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城市山林】何国门书画印展暨作品集首发式在京盛大开幕,刘正成先生出席展览并发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逢人便说何国门
一痴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是逢人便说何国门,一种是主动的说,主动的原因是我以为听我说的朋友不知道谁是何国门,二者我以为这个听我说的朋友是一定能够欣赏和喜欢国门的作品及人的,结果是,我的听众朋友大多数都知道何国门,全部的听众朋友都喜欢何国门这个人和他的作品;还有一种是被动的说,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比如有画廊或者是想要买潜力股的朋友来问我“现在中青年书画家,谁值得购买?谁的潜力大?”我这个时候肯定要将何国门的名字说出来。再比如说:在和一帮书坛中人在谈当代书坛的创作需要关注的人物时,我也要说出何国门这个名字来
nEO_IMG_2011-11-28-4.jpg
nEO_IMG_2011-11-28-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思之美

丁剑

每个人都会从自身想到别人,推己及人。艺术也是这样的,当然包括做艺术的状态,也包括友谊或一类气息的亲近,假如你确信你自己是真正的艺术家,你首先不怀疑自己的眼光,也就是说你首先是个对艺术有真正知觉的人,这样的自信并不刻意奢求别人的认同或赞誉,即使是面对打击,你也依然自我而自信。这或许是一种本能,我确信我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我确信我的眼光和视野。


写下以上的话是要你相信我所说的真实不虚。

如此,由上述两点,一是推己及人,二是艺术的觉知和判断力,我会在某一时刻,某一空间,想起某些人,某些艺术。是的,你心底里一定会有这样的境遇,那是你的艺术世界,你的艺术世界里有谁?这个很重要,因为那是你神交之后的选择,它包括历史和当下。有时候思绪会穿越地域,从北京到浙江,从天坛到天姥山,我会想起一类艺术,一个人,这人便是何国门。
一个人的艺术一定是这个艺术家的气质体现,一定是这样的!气质就是修为和涵养,艺术作品的气质也一定是这样的修为和涵养的体现。何国门说话缓慢而从容,但不失精致和幽默,这一点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便是:大巧若拙。这当然也可以用来形容国门的艺术。“巧”是什么?“巧”是经营,是有意为之,是心思。我们说“能工巧匠”,“巧”是建立在“工”的基础之上的,“工”是基础,“巧”便是最好的“工”,但巧总归还是巧,所以巧要升华,方为艺术之境,即由技术上升为艺术,大巧便不是巧了,大巧是一种境界,何国门深然其理,巧极至拙。何国门的艺术无一不是这样的经营,他懂得做一件作品的经营心思,但他又有着自己很自我的心思,这种心思来源于他的生活和艺术悟性,这或许还包含天资。如此,他的“巧”便是“巧得天工”了。他有着明确的取舍和提炼,这一点无论是其书法、绘画还是篆刻,都表现的充分而明白。

无疑,经营是将一件作品做到想象的极致,或至少有所构思,因此经营是要有想象力的。

我钟爱何国门笔下的那华美至极摇曳多姿的凤竹,我不曾想象世间竟有这样美不可言的妙物,但我在国门的画幅中看到了,那黄金般的尊贵和优美,怎么能不让人赞叹呢?宛若一个至美的少女,扭动黄金一样的身子,这样的韵致,怎么能不让人心动呢?同样,他的篆刻,以楷书、草书入印,本是取巧小技,但他却做的精致入微,有着花儿般绽放的美丽,钤在画幅之间,别致而典雅,你怎么能不为他精巧的心思所触动呢?这样的感觉又比如他的小字手卷,素白的宣纸上一朵朵精致的墨花绽放,清雅而贵气,至为难得!他的大字对联,则以颜书为底,字字充满,丰腴华美,真个大巧若拙!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家!艺术和艺术的状态密不可分,我欣羡于天姥山天然尊贵的自然和人文滋养下的国门,那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到的福份,而国门却不吝啬,以自己的聪颖和心思将之化入他至爱的艺术之中。这样,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份至为难得的贵气,这种贵气会随着其艺术作品散发弥漫。如此,拥有一件何国门的作品也许很重要。何国门是当代艺术家之中,难得的充满贵气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精致而华美,独有心思,大巧大拙。我以为这样的艺术是当代传统书画沿革的一个新的状态,或至少是状态之一。那么,他的艺术具备了可以传世的品格,这样的观点不是我一个人的,曾翔先生在谈到何国门的艺术时说了一句很肯定的话:历史会有答案的!

是的,历史会有答案的!但我以为具备了我开篇所说的两点,你是不会犹豫的!相信你自己,也相信何国门!

