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史宏观的角度着眼,就书法形式而言,篆、隶、真、行、草诸体早已具备,且古人大都已经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要想在书法的外在形式上有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也就是说,从20世纪80年代后崛起的书家群体,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出现预示着一个新的书法时代的到来,而作为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则很难在书法史上留下多少痕迹,产生多大的影响。这很残酷。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清醒的认识并不是为了消极无为,而是为了更好地开拓出新的生存空间。(《汉字的**之美》)
那么,属于我们的书法文化生存空间在哪里?或者说,我们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就涉及到书法创作的立足点问题。从历史宏观的角度难以立足,则可以换一个角度,从精神个体存在的微观角度,即“精神个体自我文化生命演变过程的痕迹”来立足,使书法作品主要具有“保存精神影像与生命痕迹的双重功能”。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精神个体的“精神影像与生命痕迹”都不可能相同,因而意义是自在的。
书为心画。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独特的造型,也有极大的可塑性。当对字形的塑造向拟人化、拟物化(可名之曰“墨象”)方向发展,“所拟之人似‘我’、所拟之物也似‘我’”时,就被赋予了强烈的主观色彩,进而衍生出具体可感的内涵,但又无须一一坐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为心画——书法创作实验》)
希望在本帖,我写的每一个字,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或传达一种文化理想,或表达一份独特的感受,或与自己某段特殊经历有关……
这里的“一种文化理想”“一份独特的感受”“某段特殊经历”等都可以做成图文并茂的帖子,而“此字”则成为“此帖”内涵的浓缩,比标题更甚,因为只有一个字。我将她放在篇首标题之前,作为形象代言。
总之,展示的每一个字都有独特的形象与内涵。集腋成裘,就会成为一部属于我个人的书法字典。
(《我的书法字典》是我《书为心画——书法创作实验》的延续与深化。)
第一批:
“盏” “静一” “羊” “江” “梅” “花” “云” “山” “树” “影”等10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