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37|回复: 2

鲍贤伦在绍兴县书协沙龙启动仪式上的演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8 23: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鲍厅长演讲:书法与时代与我
一,书法艺术是对古代高度依赖的艺术式样。
二,现代人向古代学什么,怎么学,能做到什么程度。
三,学书法的当代意义。(社会学意义和人类学意义)
董奇鹏根据录音整理,未经鲍厅长审阅
同志们,非常感谢绍兴县文联,绍兴县书法家协会给我这次机会,和同志们做个交流。讲什么呢?我今天早上起来以后,考虑了一下。我不是事先看了大家的作品以后再准备讲的内容,当时情况不大清楚,但我有个基本估计,既然是一次县里组织的交流活动,可以肯定,有一定的面,学习和创作的程度也会很不一样,甚至差距会比较大,因此选题要切合所有的人,很难。这又是一次单式的讲座,没有系列性。而且我也不知道后面是谁讲,他们讲什么,因此很难形成一种构思,形成一个系列,体现完整性。因此,我根据今天上午的想法,选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叫做“书法与时代与我”。我当时指的是一个人类意识,就是每一个从事书法创作和书法学习的人。这个选题就有些弹性,可长可短,可大可小。那么下面我按照自己的准备,结合我刚才匆匆看了一眼的印象,谈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呢,我要讲的是书法艺术是一个被古代高度依赖的艺术样式。书法创作是一种艺术行为,书法创作的作品是一种艺术样式,这和其他的艺术样式比较起来,相对来说,它对古代的依赖更强烈、更充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书法创作活动,书法学习活动,要无视古代、要割断古代,简直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从我们的书法学习来说,我们的学习对象就是选定的古代的字帖,古代的碑帖,来作为我们取法的对象,通过对古代碑帖反复的临写和摹写,以这样一种学习方式来形成我们自己的书法技能,并且在形成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一种审美理想。然后用这样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结合自己获得的书法技巧、技能去进行书法创作,形成书法作品。离开了对古代碑帖的临摹,我看,谈不上书法学习,无法进行书法学习,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很多大家,很多成功的书法家,层次很高以后,有人给他写文章,或他自己谈体会,说是他看了什么景观或什么自然现象,都悟出了什么道理,对这些我觉得都可以相信。因为对他后来的创作来说,作用于他的确实是很多,方方面面的,但这个(对古代碑帖的临摹)是最基本的。他不可离开古代碑帖的学习,而获得技法,形成他基本的审美观念和范畴。包括稍有成就的书法家,也是临碑帖的。临碑帖是他终身从事的一个行为,他要搞书法创作,他就得不断地去临碑帖。恰恰的是临碑帖的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好做到的。初学的同志,学一阵以后,临一些古代的碑帖以后,他就觉得累,就觉得麻烦,就想撇开古人。这是初学者很容易范的错误。还有,稍有名气的,成名成家以后,他就不再临碑帖,就在那里整天进行创作。这也是我们现在见得多的事情。这种创作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复制自己,这样的状态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是一个极不理想,绝不好的状态,是不可能走远走好的。这是从我们学习的角度来说的。但也有人说,古代碑帖不好学,还不如学习我的老师,学习一个现代的人,这好学。我把这个问题放到后面去。我觉得必须临古代的碑帖,这是从我们学习的方式来说的。那么,从我们现在这个书法创作来说,基本上是汉字书法。那么你这要选择汉字内容,你看今天挂出来的内容,基本就是古诗词,就是非常精辟的汉语言,他和我们现在说的话(现代汉语)是不太一样的。它的文字内容也是古代的一种话语方式,那么能不能用现代汉语来写呢,我觉得很不方便,很麻烦。最起码的,现代汉语的“的、地、得”你就写不好。根本的关键还不在这里,就是写现代汉语以后,你的状态就不对,你就进入不了文字提供给你的那种语言氛围。所以能够用现代汉语把它写出来的,这很了不起,我一直很佩服这些人能写现代话语。我也写,处理处理。前两年有个纪念邓小平的活动,我就写过现代话语,处理过写现代的。我写了“发展是硬道理”,再写个下联“实践乃真功夫”。话语还是现代的意思,但语言的表达方式我还是朝古代靠一点,这样从语言方式、语言节奏上我就觉得对了,这个思想是现代的,但语言的组织方式组成方式还是和古代靠。
