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70|回复: 5

学者王岳川、陈才生做客新浪聊文化李敖(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1 17: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者王岳川、陈才生做客新浪聊文化李敖(实录)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16:02 新浪网


北大中文系教授王岳川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河南安阳师范学院教授、《李敖这个人》作者陈才生

  著名学者李敖从本月19日起开始了其内地和香港为期12天的神州文化之旅。在此期间,他将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进行文化访问和交流。为此新浪网特邀请学者王岳川,陈才生做客新浪与网友聊李敖及其文化思想。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李敖先生已于19日下午抵达了北京,开始了为期12天的神州文化之旅,今天我们请来两位嘉宾和我们一起


   



聊一聊文化李敖,首先介绍介绍一下嘉宾,坐在我旁边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王岳川老师。
  王岳川:大家好!
  主持人:旁边另一位是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的教授陈才生老师,同时也是《李敖这个人》这本书的作者。
  陈才生:网友好!
  主持人:首先请二位来谈一谈你们对李敖的印象?
  王岳川:我不是像陈才生先生是专门研究李敖的,但是李敖在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人物,不管是他骂了千万人,还是千万人骂了他,这都是一个我认为不可忽略的一个人。他很像中国文人四品当中的一品,中国文人四品为:神、妙、逸、能。神品,中正、方钢而且大气磅礴,这种人不容易,要么立功,要么立言,要么立德。第二是妙品,以中峰为主,能够把自己的一腔正气跟家园和故土相关。李敖是属于第三品,他经常是属于逆向思维和反向性的,对抗性的力量很大。所以他很像一匹黑马,奔驰在中国荒芜的思想潮流上。最后一品是能品,就是乖乖女和乖乖男,按步就班的思想。妙品和神品在历史上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妙品和逸品高于神品,甚至有人认为在古国的时候,应该是逸品反抗思维的,充满着活力的思想可能是最重要的。
  正是因为一二三,三二一,二三一秩序不一样,所以人们对李敖的看法就多多。因此我对李敖的看法他是集学者、散文家、作家,甚至包括政客、反抗者和痞子精神,包括我们所说的流浪者思想、边缘思想,甚至是囚徒,他是多种身份集于一身,他的身份的多重性,他评价的声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其他的东西不谈,只谈文化李敖。
  陈才生:我很赞同王先生的意见,李敖本身应该是一部人生百科全书式的这样的人物,一生可以说丰富多彩,具有多面性,用古人的话“占之在前,乎焉在后”,说侧面看他闪烁出另一个面的光彩,不同的人从里面读出不同的含义,有的看到有话直说的这种洒脱,有的人看到不媚世俗的刚直,也有人看到他有仇必报的凶悍,还有人看到是他敢爱敢恨的率真,当然也有人看到他隐藏在爱恨情仇背后的思想胸怀,看到了思想家的孤寂,不被人真正理解的孤寂。
  有人就说他是文化太保,是疯狗,是作秀,大逆不道;有人说他是思想家,思想大师,是得人心的英雄,这个褒贬不一。实际上他同历史上许多的思想先驱者一样,比如说苏格拉底,像李智,还有鲁迅和胡适都是当时被人称作有争议的人物,这并不奇怪,当他们的思想远远超越这个时代的时候,当人们看到他的背景的时候,人们的指手划脚就在所难免了,当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若干年后,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不可缺少的元素的时候,人们才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我们的先知。所以我认为李敖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梁启超先生有一首诗写道,“十年之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李敖的思想,李敖的观念可能是十年之后才被人真正认识到的。所以也正因为这样,他具有一种争议性这样的特点,正因为这样,我觉得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思考,认真的研究这样的一个现象,李敖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
