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谷雨生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18 15: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书法的审美取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以自己的爱好忘下结论.至于刘炳森的书法已经经过市场几十年的检验,不是刘老自己决定的.网上个别人对刘老这种不负有责任的指责和评判是没有根据的.刘老对当前书法发展的评价是个人的观点(你不也在大谈自己的书法观吗?),这很正常,你有什么权利去指责别人!
   .书友们:去好好地练自己的字吧,不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发表于 2005-2-18 17: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刘炳森先生毕竟是书坛的一棵大树,尽管褒贬不一,但他对推进中国书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家应该悼念他,至少能拿起毛笔的人应该悼念他.刘公千古! :em10:
发表于 2005-2-18 20: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惊闻刘炳森先生仙逝
今天凌晨,刚刚迈进67岁的刘炳森先生走了!
  腊月三十的傍晚,天津市文联委员、武清区政协副主席何俊田来电,没有拜年的寒暄,直入主题说:“我的老师刘炳森家属通知我,明日速往北京,我担心情况不好,否则……”他的语气有些哽咽。虽然我和他都知刘先生一年前得了肺癌,但在我们眼前闪现的总是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并时而自我驾车的矫健身影。



  刘炳森先生祖籍天津武清,幼年丧父,孤儿寡母拼挣于乡下,弱冠之年立业京城,中年跌宕坎坷,晚年始履坦途,开宗立派,乃当今书坛巨擘。我对先生虽早景仰,却相识较晚,但从近距离接触其言、其行、其事后,每每都是思想的净化、灵魂的洗礼。
  1997年,我市举办首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规模大、展项多、资金少、没经验。困难时出现了炳森先生的身影。不用车接,不收任何礼品,刘炳森纯义务地到文联创作了一上午的书法作品,然后他非常坦诚地对我说:“搞这么大的活动肯定有许多困难,你们拿它去拉赞助吧,只要是对弘扬书法事业有益的事,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我都责无旁贷。”多么亲切感人啊,谁都知炳森先生的作品字字千洋,世人获之,视墨为宝。我们也知,他是有性格的,从不以书作作为趋炎附势之礼。
  大信不约。多年来,凡天津举办的名家展、精品展、正书展等,他都赠送作品,题写书名,参加评审,不仅全是奉献,且是排斥名利的,不让宣传,不许惊扰领导。
  忘不了啊!他对天津书坛老、中、青同仁是多么真诚、谦虚和平易近人。2000年,天津市美术展览馆重新择址开馆。为体现规模档次,首展,我们策划了津门书坛“五大名家展”,即刘炳森和王学仲、王颂馀、孙其峰、龚望书法作品展。论职务,炳森先生应排第一,但他坚持按年龄排序,将自己放在最后。然后自费到津,并义务为中青年书法家授课。那天,文联小礼堂座无虚席。讲课前,他先做了一个声明:“我无资格与四位老先生并称‘五家’,他们都是我尊敬的老师,我是他们的学生,这个联展应称‘四老一小’展。”他诚挚的话语获得满堂掌声。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体现在炳森先生身上的绝不仅仅是态度的谦恭。在津门,童年时教他写毛笔字的崔老师,教他演奏脚踏风琴的赵老师,教他文化课的朱老师……炳森先生都未敢忘记,多次拜望。前几年,他还为教他美术的胡老师出资出版了大型画册《胡定九书画作品集》。一次,偶然听说小学曾教过他的张老师患膀胱癌,生活拮据,他即刻亲自驾车将其送到医院,先交三万元押金,从手术到故去,共支付了七万余元,他还痛心地责怪自己:“治晚了,治晚了,我怎么早不知道啊!”
  这样的事,武清的乡亲们件件都没有忘记。杨村一中、东崔庄小学、区文化馆、少年宫……近几年他累计捐赠了一百多万元。
  但我更以为,炳森先生的敬老扶困,绝不仅仅表现在他对公益事业的资助和弱势群体的同情爱怜,也绝不仅仅表现在他洁身自好、无声色玉帛之娱的人格魅力,而是彰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1998年,炳森先生把多年积蓄的50万元献给家乡,设立教育文化奖励基金,并要求以其恩师、已故书法家何二水的名讳命名;2004年3月,他又将积攒起来的100万元赠给中国人民大学东方艺术研究所,作为奖励首届书法优秀研究生的奖学金,他仍要求以何二水先生的名字命名。
  炳森先生走了!噩耗伴着寒风传到武清,由他生前救助并供养上学的数十名孤儿、贫困生个个心如雷击,泪如泉涌。武清的众多教师抚摸着你赠送的体育器械、图书……哭泣着在为你送行。
  炳森先生走了!乡亲们在闹市区已摆好了桌子等你哪!自上世纪70年代始,先生每年春节都要在这里为我们义务写春联,给乡亲们拜年,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今年,你是答应要来的?先生太累啦!乡亲们来到他出资捐建的石桥旁久久不愿离去。桥修好了,你执意不让在桥上镌刻“刘炳森捐建”五个字。炳森啊!你的名字永远刻在乡亲们的心中。
  刘公,放心走吧!您惦念的第三届中国(天津)书法节已列入天津市委2005年的工作意见,并将以毫无争议的书坛品牌如期举行。您看见了吗?广大书坛同仁的精品力作已化作花路心雨,在为你送行。
  刘公,走好啊!
发表于 2005-2-19 03: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下面引用由养晦书塾2005/02/18 04:29am 发表的内容:
炳森至死都没能够对自己的书法对当今书法环境的影响做一个公允的反思,这无疑是他艺术生涯的污点,他毕竟也曾是书协领导,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是有美学标准的,炳森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把自己当成书法艺术的光 ...
这时候说这种话真是不解风情,不是文人所为.
发表于 2005-2-20 02: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不能因为一个人去世了,就忽视他的褒贬一味说好。刘炳森的字的确不灵,去世另人惋惜,而且两年左右价格会跳水。这是我的看法,很客观,但人去了,就好好飞走吧。
发表于 2005-3-3 19: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书协主席仅是个职务名称而已,和书法水平如何不可相提并论。位高不代表水平也高!不很少一当上官儿,书法水平立马停止不前,或者开始下降了,为什么?说明他本身就是一个书法投机者;而真正的艺术家何曾着重过那顶乌纱帽?水平高便是无冕之王!即便不在其位,身上也是带有光环的,并会持久不衰。其魅力使然也。所以,为艺者当视身外之物若浮云,若孔子,游于艺,不亦乐乎?!斯人已去,惜未享大年,呜呼!天也?命也?………
发表于 2005-3-20 21: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难道那些看不懂得所谓的现代书法就值得欣赏。。。。
发表于 2005-3-20 22: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呵呵,看不看得懂在心!
发表于 2005-3-27 12: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刘炳森的字似乎可以成一家一体,但是否是俗书我觉得值得多年的探讨和检验,现在下结论未免有点为时过早,望诸位大侠不要义气用事,公允点的好。
发表于 2005-3-29 19: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刘炳森的评论

下面引用由朱中原2005/03/27 12:18pm 发表的内容:
刘炳森的字似乎可以成一家一体,但是否是俗书我觉得值得多年的探讨和检验,现在下结论未免有点为时过早,望诸位大侠不要义气用事,公允点的好。
还是朱先生说话公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7-9 07:35 , Processed in 0.5819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