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15 19: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伟书法习作汇报展•筑基楷法
筑基曾是道教内丹修炼中的一个词语,是修炼过程的第一关。如同建造房屋,必先奠基,基础稳定,结构扎实,才能盖起高楼大厦。
在书法史上,行书、草书并非由楷书演变而来,三者的产生都源于隶书,之后三种字体各自发展、流行、成熟,成为最为通用的字体。特别是楷书,由于识读和实用之便,一直作为童蒙习字之始的首选字体。以楷书筑基,主要是针对行书、草书而言,然并非简单地出于识字的考虑,也并不表示排除篆分字体的筑基作用。只有在楷书上打下深厚的根基,才能有望攀登书法之高峰。
楷书同篆分一样,属于静态的字体,一笔一画,不作连笔,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书写节奏相对容易把握。行书、草书在字形上加以减省,或形成新的笔画写法,连带明显,以使转为形质,以点画为情性,书写性更加流畅。苏轼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之说,从体势上较形象地说明了楷书的筑基作用。
初学书法必须掌握各种笔法,诸如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方笔、圆笔、运笔方向、轻重、快慢、曲直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笔法基本上涵盖于楷书中,“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因此,筑基楷法为掌握各种笔法提供了方便与可能。苏轼曾论道:“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楷书的难度可从行草中化来,行草书的难度也恰恰可以从楷书中求得。行书、草书虽潇洒纵横,给人以强烈的动感,但它行笔的过程贵在清楚、明白,不轻浮、不慌乱,贵在动中寓静,有不激不厉之魏晋风度。因此,筑基楷法,筑的不仅仅是形和法,更是一种内在的修为与涵养,一种对虚极和静笃的感悟与体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