  主持人:非常感谢二位教授。一种文化现象,或者是一个文化人物,是否值得研究,关键要看他的思想学术和作品对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发展是不是有意义,李敖先生作为一个思想家,一个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价值分别在哪里呢?先说思想家。
  王岳川:在我看来,他的思想我认为最重要的不在于他在史学界、哲学界或者说文学界有多大的建树,很大程度上李敖是一个破坏家。打一个不确切的比方,很像法国的一位哲学家德里达,他对西方制度的完满和现代性的秩序加以颠覆。但他颠覆的方式跟德里达不一样,德里达是比较严谨的来阐述,所以他的思想锋利。李敖更多是以犀利的言词,甚至带有痞的方式,把你正式的方式拉下来,把你的皮剥开,看到正经下面的不正经,看到所谓的思想大师下面,或者是体制性下面的自己的缺陷性,他是嘻笑怒骂的狂徒,是不拘一格的演说家,在这个方面有颠覆。
  最大的颠覆在思维方式上,这是他的成功之处也是失败之处。他的逆向思维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讲我要建树一个东西,要么一分为二,为三,要么是辩证法,他从来不找0.618的黄金点,而是走一个极端,这个让他把很多的问题血淋淋的剥开,让你看了之后触目惊心,在过去习以为常的惯例里面,发现了谬误。正是因为这个走偏端,使他官司累累,他往往抓住某一点,他说鲁迅散文写的不好,文白夹杂不是很标准的白话文,他忘了鲁迅正好是从文言文脱离出来,互换白话文的大师,这必然造成他用白话文的水平来和自己比的时候,就把鲁迅99%的贡献比下去了。所以李敖在台湾官司累累,他今天攻击了A,明天攻击了B,后天攻击了C,之后就诉之与法律,他说的慷慨激扬,拿不出证据,所以官司屡战屡败。
  在文学方面,他的《法源寺》写的是不错的,尤其是他把中国小说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从我们普及性的凡夫俗子的生活当中,一下子用特写的镜头拉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上面,这一点我觉得他是用史学家的眼光来写的小说。这个问题包括我们写过李自成的一些小说,现在是满天都是戏说康熙、乾隆等等,在这点上,我认为李敖在所谓的嘻笑怒骂的带有痞气的写作当中,这本书恰好有一种正气,才有可能提名诺贝尔奖。但是我认为李敖切记不要以自己些微的文学的功劳而自居,切记不要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诺贝尔奖可能的获得者,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李敖的还需要更上一层楼。
  主持人:感谢王教授,现在请陈教授谈一谈。
  陈才生:作为一个思想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我是这样看的。
  首先要有他自己的思想,就是说他能够标新立异和别人不一样,或者说是超越了时代普通人所具有的思想,这是一个方面。再一个他的这种思想应该是始终如一的,不是随机应变的,不是随波逐流的,这是第二点。第三点,他这个思想能够引领思潮,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一点的渗透作用。从人格角度讲,思想家往往不为外物所动,他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
  我从李敖的作品当中和李敖一生的行为当中,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他是基本上符合这样的一些条件的,所以称他是思想家,不是夸张,也不是对他的一种过誉。
  在文学方面,李敖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我们以他的杂文为例,他的成就主要是在杂文,嘻笑怒骂,狂放自持,以俗为雅,幽默诙谐,这是他的杂文的一个总体风格。在评价以往的著名的文章、大家的时候,人们往往说陈独秀以气势来取胜的,胡适是以流畅来取胜的,鲁迅是以锋利见长的,李敖具有三者之长,这句话是李敖讲的,我认为他讲的有道理,还应该再加上一点,他还具有梁启超的情感,语言中带有情感的表述方式。
  另外李敖在表述上的特点,常常做到以小喻大,由浅入深,这是我们常常能感受到的。在台湾如果把他的杂文和著名的杂文作家,柏杨相比的话,李敖就能闪烁出他的光辉,如果和大陆的杂文作家相比的话,李敖的标新立异就更加突出了,因此我称他是台湾优秀的文学家,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李敖的小说往往是人们批评李敖政绩不大的证据,尤其像《上山.上山.爱》,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李敖的成就主要是在杂文,但是小说也是一个方面。毋庸置疑,它的小说有一些硬伤,通过人物对话来借题发挥,导致了李敖式的语言,语境出现了混乱,这个语言的表述不能说是成功的语言,但是作品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作品中的议论比较多,有的作者和评论家提出来的,这和作者创作理念有关。戊戌变法是《北京法源寺》主要写的情节,这段历史可以说家喻户晓。在《北京法源寺》之前,小说、戏剧都有所表现,康有为活着的时候,就有表现他变法的戏剧出现了,李敖不可能把这些人们常知的东西再写东西,所以他必须避开这些东西去另辟蹊径这是一个方面。

