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59|回复: 2

吴冠中追求艺术的真与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10 23: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冠中追求艺术的真与诚

  八十三岁的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瘦削的脸上,印记着上世纪饱历的风霜雨露。虽然访港连日来马不停蹄地活动,但每次谈起艺术,吴冠中都会忘却疲倦,顿时年轻起来,声调中气十足。
  吴冠中现时的工作单位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不过,他只间中出席讲座,为学院的教育规划提意见。在家有时候作作画、有时候写写文章,晚年的吴冠中说自己不容易「怀孕」(有创作灵感)了,因为以往生过那麽多孩子(作品),而他又一向不愿意重复,每次都要寻找新的思维。他说:「当人走到一定的高度,再上去已很困难,现在我的作品,较多是表达人生的感悟和感慨。……毕竟年纪越大,对人生的感悟较多,希望在艺术上走得更深远一点。」
  例如他画了一系列以都市为主题的作品,因为他看到太湖里到处都是鱼网,在湖里的鱼不能自由地游来游去,遂感觉到自己身处的都市,高楼大厦的线条就好像网,人们都在网之中挣扎奋斗,逃不出生活的网。又如有些作品表达了岁月催人的感慨,他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感觉很快过去,我将四季都绘於同一画
  上,四季不分,表达了四季匆匆的感觉,这些都是我晚年的感触。」
  由於画作增加了对诗意与思想性的追求,吴冠中的近作,总体来说,多了点抽象性,那条「风筝线」也越来越隐蔽。他说:「因为诗与画的结合,通常由抽象来接合比较容易。诗与画手法不一样,但意境相通,往往从抽象中来接合,具象的距离则较远。」
  吴冠中一直坚持着「风筝不断线」的艺术理念,那条「线」就用来联系广大人民的感情交流,不论作品具象或抽象,最终仍有可辨识的母体形象。今天,吴冠中的作品仍坚持这条「
  」,只是:「过去的『线』较粗,现在是『丝线』,而且越来越隐蔽,甚至用『遥控』。」他说,现在的观众看画的水平较高,「线」可隐蔽一点,但作品与观众还得靠这条「线」来相通,他打趣地说:「这是引起观众共鸣的『电话线』,不过现在可用『流动电话』吧!」
  吴冠中生於一九一九年,一个传统向现代转变中,东方与西方融合中的年代。他一生的艺术路途,也在探索中西艺术的融合,他以油画比作陆路,水墨画比作水路,朝着自己的目标「水陆兼程」。
  在七十年代以前,吴冠中的油画作品较具象;七十年代起,他开始水墨画的创作,油画与水墨画互相影响。他的作品,也逐渐地从具象发展到半抽象。他认为油画并不足够表现中国的意境,传统手法又不能够表达现代的感情,因此,他认为中西绘画都要吸收过来,两种手法都要变。如是,他的水墨画带有西画的抽象性,油画带有国画的写意。
  吴冠中一生对艺术的坚执和迷恋,有如坚守着一种信仰。於十六岁那年,他放弃「工业救国」,违抗父命,投考杭州艺专,从此踏上漫长艰辛的艺术征途。五十年代,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於法国留学的吴冠中,因感到艺术只能在自己的土壤发芽,於是决心回国寻根。可是,在当时崇尚俄国画派的中国画坛,吴冠中的人物画被批判为丑化工农兵。因不愿违心作画,他从此改画风景画。
  在「文革」时期,吴冠中曾被禁止作画,其后被允许每星期作画一次。因乡下没有画具,就用当地的硬纸小黑板作画板,用农民拾粪的柳条筐作画箱,人们戏称他为「粪筐画家」,而一幅幅感情真挚、乡土气息浓郁的油画都是从这「粪筐」中诞生的。
  吴冠中说:「『感情的真』是我的信仰。」他一直坚持的是「艺术不讲假话」。他说:「科学是将自然的秘密揭露出来,艺术则是表达感情的秘密,艺术的可贵就在於它没有虚伪、赤裸裸地将感情表达出来,艺术家可以为这付出一切代价。」他认为,艺术家为了艺术的水平,他可以奉上生命,忘掉一切的利害。在历史上很多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如此。
  为了坚守其艺术上的「真理」,纵然他提出的「笔墨等於零」、「绘画的形式美」等理论,均曾引起很多争端,但他都自信地坦然以待。他坚定地说:「只要是真理,我不会放弃自己的观点,人家误会,什麽也好,我也不会让步。」
  吴冠中的画作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特色,对於一位画家的风格形成,他认为,风格不应故意创造出来:「风格不是自己造出来,造出来的都是假的。风格是你自己走自己的路,爬也好,走路也好,向着自己的目标去走,留来的脚印,就是风格。风格是你走在前面,留下来的背影。所以,我从来没考虑风格,只考虑真的感情。」从心作画,风格就自然流露。
  现在的吴冠中,一贯其坦率个性,只希望继续地追求艺术的真与诚,他说:「很多人成功之后就不敢说话,怕晚节不保。我不为明哲保身,不为名誉,只希望讲真话,正因为我年纪越大,没有利害的关系,更能说真话。」
                              摘自《大公报》 锺丽明  2002-03-20
发表于 2003-5-11 15: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冠中追求艺术的真与诚

