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翟勇

【春游】刘彦湖书法作品展研讨会及《骨气洞达》讲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09: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161894
沈文凡,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分委会委员。

沈文凡:刚才王树海老师讲的内容很丰富了,这里就前面各位专家讲过的内容,我再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感受。

今天下午,来自专业的博士生最后一次课挪到展览会上了。后面的几位同学都是我们带过来的。从这件事上,我想到一件事情,文化传承的问题。刚才几位老师也都讲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彦湖兄在这个方面做的非常好,他对自己老师的热爱和深情,我觉得各界人士学习。因为我觉得是这样,师天、师地、师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在书法方面,一窃不通,纯粹是个外行,客观原因也有,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读过好书,考上大学以后,赶上了好形势,所以其他艺术方面的前学太多。但是,比较喜爱,尤其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古代文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一直比较关注。因为从事的是教学,在这个方面,可能更多的是告诉学生怎么做,但是自己没有做到。当然,我也是饱含深情。我的导师霍松林先生也是一个书画家,包括他的老师于右任先生,我翻了一下他的手记,也是非常见功力的作品。毕业的时候,这些老先生也给我留过一些字,彦湖兄对吉林大学工作过的地方,有那样深的感性,我感同身受。我个人也是这样,凡是我所经历的、所学习过的老师,跟我的长辈和父辈一样,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于右任先生,1964年就去世了,我无从见过。

在书法里,我觉得这种创作活动中,也包含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刚才李老师也谆谆教导,提出一些现实问题,我也非常赞成。从今天看到的作品,从《春游集》的感受来讲,对汉唐,包括碑、帖、诗、书,应该说是两大方面、四个小方面的融合非常好。看了以后,要总结八个字的话,“碑帖融涉诗书统合”,我觉得彦湖兄的创作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我非常佩服。如果仔细研究的话,从汉、唐、宋,到明、清,一直到近代,整个文化的脉络非常清晰。今天一睹彦湖兄书法的风采。

和在座各位多次见过面,从90年代,包括长春书画社搞的很多活动,我也参加了,当然不是业内人士,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参加的。今天到这个场合,感觉特别好。所以,感谢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
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09: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韩戾军先生发言161901
韩戾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长春市文艺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现任吉林省博物院业务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韩戾君:前面的几位老师谈的都非常好。展览,这个名起的就非常文化,一看到,就想起50年前,张伯驹、罗继祖、于右任的风采,他们都是修养非常全面的书法家。我认为现代的书法是学术精神沉沦,日益江湖气。我看彦湖有着非常的春游的情结,是对那一代人精神的缅想,传那一代人的薪火为已任的。他是梦萦魂牵的感受。现在的书法家只知道书法的技术,根本不知道书法的精神是什么。我看彦湖的作品,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彦湖始终在追寻着一种属于自己的图式,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以我看,一是篆书已经形成了自己极为独特的图式。再一个就是他的行草书,这种大气、生动,在他的书法里,我一直看到这样的东西。从我学习彦湖的书法,我有两点认识。

第一,一直有人以流行书风的眼光看待彦湖,就像刚才王先生所说,其实,中国的传统非常博大,不仅仅是“二王”,彦湖取法的独道性是我们值得借鉴的。他从传统中找到我们不太关注的东西,他从“二袁碑”入手,找到一些不同于别人的表现方式,这是他的特点。另外,彦湖不保守。对于现代性的构成观念,引入到书法创作中,而且他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有他自己非常深入的理解,加进去以后,使他的作品形式非常别致。

书法无论怎么搞,必须有生命的参与。我觉得彦湖的字,一看就是活生生的人的东西在里面。骨子里的傲气、桀骜不驯,从书法里都体现出来了。

总之,彦湖君的书法,一看就不能忘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说这么多。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09: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刘彤宝先生161907
刘彤宝,青年书法家,中国书协会员。

刘彤宝:彦湖兄今天的展览我学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他的心灵,他的感受,人生的意境,种种苦与乐,都通过书法表现出来了,我觉得是在写人生。虽然我们现在处在中年的年龄段上,他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广阔。“春游”凝结着情感因素轨迹,让我非常感动。所以,我希望彦湖兄走得更远,走好,也寄托了我们这代人对他的期望,也是吉林省对他的期望。
谢谢大家!
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09: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刘彦湖答谢161908
首先,给大家鞠一躬,
   非常感谢几位百忙之中能够参加我的展览,并且花这么多时间参加座谈会。我也听到了特别精彩的发言,虽然是由我的展览引发的,但是我真的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想,我还是不多说了吧,现在最能表达我心情的还是感谢大家!
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09: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景喜猷总结发言

    和彦湖兄这么多年的交往,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可以说亦师亦友,良师益友。

首先,从他学书法、创作书法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独持己见、一意孤行,从来不会听谁的,可以听,但不信,老师的话也是如此。像国画老师说的,“学我者生,像我者亡”。他学古文字相当精妙,那是二、三十年前,后来还学过罗老的字,周老的字。他没有立基哪家,从中突出,他是走了一条险路,一条正大气象的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最可贵的东西。彦湖走的是自己的路。他所创作的东西,确实体现了我们最可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国人的精神,中国整体的人的精神,在他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

