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56|回复: 27

刘正成再论吴冠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5 16: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艺术界的思想家
                ——从吴冠中谈到熊秉明先生

                               刘正成      

     有批评家认为,九十年代的文学,是一个被阉掉的文学。且不说没有鲁迅,还有几个作家在作一种超越的思考,即超越阅读群体,超越消费文学,超越稿费金钱的文学写作。谁都知道,现在的报告文学都是收费的,在官方的大报上也会有这种以“报告文学”为愰子的广告版面,居然有着“著名作家”的署款。在一切都可以进入市场的时代,文学的良心,责任,审美价值均成了“现代”的叛徒。谁不考虑到销售数量,谁就不能写作。我想问,鲁迅在这个时代,他还会儍乎乎地去写《狂人日记》而自费出版去送人吗?不会没有人在作这种思考,而作出最强有力呼吁的人不是来自文学界和思想界,而是来自艺术界的两位大师:吴冠中和熊秉明。这使我想起了苏联解体前的物理学家萨哈诺夫对人权的呼唤。
     吴冠中尽管受到严格的西方绘画的训练和约束,但他也是中国画大家,不能不知道中国笔墨的重要性。然而他大声疾呼:“笔墨等于零!”为什么?
     他的另一个终身朋友熊秉明,是一个受过严格现代学术训练的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他当然知道哲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艺术批评家思想性的重要。然而,他却大声疾呼:“书法是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为什么?
     吴冠中肯定不是为了贬低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性;熊秉明也绝对不是要简单地抬高当代“通俗文化”中的书法的既有价值。我武断地推测,两位大师从两个似乎极端的角度来呼吁当代艺术的文化价值。
     当代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一点也不象有些批评家所叫嚷的失去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美术学院的学生那里已经玩腻了。当代中国书法并非已如熊先生所说,已经成了“文化核心中的核心”,而是已经彻底的“边缘化”了。当代中国画必须赋予笔墨以新的生命,同样,当代中国书法必须重新回到文化核心的位置。
     我认识吴冠中先生,是蒙从法国归来的熊秉明先生。八十年代以来,熊先生无数次地来到中国,办了四次传道授业的书法培训班。特别是九十年代末以来,熊先生与我的私人交往与日俱增,而且经常与我作很长时间的学术谈话。从熊先生巴黎郊外的别墅和工作室到松竹草堂,那些已带着长者与学子深厚情谊的推心置腹之论,虽然给了我许许多多的重要启示,但最重要的是,熊先生最终让我理解的是他的那个“文化核心中的核心”的学术命题。我称熊先生为哲人,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教师,而是一个以自己的言与行去宣谕一种理论的哲人。他的话没有吴先生那么尖锐,但是当你真的在体会它的时候,那也是一种震聋发聩的惊人之论。
     熊先生是书法家,也许你对他的横排书写还十分不习惯。但是,正基于此,在那些他的诗歌书法作品里,他在提醒你,书法应该是什么样的东西。熊先生这几年回国做了好几个重要的雕塑作品,为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作的“孺子牛”,为国家图书馆作的鲁迅头像。我在他巴黎郊外工作室里印象特别深的,除了那些铁雕的仙鹤与牛外,就是后来塑在国家图书馆的鲁迅头像。从吴冠中到熊秉明,为什么都这样大声地呼唤着鲁迅,不断地重复着鲁迅?他们当然不会怀念“文化大革命”中所塑造的那个鲁迅。就如同哲学界在重新思考黑格尔一样,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极端破坏的德国,黑格尔有些折衷意味的哲学显然并非真正的保守,而是一种对革命的超越。
     什么叫大师?象熊秉明,吴冠中这样永远地在寻求某种超越的艺术家,才能称得上大师!而绝不是那些很会作各种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广告的艺术弄臣。

                             2003年5月5日于松竹草堂

发表于 2003-5-5 17: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再论吴冠中

好呀,原来你也在这里,也不向我报告一下,我还以为是另有其人用“一品闭人”之名哩。
发表于 2003-5-5 23: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再论吴冠中

