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4-1 11: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18日,刘正成老师、包总和我从北京出发,经西安与陈岗会合,陈岗驱车,载我们沿兰宝高速前往天水,开始了我们的陇右采风的行程。
一、3月20日 天水
1、天水石窟造象麦积山
刘正成老师在同谷写了一篇《再游麦积山记》,来回忆此次麦积山之行的感受,全文如下:
今夏,某将在兰州有书展,陆浩公为题“陇上鸿泥”四字为展标,于是有陇上采风创作之行。十数年间,有某落拓于江湖而多来陇右河西,总有不少行迹重游之际多有感慨系之。十年前之初春,某被罢官而来天水游麦积山时,有王翼陪同,王君为某召一马代步,某竟从马背摔下,山中洞窟中诸佛造象乃记忆朦胧。何哉?人在网络中,六神煎熬,哪辨南北东西也。今次重游麦积山,但见柳絮吐芽,樱花烂漫,阳光在佛光中交汇,魏晋隋唐代代菩萨均见笑容可掬,展现一种智慧,从下而上,从东到西揽过万尊佛象,心情为之大快,何觉腿软力乏也?此所谓一种心情一种境界是也。今来同谷,因而记之。
再游麦积山记
癸巳春分再客同谷。正成。
我们从百度中查得一段关于麦积山的记载:
“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
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麦积山还是要去的,正如刘正成老师在《再游麦积山记》中记载的一样,这里,是刘正成老师十年前来天水时到过的一个重要行迹。在我们到达麦积山的时候,刘老师指着那块有麦积山的石头说,这个地方,就是当年我从马上摔下来的地方,上次来这里的时候,有马代步,却被摔下,当然扫兴,今次来麦积山,有吕总,包总等陪同,阳光明媚,山花盛开,心情自然爽朗。
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绝壁石窟造像,仰天一望,脖子俨然有些酸疼,后来导游说沿栈道上行,有28层楼那么高,刘正成老师听了也很兴奋,呀,居然爬了这么高,一点也不觉得累。
因为此行为有刘正成老师领队,所以文管部门也破例为我们打开了许多平时不被开放的洞窟,如133窟,此窟又称万佛洞.,打开石窟铁门,迎门就是宋代塑像佛释迦牟尼与儿子罗侯罗会见的雕塑,塑像高3米多,造型优美.左边是佛传碑,这是麦积山的镇山之宝,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释迦牟尼佛从借花献佛、乘象入胎、树下诞生,九龙灌顶,鹿野苑初转法轮和王舍城说法等十二段佛教故事。还有被誉为‘东方的微笑’的小沙弥。此洞窟的管理极其严格,打开洞窟都要登记,洞窟内不许拍照,佛像庄严,大家一路有说有笑,进入此窟,也即息声静气,除了惊讶古人的灵工巧匠外,有的就是所见万佛的皆大欢喜。如刘老师所记,所见笑容可掬,心情大快,登山之乏,见之即消之无影也。心情也自然神清气爽了。
出得麦积山来,觅一农家乐,得食野菜,土鸡,用大快朵颐也毫不过份。而野菜,也成此陇右之行的一大特色而令人记忆犹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