四千七百七年六月己丑夏丁剑之于京华
nEO_IMG_A 1235393-2.jpg
nEO_IMG_A 123539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山风月 闲人作主
——对何国门书画印作品批评中的一些反思

百无一用流浪客

和朋友闲聊,提到何国门,再加上在网络上多次阅读他的作品,不由得引起了我对他的创作思想探究的兴趣!
所谓的探究,说白了就是批评。如何对一个艺术家的创作进行批评,是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怎么批评?有捧有摔!怎么捧?昧着良心一味的乱说,看似捧,其实未必,我觉得是一种暗摔!怎么摔?如果是本着一种对艺术的热爱,本着对艺术家的爱护,有些话还是直说的好!可是,现今的国情,说真话一要勇气,二要水平。勇气我是有一点,水平有点牵强。好在我与生活中的何国门互不相识,从未与打过交道,方便了我说真话而不至于在现实中碰面的尴尬。
书画印,我先从何国门的字说起!
正因为我前面所说的,我和何国门从没有任何的接触,这使得我在评议他的书法作品时,完全是依照我个人对艺术作品的认识,说的正确与否,我不是很在意,我总有一个想法,艺术家把他的作品创作出来后,欣赏者是要从自身的眼光给予作品新的生命,正是这种欣赏者的二度创作才会真正意义上的激活艺术作品内蕴的鲜活的力量!
我不赞成目前许多评论者给予何国门书法作品的众多溢美之词,也不同意一些评论者给予的“时风”之讥。无论评述者意见如何,有一个共同点是存在的,承认了他的书法作品的个性化!我想知道的是何以在这一点上使评者有了共识?这才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就目前我所见到的何国门书法作品,无论是形体上的真草隶篆,还是形式上的不同制式,都是从对隶书的学习中脱胎而来,而不是什么“颜体书法中的篆籀气”。
他的小楷书浑圆、滋润、擦擦有声,结字正方。细察他的笔触,是以隶书为骨而书之;他的草书不是章草,但在他的草书线条中你绝对能感受到章草的气息,而这种线条绝对不是刻意为之,是一种不经意的流露,有种与风飘动之感。
假如有人告诉你,何国门的篆书线条也是隶书线条的舞动,不要说别人,恐怕连何国门都不愿意接受,而事实就是如此神奇的把这一迹像呈现给了我们! 我感兴趣的第二点,在别的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有没有发现这?即用一种书体打通了对其它书体的创作实践!
何国门用隶书打通了他的真草隶篆的创作,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思考(由于篇幅的原因,这个问题有机会可以做个专门的话题来探讨)!而正是这样一种打通,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激扬出鲜明的个性化和对高古的怀思! 何国门的书法作品我的感觉有点燥!
“燥”用在对书法作品的品评中有贬义。而我的贬意不同于别人的是,我有时赞成这种“燥”。其原因是何国门还年轻,我不希望艺术家的创作是以牺牲自己年轻的朝气为代价,换来一种做作的所谓的娴静。对何国门没有好处,对艺术的作品的可读性也绝对没有好处。有时,我真的会想起“顺其自然”四个字,年轻人空谈内心修养的理学有什么好处?
中国书法有趣之处在于让创作者常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当然,这样的两难也是书法艺术魅力之所在:一味守成,必是书奴。就像现下流下的比如“二王”,有几人学到二王的境地?学的皮毛,都是众人一面。艺术没有了个性化,这样的东西还能叫艺术?偏偏在书法,这叫“艺术”。上绍前人,米芾是学二王的,细细品之,老米之架数,全是他自己的精、气、神,何曾只吃二王余羹?饱学之苏学士,也是独步艺林。中国书法其实一直是在创新中前行的。这种创新更多的受实用的影响,到了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彻底把字体创新的路给堵上了。于是,自活字印刷术以后,后人一直在翻抄前人。中国画也好,西洋画也好,创新,一直是创作不朽的话题和动力,书法则失去了这样的动力。有一点,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书法已越来越和读书人渐行渐远了,只有技术的东西,在缺乏文化的着力点后,结局的伤感常使人遥想前贤。书法写出前贤的精神,必在读书上大做文章;必在心情上大做文章;必在对古典的学习的基础上,以本我的发掘写出全新的面貌,这样,书法才是鲜活的。 在何国门的画中,我最喜欢他的竹子和城市山林!
何国门的竹子让我想起了西双版纳,想起了凤尾竹!我知道何国门画的不是凤尾竹,可是他的竹子让我想起了风中飘动的雨丝,让我想起了雨中翩跹的风儿,让我矫情的有了泪! 何国门的竹子就像鲜活的凤,在我们的眼里、脑海里婆娑多姿,旋转着用生命在招摇。于斯,夫复何言?
何国门的城市山林,我第一次读到,就在心里颤了一下,这不就是明人意趣!我对艺术家的品评从不喜欢往艺术家头上硬套帽子,和经典、古人挂钩。可是,有时你在好的作品面前不由得追思前贤的魅力。
一次,于友人处,读到何国门一画:湖,大阔。唯偏下一小舟,一小人,抱一古琴。不知舟往何处;人往何处;亦使观者之心不知何处是岸,顿生沧桑。其境如诗、其诗说画,怎不心境摇曳?
篆刻创作是个有意思的事!其实,在书画印中,篆刻不是个好搞的事。当然,也是个最好对付门外汉的。在现今书画家创作的作品中,我常常被他们用的印搞得大倒味口。一些品质低下的印章甚至出现在了当今的所谓名家的作品中,不能不让人感叹再三!好在何国门没有这样的难堪!他自己就会刻印!
何国门的篆刻不走常人路,他走的是一条最难的路!他放弃篆字体,以楷草入印。说实话,无数的前人曾经实践过,皆因种种原因,做不出大格局而夭折。前人的失败不会妨碍有志者的再行探索。艺术家假如缺乏了这种探求的精神,就失去了做艺术家的原动力!何国门决然的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路,在脚下!就他现在一路走来的痕迹,令人称慰,他用他的作品在诠释他的选择!