      今天,我们的创作,其实还是古代的话语方式,找个对联,找一个唐诗宋词,或是现代人写的古诗词,鲁迅先生的古诗词,语言方式对古代的依赖仍然是很大,基至连我们创作作品的幅式都很难摆脱对古代书法样式的一种习惯性的依赖。你从现代的欣赏来说,(这时鲍老师指着一幅六尺长的条幅),这样的条幅肯定不是最理想,最受欢迎的幅式。这样的大条幅,除了进展厅以外,你个人的收藏与欣赏局限性很大,最好的方式肯定是斗方、扇面,和我们的居室更贴近的一种方式,但是有多少人在进行这样创作呢?不多。扇面多一些,因为扇面本来就是古人运用得比较成熟的一种方式。斗方创作的人仍然不多。很显然,斗方最适合居室的,但斗方创作难。我们已经习惯对联,习惯了竖式条幅。竖式条幅是天然的和汉字的书法艺术吻合的。汉字的书法艺术就是以纵势贯穿的,长是和它吻合的,短是和它不吻合的。短必须会使你不断地换行,不断地换行就会不断断气,你要在不断的换行当中要把它的气脉贯通,难度就大。所以对书法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书法根本上是对古代高度依赖的一种艺术形式,不重视这一点,那你对书法的理解就会有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5-4-18 23: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鲍贤伦在绍兴县书协沙龙启动仪式上的演讲

那么既然书法对古代高度依赖,我们向古代学习什么呢?我们能够学到什么呢?这是接着来的一个问题:你离不开古代。现代人的书法学习、书法创作离不开古代。那么你要向古人学什么,怎么学,你可以学到什么程度?你学得最好能达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对古人学习两个东西,一个是学基本技法、基本技能,我们讲得所谓的笔法,所谓的字法,所谓的章法,以及在这些基本法度之上,我们追求的所谓气,所谓韵,所谓趣,所谓势,这样一些观念形成的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对古人技法学习获得的。这一条我们体会更深些。凡是学得好的人,创作水平高的人,无一不是对古人已有书法技法在一定程度上的把握,没有技法层面的保证,是很难出现好的作品。应该说,这一点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做到。第二个向古人学习的,我觉得应该学习一种精神。古人的作品,古人的东西在学习中,我个人的体会是两种精神至少是要学习的。一个是精益求精。古人就是有这么一个大书法家,流传了许多故事,流传了许多帙事,他就可以“穷一生之力”,做书法创作,做技法深入的一件事,了不起。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真的要学。没有这种精神,赵孟頫的字是不可能写到这种程度。我们之所以在技法上赶不上古人,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想法太多,不能全心全意,不能一意孤行,不能咬住不放。不要说我们的古人,就是我们的前辈,在精益求精方面也是作为我们的楷模。你说,就近代而言,沈尹默先生的这种功力,如今谁能够和他靠近一些,靠也靠不近,精能之极,精能之致,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另一个呢?对一部分同志来说,在上端,在尖端已经比较成功的一些人来说,确实还要有一种创造的精神。书法的发展是靠历代的书法家,一代一代用自己的勤奋、智慧,和最后的贡献连贯起来的。这最后的贡献,就是最了不起的那部分。每个时代都提供了新的东西,这个时代如果没有提供新的东西的话,我们几千年的的书法史就不可能那么辉煌,我们书法的宝库就不会那么令人激动。所以学古人的书法和学古人的精神,是我们学习古人应该要学的两个方面。