84_38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9-21 17: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王岳川、陈才生做客新浪聊文化李敖(实录)

另一个方面他表现的是作品人物思想发展的历史,而不是传统小说当中的行动的历史,这些人都是时代的思想家,像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他们是时代的先知,他们为什么走向戊戌变法的路程,这个历程是怎么样达到的,怎么样达到变法的结果的,怎么样把这个心灵的历程展现出来,李敖选择了对话,来表现他们思想的演变。因此详人所略,略人所详。由于这样一个原因,阅读《北京法源寺》就不能再使用传统的解读方法了。因为他的创作已经超越了传统小说的写作规范,常识的东西需要我们读者去建构,小说里面的部分,需要

主持人:感谢王教授。刚才王教授也提到了李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他提倡全盘西化,60年代初,26岁的李敖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播种者胡适》,由此拉开了台湾长达四年的中西文化论战。请两位谈一谈这次文化论战的意义在哪些,李敖起到了什么作用?
  陈才生:大概是1961年,当时台湾有一个国际教育学术会议,在这个学术会议上,胡适先生做了30分钟的一个英文演讲,在这个演讲里面,他主要讲的意思就是中国传统的这


   



种文化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我们应该接受的是西方近代文化,也就是西化。
  他这个演讲发表以后,马上就引起了一些对传统情有独钟的学者的反对,尤其是像徐复观,就在报纸上登出了文章,反对胡适,你是中央文学院的院长,居然说这样的话,这是中国人的耻辱,胡适一气之下就住进了医院。然后李敖写了《播种者胡适》,他认为胡适所做所为是石破天惊的,对新文化是巨大的贡献,他是新文化的播种者。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又引起了另外一批人的反对,认为胡适不是新文化的播种者,他们认为是陈独秀,而且认为胡适所讲的那种西方近代文化,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还要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胡适的演讲和李敖的这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就展开了一场讨论,这场讨论后来成了两个战场,一个战场是新文化的播种者,另一个战场就是我们是要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要西方文化。这就是中西文化论战。
  在这两个战场上,李敖都是一方的主帅。在中西文化论战这个战场上,李敖是西化派的代表,他对传统文化在当时采取的是一种全盘否定的这样一种态度。当时他讲台湾,当然他用的是中国,他说中国的社会或者说台湾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老齿轮已经不适合工业化这个大机器了,应该由工业化的机器来取代传统文化,他就提出了西化这样的观点。
  怎么样看待这个观点,当然这是一种矫枉过正、偏激的思想。在80年代初,李敖坐牢出来之后,写了一篇文章《独白下的传统》,这篇文章就比较客观来反思这个问题了。他认为面对中西文化,第一是要面对,不能逃避,第二是要选择,不能盲目的接受,对于传统的文化也不能盲目继承它,要像列清单一样,一样一样盘点,凡是不利于民族发展就要摒弃它,有利于民族发展的要继承它,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凡是有利于发展的,更具人性的,使人走向自由的就应该提倡。
  他和以前人们提出的中体西用这样的观点,用中国文化去消融西方文化,这样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主流文化应该是在文化碰撞中的强者,也不单单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我认为他是后来的这种反思是很有见地的。
  在中西文化这四年论战当中,他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一个启发就是对中西文化的看法,不能拿固有的以我这个民族是老大的思想来看待,这是不应该的。再一个在论战当中,实际上和李敖对立的许多人的观点也都是很有见地的,像徐复观的观点也很关键,都是挺好的。但是他们后来成为了仇人,在法庭上相见了,这就有点鹬蚌相争了。李敖被关进了监狱了,对于我们在文化大碰撞的时代,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怎么样讨论这个文化也有一定的启发。
  主持人:请王教授再来谈一谈。
  王岳川:关于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不仅在五四一代,甚至在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末期有4次争论,但是今天可以说是水落石出的时候,人们应该到了退潮的时候来反思这个问题,李敖自己在反思自己,可以说如果说全盘西化是中国在战败以后要崛起的一种迫不得已,在郭沫若的晚年,前面我们说钟美华对德国的文化比较的欣赏,但是到晚期不断的追问中国的美丽到了什么地方去了,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现代的高压之下,中国人集体把它抛弃了。
  还有我们所说的这种传统和现代当中,现代和传统是不是应该二人对立,如果是在现代性的国家,现代和传统当然是对立的,现代的法则学,整个的思维定向就是有高就有低,有左就有右,有先进就有保守,有前进就有退步。但是我们也得问一个问题,李敖先生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美好的世界现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自杀率1%,艾滋病携带者1%,精神病抑郁症是1%。所以我在想,中国这一群大师他们其实在思考这一个问题,难道曾经辉煌过的东方,就在崛起不到200、300年的西方面前所有的合法性,不管是思想、制度,还是他的演说方式,还有生存方式都失效了吗?没有。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放更大的眼光来看,现在的西方和古希腊也有很长的时间,起码有漫漫的中世纪,西方有哪一位大师向中国的大师一样集体否认传统,为什么中国人有这样的想法,我认为是落后的现代性法则教给我们的。但是现在中国起来了,就应该更加的心平气和,我觉得胡适的宽容和自由非常的重要。李敖的敌对具有现代性,胡适晚年的自由和宽容更加具有后现代性。我有时候在想,也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风采,李敖的思想风采正如他说的话,他是台湾教育培养不出来的,是台湾文化培养不出来的,是台湾的制度下生长不出来的,这是宫外孕,在台湾保守下置他与死。
  但是今天来看,李敖起码向我们推出了一点,最初他对胡适全盘西化的思想全部没有,后来写过很多对中国古籍文献方面的阐述,他不认为他是外黄里白的香蕉人,而是真正具有中国根的中国人,我们应放在更大的范围来看,现代性是人类必须要走的一步,但是他不是人类的归宿,人类将超越现代性,而走向更高的境界,就是东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在这几个世纪甚至是人类长远的时间当中,对人类有贡献的东西都应该保留,所以我们不可能去把古人拿来鞭尸,我们要对文物要爱护有佳,在这个上面中国应该有更大的气度来看待中国文化,看待东方文化能够为世界文化做些什么,这就是李敖的态度和一种对话。