话说了这么多,我的批评才真正的开始!目前,对何国门的“吹捧”有三个误区:
一,谈他的书法,以为何国门的书法是颜体书法中的“篆籀气”线条;
二,谈他的画作,以为何国门的绘画是作为个人心路历程的无病呻吟;
三,谈他的篆刻,以为何国门的篆刻是对秦汉文字入印的彻底背叛。 对此三点评述,我深不以为然!我觉得这是对何国门的创作动机没有进行深挖,才造成的简单结论!
我首先要说,打通何国门书画印创作门径的是高古!
他所有的创新假像是对他作品中蕴藏的高古的掩盖!何国门书画印创作中可圈可点,能让人反复玩味的就是高古!
其次,何国门的思想是入世的.他更多的接受了提倡知行合一的积极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符合他对明人画风有意义的追问的,也是符合明人那些有思想的知识份子的创作的!这两者的暗合,才会激发起何国门对明人的研究,也正是这种暗合,明朝的前贤们向何国门打开了“阿里巴巴”的大门!
当我们的国画创作在山水、花鸟、少数民族人物等等一些前人玩过的东西上打转时,他将目光投向了画”水门汀”!他用明人的眼光在打量着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当为人所不屑的“水门汀”出现在他的纸上笔下时,一种大美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墙、花墙、墙沿、房子、高高的楼、阳台、阳台上的小草、石桌、石凳,这些现代的东西,被一个叫何国门的人把他放在了明代,那是一种怎样的美?我想,来窥视他的恐怕是我们的前人吧,是他们让何国门有了一双鬼使神差的手画出来。现代与虚幻,我有点茫然.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何国门的竹子有宋人的品味。虽然我知道他下的功夫一定是在明人那,但我还是要这样说。何国门竹画上的山景,不就是宋人手法?其实,明代前期的绘画作品,尤其是山水画,不仅在明人的画院,即使在画院以外的地方,也是为南宋画院马远、夏圭的画风所支配。想白了,我觉得我这样的品评就有点乏味。
何国门的印章是属于复古类的!
所谓的复古,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他首先是精神上的!如果将之流于仅在重复古人的作品的“复古”,我觉得其意义就会大打了折扣。何国门更多的是在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滋养中,找出前人的创作思维。总结并将之付予实践,这才是有价值的。他在篆刻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就是对古典学习的体现。
篆刻一道,用“篆”字名之,就使他囿于了一定的局限性,自秦汉以后,一直到文三桥,才使得篆刻艺术得以空前的发展和繁荣,而在这之前的宋元印更多的是在工艺的范畴里发展。自文彭始,才使篆刻赋予了艺术的语言。可以说,秦汉印的美,是我们发现的一种美。是一种不自觉的创作。何国门的篆刻深得明人“玩印”心态,与某些时人不同,他不以匠心为之,更多的用玩心着力。何国门将草楷书引入到印章的创作,是一种自觉的艺术创作,他用古典的审美眼光诠释他的创作,在这一点上,他和他的绘画的创作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最后,我想再谈谈何国门的书法创作思想。
我固执的以为,何国门的隶书溶化在了他对书法四体的创作中!我在想,我为什么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在目前发现的资料中,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在书体的演变中,我们没有最详尽的演变。好在出土的长沙马王堆墓简帛书中,发现其中的结构有变篆体,也有未变。那么,马王堆墓简帛书的用笔是篆是隶?在隶书之后,魏碑是唐楷书的过渡?我奇怪的是这种过渡为什么如此成熟?所以,我有时就在想,那些过渡中的不成熟的东西到那儿去了?
其实,有个不争的事实,前贤们的创作在有意无意的,自觉和不自觉的在追问书体演变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后代的今人,也有人在这样做,何国门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在何国门的创作中,隶书是他所有书体的养料,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一次次的叩问字体演变的秘密。 何国门的书、画、印,有个共性,一直在追问高古。他不是在浅薄的创新,他是在用对高古的探求中,发掘出未知的新意!然后,在用自己的创作诉说着至爱的美。并且试图把他的发现的美绍介给公众.他的艺术创作不是一个孤独的内心的自我诉说,他是在还原一个追求,在还原他的一种梦想,在还原他的热爱,在还原他对艺术的了解!这种还原让我们看到了何国门坚定的脚步!江山风月,闲人作主!
有人为艺,讲究的是专而精。有人为艺,追求的是博而养,追求书画印的互通来相互滋养。历数前贤,成功者皆是高人,在目下的年青才俊中,说何国门是高人,一点也不为过。而许以未来,我还要谨慎的再读他的未来的作品!当下,我过高的评述,会害了何国门,还会让别人对我的评述的意义产生动摇。而我的评述仅是我个人在赏阅何国门作品时的感受。正确与否,还请识者诸君与何国门的作品再度碰撞,那时的体会,才是属于你的!这种碰撞是为艺者最快乐的时候,也是欣赏者最快乐的时候!
2009年8月
nEO_IMG_018.jpg
nEO_IMG_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岩前65号的富贵安逸
——何国门的城市山林系列
柳青凯