      应该学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能学到什么程度又是一回事。那么古人的技法能不能学到呢?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可以学到的。我们今天那么多人学书法,那么庞大的书法展览,那么多的书法作品,而且有相当的层次,相当的成绩,说明我们对古代的学习有成效。但是我们的体会告诉我们,学古人实际上很难很难的。为什么很难?因为古代整个社会已经消失了,古代的社会已经遥远,它和我们的联系已经非常淡漠了。我们对古人的理解实际上是非常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习书法喜欢找一个现代人写的东西。现代人写的东西更能更好学。特别是你老师的东西,你更好学。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古代所有的东西,包括技法,你一下子读不懂。就像我们读“四书五经”,那种语言读不懂。但读不懂不要紧,读不懂就会有些程度比较高的人来解说,来翻译。“四书五经”精译本大为流行。精译本是什么呢?精译本就是把主在意思告诉你,翻译出来。现代书法家的有些实践实际上就等于这种翻译,让你读懂。还有一些指导书,教科书对书法技法进行彻解,进行课堂教学,他就是在进行解读,翻译。这样的解读和翻译,对学习来说是有成效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这肯定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好方式。高级人才最后的形成,他的基本能力在哪里?就是在他在古代作品的解读上。字写得好不好,对古人的学习成效高不高,绝对不是你的手灵光不灵光,关键还是在脑子上。脑子上又是要你对古代作品的解读能力。这种解读能力对你直接的用笔要重要地多。这种解读是我的一种专门的一种个性化的表述,不知道能不能把意思传达给大家?
     你读不懂,不容易去解读,这是不是我们能力特别弱呢?其实古人已经如此了。就技法看,中国书法历史上的技法演变史,它的基本线索,主要线索,按照我的想法,按照我的分析,就是技法不断地被减化,不断地被强化。一个很浑然的东西,因为它浑然,所以它丰富,这样一个丰富的浑然的东西,作为一个技法存在也好,作为一个超越技法的其他方面的合成也好,那么在解读它理解它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人们就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来进行分析。一分析以后,就分析出一条一条来,然后把它分析出来的一条一条进行处理,这个分析出来以后,肯定失去了很多。它把它的主干,主要特征保留下来了,把它的许多的不很固定的,不很醒目的,不占据主要地位的东西忽略了,这是一个简化的程序。晋代王羲之的书法是一个极为丰富的东西,现在所有的人想用简单的三五个字,几个成语来描绘他,概述他,我觉得这都是力不从心的。他是一个很浑然,很好的体系。后人所谓的二王系列,就是中国的行草系列的主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代名词。你看,他后来所有的人,走的都是这样一条路,就是越写越简单,包括复古的赵孟頫,其他人都不足谈。他就是先把作品简单化,然后为了形成格局,他必然对简单的东西进行强化处理,基本就是这样。主的线索是这样,在个别形式上也是这样,我们的体会都有。
      我们学颜真卿,就主要抓住他书法中的捺脚。你看,没有一个学颜字的人,不是拼命在捺脚上作动作。学隶书,隶书的波画很特殊,学的人就不断地在波画上下功夫,他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隶书的横画,竖画上,因为他觉得横和竖不典型,没特征。特征在哪里?特征在波画上。这种分析对不对呢?完全对的。这是学习书法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他在写波画的时候,是他最兴奋的时候。是他着力用力最多的时候。一幅字,最吸引你的东西就是这三五个波画,然后你越写越来劲,越写下功夫越大,这个波画又不断的被夸张,这个时候,其实你离取法的汉碑,距离就颇远了,尽管你也已经构架出你的框架了,甚至还形成了你的某种面貌。这时你要非常警惕了,你要回顾古人的东西,要解读古人的作品。你看了古代的作品,看它整个造成的气氛是怎么一个东西?你的距离和它在哪里?然后向它靠拢。我今天这样说,因为今天这里确实有几个高手。我就说,我们学古代,古代的东西是不可能复制,不可能被克隆。你和古代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重复它的感觉,根本上做不到。