   



你在常识的基础上,结合小说里面表现的内容,才可能焕发出生命力。读者欲解书中所详,必须调动书外所略,书里书外的互相性,最终合成一部有血有肉的大书。如果说《北京法源寺》有什么特色,这就是它的特色,也许它不会成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因为它带有实验的色彩,但是它对于传统规范的反叛,对于传统的小说写作手法的拓展,这种实验性给文学创作带来一系列的启示。
  有人学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把具有反叛意识的那些,把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称之为浪子,把继承传统写法的作家称之为孝子,传统要变的话要有浪子,如果全是孝子,就只有给传统文化送终,历史我认为就是由这样的人来谱写的,这是他关于思想方面和文学方面的总体的看法。
  主持人:感谢陈教授,刚才两位教授谈了很多,其中陈教授谈到了梁启超跟胡适这样一些大思想家,大学者对李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胡适,李敖对胡适可以说有很深的个人崇拜,我们想请教授来谈一谈,这些大学者对李敖在成为一个大思想家方面,都有哪些影响呢?
  陈才生:梁启超对李敖的影响,按说梁启超和李敖是隔世的两代人,李敖没有见过梁启超,但是他从小从他父亲的言谈当中,就知道梁启超,知道这样一个人物。他在上中学的时候,16、17岁的时候,参加一个国际征文比赛,获得了全台湾的第一名,他把这个第一名一笔很可观的奖金购买了一部书,就是梁启超的合集。他对梁启超从少年时代就已经是非常崇拜了,他崇拜梁启超14岁中举,小小的年纪就有那样的才华,而且能在年轻的时候跟着康有为做了惊天动地的事情,尤其是梁启超在语言上和思想上的独特性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梁启超刚才我提到有一句话,“十年之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这是梁启超非常自信的表现,现在你们不理解我,多少年之后你们都会接受我的观点的。实际上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李敖受梁启超的影响。另外在治学上李敖也受梁启超的影响。他在写作表述的方式上受梁启超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梁启超的诗歌和李敖在中学时代写的抒情的诗歌相比较的话,会发现李敖的诗歌当中有很多的用词,包括一些句式和梁启超的诗歌都有相似的地方。另外梁启超写传,李敖也写传,梁启超写小说,李敖也跟着写小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李敖的对话式的议论,实际上梁启超曾经写过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完全是用议论的形式写下来的,在这一点上他们之间是不是有一种渊源关系,值得研究。
  至于胡适,李敖在14岁就读到了这个文选,当时这个年纪李敖的思想是非常迷茫的,随着读书的知识面的拓宽,接触的思想也越来越杂,读过孙中山的《中山全书》,读过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还读过共产党左翼方面的文章,包括《新华日报》,还看过传统的儒家代表人物的,国学大师的著作,他在少年时代就非常迷茫,当他读过胡适之后,他说中国没有第二个人,像胡适这样使我改变了以前走的老路,使我着迷了很多年的老路。实际上是看中自由主义的道路。
  他在中学写过胡适的论文,大学时代的文章发表在刊物上,还写过《胡适与梁启超》,《梁启超与徐志摩》,《徐志摩与胡适》三个传。胡适从美国回到了台湾之后,李敖见到了胡适,胡适对李敖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李先生,连我胡适之都找不到的东西,你都能找到,你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可以看到胡适之对他的鼓励,有了这样的鼓励,李敖就萌发了为胡适写传的念头,也是后来促使他写成后面的《胡适评传》的原因。