我的凤凰系列肖形印中有一方印里刻了一家三口等公交车的情景,上面飞来一只大凤凰。在北京人多车多,出行不方便,等公交是每个上班族所必须面对的,这种体验古人是不会有的。我们自谓当下的新文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古时文人生活应该比我们现在悠闲的多,他们可以用相当长的时间游山玩水,描绘河山,也不用担心生计,那该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述怀吧。而我们当代文艺工作者人大都还是工薪阶层,谋生之计让我们不大可能长时间的寄隅山林,就算一些业已成功的大画家,整天面对展览与应酬,心境已与古人大不一样了。正如现代人写古体诗怕也难有古人的味道,而让我们用熟悉的现代汉语,真实地表达现在的心情,我想这样也许就可以同古人较量了。当代人的生活境遇与古人(甚至民国、上世纪90年代的人们)已经完全不同了。当代艺术界的尊古复古被人们当做艺术的生命来朝拜,背着传统的包袱,不敢前进一步;而创新的人们又完全抛开古人,试图解放,全盘西化,拿西方人的自由为自己开脱(西方人也讲传统)。继承与创新被他们分开来做,或是伪古典主义,或是后殖民主义,我想这都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

至今仍然没有与何国门会面,因为被他的艺术所感染,主动与其接近,接触深了,竟成了最好的朋友。国门可谓当下最有原创精神的传统型艺术家了。他不属于伪古典主义,更不属于后殖民主义,他是继承与创新一起做的艺术家。人们谈“继承与创新”多少年了,却似乎仍然有很多人没有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做为当代艺术家,学习古人的优良传统为我所用,创作出不同与古人的,符合现代审美的,依然拥有中国传统魅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古人讲“笔墨当随时代,用笔千古不移”,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我们拿这个标准去套,怕是在“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中可以找到的并不多。笔者学习书画篆刻近二十年,写现代诗歌也十年有余,对中国传统样式的诗书画印较为关注,并以时代的使命感感慨良多。我们用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徐生翁、黄宾虹等诗书画印四绝的标准衡量(且不说诗),当代王镛、石开、韩天衡当算主力,刘一闻画上稍逊,具有开拓精神的青壮年大概还有程风子、徐海几人耳,再往下算就是何国门了。他虽然年轻,但他的传承与创新却与前面的艺术家还都不一样。何国门用他极具传统精神的功力做着全然新鲜的事情。

何国门也写诗,类似金农的题画诗,手法难度不大,却别有古人风味,当代人容易接受,也算创新。他写字也写真草篆隶,他能化用古人,写出高古却又别于古人的感觉。他的大楷以颜体为基,参以篆意,能写出当代人的安逸与富贵;小行书参篆意与章草,古厚纯粹,烂漫天成;小楷类篆书,古雅可人;隶书如汉印文字,静穆灵动。各体均能自得机抒,出人意料。他刻印做了十几年篆书印后改刻楷书印,以他的原话说是楷书印刻的人少,容易出来。在我看来他是敢于挑战自我,人家刻篆书印且难将篆书的味着刻出来,他刻楷书却能刻出篆意来,更何况楷书印老少皆能识出,便于流通,不亦乐乎。如果从他的书法中你尚不能看出他的创新精神,从他的印章里你总应该能够看得出来吧。我们顺着这个话题不妨书归正传,主要谈谈他的国画创作。

国门兄打动艺坛的首先是他笔下的竹子。弯曲着身子像花朵般伸展,它们面对环境的恶劣勇敢地成长,呈现出的却是别样的玲珑富贵。善于思考的何国门就这样画出了几千年文人笔下所没有的完美意态,足可颠覆竹子挺拔凌云的千古形象。这已经是何等的可贵了,然而国门却并不满足于此,他要画出更附合当代人生活境遇的中国画来。

国门将心爱的画笔转向自己生活的,普通的像每天必须要吃饭穿衣睡觉一样的,他所居住房子。那是江浙人民生活的房子。在江南温润的气候里,人们在阳台上精心伺候的花草,一盆盆没有规则地摆着,因为主人的呵护,没有忧虑地肆意生长。房子已经有些旧了,但到处都是生活的痕迹,墙壁的斑驳每天接受着日升日落,感受岁月的洗礼。国门兄每天从这栋房子出入,他却比别人更为心细,他熟悉这栋房子的一切:哪个楼顶多了一根电视天线,谁家新装了空调,以及那一只爱在阳台上晒暖的懒猫,那只白天不亮的路灯
nEO_IMG_A 1235407-2.jpg
nEO_IMG_A 123540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的栖居 ——浅说何国门的书画印
吕三

