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书法在线

{现场直播}〖怀素《自叙帖》论争〗5月11日在松竹书院激情开讲!(添加部分现场图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1: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穆棣:我还是坚持我个人的观点,加一笔是简单,是没有话讲的,但是加一笔以后,要两笔平行。我们这里看得很清楚,这不是两笔是一笔,所以它是副毫。这是我的理解。
    嘉宾:我提个问,因为这两个到比肩了,如果这个成立的话,这个毛笔应该很长。但是从出土的来看,唐代的毛笔,不可能有这么长的笔。
    嘉宾:这个中间怎么会断了,而且往回走呢?
    穆棣:刚才这位先生讲的这个事情我是这样认为的,你是收集了唐代的毛笔或者好多资料,但是我们殊不知的事情还有很多。第二个,很多人包括申先生讲的,为什么这里粗、为什么这里细,为什么这个软?我就用一句话来回答你,不因笔软而起撰。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1: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宾:鉴定是讲究证据,要有先鉴而后定,如果说这些疑问只用于笔软而来排他,我想这个问题排不出去。
    穆棣:我回答你,你去读《鉴定学》,这么大一本,我读得很熟,随便你写几百遍也会写错,就是这么回事。中国的书法为什么是文化核心的核心,为什么这么奇妙?就是说不清,你如果说得清,就没有意思了。
    嘉宾:如果说不清的话,那么讲这个帖还有什么意义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1: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穆棣:我们来看这个帖,我要跟大家打一个招呼,因为这个是七公分的字放大的,这个字只有十八分之一,所以不怎么太清晰。但是,这是死死的,你看原来的是非常生动的,勾摹做出来和写出来完全是两回事。还有,这个底下都有很多的痕迹,完全是不一样的。我现在就讲主要的,我们来看这个底下,这是故宫本,它打了一个字,跟一般的写法不一样,所谓的怀素笔法这一笔难度最大,这个地方也是跟传统的不一样,一般传统的写到这里以后,顿笔以后就上去,他打了一个圈。这个作品就没办法模仿了,你如果看看流日本,马脚就露出来了,一塌糊涂。我这个也是放大的,也是1/20放大的,但是,这个破绽也是逃不了的。你再小也逃不了,我反正要把你住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1: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放小看这个字,你看这个故宫本,神韵是没办法摹的。再看这个摹的,当然我是放得很大的,这个里头完全是不知所云,就是聚墨成形,就是把墨放在一起变成一个形状。
    我们再来看两个奔,这个奔其实跟入是一样的,也是这么一个反勾非常灵巧。你如果看最新的本子,这个反勾也是这么灵巧的,所以说明怀素这个笔法是一致的,你要达到这个高度的话,深度达不到,绝大多数人是达不到的。如果说不加比较,我们看看这个流日本也是不错的,但是我要找出勾摹的痕迹,你看看这两个钩怎么比?完全不能比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2: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个,再看看这个笔锋非常清晰,这个中间完全是没有关联的,一个是活的,一个是死的。就是说流日本它是勾摹的,他虽然勾摹得很好,像这个奔,这个弧度就不对。这个就是讲你如果真要细细的挑,可以挑出百孔千疮。因为今天我们主要是下一个概念,它一个勾摹本,所以我们比较挑剔。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2: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写的和摹的两个概念,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2: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这个座,打圈以后横然后连去底下,这个技巧是转出来的,摹的人不懂。而且这个地方都是没有办法来体现中间的呼应关系,它没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它不是写的,你也不能去要求他。真正写的好的像那些皇家的,但是也有人能找出毛病来。还有上面的点、钩,尤其是钩,这一点没有打出来,其实这一钩完全没有打出来,这个钩就非常生动。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2: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流日本是黑,故宫本是淡、是枯、是非白。什么道理呢?你要做一个副本确实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在中国的拓摹史上,从唐代到北宋是一个里程碑,你能做出一个非白不容易,要做的人尽量要做到深,有几个办法。一个,很多的地方要遮盖你做的痕迹,当然跟做有关,你要颜色变深,就把这个痕迹遮住了。第二条,你要遮短,就是我讲的,他比较摹好了,他还加一笔,让你造成一个非白的感觉,比如说结束的时候,勾完勾好了,再勾一下,给你的感觉它很生动。所以讲,用黑和墨色是正常的,是仿造的人他极力想做成笔深的效果,只能用颜色比较深、比较浓来加以体现。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2: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仔细打的话,看笔锋一看就可以看出来,什么地方都能讲。我把最典型的就讲了,如果大家有这个要求的话,我再细细的讲,什么地方都能讲。所以,你如果真要研究哪一个是勾摹,哪一个是写出来的,因为勾摹的人不可能精通书法,尤其不可能精通草书,他必然要留下很多的破绽,一看就能看出来,只要是勾摹,就可以找出马脚。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2: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傅申先生的第一个观点是认为流日本是写出来的,结果,就写成了四万字的文章。那么这个四万字的文章,下面还有很多东西,比如说印章比,到最后不能鉴定真迹,反正讲得很复杂,大家手上有这个文章,我就不说了。
    现在我来讲讲他里头这个仿造的本子也有苏家印,也有南唐印。傅申先生认为,这两套印章完全是一样的,我经过研究以后发现,苏家的印章才是真的,但是南唐的是另外仿刻的,现在给大家看看为什么是仿刻的,我做了几个通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6-25 14:44 , Processed in 0.1680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