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94|回复: 0

[原创]中国精英思想的民间转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3 13: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精英思想的民间转向
朱中原
由近日陈丹青教授的愤然离职,再上溯到四川著名宪政思想家王怡的离校,余杰对北大的愤慨,刘翔读博,赵本山当教授,宴弘扬老师的遭遇,等等,这一连串的事件近年来在中国高校中屡屡发生,使中国教育界及学术思想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人都陆续离去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庸才又陆续地进入?学院,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到底是在生产思想还是在扼杀思想?
无独有偶,前不久,笔者所在学校一非常有才华的院长、哲学教授因不满学校僵化的学术体制和苛刻的待遇而愤然离去,高就于别处,给学院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另外,本学院还有好几名非常具有才华和学识的教师也纷纷离去。有人纷纷慨叹:为什么优秀的精英和人才总是纷纷离去?为什么优秀的思想和精英都融入不了学院之中?
反观这些这些年的高校建设,也着实厉害,拼命地扩招,拼命地建校,拼命地立项目,拼命地引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拼命地搞什么“形象工程”。然而,却就是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培养不出一流的学术人才和思想大师。有人甚至愤怒地质问:为什么学院高楼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然而真正的思想和学术却越来越少?学校成了什么地方?成了停小车的地方,成了亲亲我我、搂搂抱抱的地方,成了建高楼大厦的地方,成了拉赞助、搞促销活动的地方,唯独没有思想的容身之处。
有人说当代中国没有思想家,这话不对。当代中国不是没有思想家,而是即使有思想家,也被学院体制埋没和扼杀了;当代中国的思想家基本上都在民间而不在学院。
当代中国的思想家或思想者,可以说基本上都不是学院培养出来的。学院培养不出真正的思想和思想家。看看中国当代那些思想精英吧,顾准、何新、杨小凯、顾则徐、王小波、任不寐、吴思、钟叔河、王怡、余杰、冼岩、陈永苗等等,基本上都不在学院供职,都独立于学院或体制。前两年南方某媒体评出的50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学院知识分子,严格意义上讲,他们都不是思想家或思想者型的人物正因如此,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诟病。其实现在网络公共空间的开放,使得一大批有着独立思想追求的知识分子或思想者都从学院或政府体制中解放、独立出来,走向民间或底层,利用网络公共空间从事独立研究与思考。他们不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用申请科研项目,不用参加所谓的学术研讨会,不用评职称,不用提拔、升迁,不用俯首听命于学院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他们所信奉的,是一种真正的草根精神和底层意识,是坚定不移的思想信仰和学术使命。
鲁迅早就说过,在中国,只要有人稍稍出了点头,就有人用刀来削平了他。这真是肺腑之言!但就即便是如此,在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学院,也还产生了那么多著作等身、思想宏富、震烁古今的思想与学术大师,而为什么在和平年代的当今中国高校,却没有大师产生呢?有人说是当代中国的独特的政治语境所造成的。谬也!要论政治语境和意识形态,中国无论如何都没有二、三十年代的政治环境那样恶劣、严酷;有人说是当代商业主义思潮的入侵和腐蚀。谬也!商业主义并无对错之分。要论商业主义,恐怕美国等西方国家应该是商业主义最为盛行的国家,然而却为什么仍然能够产生那么多的思想大师和学术大师呢?显然,政治语境和商业因素都不是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以上两点,都是一些外部性因素,都不是本体性、内生性的。其实在我看来,真正原因是当下中国僵化的学院教育体制所致。体制的僵化导致了思想的僵化,思想的僵化导致了学术的没落和教育价值观的严重错位。
有人说当代中国的学院教育是以牺牲少数精英和天才来满足、培养大多数平庸人才为目的的庸俗教育,这种说法固然偏激,然而却有其内在合理性。这样的教育到底合不合理?这实际上牵涉到第二个问题:即中国的学院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培养规矩、顺服然而却思想平庸的社会实用型人才呢还是培养学术型人才?我觉得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可取。但真正的大学主要应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学术型人才也可派生出实用型人才。然而中国的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既没有造就出一流的学术大师或思想大师,也没有培养出多少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实用型人才。君不见,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事业单位都在质疑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素质吗?就是因为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些思想僵化、保守、道德低下、行为“规范”的顺民型人才。于是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中国的高校教育在这两个方面都出现了悖论和问题:一是学术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悖论,即教育理念的问题;二是平民教育和贵族教育的悖论,即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我们的高校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普及型、平民化教育,既在教育机会上应体现公平和平等,而不是一种贵族化教育;另一方面,我们的高校教育理念应该是一种学术教育和思想教育,应以培养和塑造学术意识和思想意识为主,而非技能型、实用型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是高等职业学校的任务)。但是有人会问,既然强调以大多数人为基础的平民教育,又怎么能满足培养和塑造少数思想精英的精英教育呢?而如果照顾到了少数天才和思想精英,那么又如何来满足大多数人的平民化教育呢?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看似矛盾、冲突,而实则互为关联、相反相成。前面已经说过,贫民教育,是就教育公平而言;而精英教育,是就教育理念而言。教育公平是基础,是前提;教育理念是提升,是目的。或许有人会问:如果倡导精英教育,那岂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和塑造成思想精英和学术精英吗?这可能吗?当然不是如此,也不可能。倡导精英教育当然不是要把所有的大学生都培养塑造成思想精英和学术精英,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但作为高校和学院,我们至少应该是产生思想和学术的温床,我们至少应该做到:不能扼杀思想和学术,不能扼杀天才和精英,不能因为某些制度上的原因而使学术和思想在学院消失。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足矣。然而,遗憾的是,中国无论是在教育公平问题上,还是在教育理念问题上,都远远没有做到,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中国的高等教育,是该值得反思的时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3 19:43 , Processed in 0.1318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