午后的阳光,静静地泻在白岩前65号8幢,记忆的风,捎着汉唐的风华,魏晋的逸兴,轻轻地吹来,墙壁,凉台,窗棂,斑斑驳驳,尽是水韵墨章;盆中花,屋顶草,壁上藤,历经风雨,阅尽荣枯,静静地享着生之乐趣。主人在哪?山阴道上,看那应接不暇的会稽山水?兰亭旁边,与王谢诸子曲水流觞?在满是诗篇的剡溪,同李白杜甫刘禹锡们啸咏寄傲?

这是我初读何国门的水墨画《白岩前65号》的感受,几年了,它不时浮现脑海,在午饭后的片暇,在一个人的路上。这幅画,笔墨语言或新或旧,形式构成或中或西,有视觉张力,有设计意味,更有地地地道的笔墨情怀,营造出一个诗意的空间,一个东越普通的水泥民居的日常生活场景,何国门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园——绍兴剡县,一个令文人心向往之的好地方。它,唤起我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对先人诗意般的栖居生活的回忆,当初,我读到吴昌硕那幅《旧时月色》时,心中涌起的也是这一样的波澜。一代人走了,又一代人来了,不绝如缕的是几千年文明的源流与演变。

何国门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剡县生活着,成长着,诗意般的栖居着,这儿的美山美水,还有先贤的遗泽,一块儿滋养着何国门的艺术。

我喜欢何国门的艺术,其书,其画,其印,获过多少殊荣,参加过多少体制内外的展事,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在乎的是他的艺术感动了我。
我们这一代人中,能将书画印做到同一水准,且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已是凤麟。因为时代、体制和自身的原因,我们被一张张无形的网罩住,被太多的来自体制或民间的功利因素左右,被这样那样的潜规则钳制。有多少人,是真正为自己画画、刻印、写字的?有多少人,在艺术的天空下,能自由地呼吸与奔跑?艺术的时风,淹没多少人的才情,模糊了多少个性的身影,当然,时风也成了许多人的终南捷径。

何国门,无疑是时风的例外。

何国门的艺术,以情动人。从我与何国门不多的几次交往中,感到何国门是一个重情有义的人,人生贵有情,父母养育之情,师长教诲之情,妻子相惜之情,儿女舔犊之情,朋友知己之情,种种真情,让我们感动,使我们得到生之乐趣,形诸纸墨印石,则为先是感动自己,然后感动别人的字、画、印。人生患无情,无情之艺岂能动人?惟有有情人,方有一颗敏感的心,如是,大则山河大地、宇宙洪荒,小则凡卉野花、蜉蝣蝼蚁,都能触恸他心灵深处的情思。因此,国门笔下的无论是幽篁杂石,还是盈尺大字,寸许行草,抑或是那一方方有才思的印章,打动人的,永远是洋溢在一枝一叶、一点一划、一朱一白间的炽热情感。 何国门的书法,自信,大气,浑朴,寓巧于拙,以碑立骨,以帖畅神,神完而气足,时见恣意不羁之字,恰似字眼,顿使整篇生动起来。其佳作,章法上不刻意安排,顺势写来,点画的疾缓、方圆、粗细,墨色的枯湿、浓淡,任其生发,行止从容,而情不能已。他师承鲍贤伦先生,不以形迹为规矩,而是在精神上接乃师之气,接先秦汉魏刻石中那泱泱大气。值得一提的是,何国门书法数次参加《流行书风》展,却少有“流行”的燥气和矫气。 何国门的印,有巧思而不露设计痕迹。他同徐正濂先生有师承渊源,面貌却一点没有“徐家样”,他喜以楷、行、草诸体入印,并很好地将其印化,所刻印文,清雅亲切,古意内蕴,鲜有陈言滥词。何国门文字整合能力很强,庸常难刻之字,经他一刻,便生动鲜活起来,时见俏皮,时见新意,气息和徐正濂先生印作是一样的清新雅健,徐先生善授,何国门善学,于滋可见。

如果说《白岩前65号》那类不厌其繁的积染、勾皴和强调画面构成的水墨画,为何国门赢得声名。而深得书画同道喜欢的,是其竹石花木手卷,这类画,从空间的处理和形式的构成上,让我想起了汉画像砖和魏晋墓室画,有笔墨情趣,有书写意味,清雅平和,真气内蕴,看似随意写画勾点,却从一枝一叶透出何国门的书法本领,一皴一染中看出何国门的文心与才情,板桥题竹,有“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于何国门的画中深深地体会到。