   我现在在做秦汉隶书的研究,我就觉得秦汉隶书写得真好,没话说。那么,我就去向它靠。靠下来之后,我也可以写出作品来,写出的作品也有格局,这些作品在当代人的横向比较上,似乎也有点个性,有点不一样,也容易受到一点称赞。但你和古人的东西再去看,还是不对。怎么不对呢?我一直在反思这个事情。后来反思的结果我得出结论的是不免有点悲观的。不对是肯定的,是绝对的,对是对不了的。古人说一句话,我想去学一句话,不是一样吗?但是古人说一句话,他的整个氛围是一个生活场景。那么我再去学他这句话的时候,是没有这样一个生活场景的。如我去学他一句话:墨海扬帆。他只是随便一说,我一去学他这句话,就变成了念台词,必然的念台词,必然的拿腔拿调,就是像在舞台上演戏。我们学古人的东西,从本质上,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说,有难度就是在这里。古人的东西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根本上,彻底地说,是不能理解的。古人的语言,记载的东西都没了。我们不能全息地保存古代的东西。我们觉得古代汉语就是古人的话,其实不是这样的,古人的话和书面语早就分离了,这样的活话是我们保存不下来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古代书写的东西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它怎么做的?实际上我们也是很难复原出来的。我们只能凭着我们的努力极力地去逼近那种状态,其实逼都逼不近,应该是去靠近它,去体会它。你只要体会到一点点,捕捉到一点点,我们就很不错了。现代人还会给你这样一个评价:有古意。什么叫有古意?古意早已荡然无存了。你现在能够捕捉到一点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就是我们的书法史一路变化下来的。
      每个朝代都提供些东西。如果你不是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平静地描述,这样做的话,一定要说谁高谁低的话,用简单的线形的思维方式说谁好谁坏的话,结论不免是有点悲观的。当然,不是说我们现在悲观,而是整个发展就是这样的。你说,一个古代曾经达到的高峰,唐代,不是发展了吗?我觉得是发展的,它建立了一个法的体系。当时首先是晋朝的书法艺术达到的一个高峰,这个高峰几乎把字体演变所有的领域都铺满。本来书法艺术的演变和字体的演变是相结合在一起的。变化的可能性特别大,篆书,隶书,草书,楷书,浑然的这样一路下来,到了晋朝,全部铺满,全部完成,这样使得字体的演变变得非常艰难了。到了唐代的时候,既然书体演变不下了,字体下还可以变化,就在法度上做努力,楷书的几个书体,草书的几个规范都确立了。这个规矩是以牺牲浑然,牺牲丰富为代价的,但是古人的笔法基本是被强化简化了的,所以为什么大家觉得王羲之比较难学?不知道学什么好?有的人把写得很漂亮的字称是学王羲之。很简单地理解这个王字。我觉得王字简直就是一言难尽。学王字不容易,学谁容易呢?学学王羲之的人比较容易。学孙过庭比较容易。通过学习孙过庭再这王羲之确实容易。孙过庭为什么容易,他就是把王字的笔法进行了提炼,他的基本笔法反复地运用,他以牺牲王字的丰富性为代价。唐代就做了许多这样的工作。为什么大家都要去学唐代的书法,就是因为唐人做过这样的整理。你看楷书,被唐人整理得多少好。到了宋代以后,宋代也要有所作为。唐人书法法度那么严,他就稍稍作了一些反动,这个反动,对法的另一面意作了强调。当然,最了不起的就是苏东坡。他就是藐视法度。但他藐视法度并不是说不要法度,苏东坡仍然是宋代法度最好的一位大家。法度就是我,我就是法度。那么到最后法就是没有了。无法就是最好的法。但是大多数宋代的书法家还是以意为主。在苏东坡的路上走得远了,这个远,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破坏法度为代价的。黄庭坚好不好?前两天,我们去苏东坡纪念馆,有人就问我:黄山谷和苏东坡比,哪个好?这个谁好实际上是很难说的。这要看你从哪能个角度看,我只能说,谁我更喜欢!我说,苏东坡我更佩服,也更喜欢。为什么佩服喜欢他,那么黄庭坚不好吗?