  在李敖所走的道路当中,他是继承了胡适的自由主义的思想,不仅仅是继承了,还有超越,在什么地方超越,他认为胡适到老年有点疲惫了,没有斗志了,他觉得在这一点上不应该容忍。胡适有太多太多对政府的容忍,他所持的姿态就是斗争,不惜一切手段来斗争。他对自由主义也有超越,自由主义的思想当中有一个方面,就是干预政治,但是不参与政治。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因为他们认为参与政治就改变了你的立场,不会站在中立的角度对社会的弊端提出自己的意见。而李敖后来参与了政治没有,他参与政治了。比如说他竞选台湾地区的所谓的“总统”,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再比如说他参选立法委员,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在参政,为什么他有参政呢?
  我是这样想的,当他认为他参政不会改变他对社会,对当局的批评的立场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站出来参与社会活动,我认为这是李敖对胡适自由主义的超越,我是这样看的。
  主持人:王教授有什么补充的吗?
  王岳川:我的看法是这样,这是一个现象,就是李敖他是对现代思想历史的,包括自由主义,包括像梁启超、康有为这些带有保守倾向的思想家都有所传承,但是跟他们不太一样。
  在我看来李敖有一种想法,他就要弄清楚5千年的文明现在衰败了,什么样的东西使它的精神不存在,命脉尚存,但是思想已经僵化和保守了。他力把人们从所谓的过去的梦幻当中推醒,所以他才有反封建主义,同时联合自由主义,到了最后和自由主义有些对立的这么一些倾向。这和他的学者身份有关。李敖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他是激进的知识分子,有两个特点,独立的思想,特性独行,绝不与人家雷同,如果有一人呼应,或者是大众呼唤,他立即改变,超前你。第二个不畏权威,不是光想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他很务实,很现实,所以他往往把他的思想和现实的对抗联系在一起,监禁多次,而且有可能遭受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这已经超越了专家、学者、教授这个层面的思考。他把思想行动,把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在李敖这儿,他更多是立足于后者,就是行动,他的思想就是行动本身。因此这一点,他又像一个学者,而更像一个政治家,像一个实践家。
  而且我们要注意,他最初对梁启超那么喜欢,梁启超在中国思想史上,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唤醒了一代的民众,再加上浪漫。包括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独特的景观,陈独秀晚年做的是小学,胡适做的是山海经,包括我们说的思想家到了晚年就开始转向了国学上,在这一点上一概要批评中国传统思想的李敖来说,他也思考着,国学是不是要坚决一棍子打死它,我也读了很多李敖的关于历史的文章,他并不是一棍子打死他。他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入世很深,同时在学问上有退后一步自然宽的。
  我还要说,李敖在现代思想史受的大思想家的影响,我认为更多是他们对现实,对中国的传统态度上,而不是具体的论述和某一个观点上,李敖是从书当中看出他的人格和思路,看出对未来的启发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李敖是比较会读书的人,他也是一个很会思想的人,他把他的读书和思考最终变成了自己行动的勇士的姿态。
主持人:刚才二位谈了很多历史。现在有网友在提问。
  网友:李敖现在是以学者的身份回到大陆,请问二位教授,如何看待李敖这次回大陆的身份和姿态?
  王岳川:我是这样看,北大是李敖的第一站,这个颇有象征意义。这个象征意义就北