何国门年未逾不惑,其书画印,有自家面目,而不违古意,洵为不易。我相信,随着年岁的增长,以何国门的慧心与勤勉,在艺术的大道上,不断的塑我毁我,不断的充实和扬弃自己,他,一定会走得更远。

2009年11月10日,粤游归来
nEO_IMG_H36.jpg
nEO_IMG_H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古出新 激活传统
——何国门印章赏读

符祖祥

在当今印坛,以今文字(为行文方便,我把楷、行、草体字称为今文字,把篆体字等称为古文字)入印的作者中,何国门无疑是个脱颖而出的人物。
读何国门的印章,有一种从心的深处向外荡漾的感动,有一种汩汩涌流入心的惬意,感觉真美。
何国门的印章,面目新,说是“篆刻”,其实他刻的多是些楷、行、草字,他自称是“现代篆刻”。把非古文字印整得气象浑穆、点画峻厚、血肉丰美,置之于篆刻(印章)史,也可以看出他创造的力度。他以此树立了一个全新的个人图式,丰富、完善着传统印章(篆刻)的表现形式(语言)。
以今文字入印,难在文字的“印化”,易沦入平庸。何国门印章的成功,当然不仅仅是新瓶装新酒这般简单。他的作品是有一定的审美高度的,把“今文字”印玩成了娴雅古茂,深厚而不板结,正气又意蕴恣肆,既生机勃发,又古意盎然,正如柳青凯兄所言:“别人刻篆书却不一定能刻出篆书的感觉,国门兄刻楷书反倒可以刻出篆书的味道。”他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保持和发扬了传统中国印章(篆刻)的基本格调,虽然看似“新瓶”,装的却有醇古的“老酒”。出新而入古,以现代的审美意识关注着古典,关注着传统,入古和出新的方法极为精彩,有一种严谨秩序和即时灵动的统一。他的表达让人耳目一新,又回味不尽,新中有古。可以说,他把今文字印与传统印章(篆刻)“豁然贯通”了。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就是看是否能将最复杂的事处理成最简单的事。何国门是善于深入浅出的。
何国门印章的点画线条是有东西的,可以让人细细地去品去赏。当代篆刻(印章)艺术,基本游走于“可看”与“耐读”之间。当代印坛的一大流弊是创作思想过于简化,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忽视艺术的深刻内涵。对传统印章(篆刻)艺术的本质——精微、含蓄、意蕴的表达关注的太少太少。热闹场上的所谓“创新”,以个性张扬,表面热烈,追求视觉冲击的看点为多。所谓“创新之作”大多“可看”而不“耐读”,粗糙,慌野杂乱。何国门的印章却在新颖的面目之下让人“耐读”。
承认个性的差异,世界才多彩。李白醉酒诗百篇,我们醉酒便迷糊入睡了。同样是面对传统,面对古贤,何国门能遗形而取神。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握了中国篆刻(印章)传统的文化特质,没有在变法图新时把孩子连同洗脚水一起倒掉。他葆有了中国印章(篆刻)的民族性特质和传统品味,固守了传统篆刻(印章)的古典汁味,但又敞开胸怀吸纳了现代气息。
篆刻(印章)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的独有艺术,只有扎根于深厚的民族土壤、深厚的传统土壤,才可能具备自己的现代意义。在我看来,何国门的“现代篆刻”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尽管面目全新,但却是根正气纯的。印文采用古文字还是今文字,对何国门而言,用字形式,已是退居其次的,用字形式在他刀下仅是一种精神性的符号,而他更多表达的是气象、境界,刀下流露的是“气”“韵”。他的这些现代印章在内质上与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于时代精神、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个人的创造力三者的完美统一上,何国门跨出了一大步。 从艺方向的明确,审美观的确立,辩证的创新思维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独到判断,是形成自我风格的前提和关键。对古典和传统,何国门没有执着于形而下的枝节问题。这就是他的眼光所在。他不圃于“技”层面的泥古,而是从“道”的高度去阐释传统。印面文字虽然“简”了,但印章所应有的传统人文经典意蕴和人文精神却没有退隐,依然遥接着传统的渊雅。 纵览何国门的大量近作,他的印章在一定高度上达到了一定的整齐度,能将多种风格统一于一种格调之中,说明了其传统功力和创造力的不凡。尊师徐正濂先生说:“国门之楷书印已在其乡先贤孙正和先生之上。”“(他)挟天时地利之便,领会时代风骚之意,在酣、拙、奇、锐上曲尽其妙,读来回味无穷。”所评极为允当。
何国门的边款也极为精妙,有一种篆籀古气,一如其书,绵和蕴藉,凝重浑穆,激情
荡漾,高古、简穆又恣肆,气质真有些不让时贤。
可以说,传统在何国门的“刀”下鲜活了起来。何国门正年轻,年轻当然值得期待。
2011年2月3日
  
nEO_IMG_S4.jpg
nEO_IMG_S9 .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gif27::gif
nEO_IMG_何兰花二.jpg
nEO_IMG_S31 .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之路大书生
——师兄何国门艺术觅踪
柳青凯



