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4-4 1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论六十四卦相次
四
上经讲天地日月水火以及相杂,下经开始着重讲人伦、讲社会、讲秩序等。咸恒接着坎离为下经之首,王夫之称:“咸恒为坎离水火升降之始也”。 从咸恒到革鼎,都是水火升降或应天应地之属。坎中阳升为艮,降为震,离中阴升为兑,降为巽。艮兑为咸,震巽为恒。人处天地中,因天地而分男女,自艮兑咸而震巽恒,年由少而长,可谓秩然有序。故王说如此。王夫之接着说:“坎中之阳升而三以应乎天,则为遁,坎中之阳降而四以聚乎阳,则为大壮,皆坎之合乎乾者”。这里的遁、大壮,和上经中屯、蒙之位置有些相似,和需、讼之功用有些相似,都是坎和乾相交,其中也蕴涵“天一生水”的意思,此为人合天之几。但不同的是遁、大壮中的“坎”,由坎中之阳升降而来。天一生水,而后地二生火。是故需、讼在上经,晋、明夷在下经,遁、大壮在前,而革、鼎在后也,此亦天地本然之序也。和上经不同的是,下经一开始就透露出了阴气升降之消息,而上经阳气升降之消息一直要到临、观才出来,这个后面还要讲到。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的,人类是合群之动物,由“不伦”到“相伦”,说明了人类进化,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之过程。既然是合群高级之生灵,则贵有夫妇家庭之次,故而或退(遁)或进(晋),宜以夫妇为单元,未可贸然交为革、鼎也。
王夫之接着说:“晋、明夷,离之丽乎地者也。离中之阴降而四,为家人;升而三,为睽,火之自化者也。坎中之阳生而三,为蹇;降而四,为解;水之自化者也。离中之阴升而三,坎中之阳升而上,为损;坎中之阳降而初,离中之阴降而四,为益;水火之交化者也。离中之阴升而上,为夬;降而初,为姤;皆火之应天者也。离中之阴升而上,为萃;降而初,为升;皆火之应地者也。坎欲交离,而离中之阴升上,为困;降而初,为井;火不与水应而杂者也。于是水火不登,而火道亦替。离中之阴降而初,为鼎;升而上,为革;火自化而无水济之,水火之道变矣。” 这段话山居不再一一解释,大家仔细体会,就能明白。这样以损、益为阶段之中心,两边各四对卦,水火阴阳升降、应天应地,是不是比上经要有规律得多?损、益在下经的位置和泰否在上经有些类似,都是一种“阶段性的阴阳平衡”。晋、明夷和需、讼相错。需、讼阳起而疑,晋、明夷阴伏而争,皆蕴涵大变之机。妙处还在于咸、恒与损、益六爻互为显隐,家人、暌与蹇、解错综相连,捷隐捷见,说明这一阶段阴阳消长之变化也是一条曲线,其变化是前后有关联的,而不是生硬的。阴阳消长的规律是消则必长,长则又消,没有永恒地消,也没有永恒地长。为了使大家对阴阳消长有更加清晰之了解,对上面这一节再作另一角度之分析。遁、大壮是阴消之卦,阴阳旋消旋长,晋、明夷复长四阴,且“中”位均为阴所据,此所谓“阳伤”。 晋、明夷阴长已甚,则又消,此所以家人、睽继之,又变成四阳二阴之卦,阴阳各得其“中”,形成一个短暂之平衡,此处还包含有阴阳消长日新日成之义。家人、睽乃阳长阴消而成,故而其中又同时含有阳消阴长之机。初、上阳变为阴,中四爻不变,相错而为蹇、解。到蹇、解阴消甚,如此循环,又成重复,不适有宁,乃阴阳归于平衡。但是这个平衡是短暂的。损、益中四爻互为剥、复,就是说在损、益之中本身就有剥、复之内因。剥、复为阳消之极,在上经出现过。下经讲阴阳消长其主要脉络是反映阴气消息。是故剥、复错而为夬、姤。夬、姤为阴消之极。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叹服周易卦次安排之妙,她无时无刻不在揭示太极刚柔相摩、阴阳相荡之理。损、益短暂平衡之后,接下来的竟是更剧烈的阴阳消长!这个“更剧烈的变化”,其根源却在自己内部。然而损阳所以益阴,损阴所以益阳,阴阳本为一体,其所以损益消长,皆天道之自然,无害于天理。于是阴安而扶阳,以起夬、姤。夬、姤阴消之极,故而接下来阴愤盈而骤长,为萃、升,然二、五由阴阳分据。长极而渐消,阳又渐渐渐生长,得二五之中,为困、井。诸位!这条曲线是不是不单有弧度,而且还有节奏么。困、井阴阳相杂,水火相贸,水自化而后火,乃为鼎、革。到鼎、革,又是阳长阴消了。由夬、姤阳气暴长到鼎、革,阴阳消长凡三变,阴之力不如阳也如此,然阴终不改扶阳之旨,是故再三叹之。
附注:此稿在《山居说易》(具见书法江湖“论坛精品”栏目)基础上整理修订而成,首次公开发表。肯请刘正成先生及书法在线同道批评指正。山居2005/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