章法。第五章是隶书的影响。第六章就是对笔者隶书的创作启发。
吴天泽:
陈鸿寿生活在乾嘉时期,他的书学历程是具有特殊性的,他的人之性情、书学观念、艺术实践,不仅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他一生郊游和仕途的影响,从而促成陈洪绶充满天趣的多变的书法风格。
陈鸿寿性喜交友,这是他资料里非常常见的,也经常与好友进行雅集结社的活动。
作为文人的陈鸿寿,仕途游历跟他人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很多学者研究陈鸿寿的交友都是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的。我是通过这三个不同的层次,陈鸿寿的交友活动对其文艺实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良师益友之间的互相学习、影响,为其文艺实践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师友之间的雅集结社激发了陈鸿寿文艺创作的灵感。为官之后他的生活平台变得更高了,然后他经历风雨磨难跟随阮元出去剿匪,历经一些磨难,也让他的这个人生态度更加潇洒,这些都跟他的书法风格、书法的思想都有很紧密的关系。
陈鸿寿的书法思想和实践都具有多面性,他不像其他书法家每一个阶段都是每一个阶段的面貌。像他的行书的手札的风格其实是贯穿始终。隶书那种极具变化性的那种、极具设计性的那种隶书,那种破体书风,他在早期和晚期都有尝试,但是他另一方面又在临古、好古,对石碑、汉碑的临摹也是从始到终的贯穿。所以我是通过他这个人生三个层次,就像交友的三个层次一样,也是从这个角度来写他这个书法实践。体现与时代相同的变革意识。
陈鸿寿早年学习二王,他的行书处处可见对他帖学的影响。而且比较明显的一个风格是他学习那个黄庭坚、苏轼,有不少的作品提到这样的风格。陈洪绶生性好古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他的金石碑版的拓石的探索不容忽视。他对于这个秦篆、汉隶的大量学习对他隶书风格的突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陈鸿寿对隶书实践的大胆突破与创新是其人格上的自我解放的重要体现。然后他以特立独行的隶书风格闻名于世。从另一方面来讲他这个破体书风并不是说一定必须得夸张,他是两面性的。他虽然体现了自己解放的思想,但是他可能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讲可能是有一定的弊病在里面。所以我这篇文章也是批判地看待他这个对书法的大胆突破。
文章的最后我写了陈鸿寿作为乾嘉时期的文人书家不仅体现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反映这个乾嘉时期的一个时代的特殊性。像金农他们这些扬州八怪基本上处于同一时期的,就是受到时代因素影响,从而促成自己艺术思想的影响。对陈洪绶书学的探讨和研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其人其书,更重要的是通过认识他的个性从而抓住这个时代的本质。
刘彦卓:
我的比较少,我现在暂时就只有40来幅。目前正在搜集资料。
刘正成:我们计划今年把它整出来吧。
蔡显良:那应该没问题,2018年很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