   



大而言,北大是一个身份杂的大学,我作为北大的老师,在这儿待了20多年,我对它的多种性的统一有深刻的认识,北大确实曾经很激进,但是不要忘了,北大可不是像清华一样是洋人的赔款办的学校,所以它又很保守,在某些上,甚至有非常有一些国粹在里面保存起来,但是保守这个词我应该叫守成,北大有很多的东西在消费北大,北大在中国的历史上逐渐辉煌,但是今天逐渐衰落。
  这次李敖来有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之所以现在北大、清华、复旦,我说他有20多种身份杂糅的是他情有独钟的是学者身份,一个人骂了一辈子,口出狂言,甚至有的网友说不知天高地厚,他最后选择大学来做自己晚年的工作,他对上千上万的学子肯定会有影响。第一个含义我认为他代表了中国的一种今天的声音,就是在台海局势很危险,在中日关系很紧张,在中韩关系等等很多问题上有一些争论,在中印问题完全没有解决,关于整个亚洲问题非常多的情况下,中国出现了文化派,当然我们要发展军事,当然可能会有政治争论,当然可能会有经济竞争,最终中国的崛起,中国形象的崛起绝不是中国威胁论,也不是中国崩溃论,也不是所谓的台湾“总统”说的中国变成七国论或者是八大块,在这个情况下李敖以学者的身份进入大陆,他相信文化会使周边的文化软者陆,会使亚洲的趋势表现出中国大国风范之后一种平稳的联合度,把周边的矛盾化解掉。
  第二是对台湾一种呼应,台湾我们都知道,最近相当一段时间之内,活动频繁,做了两个事情,一个是大量购买军事 设施,尤其是飞机和海战的东西,导弹。另一方面,就是在文化上弃中国化,把中国文化砍短,甚至是孙中山都不能成为他们的国父,他们台湾的人了,跟日本的靖国神社和教科书是一样的,一年两年没关系,十年八年教科文就修改了,尽管李敖说他不是寻根,但是以李敖的读者群认可的是两岸的文化是相同的,两岸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两岸绝不容许分离,同时这个牌打的非常好。
  我认为第三点,李敖到了大陆来进行学术访问,将在56年第一次到大陆来,同时他表现出一种学者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他要对三个中国最高的院校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姿态,我们很欢迎,当然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究竟他要进行什么样的对话,但是我相信一点,古今当代的生存应该是他对话的重点,他也不会想遥远的未来学,他是立足当下,关心民生疾苦,关于知识分子操守的学者,但是又不能把他抬高,李敖他来,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归根,这个过程当中,他也许能够发现,隔膜了50多年的两岸,他会第一次感受到大陆的崛起,这一点将通过他的嘴和他的笔告诉台湾人们,甚至于告诉全世界。
  陈才生:我讲一点,李敖到大陆来,应该说到北大清华复旦,三所大学演讲,是他的一个主要内容,要完成这个主要内容,把它做的很顺利,作为学者的身份,应该说是最适合的,这和李敖的文化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在李敖的文化思想当中,有一点,他认为思想要变化,教育要先行,他对于台湾社会思考最早,感触最深就是教育问题,在50年代,他认为他本人就是教育体制的牺牲品,为了反抗中学的教条的教育体制,他中学就休学,自己在家里面学,大学的时候,他为了反对大学里面的生硬的教育体制,他也曾经休学一次,退学以后,重考另一个系。他认为从长远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这种眼光看,教育是影响着一切,尤其是政治,从眼前看,政治影响着教育,但是从长远看,教育在影响政治,所以革命之成功必须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只有教育才能使思想变化,主持教育的人他认为,自己如果思想不发生变化的话,没有新气象,这个国家就不会有希望,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在60年代初就发表了高等教育的一面怪现象等等文章,严厉批判了台湾的应试制度,和学历现象,单一等等现象,这是他在60年代就批判地。但是在大陆会不会存在呢,李敖在这三所大学的演讲会不会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呢,我想可能会涉及到。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应该是智慧的,有判断力,有广博的知识,这个应该是大学培养出来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特立独行,所以教育之重要。
