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直播结束】4月28日下午4:00-学术对话:纪念中国书法在线五周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8: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印强(未整理):中国书法在线成立五周年,大家能够在一起畅所欲言。成长也是网络的一种优势,而且及时的发表在网上了。
    刚才听了好多有价值的发言。大家围绕一个主题,还是网络和书法的关系。一痴说了一个网络复兴书法。我们所想的就是说,书法在当代需要复兴。书法的复兴需要当代的书法家,书法的精英们担当。但是网络在书法精英里面担当着什么样的责任?担当着什么样的功能?首先网络是人,是书法家们共同承担的。这样出来了一个什么问题?书法的精英们是不是都在网上活跃了,只有他们在网络上活跃了,书法才能真正的走向民间,走向社会走向公众。
    书法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书法的复兴,咱们所理解的复兴,才有可能。所以我希望借中国书法在线五周年好友会,也呼吁一下,向那些书法的理论精英们,像徐帆老师,你们也融入到前台来,然后畅所欲言。在这里大家平起平坐的去为书法做一些,把自己的思想表述出来。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甚至更多的书法网友们,去互动,去学习。
    我想这本身就是一种复兴。我就讲这些了。
照片 086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8: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文飞(未整理):我首先祝中国书法在线五周岁生日快乐,也祝中国书法在线越办越好。我可以说是第二代网民,我上网是2001年,当时是最早的。
    当时上的最早的就是中国书法网。一天同时在线的人数可能就是十几个人,某一天有三十个人的时候,我觉得今天人真多。到现在每天同时在线的人达到上万。我觉得我的成长,网络的成长也伴随着我的成长。我也是书法网络的受益者。
    通过这个网络,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我们这个杂志《东方艺术书法》也是网络的受益者。我们杂志有一个栏目网眼看书坛。基本上通过几大媒体网站,都能够看到。所以我们就开了这个栏目。
    在此我对各大栏目对我们的支持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照片 087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8: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让书法民间化运动与书法低俗化运动相激相荡

网络让书法民间化运动与书法低俗化运动相激相荡


朱中原(已整理):本来我是不打算发言的,因为该说的我在很多媒体都已经说了。应该说,我接触网络不算太晚,但比起在座的诸位来,我算是相对晚一点的。我是05年毕业到北京的《中国书画》杂志工作。在来之前,我就接触到了书法网络,最先接触的就是书法在线。当时是因为看了刘正成先生一篇关于讨论“中国书法文人化”的文章,后来我受到启发,也写了一篇《中国书法的文人化和非文人化》的长篇文章,这篇文章不是网络文章,但后来在在线发出后,引起过一些争鸣,也得到了刘先生的回应,后来韩国的《月刊书艺》杂志还刊登了。就这样我真正接触了书法网络。

真正在网络上活跃起来,应该是2005年底,那个时候应书法网CEO一痴之邀,对2005年度书坛事件和人物作了一个长篇的评论,这就是后来在美术报发出后引起巨大反响的《2005:中国书坛的民间话语阵痛》。当时,这篇文章本来是在书法网络发表的,但是,能够在美术报这样的传统媒体发表,是很不容易的。发表之后,我接到过很多人的电话,问我现在怎么样,没有人找麻烦吧。我说还好,没有什么人找麻烦,书坛就这点事,没什么问题。我主要还是想说,作为一个批评家,是网络提供给了我很多机会和契机。

我后来的经历就不说了。严格来说,我不是一个在网络上很活跃的人,也不能算是一个网络写手,因为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的,然后再贴到网上,网上反响如何我也不去管它,也很少参与网络争论,因为有些网络争论虽然比较自由,但比较乱,鱼龙混杂。