                       吴冠中中国画受宠香港


                                   摘自《中华工商时报》   2003-01-18

  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全线飘红的一年。近现代中国绘画中融中西画风于一炉,既展现中国画独有的笔墨底蕴,又有西方绘画构图及表现手法之神彩的画作在香港大受欢迎。最成功的画家莫过于林风眠与吴冠中。林风眠1962年创作的油画《丰收图》在香港佳士得拍出5354100港元的高价,创林风眠画作成交价最高纪录;吴冠中1981年创作的中国画《桑园》在香港苏富比拍得3196000港元的价位,创吴冠中画作的最高纪录。2002年春秋两季艺术品拍卖会,香港佳士得与香港苏富比共推出吴冠中画作13幅,成交12幅,仅一幅流标,成交率高达92.3 %。成交的12幅画作中,10幅为中国画,2幅为油画;除创纪录的《桑园》外,价位在人民币10万元至80万元之间,画作的精彩程度与尺寸对价位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后考入杭州艺专师从李超士、常书鸿、潘天寿学习中、西绘画,有着坚实的中、西美术功底。1947年-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修油画。1950年归国,即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画技术结合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的创作,力图以中国的笔墨表现现代精神。《桑园》的创作便是画家这一创作经历的具体体现。吴冠中诞生于江南鱼米之乡。儿时故乡生活的回忆,深深烙印在画家的脑海里,成为其创作的素材之一。吴冠中在其回忆童年文章中写道:“河道纵横,水田、桑园、竹林包围着我们的村子。”“孩子们是喜欢桑园的,钻进去采桑椹吃,一面捉蟋蟀。我到今天还喜欢桑园,喜欢春天那密密交错着的枝条的结构画面,其间新芽点点,组成了丰富而含蓄的色调。”“不意初冒芽,尚未吐叶的桑园,枝条疏密、点线交织,却成了我长期追寻的画境。”画家的自述几乎就是对《桑园》的描绘。1963年,吴冠中曾创作为油画《桑园》,1981年用彩墨作《桑园》,其间包含了画家18年的探索。与油画相比,彩墨画尺寸加阔为横幅,充分表现桑园的宏大。画面中桑树排列层层积聚,枝桠横伸曲绕,交叉密织几近网状,极大地强化了空间的压迫感。远处可见高低错落的屋舍横延,虽已贴近顶端,却给画面增添了空隙与生气。左上方一片水波不兴的湖面,起到动中有静的调节作用,令人胸中紧张之气得以一舒,妙不可言。桑林作为画面主体,布局精妙,线条准确有力,枝条点线纵横交织,繁而不乱;色墨交融,华而不杂,非大功力不可有此境界。《桑园》堪称吴冠中艺术成熟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他在艺术品拍卖市场赢得高价当在情理之中。香港苏富比春季推出的吴冠中巨幅彩墨画《彩山》以港币76.70万元的成交价居当年作者成交作品第2名。画面满布连绵不绝、状似龙蛇疾走的长线,疾速奔跃的动感使人感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缤纷的彩线交织聚散,彩点散落疏密有致、富于变化。整个画面明丽鲜活,充满了节奏的律动感。线条从山脚下的宽松,渐渐朝上收紧,使整个构图归结于严谨统一,具有极佳的审美效果。季军《紫藤》图像更趋于抽象化,画图中的墨线矫捷灵动而具节奏感,迹近传统书法中的草书,充满飘逸跃动的视觉效果。全画的结构、对比似在不经意间,却自然合理,浑然天成,成交价:港元70.80万元。吴冠中绘画中江南水乡景色为其主要题材之一。2 002年香港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成交的10幅吴冠中中国画中有4幅描绘渔村景色,画面中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村的黑瓦白墙,和谐而清新的色调,宁静而恬淡的境界,使画作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充分表现于画家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画幅不大的作品,价位一般在10万至20万之间不等。2002年中国内地的艺术品市场中,吴冠中的中国画也呈现抬头之势,但不及香港明显。吴冠中画风贯通中西,灵活多变,富于现代感与时代精神,更贴近当今中青年藏家的审美品味,同样更易被国际美术界所接受,其画作价位的上扬当不会是短期现象,应有后续内力,不可忽视。

发表于 2003-5-11 19: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冠中追求艺术的真与诚

想起,艺术与科学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4-16 17:08 , Processed in 0.1366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