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刘彦湖作客松竹草堂
书法在线 侯勇 12月25日中午,刘彦湖作客松竹草堂,向刘正成老师祝贺新年,同时,与刘正成老师探讨关于艺术研究方法的问题。
刘正成老师提出,当前的博士,硕士论文都离开了艺术研究的中心问题,而去谈艺术的社会人文背景去了,他们把清代妇女绣花郑板桥、金冬心的画同样去对待,这就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所以这样的论文,只能放在论文库里边,因为这样的论文对现实发展没有用处,我们没有去读这些论文,反而去读《书谱》、《艺概》,如果按照西方的观点,这些就不是论文,所以,刘正成老师认为,按照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统帅所有的中国博士和硕士论文的撰写,是进入了艺术的误区,要提介对艺术本身进行研究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才是真正对艺术的地展和传承有益。
刘彦湖先生也提到一个观点,就是在前不久看了一个关于吴昌硕画派的一个展展,他认为,李可染,潘天寿在整个境界上比不了吴昌硕、齐白石,他认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李可染,潘天寿们在创作上,“笔不摄墨”。比如写一个书法的点,跟用其它工具滴在纸上,是不一样的。吴昌硕、齐白石用的还是书法的点,潘天寿、李可染就不是了。书法的点,有运动的方向,有提按,有内在的转折去向。有内在的转折去向。毛笔一点落下是既有提按,要有转折去向的,用一滴墨滴上去的一个点,就是一个点,搞理论的从风格上又把这个概念搅混了。我觉得,实打实的和前辈比,他们觉得力不从心,所以就从外在的,外部去做些努力,结果这些就变成了潘天寿的所谓物墨点,从无意的变成有意的,传达他有意想表达的东西,其实这个是有境界的不同区别,可是艺术史特别强调风格的形态,形态在中国好像是很低的层次。没有人去体会这样一种一形态,运动方向,长短大小宽窄方圆曲直。笔的运动都不懂,就像小学生像描红一样,所以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就是从表面,比如讲方笔,许多人都不懂得笔的运动状态,还是从形态出发。所以说黄宾虹说的内美,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
刘彦湖先生还向刘正成老师赠送了2015《转运》挂历。刘正成老师向刘彦湖先生赠送了《书法艺术概论》和《相缘心声——刘正成微书法作品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