当然,从这么多年看来,无论从书法网络,还是书坛,还是从我个人来角度来说,我都觉得当代的书法是随着网络在逐步复兴的。虽然这个复兴比较艰难,但毕竟是在艰难前行。

我在书法界主要是搞书法批评。作为一个批评家,我深切地感受到批评之难。说实话,要对当代的艺术体制、书法人物进行批评,确实不易。你写的批评文章,如果没有深度,没有尖锐性,人家不愿意看,没有价值;而如果你批评得过于尖锐,又容易得罪人。书坛就这么大,你批了人家,人家肯定会看得到的,我记得有一位老领导就曾经对我说,他说沈鹏先生曾对他说,说有人批评他在位置上不干事。其实他说的批评他的人就是我。当然,在那篇文章里,我原本的意思不是这样的,而是说沈老作为一个书协主席,与后来的张海在工作作风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张海是属于事必躬亲型的,而沈鹏就像一个世外高人。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批评,但就即便是这样,也很容易得罪人,当然,我是不怕得罪人的,我也相信,以沈先生的气量,是不会计较这些的。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上,我觉得批评还是相对自由的,在传统媒体不敢说的话,在网络上是绝对敢说的。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被传言说被传统媒体封杀了,那一段时间,我就只能在网上说话了,从这一点来说,我确实是要感谢网络的。

丛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应该把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起来,尤其是传统媒体要向网络媒体学习、汲取,不要搞得一片死寂。这样才能促进当代书法的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网络媒体和传统书法媒体相比,起码从表面上来说,网络还是处于相对的弱势的。现在很多的书法家还是想对比较关注传统媒体,因为他们要在传统媒体上做版面做宣传。

但是网络媒体的民主、自由、随意讨论,对热点事件的跟踪,却能够带动我们传统的书法媒体。现在的传统书法媒体还不如人民日报,死水一潭,应该进行改造了,中央都提倡思想解放了,何况书法媒体乎?

当然,这个情况现在已经得到一些改变了。我举《美术报》为例,《美术报》是属于中国美院的,基本不隶属任何一个派。它对于书法热点事件的关注和批评,我觉得是超前于其他书法媒体的。比如说在书法网上,在书法在线上,书法江湖上面,炒了很多的话题,比如八届国展、九届国展、何豪事件、孙向群事件、还有西泠印社事件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在传统媒体发起的,都是网络媒体发起的。而美术报恰恰是借鉴了这些资源。

而且美术报原来的总编辑斯舜威先生跟我说,他现在也上网。他甚至自己还有QQ号,他说他用QQ号就是为了想通过网络能够让书法批评自由起来,能够让更多的没有参与书法批评,没有参与书法观察的人,没有在传统媒体上露面的人,能够参与到批评中来。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处于边缘化的。但是从本质上说是我认为是代表了当下中国书法艺术话语体系的核心。不管从现在来看,还是从古代来看,其实表面处于边缘的艺术人物和艺术作品,实际都是处于艺术的核心的,是代表着中国艺术文化体系的核心的。比如李白、苏东坡等都是如此,现在的刘正成先生等人也是如此。刘正成先生从中心走向了边缘以后,他恰恰抓住了很多核心的东西,抓住了当代书坛发展的脉搏。他是亲历者,也是反思者,有很多东西他是最清楚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对当代书法展览机制的批评与反思》的一篇文章,我文章里对包括刘正成先生在内的组织过国展、中青展的带头人进行批评,当然这个文章刘正成先生看到后很高兴,其实现在看来,我因为没有亲历过那些展览,所以当时文章对一些具体的东西也没有切身体会。

总体来看,我觉得当代书法出现了两大趋势:民间化运动和低俗化运动。民间化运动是一个好的趋势。有两个表现:一个是当代的书法家在取法素材和表现风格上都在向民间靠拢。当代书法家在技法和表现素材上,已经远远的超过古人了,当然我不是说古人不聪明,而是说当代的书法家有信息渠道,古人的很多东西当代书法家都能通过网络等渠道获知,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去学习古人,而古人不可能学习今人。

另外一个方面,书法民间化运动的真正表现就是网络。网络真正代表着民间化的视角,民间化的视角和批评往往是对当代书坛的真实、客观的观察,他使得一些被掩盖了的真相和本质被暴露出来了。关于当代书法的民间化运动,我曾在一篇叫作《当代书法的民间化运动》里有系统的论述,此不赘述。