《凤凰画馆》第二辑出版,安畅楼刘彦湖先生寄言“青凯得国门寄梅一段亦称上乘。”三国时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今年春天这一枝梅花却由我师兄国门从那唐诗之路折寄与来自三国故地新野的我。
青凯自谓诗人,有句“在江南有一座山安放着我们的信念。”有此句时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天姥山间的国门兄。2001年从军前曾找人相命说我的时运在南方。当时却一错去山东了济宁。好在济宁有太白楼,诗仙曾为此地太守,并有句“学剑来山东”,那时我只在军中,并不知新昌有何国门,更不知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说的天姥山在新昌,倒是开始知道有鲍贤伦公隶书响亮书坛。
2007年书法网CEO一痴兄有文“新昌出了个何国门”一文,将何国门的名字忽然放大于我。那年秋天,我从洛阳乘火车回乡,车行巩义崇山峻岭之间与国门兄通话,方才相识。不曾想,这一相识将影响我一生。我对南国的认知也引此切入。国门兄是大才,诗书画印皆能引人入胜,并自觉向他靠拢。我于一念之间写成文章寄兄即得兄之奖赏,我兄有才亦有德。之后我辑《和而不同中国印七家网络展》国门兄加盟支持,兄的作品准备的最好,展览与作品集的费用亦是最先到位,最后成书之时国门兄又主动多给一些费用,解我燃眉之急。有此可见兄才德之外更讲仁义。
2008年吾北上京华供职书谱社,视野开阔,京华之地,名家云集,却难觅如国门这般适合为知已的人。斯为知已谈资皆诗书艺术,古往今来。青凯少年懵懂之时便自命不凡,不愿与无知平白之士交,曾多少次自比李白,梦与海子为友,却少有倾谈之对象。与国门兄交,从此不再感觉诗意之寂寞。与国门聊天从未短路过,无论哪个方位,兄皆能有准确而新鲜的见解。吾与国门兄交往密切,情同手足,几乎无日不联通。一日接国门兄短信:“兄有什么快递寄弟?”我回复曰:“弟确有寄东西给兄,但没给您说,您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心灵感应。”国门兄回复:“弟刚才酒后小睡,有驿使来,接,是兄自京城捎物来,未及解看,被一春雷惊起,方知是梦。所以问问兄,兄若真有物寄出,则奇甚也!”兄尊古更维新,维新又烂漫,烂漫又慎独,可谓天真玲珑之人。
2009年底吾在国门兄的帮助下创办凤凰画馆,始作经济书画之计。初只为生计,时过两年,竟有盛世书画经济之担当。国门兄天真玲珑之才于书画印章,吾曾多次著文述过,为事,为谋之玲珑却从未描述。事在为人,为人之道当以“礼、义、仁、智、信”五彩而文。国门兄于我之助最重要的是在经济运筹。我乡为诸葛先生结茅之地,可谓南阳经济一卧龙,此经济为时人之谋略,以人之个体为世担当,并非时下商业交易之经济。国门兄于书画艺术之辽阔想象格局甚大,他以书画展事为基饮得大名,旋即转身做自由书画家。其看待艺术善做纵横类比。纵比古人成败,汲取古人经典,并不全盘迷信,“千载一虑”,自谓五千年后,吾等与八大、金农同处一时代。横看当下艺坛,为书顶礼鲍氏贤伦,推鲍氏为当今大儒巨匠,跪拜门下,以艺术之大义为择师之韬,栖密林茂叶之下。彼时鲍公尚无时下之大名,此师出之远略也。于画国门兄首推田氏黎明,最爱其阳光下闲若神仙之高士,从最低价格时开始收藏,如今田氏绘画为业内众推,画价高不可攀,以私己之力有大藏者,国门兄之远见可想而知。先有高见,自去行动,国门兄眼界高旷,自当会览群山,世上知音者聚,国门兄以已之力,身边有名师,有真朋,亦有仰望之人,兄行大义,更有惜其才者。研斋石开先生,爱才何氏,曾遣余与国门兄交换作品,高度赞誉国门书作中的“和尚气”(禅意),并言国门书中有他想做而没能做出之境,可谓当世爱贤之佳话也。蒙国门兄不弃,网上书画印市场交由青凯打理,时半年有余,成绩斐然,有“人逢便夸何国门”之盛,可见国门兄艺术受众之隆。人云:天势、地利、人和,国门兄全得也。
如今国门兄被中国书协、中国美协、西泠印社三个盛世书画的最权威领域认可,书画印坛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群中,国门兄当为翘楚。虽为天才,竟然勤奋。国门兄聪颖儒雅,慢条斯理,喜静思闲养,所有时间全在学习与创作。他的理论全在自己探索,深谋艺术的当代进程,寻求与古人亲近又异曲之理,“尽管你有熟练的笔墨却一定要把功力隐藏起来,做到这样你才能更强大、更耐人寻味”、“我喜欢某个人的东西,却往往会避开他。”国门兄为人为艺均在最高层面上思考,精神上的先导必定引领他的实践。他每天竟夜工作,上午休息,常年如此,因此他的艺术实践总是胜人一筹。别人还没有想到,他却一夜间做出来了;别人刚刚开始,他就一套一套全出来了。是什么给予他这样的能量呢?
何国门先祖山东青州,北宋时任兵部尚书,因爱恋新昌这方水土,年老解职迁居于此,国门兄自命“山水郎”可想他对家乡水土的恋爱。太白先生有句“自爱名山入剡中”,剡溪之畔古来为隐士素喜之地,剡客竟为隐士之别称。剡地有天姥山,谓古人所指的神仙之所。古人探幽掠奇、寻仙访道多爱从风光秀丽的剡溪开始,沿途有王子猷雪夜访戴停棹的艇湖遗址、吴越王驻舟赋诗的山雩浦、东晋书圣王羲之长眠地、刘阮遇仙的桃花源、南朝诗人谢灵运游弋处以及“江南第一大佛”石城古刹
nEO_IMG_S4.jpg
nEO_IMG_S9 .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大自在 ——新春祝福何国门
王宝林

