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xiaoma在 2005/01/18 02:38pm 发表的内容:
大家好: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也是一名书法艺术的追随者,至今有有九年了,大小比赛参加的也不少,对当今书坛很是不满。
一、蔡邕言:“书法就是书乾坤之阴阳”。但现在变成了书名利于人间,为了名利 ... 首先感谢你的对此次楹联展的关注及对网友的忠告,对你的尊重完全基于你的善意的出发点。不过对你的意见我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请允许我在此作一表白:
一.艺术家对名利的追求,自古已然.光照千古的大艺术家徐文长/金农/蒲松龄等,都曾为生活和"光宗耀祖"而七进八进甚至十几进科举考场,可见他们对名利不是不求而是求而不获.更别提为名利而甘当"二臣"的王鐸了.相反我认为不能得到名利是他们作为一个"社会人"人格的不完整.穷苦潦倒的杜甫可以成为一代宗师,整天花天酒地的李白在艺术上一样可以成为千古一人.可见穷苦潦及所谓的淡薄名利并不是成为艺术家的必然条件.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艺术家掌握住自己心中的乾坤.如果古代的大艺术家真都做到淡薄名利的话,我想我们今天也看不到他们的精彩之作了.
艺术家他也是人,并且还是人中龙凤,凭什么就该他们喝着稀粥就着咸菜过日子?凭什么?
二."随风"确实是"死路一条".但这只能对大师这样要求,并且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仍然需要一段长时间的“随风”。因为模仿是接近成功的最佳方式和必然过程(对书法更是如此),何况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大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临摹古人法帖也是一种"随风",只不过是随的古人的"风"而已.大多数人对学习当代大家作品口誅笔罚而对学习古人推崇备至,是因为他们认为古人的作品是经过时间的推敲和淘汰下来的精品,但别忘了,真正的精品界定不是时间在起作用.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对照,综合不同的意见而确定下来的,这里有一个质和量的问题(比对作品及比对数量).还有一个用时间在排除当世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影响艺术评估的问题.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清宗碑.这些在当时都是"风".只不过古人在"随风"的过程中由于资讯的不发达导致成"风"的时间较长,且面目不可能太相同罢了.别忘了只有少数的几个人能见识到"前人"的作品,那怕是他们同一时代的人的作品,也是非常不容易见到的.作为现在人拥有古人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比古人短得多的时间内对作品进行质量的比对和界定.然后把这些等同于古人的精品直接拿来学习。不要把什么事情都简单的交付给历史和时间来解决,我认为这是对自己对历史的一种不负责任。
三.很多人确实在用比赛和展览的牌子来捞钱,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出自其他的目的。就拿我搞这个展览来说吧,去年搞楹联展搭进了好几千RMB,今年还没开始就欠下了一大堆人情。我和你一样只是个很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和网友,我也不靠书法混饭吃,也没打算在书法上图什么名利。如果问我图什么?答案就两个字:“好玩”。我一直把书法看成一种游戏,既然是游戏,当然是多几个人一块玩好玩点,这说法或许有点不严肃,或者往重里说是对书法艺术的玷污。可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当然如果有一天刘老师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不错,有点意思!”那就更是开心,因为刘老师是我的心中偶像。
对于那些用比赛和展览骗钱的做法,我也很痛恨。但现在是商品经济,各取所需,见多也就麻木。把自己当成救世主太过沉重。
一人一种活法。就象我现在基本不参加官方举办的各种展览,但我却非常支持我的小师弟参加一样。
匆匆数言,权当与君相酌。得罪处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