黄庭坚也好。黄庭坚的草书和唐代人的大不一样,和王羲之大不一样。他是什么?他是以破坏古人的笔法。所以说,“笔法到黄山谷乃大坏”,被他破坏得的一塌糊涂。但是站在古代的立场上,他是破坏了,他没有把二王正统的笔法传递下去。但是他这一套开了明清广阔的道路。大多数人,如果拿苏东坡的行草书,黄庭坚的行草书,让现代人来评的话,现在大多数有都会投黄山谷的票。困为黄山谷的字在某种程度上和现代人接近。他给现代人开了一条道路。他的笔在他的手中,不是一种控制很紧的写法。他起伏动作多,空间占有大。想哪里占领就哪里占领,两条主线交叉在一起,点和线就形成了对比。后来祝枝山在他的路上又走了一步。他这个空间占有就和现代人很接近。现代在说的构成,古人中比较早有构成意识的,我看黄山谷是一个。但是他没用构成这个词。而且他的构成和我们现在说的构成肯定是两回事。但是他无意中就开了一条路。这就是宋代的一种状态,它既发展又破坏。到了元代的时候,书法是一个声音比较落的时候。状况比较差的时候。这个从民族来说,他是一个艺术统治的时候。要不想办法利用艺术作为他的统治工具。与前后朝代比较,元代的书法是弱了一些。那他的强音是什么?就是赵孟頫为首的复古的记号。他是一种过渡。马上到了明清,明清又有新的格局出来。明代人确实能造势。在宋代的基础上学会了长篇大论,幅式越来越大。明代的大件出来了。笔也大了,锋也长了,字也能写大字了,我们现在展厅的格局就是受明代人的影响,把它连绵起来,把它的幅式做大,明代人的拿手好戏。但他在细细把玩的程度上,确实弱了。他确实不像晋人的东西,一个小的尺度,可以长时间把玩,不断地深入。他开始用很大的气势把你打动,这也是一种发展,一种无奈。按古人的标准来说,它是越来越差了。但我们说是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东西。所以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说,明代的人物也没有几个得到肯定的。当时,比较得到肯定的,还是王羲之这一路下来的王铎。用正统的眼光来说,它还是有一些血脉流传下来。他确实提供了一些新东西。到了清代的时候,书法是越做越难做,但它有新的革命因素出现了,对帖学进行了革命性冲击。帖学大流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你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简直是一无是处,但是清代的景观很壮观。
      从我对隶书的关注,那么整个隶书书法史,秦汉的隶书绝对是最高峰。秦汉占领天下。秦汉写出的篆隶就像古代的人锻炼身体这么自然的行为。篇篇好,字字好,没有不好的。就是那么自然,就是那么好。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秦汉过后,就不行了。从长景来说,就变调了。从晋、唐、明这么多朝代以来,有多少人写篆隶呢?篆书不错。隶书有人写,但不足观。大家都习惯于写楷书,习惯于草书,写出来的隶书都被楷化了,不好,包括唐朝。但是到了清代以后,隶书又复兴了。复兴之后,隶书又达到了第二个高峰。出现了如邓石如,伊秉绶等一批大家。这批大家当中,直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觉得伊秉绶是除了秦汉原版隶书之后,隶书学习,模仿,创造最好的人。伊秉绶也是对古代的东西进行简化,强化,是把字写到了一个极端上面,上面风光无限,是在一个险峰上面,你只能仰观。你一旦去学,就会觉得学不下。你看,你去学伊秉绶吧。他的线条很简单,简洁了,但简单不是好把握啊。学书法就是这样,开始学得时候就要复杂,要把复杂的技法学到,然后你要把这个复杂的技法变成简洁的手法。要简化。伊秉绶就是把它简化到了极端。非常简洁,非常干净,你学不到的。你也来做做看。你已经做不到简洁了。一要去做宽博,很不好做。,就是每个朝代都不一样,向古人学习,很难做到重复。我学一点,发展一点,这就是我们的书法史。
 楼主| 发表于 2005-4-18 23: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鲍贤伦在绍兴县书协沙龙启动仪式上的演讲