说险路,是不畏人言,不管别人说什么,就走自己的路,走得非常自信,非常坚实。应该说是一条险路,非常不容易。他骄人的成绩,非常让人艳羡。他的创作能力,让人非常羡慕。三日不见,又变了。这么多年来,变过无数次了。可以想一想,我们都是搞创作的,学书法的、画画的,有的人一辈子就那样。80了,还那样写,也不知变,年轻人也是一样,从一家学来,有一招一体一式,全国获过奖,弄几个小文,俨然就是书法家了。这种现象,在全国都是这样的,整体风气是浮躁的。

所以,彦湖走自己的路表现在哪里,他的成就在哪里?在他的作品里,在他的展览里,在他的集子里,在他的作品里,体现得最充分。作为彦湖的朋友,我们确实是一种见证。

他的作品,如诗在读,那是和谐。钢筋铁骨一样的线条,构建了高级的建筑,里面又陈列了高级的摆设,所谓商鼎周彝,内容丰富极了,看不够的看。有人的字,看一眼够了;有人的字,看一眼挺漂亮,再一看没什么;有人的字,看一眼有东西可寻味,再寻味,不行了,或者过几年,又不行了。彦湖的字,这么多年看,看不够,常变常新,给我的感受大概有这样几点。

第一,古态新姿,古意盎然。骨子里真是传统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对中国书法整体的把握,在这里坚实地体现出来,不是别人一朝一夕,就觉得有文化了,一堆文化垃圾,毫无个性。彦湖呢,他的作品确实感动了我们,不仅仅是是视觉的冲击力,还有文化高雅的享受,更感染我们的东西,更丰富,我可能不能说得出来。像李老说的,我们才读了几本书啊?一本书读得明白了吗?有的人一说就不服,你连不服的资格都没有。彦湖一直耐得寂寞,当年我看到彦湖住在地下室,我都流泪了。彦湖追求的是一种高远的志向,所以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这不是偶然的。

他在修为方面、人格的历练方面、做学问的严谨态度方面,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应当是一个时代人的理想。是我心中真正的学者书法家。是这样的感觉,不是忽忽悠悠的。今天说老实话,我看彦湖的东西,感动我的就是他不是一招一体在哪里,他已经打破了多种书体的界限概念,什么篆书、隶书,融于一融,他把篆书的章法用到行、隶、草书,都有影子,那种空间、墨色的变化,微小的呼吸、中锋行笔、要命的中线,那条淡淡的在线条中的墨线,这是什么东西啊?我觉得这是真正的书法。而且真正在传统中,整体的把握,叫的响。所以,我觉得我学不完。我为有彦湖这样的良师益友感到终生的自豪和骄傲!

今天,请来了我们省资深的名画家、名作家,名学者,他们又从不同的角度,从其他的领域,从一种站在大文化的立场上来看待书法,来看待彦湖的创作。我想,可能更会有点意思,就书法而谈书法,没意思,都是书法家说书法,都是套词,自幼喜爱书法、成绩骄人、屡次获得全国大奖,这套东西有意思吗?没有意思。有一点人淡如菊的感觉、超然物外的感觉,有时我们称彦湖为老夫子,他说话从来不像我这样,他温文尔雅。可能各位和我的感觉一样,我们的地界有这样的书法家,都是一种骄傲。

我想,彦湖是从我们这片热土出去的,衣锦还乡,回到家乡,和各位父老乡亲做一个汇报,我想彦湖的成功是我们这个地域的成功,不仅仅是我们书法界的成功,也是文化界的成功。

刚才,谈到“春游”,“春游”这个动意,这里就饱含了彦湖对于我们家乡的文脉传承、文化传承以及对老一代书画家、老艺术家、老文化人的一种依恋,一种怀念。前不久,周老爷子走了,其实,我感慨非常多,彦湖在他的书里也提到了,一往情深。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感谢我们的领导,尤其张守智主席、蒋力华部长,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省文联、市文联,还有省书法家协会,对彦湖这次展览所做出的努力,也感谢各位参加这次研讨会!谢谢各位!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1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骨气洞达——中国书法的点画与空间》
13.jpg
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10: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注: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录整理,多有舛误,且未经彦湖先生阅定

刘彦湖:非常感谢大家,其实今天的讲座本来是想放到后天,和长春书协的朋友见个面的。因为有一些外地的朋友,省里的朋友,我想借这个机缘,也谈不上讲座,作同行之间的交流。但是没想到,省长、秘书长都来了,我觉得还是有一点诚惶诚恐。因为我今天的题目是想和大家了解技术方面的东西,还是有点不登大雅的,如果讲的比较浅显的话,也希望大家包涵。
   