我说的另一个趋势就是低俗化运动。低俗化运动是个负面的东西。由于一些艺术体制和展览体制的弊病,导致了大量的俗书和低俗书生产运动,很多人创作书法作品就像在生产产品一样,我们产生了一大批为了展览而展览的书法家,这批人根本就称不上艺术家,他们不关心社会,不关心艺术生态,不关心当代书法发展,只关心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卖钱,没有个体化的艺术体悟,而只有个体化的赚钱,当然他们也不关心网络,不关心公共社会,也从来不读书看报,只有当自己要在某个报纸上做版卖时才关心一下,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够产生高雅的书法艺术呢?现在这种情况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体性的整体性的趋势,因此,我在一篇叫作《当代书法的低俗化运动》里系统地谈到了这个问题。

而现在,有了书法网络的存在,恰恰能够对这种低俗化运动的趋势予以批评和纠正。虽然这种批评仍然是相对微弱的,但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冲击。

所以我说,书法的民间化运动和书法的低俗化运动是 互相激荡的,彼此互相制约和影响。书坛未来的走向到底是低俗化占上风还是民间化占上风了?这个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博弈。我认为,书坛的改变,有赖于全体的网友,全体的知识分子,全体的网络支持者,以及对书法有启蒙作用的领军人物,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就讲这么多。

照片 174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8: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我参与过、组织过很多国内国际的学术研讨会。但是我觉得这一次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我谈三点感想。第一点,北大医学部的张教授是书法界外面的人,他提醒我们网络民主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我们应该意识到网络论坛的民主精神对艺术界学术界的改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陈寅恪“自由之精神与独立之意志”,是学术和艺术发展与成的唯一通道。而我们书法艺术发展中,在这个并不引人注意的网络论坛时代,已经使当代书法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就说我们公众的参与,书法家的参与,在体制外透明的运作,我们所有人在做什么,是没有黑箱的。所以古代人的流派形成,一个艺术家群体信息的交流的结果。如北宋苏、黄、米的亲近关系,促成了尚意书风的变革。艺术交流自由化,透明化,对艺术的发展是根本性的条件。
    这一点,我们的发生发展,在富有自由民主精神的网络时代,使我们的书法艺术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新起点。
    第二点,我同意丁剑和朱中原说的,主流和边缘的辩证关系。体制内看起来是主流,但有可能被边缘化,相反,边缘又能转化成艺术的主流,完全有可能的。我也很受启发。这个自由的民主的学术、艺术的发展。我们现在主流的媒体,基本是五十年代开始的,以宣传主导为主体的。例如书法报都是周报,你上一周的新闻已经是旧闻了,除此以外,再加上有偿服务的版面,所以那个媒体,基本上是体制内的宣传和个人的广告。真正做到信息传递,发表我们学术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只有依靠我们网络。所以丁剑很自信的说,网络媒体会成为主流。我们希望发展,目前从精神实质上说是主流,在态势上说,正在成为主流,成为主导的媒体。同时,我们要有这种自信:具有自由民主精神和文化责任感的书法家,也将在这里迎接考验与挑战,彻底抛弃追命逐利与庸俗社会学的官场文化,从而主导着这个时代的艺术发展方向!这里也许就是主导着当代中国美术潮流的书法的798工厂!
    第三点,我同意天生书呆子的意见,我们要“补钙”。就是我们的艺术家,他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张,他能够表达他的情感与意志,才有你的艺术的风骨。太史公云“故心有所郁积,而不能发”,则发而为文艺。如果一个人不能有自己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发表自己的具有批判精神的见解的话,他就无所发抒、旡有艺术之源。所以他说我们论坛的批评精神,和我们想说什么说什么,这个不仅是我们技术性的问题,而是我们当代每一个艺术家所面临和所追求的艺术的结构性的问题。
    你对你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看法,你就没有你的艺术。当然我们论坛的批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补钙”的精神的话,我们中国的书法家和书法艺术,只能是猥琐和渺小的。书呆子的看法,对我启发很大。书法应该向中国当代腐朽庸俗的官场文化挑战,从而莸得真正的艺生命力!我同意朱中原先生刚才说的,真正的文化艺术在民间!文化的良心、良知、良能都在民间!大家想想,中国的甚至世界的艺术史上,记载民间的和宫廷的伟大艺术家谁多?
    我们的书法家和网络人士,应该尽量的避开所有利益的关系,利益的诱惑,利益的吸引力,尽量发挥我们的作用。书呆子还谈到理解我们各个网站,在它的经营过程中的其种妥协,我想,只要有这种自觉意识,有这种精神就够了。不再局限批评这方面发展,也要扶持积极因素的扩大。
    这三点是我的简短的一些体会,这是我参加会议的感想。
    因为时间有限,还有很多精采的发言,对中国书法在线的表扬,对与我个人是很惭愧,但是我们要总结经验,做得更好一些。
    最后一个,还有琴岛大布衣的,希望我们网上搞一个专题,大家推荐这么多年以来好帖,我希望我们在座各位也自己评,让大家记住,我们的网络的发展,当年为这个时代做什么什么事,让它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书法在线,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诸位书法家和主流媒体的代表光临今天的会议,共同促成我们今天这个有重要意义的座谈会,谢谢大家!
照片 146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8: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寒(未整理):网是个好东西,我们通过网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使我们成为了网友。使我们成为了好友,那么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书法在线成立五周年,我们举行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对话。由于今天的时间关系,很多高人的发言,也可能有言不尽意之处,希望你们继续在网上发表你们的高见。
    中国书法在线已经成立了五周年了。我在它成立的时候,我曾经因为我不会打字,请我的夫人和我的女儿曾经上网。后来由于我不会打字,我再也不上网了。但是我在书法在线成立的时候,我发表了很多的想法。我想,我重新读了以后,引起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当我们重新忆起这美好的时光。
    最后我想送大家一段诗。也是供大家参考。这是最好的时节,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迷途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的渺茫,我们一起奔向天堂,我们又都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那么我们缺失了,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我们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可以说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秩序的打破,以及新制度的建立,各种矛盾的引发,冲突和转变,社会给我们每一个人活动的舞台,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尽情的表演,此时,我是希望我们各位好友朋友们,都能多一些思考,在自由、独立和理性精神的主导下,寻找对话与沟通,寻找文化艺术的创新和多元的互补,寻找我们应有的位置,把握我们迎面的机遇,走好自己的路,谢谢大家!
照片 135 副本.jpg
发表于 2008-4-28 18: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网,图的就是网络优势。速度快,知识面广,使地球缩小为地球村~哈哈~~