那么这样一个书法历史,发展到当代,我要说什么呢?在当代,书法仍然是人口最多的,最广泛的一个艺术样式。现在报道怎么说?是写字的人多,还是多。我不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书法的人最多,我是从我们的直接感觉就可以看到。学书法是受条件约束最少的艺术样式。只要懂汉字,认识汉字,都可以学习书法。你不懂汉字,那当然无从说起学习书法。这个对汉字根本性的依托,是它的性质所决定的。如果它撇开汉字的活,它可以为自己打开一个非常广泛的前途,同时它也就彻底地葬送了自身。它必须有一种,就是它和汉字决不分割,正是由于它对汉字的这种依存,所以写汉字的人,只要他写汉字,一不小心就和书法沾边了。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书法是一个最广义的书法理解。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书法协会要招兵买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男女老少,各种工作的人,都可以学;因为它的工具简单,只要一支笔,一瓶墨汁就可以了。我都已经十多年没磨墨了。这其实也是生活场景变了。磨墨是一个非常享受的事情,但是太费时,所以一般就是用墨汁写。那么书法在当代是一个人口最多的艺术样式。在今天,我想讲它的书法创作有两个意义是非常要注意的。一个意义是社会学上的意义,一个是在人类学上的意义。从社会学上的意义上来讲,这样一个人口广大的艺术样式,对我们社会发展非常有积极性。现在我们的整个党的国家的制度中,文化建设中提到要弘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传统要有些载体,你对一个民族传统的热爱,最有效的是通过某种方式,一种桥梁,一种途径,一种载体的实践来把握,而书法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载体。因为人口多啊,容易上手。从生理上来说,你不断学下去,你接触到的不仅是书法上的技巧,它把传统中的一些理念,古人对辩证法的把握。古人对哲学的思考,都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样式来体会它。中国的书法,最高境界是对道的领悟。书法不再是技法的问题。既有小道,更有对宇宙,对人的一种“道”。所以书法到了日本以后,干脆把名称改成了书道,而不叫书法了。书道境界高。所以这对弘扬民族传统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我去年来绍兴县,冯县长送了一套绍兴县自编的九年制书法教材。这了不起。这不是说让教师把教学结构改善一下,课外知识增加一点,决不是这个意义。从根本上说,对传统文化一种有意识的保护。这种保护,绍兴县做得非常自觉,非常有力度。我看全国大概也只有绍兴县这么做。也就是我们以绍兴最有条件,最有责任来这么做。因为兰亭就在绍兴啊。我们不做,谁来做。那么这样的做法,我们的国人还不理解的话,我们把它放大一点,把它放到国际上来看。现在国际上基本的发展走势,一个叫做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行为不是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间单独进行的。整个是在全球的资源配置。第二句话叫做文化多样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目前的状况提出的一个口号。经济都全球化了,文化也跟它走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联合国就提出这个口号,要各国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就是希望我们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各式各样的。这个才叫世界,这个才叫宇宙。这就是经济和文化的一个世界大势。在这个大势里面,我们来体会一下,我们对书法学习,创作,它的社会作用千万不要低估。第二个是人类学的意义。我把它往小里说,从每个从事书法的个人创作来说,它的意义是大的。我的体会,我想今天在座的同志中没有一个职业书法家吧。就连我们协会的组织者,他也不是职业书法家,他也是一个组织者,工作者,服务者,为会员作服务的,他的工资是他的服务费。职业书法家以后会多起来,从事书法教育开展,因为他的职业谋生可以自我完成。但总体来说,现在绝大多数都是业余爱好者。业余的时间学书法。做的很有成绩的,也不是以书法为生的,有其他职业。双休日,每天傍晚,我只要有时间就写,就临帖。这样做,我的体会就是非常幸福。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是一个职业书法家。