  中国书法,从入门开始的话,最重要的就是点画、结构、分间、布白,这八个字差不多把中国书法从形态上虚实、空间,其实已经都讲得很清楚了。

     中国的书法和西方的绘画或者所说的造型,我觉得有不同的地方,这是源于我们的哲学,源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是很不同的。中国最根本的易学理论太极,阴阳是互生互证的,既是对立的,同时他们之间又相互转化,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他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不是简单的对立,是正-反-合。对立的东西还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书法的点画和空间,就是阴阳的两个根本东西的表现。
 
     这里同时衍生了方圆曲直,我们讲的虚实,所有对立的东西还是回到我们关照事物的方式上。西方常常讲的都是对比的东西,而中国在对比中其实更重视的是协调,要讲完整合一。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10: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讲座续
  我们从实的方面来讲,点画还是最最基本的。
  从我们开始写字的时候,也是从点画开始。中国的东西最最基础的东西,也是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一点一画,就是最为基础的东西。我稍稍引向点佛学的东西。任何人可以感受它、感知它。如果深入下去,又是无穷无尽的,可以上升到甚至超越哲学层面的。所以,点、画从小学生的时候,我们就接触过。但是,一点一画是中国造型最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说,石涛的“一画论”——太古无法,太朴不散,而法立矣,太朴一散,法立于何?立于什么呢?就是立于一画,是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很多理论家就是以为这么一个用笔,其实不是的,但是从哲学意义上讲,一个混沌的状态,在天地没有赋予它形状的时候,就是太极,也叫太古。赋予了形状,就有了万物,就有的阴阳,这一画就是开天地的。这一画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这个点画就已经从太极的状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个点画里面。沿着这个思路,我再清理中国的造型理论,,我们有自身的观察方法。其实,有非常清晰的脉络。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10: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点是什么?点就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就是老子讲的不可名状的道。就是世间未分的一个混沌状态。
   我是学物理的,深入到一个微观世界时,一个原子都是巨大的,但是从宏观的宇宙,一个星系才是一个点。地球都已经是不存在的了。何况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太微不足道了。
   张岱看雪时,他说“天与地与山,上下一白,长堤一横,扁舟一叶,舟中人二三粒而已”,人都是一个豆子,这个空间、时间,有的时候都是相对的。这个点至大无外,也是至小无内的。
  所以,有点就是太极,画就是两仪,它有两个界面,轻轻的上扬就是天,重重的下降就是地。有天地就有人心,这个话题我是明天要讲的。天地人构成三才,就是“三”。三合之形,就是三角形,有点、有线、有三角形,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空间方位上就是四方,大化流行,衍生四时,万物万有在四方四域中,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成了。
   从我们造型来说,还有一个根本的形,就是圆。从几何上的点、线、三角形、四边形,一直到圆,是所有造型的最最根本的基础。而中国的这个造型,不是几何的。几何的就已经把它缩小了,周易是象、数、理,象是我们表象的东西,是我们可以感知的东西,数包括数学,但是它又是超越数学的,它又是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比定的,相互匹配的,四时就对应了四方,所有和四有关的。四就可以生五,四的交叉点,中国的方,如果从方向来讲,它是一个维度的,就是线型的。从这个时候,线和线围接的空间。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10: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讲座续

    我们的方,就不是西方人说的方向,简单的线性的。
    方和圆,在中国,我们说方圆多少里,其实方和圆也是线性下面的,也是合一的。要讲中国的造型,用西方的理论就把它说低了。中国最简单的东西沿着这脉络深入下去的话,都可以提升到形而上。象、数、理是周易的表达,理换成道家之学就是“道”。所以,有象一根棍,在普通人来说就是一截蒿草,这个棍在卜祈,被称作“筮”,是可以预知天地的,是可以预知国家命运兴亡的,它的一个摆布,它会透露一个消息。

      从基本的造型,是从这一系列东西衍生出来的。五就可以对应我们的五行,一直到八卦。到大九宫,源于邹衍,天地用九州来划分,天分了区域,跟我们生活的地,在空间上是愈合的,能感知这些空间存在的时候,就是中国造型最基础的东西,才能够最好地维护中国的东西。所以,中国的造型是打通的,从我们身边由近及远,一直到人法地、地法天,是由远及近的。中国的这种圆和反,中国有一个反的哲学,又回来,远不是离开了我们之后,再远不可知了,它懂得天道,又可以回来。所以中国绘画里,叫做“几乎成润”,或者叫“凭虚无以万有,叩寂寞而赏音”,推到极远的时候,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回来,就像太极图一样,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这是中国造型最最基本的东西。所以中国的起承转合,为什么要回来?是这样一脉相承的。它从最最亲近的东西,在我们身边,然后可以推到不可至竭的天道,再回到我们身边,是这样一个完整的轮回。如果不能这样体悟的话,仅仅从造型上,就只是只懂得了象,而忽略了数和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3 12:18 , Processed in 0.3068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