网络还集报纸、广播、电视三家之长,受众全球化,时效性强。上网,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08-4-28 18: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sh 于 2008-4-28 10:06 发表

一个好的写作者,如今不上网,简直不可能。呵呵
问候孙先生。

也问候你!
上网招人恨
哈哈
有位中国书协副主席给我下的定义
利用网络等不正当的手段
炒作自己!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8: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直播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感谢在座各位的发言,谢谢大家!
照片 235 副本.jpg
发表于 2008-4-28 18: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sh 于 2008-4-28 10:06 发表

一个好的写作者,如今不上网,简直不可能。呵呵
问候孙先生。

也问候你!
上网招人恨
哈哈
有位中国书协副主席给我下的定义
利用网络等不正当的手段
炒作自己!
哈哈
发表于 2008-4-28 19: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园主人 于 2008-4-28 09:47 发表

你那里面多数文章是宏观性的,确实是超出书法范围,就好像不收钱的宴席,冷暖自知啊!我最近有首重读《柳如是别传》的诗,首句是“盲翁鸣琴独自听”。陈寅恪先生讲唐诗,有时候就是几个学生在听。子庸注意到余英 ...


“盲翁鸣琴独自听”!妙!
好诗啊

让俺想起史铁生《命若琴弦》中的盲琴师(乱联想:))

是的,陈寅恪先生的书法的确是高明的。
他是真正的“文人书法”。养出来的那种,自然生长的那种

余英时先生我极佩服,您说的那文俺没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10-26 04:33 , Processed in 0.1686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