  李敖大陆神州文化之旅,通过几次演讲也突出出来了这样的一个意思,思想要变化,教育要先行。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再问最后一个问题的问题,李敖作为学者的最成功之处在哪里,对我来说李敖先生的人生气概比他的学问更重要?
  王岳川:士有一个最主要的本质,学术者天下之公气,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少有天下了,这个天下非常重要,他就是关于人类,要评判人的一切价值,要在芸芸众生之上的整个星球上站起来,能评判古今,评判世界的各个国家的文化。还有他的亲民的理性,使得他对人生、人类,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弊端认识的很认识,所以公气,就是批判不好的,弘扬好的,李敖他在这个意义上,力求想具有天下眼光,力求向具有公气,可惜尺度把握的有欠火候,天下眼光有了,公气倒未必,但是我还是很欣赏,一个人要完全把握0.618的黄金分割很困难,他能够保持到一定程度非常不容易。
  同时他到大陆来还代表了知识分子的立场,我们今天觉得 知识分子的立场已经很少了,我们觉得知识分子在两点上可以说鲜明的特色,第一点就是超越自身之外的关心,或者是为之焦虑,为之烦,为之关心的东西,如果仅仅想自己的二亩三分地,眼光看不出胡同的人不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很典型的言行方式就是书面语,在这点上,可能李敖先生跟王朔先生有相近的地方,他们的写作相当部分是口语写作,所以在这点上又在削弱知识分子的方式。
  不过我有的时候我在想,随着西方的全球化,随着英语战胜了法语,法语战胜了中国唐代的汉语,汉语的辉煌期是唐代,距今1300年,过去的汉语担当知识分子的演说,今天的英语甚至成了准世界语的时候,我们还要思考知识分子应不应该有书面语,如果完全等同于世俗的,甚至与图片要差的用语,知识分子的成分要削弱,李敖也会思考一个问题,知识分子为谁写,怎样写,以及写作的传承性,我觉得知识分子的立场值得我们思考。
  陈才生:刚才网友提的问题,我也很有感触,古人有一句话叫做根深而叶茂,体大而声宏,李敖的人格魅力还是来自于文化思想,当年大陆批判胡适的时候,胡适在大洋那一边,在美国,大陆有人就讲,我们批判地是胡适先生您的思想,不是批判您自己,还是希望您能回来,胡适说了一句话,没有了我的思想,哪还有我,李敖的人格,李敖的特立独行,是他特立独行思想的体现,真正理解李敖还是看他的作品,理解他的思想,从思想上认识他,这才是李敖的真价值。
  主持人:非常感谢二位教授,也感谢各位新浪网的网友,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跟我们探讨了文化李敖,今天的聊天就到此结束了,各位网友下次再见。

84_387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9-21 21: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王岳川、陈才生做客新浪聊文化李敖(实录)

    王岳川教授当晚作客松竹草堂参加《中国书法全集》座谈会,会前浏览了中国书法在线网站,其间,谈到下午与陈才生做客新浪聊文化李敖的一些情况。
84_387_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9-21 21: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王岳川、陈才生做客新浪聊文化李敖(实录)

              
84_387_3.jpg
发表于 2005-9-23 17: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王岳川、陈才生做客新浪聊文化李敖(实录)

王岳川先生的演讲就是精彩!
发表于 2005-9-26 21: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王岳川、陈才生做客新浪聊文化李敖(实录)

下面引用由朱中原2005/09/23 05:00pm 发表的内容:
王岳川先生的演讲就是精彩!
有机会去蹭一个听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26 23:50 , Processed in 0.1825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