我在八小时甚至更多,我在从事自己的责任工作。这个责任工作是社会派定你的。当然现在双向选择也有了,你也有一些自主性。但总的来说,还是社会派定你的。就是你选择,也是一种不自由的选择。你的这个工作在根本上来说,还是不能不做的事。还是一个谋生的手段。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这是历史阶段决定的。这个历史阶段不可逾越。合理吗?不合理的。马克思早就说过这个问题了。马克思的想法,叫做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就好,好在哪里呢?一个是共产主义联合体,是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学习书法就是好。学习书法你就可以在你的责任工作之外,有一个兴趣活动,有一个兴趣工作。什么叫兴趣?什么叫幸福?不就是你想做的事,能够得到满足。如果很容易就能得到满足的,那么幸福感是不强的。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也可以得到满足,得到幸福。书法的学习就是这么一个功效。就使你和日常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沉浸于点画之间,方寸之间。沉浸于和古人的对话之间,沉浸于你的审美理想构建之间,沉浸于按照你这个理想来进行勾画和实践。我们的理想想法多了。你大部分理想是不能实现的,是做不到的。因为受种种的限制,而且这种限制还不是你自己来限制你,是社会,其他人给你的限定,那你总可以在一张纸上比较充分地来实现自己。你要写横的,没人一定要你写竖的,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你觉得什么是美的,你来创造。原来说,纸张墨汁比较贵,现在我们对这些材料的获得并不难了,不成问题了,那你就可以做了,可以进行创作自我发挥。当然你还是不自由的。为什么呢?你创作的时候你在想,我要去参加展览的。就还是身外的,功利的。是外在的给你的一种制约。如果我们把这种制约也适当地进行控制,作点约束,不让它成为一种主导我们的因素,那么我们的幸福感就会多一点,痛苦就会少一点。这个过程只要你基本线路不要走错,即以古人为师。你要选定一个主要对象,比较有毅力地持之以恒。你要给你的学习形成一定的环境,多和大家进行交流,按照这样一个基本线路走,写不好字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写不好,一定是在我前面说的环节中出现的一个或两个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地反思,经常地相互检讨,写好字是完全可能的,你的人生就会比较充实。
      记得我上次写了一篇自我体会文章《我写隶书》,后来介绍我的一篇文章,就写《隶书写我》。就是我在从事书法艺术工作中,书法本来是你的课题,是人的一个对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你非常投入,非常沉浸,感觉非常美好。最后做的状况是什么呢?书法就是你,你就是书法。你和你的对象之间紧紧地相互渗透。那么字也写好了,人生也充实了。我看学习书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你说写字为什么,第一件事就是充实人生啊。第二争取给社会一点贡献。你写一幅字给别人欣赏,这就是贡献啊。后来有点小名气了,做做宣传,给社会,这就是贡献啊。你再做得大了,你在某一个书法发展方面有一些新贡献了,芝麻一点点大,你就了不起了,你只要为书法发展提供一点点,你就了不起,那就是贡献。当然也可能有更大的贡献,就是出现了不起的大家。从王羲之一个个数下来,说当代还有个某某某,当然这是非常非常难。但是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一起从事书法,虽然书法是对古代依赖性很高的艺术样式,但是它对当代的文化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对自我的人格养成,自我的人生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9 09:51 , Processed in 0.1512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