春节前,挂上叶辉兄代求的浙江青年书画家何国门先生题赠之“三惜草堂”匾额,为其配上了珍藏的何国门书大红书房联,新春的喜气弥漫在三惜草堂内外。今天是除夕夜,看着毫无新意央视春晚,听着窗外渐响的鞭炮声,漫笔写写我心中的何国门。 在中国书法家超市,有两位我佩服的青年书画投资专家:一境画廊叶辉和凤凰画馆柳青凯。2010年,小哥俩儿先后向我推荐了同一位70后书画家——何国门,使一向不喜欢投资年轻书画家的我,开始关注何国门、了解何国门、喜欢何国门、迷恋何国门。在明知2012年书画市场会出现拐点,明知青年人变数很多,还是疯狂地从各处购进了大量何国门书画作品,而且至今还一发不可收。
何国门曾经和我一样,是县级电视台的采编记者,后来辞职创办了环境设计工作室,把爱好与生意有机的结合起来。他出生、生活在浙东新昌县,这里有一条史称“唐诗之路”的古代旅游风景线,曾吸引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长卿、元稹、贯休等312位诗人来此游览。他们或逆水而上,或顺流而下,携酒扬帆,击节高歌,对沿途风光吟咏不绝。公元746年,李白在这里的天姥山写下了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世说新语》中说这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
何国门学画很早,小学时全县小学生美术比赛,他一人得了儿童画、版画、水彩画三个第一名。初中毕业考上绍兴中专美术专业,主课是西洋画,但他却偏好中国书画,中专毕业后参加徐正濂的函授学习篆刻。就是这一路的自学经历,就是这多年的业余创作,年轻的何国门却在纷杂的书画界横空出世,凭借独特的作品,加入了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和西泠印社,成为同龄人中少有的“三项全能选手”,使众多圈内人“逢人便说何国门”。 我喜欢何国门的书法,爱其生拙朴厚、南人北相。叶辉兄曾惠让我一卷何国门的“八尺兰亭手卷”,引首题跋处何国门写道:“余少时负笈山阴,常逃学兰亭,已成二十年前旧事也。”我没朝拜过书法圣地兰亭,也不知道什么是兰亭精神,只是一种现象让我关注:当二王的清秀之风吹拂无数人笔端时,一百年来从山阴道上走来的徐生翁、沈定庵、鲍贤伦、何国门等却展示着一种别样的风景。看来真如智者所言,要想从古人那里真有所得,必须要经过、体验过,结结实实和古人好过;看来何国门的一个“逃”字包含着无尽的艺术真谛。 何国门的楷书,受颜真卿影响较大。由于颜体点画、结体风格的完备和成熟,历代学颜者难成大器。何国门却巧妙地借用了魏碑的形式和伊秉绶的用笔,把字形进一步解散,点画进一步凝重,轻松地用隶书的结体实现了颜体与碑体的融合,愈大愈佳。柳青凯兄告诉我,他曾亲耳听过香港书谱出版社社长张培元先生在一次公开场合上说:“清以来400年,何国门写颜真卿是最好的。”张先生是研究颜楷的专家,又是一本专业杂志的主编,他话应是谨慎而有份量的。
何国门打动人的还有他的小字手卷,那种超越技法之外浑然天成的境界令人难忘。他写手卷节奏控制得很好,时而曲径通幽,时而风吹落叶,疾驰中总有想不到的风景,疾驰后又继续不激不历、风规自远地赏花观景、自说自话起来。他的小字线条篆籀气足,不仅厚实有质感,而且能滞能涩,一条线段之间存在明显的节奏变化,古朴厚重又不失飘逸。当代书坛有这样的本事者,还有40后的王镛、50后的石开和60后的刘彦湖
nEO_IMG_何兰花二.jpg
nEO_IMG_双美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国门

张斯鸿
nEO_IMG_Untitled001.jpg
nEO_IMG_S31 .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9-25 02:10 , Processed in 0.2257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