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原(已整理):本来我是不打算发言的,因为该说的我在很多媒体都已经说了。应该说,我接触网络不算太晚,但比起在座的诸位来,我算是相对晚一点的。我是05年毕业到北京的《中国书画》杂志工作。在来之前,我就接触到了书法网络,最先接触的就是书法在线。当时是因为看了刘正成先生一篇关于讨论“中国书法文人化”的文章,后来我受到启发,也写了一篇《中国书法的文人化和非文人化》的长篇文章,这篇文章不是网络文章,但后来在在线发出后,引起过一些争鸣,也得到了刘先生的回应,后来韩国的《月刊书艺》杂志还刊登了。就这样我真正接触了书法网络。 真正在网络上活跃起来,应该是2005年底,那个时候应书法网CEO一痴之邀,对2005年度书坛事件和人物作了一个长篇的评论,这就是后来在美术报发出后引起巨大反响的《2005:中国书坛的民间话语阵痛》。当时,这篇文章本来是在书法网络发表的,但是,能够在美术报这样的传统媒体发表,是很不容易的。发表之后,我接到过很多人的电话,问我现在怎么样,没有人找麻烦吧。我说还好,没有什么人找麻烦,书坛就这点事,没什么问题。我主要还是想说,作为一个批评家,是网络提供给了我很多机会和契机。 我后来的经历就不说了。严格来说,我不是一个在网络上很活跃的人,也不能算是一个网络写手,因为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的,然后再贴到网上,网上反响如何我也不去管它,也很少参与网络争论,因为有些网络争论虽然比较自由,但比较乱,鱼龙混杂。 当然,从这么多年看来,无论从书法网络,还是书坛,还是从我个人来角度来说,我都觉得当代的书法是随着网络在逐步复兴的。虽然这个复兴比较艰难,但毕竟是在艰难前行。 我在书法界主要是搞书法批评。作为一个批评家,我深切地感受到批评之难。说实话,要对当代的艺术体制、书法人物进行批评,确实不易。你写的批评文章,如果没有深度,没有尖锐性,人家不愿意看,没有价值;而如果你批评得过于尖锐,又容易得罪人。书坛就这么大,你批了人家,人家肯定会看得到的,我记得有一位老领导就曾经对我说,他说沈鹏先生曾对他说,说有人批评他在位置上不干事。其实他说的批评他的人就是我。当然,在那篇文章里,我原本的意思不是这样的,而是说沈老作为一个书协主席,与后来的张海在工作作风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张海是属于事必躬亲型的,而沈鹏就像一个世外高人。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批评,但就即便是这样,也很容易得罪人,当然,我是不怕得罪人的,我也相信,以沈先生的气量,是不会计较这些的。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上,我觉得批评还是相对自由的,在传统媒体不敢说的话,在网络上是绝对敢说的。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被传言说被传统媒体封杀了,那一段时间,我就只能在网上说话了,从这一点来说,我确实是要感谢网络的。 丛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应该把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起来,尤其是传统媒体要向网络媒体学习、汲取,不要搞得一片死寂。这样才能促进当代书法的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网络媒体和传统书法媒体相比,起码从表面上来说,网络还是处于相对的弱势的。现在很多的书法家还是想对比较关注传统媒体,因为他们要在传统媒体上做版面做宣传。 但是网络媒体的民主、自由、随意讨论,对热点事件的跟踪,却能够带动我们传统的书法媒体。现在的传统书法媒体还不如人民日报,死水一潭,应该进行改造了,中央都提倡思想解放了,何况书法媒体乎? 当然,这个情况现在已经得到一些改变了。我举《美术报》为例,《美术报》是属于中国美院的,基本不隶属任何一个派。它对于书法热点事件的关注和批评,我觉得是超前于其他书法媒体的。比如说在书法网上,在书法在线上,书法江湖上面,炒了很多的话题,比如八届国展、九届国展、何豪事件、孙向群事件、还有西泠印社事件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在传统媒体发起的,都是网络媒体发起的。而美术报恰恰是借鉴了这些资源。 而且美术报原来的总编辑斯舜威先生跟我说,他现在也上网。他甚至自己还有QQ号,他说他用QQ号就是为了想通过网络能够让书法批评自由起来,能够让更多的没有参与书法批评,没有参与书法观察的人,没有在传统媒体上露面的人,能够参与到批评中来。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处于边缘化的。但是从本质上说是我认为是代表了当下中国书法艺术话语体系的核心。不管从现在来看,还是从古代来看,其实表面处于边缘的艺术人物和艺术作品,实际都是处于艺术的核心的,是代表着中国艺术文化体系的核心的。比如李白、苏东坡等都是如此,现在的刘正成先生等人也是如此。刘正成先生从中心走向了边缘以后,他恰恰抓住了很多核心的东西,抓住了当代书坛发展的脉搏。他是亲历者,也是反思者,有很多东西他是最清楚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对当代书法展览机制的批评与反思》的一篇文章,我文章里对包括刘正成先生在内的组织过国展、中青展的带头人进行批评,当然这个文章刘正成先生看到后很高兴,其实现在看来,我因为没有亲历过那些展览,所以当时文章对一些具体的东西也没有切身体会。 总体来看,我觉得当代书法出现了两大趋势:民间化运动和低俗化运动。民间化运动是一个好的趋势。有两个表现:一个是当代的书法家在取法素材和表现风格上都在向民间靠拢。当代书法家在技法和表现素材上,已经远远的超过古人了,当然我不是说古人不聪明,而是说当代的书法家有信息渠道,古人的很多东西当代书法家都能通过网络等渠道获知,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去学习古人,而古人不可能学习今人。 另外一个方面,书法民间化运动的真正表现就是网络。网络真正代表着民间化的视角,民间化的视角和批评往往是对当代书坛的真实、客观的观察,他使得一些被掩盖了的真相和本质被暴露出来了。关于当代书法的民间化运动,我曾在一篇叫作《当代书法的民间化运动》里有系统的论述,此不赘述。 我说的另一个趋势就是低俗化运动。低俗化运动是个负面的东西。由于一些艺术体制和展览体制的弊病,导致了大量的俗书和低俗书生产运动,很多人创作书法作品就像在生产产品一样,我们产生了一大批为了展览而展览的书法家,这批人根本就称不上艺术家,他们不关心社会,不关心艺术生态,不关心当代书法发展,只关心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卖钱,没有个体化的艺术体悟,而只有个体化的赚钱,当然他们也不关心网络,不关心公共社会,也从来不读书看报,只有当自己要在某个报纸上做版卖时才关心一下,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够产生高雅的书法艺术呢?现在这种情况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体性的整体性的趋势,因此,我在一篇叫作《当代书法的低俗化运动》里系统地谈到了这个问题。 而现在,有了书法网络的存在,恰恰能够对这种低俗化运动的趋势予以批评和纠正。虽然这种批评仍然是相对微弱的,但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冲击。 所以我说,书法的民间化运动和书法的低俗化运动是 互相激荡的,彼此互相制约和影响。书坛未来的走向到底是低俗化占上风还是民间化占上风了?这个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博弈。我认为,书坛的改变,有赖于全体的网友,全体的知识分子,全体的网络支持者,以及对书法有启蒙作用的领军人物,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就讲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