  吴冠中尽管受到严格的西方绘画的训练和约束,但他也是中国画大家,不能不知道中国笔墨的重要性。然而他大声疾呼:“笔墨等于零!”为什么?
    他的另一个终身朋友熊秉明,是一个受过严格现代学术训练的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他当然知道哲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艺术批评家思想性的重要。然而,他却大声疾呼:“书法是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为什么?
    吴冠中肯定不是为了贬低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性;熊秉明也绝对不是要简单地抬高当代“通俗文化”中的书法的既有价值。我武断地推测,两位大师从两个似乎极端的角度来呼吁当代艺术的文化价值。
--------------------------------------------------------
咳咳
刘先生先生的这几段,两问一答,精彩!
也令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至敲字时,俺仍留在对全文重读的理解中。。。
咳咳
   
发表于 2003-5-6 00: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再论吴冠中

———--—————————————————————————————————
吴冠中尽管受到严格的西方绘画的训练和约束,但他也是中国画大家,不能不知道中国笔墨的重要性。然而他大声疾呼:“笔墨等于零!”为什么?
—————————————————————————————————————
"中国画"作为特定的美术术语,在这层意义上,并非中国人画的就是中国画,也非用毛笔\墨汁在宣纸上作画就是中国画.
离开一门艺术的传统,(中国画传统的核心即"笔墨")能被成为这个艺术的大家吗?
或者全般继承,或者温和的发展,或者激进的反叛,"笔墨"问题不可回避..
不知吴先生说"笔墨等于零"是怎样的理解?
艺术的发展往往"否定非真否定,复古非真复古"
发表于 2003-5-6 00: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再论吴冠中

--------------------------------------------------------------------------
当代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一点也不象有些批评家所叫嚷的失去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美术学院的学生那里已经玩腻了。
--------------------------------------------------------------------------
笔墨的技巧不是笔墨的全部.
怎么是玩腻了?真的玩腻了吗?
发表于 2003-5-6 08: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再论吴冠中

书法之道,蕴涵在求笔墨过程中,同时也在笔墨之外。刘正成先生引用吴冠中先生的话:“笔墨等于零”,是否意指求艺之道,不要光顾着笔墨,还要注意笔墨之外之事,而并非不要笔墨。老先生讲话很深刻,一不小心就被误解,呵呵
发表于 2003-5-6 09: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再论吴冠中

   读刘先生的文章,其中提到“书法是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不禁共鸣。山居在书法江湖和人的一次交流中说过,理解书法是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理解中国文化有许多地切入点,书法是其中之一。现在的许多人是,就书法而书法,把书法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领域,气象如何不局促?境界又何从提高?只有把书法和中国文化联在一起,那么,其书法就可以从中国文化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滋润。其实这里面,没有谁打通谁的问题,书法本来就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后人把书法人为地“独立”出来了,跟从的人又只晓得跟从,连自己都找不到,理解中国文化又何从谈起?当时,我还没有勇气讲“书法是文化核心中的核心”,熊先生把书法高标了出来。相比之下,山居的观点有些中庸了。这可能也是一个普通人和一个艺术家的区别吧。
发表于 2003-5-6 16: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再论吴冠中

读过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我们自然会同意他的观点。那是一篇很短的文章
发表于 2003-5-6 17: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再论吴冠中

好文章!鼓掌!
发表于 2003-5-6 21: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再论吴冠中

[这个贴子最后由闲散人员在 2003/05/06 09:23pm 第 1 次编辑]

贴上去再说
—————
林逸鹏《回首<废纸论>>
〉〉〉〉〉〉〉〉
编者按:                                                                                   
     在关于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争论尚余音未绝之时,林逸鹏向中国书画界投掷了更为重磅的炸弹:《废纸论》。《废纸论》因其具有摧毁的性质,立刻在书画界、收藏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国画家》、《美苑》、《美术》、《中国收藏》、《收藏》、《美术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媒体及众多的大众媒体进行了报导、转载、讨论。在时隔一年多之后,本报约请了林逸鹏谈谈自己对《废纸论》的看法。 
 

 
《视觉前沿》希望我在《废纸论》发表一年多之后,自己谈谈对《废纸论》的看法。这种处理方式比较别致有趣,而我正好有话要说,所以也就不谋而合了。
   
   我要说三点:第一,我认为《废纸论》引起争论是必然的,因为它刺伤了“传统笔墨”这根庸才们赖以活命的脆弱神经。
 
我通览了各路反对文章,他们反对《废纸论》的勇气来源于对传统的常识性无知。你只要一提到传统笔墨,他们就用绑架人质的恶劣手法,把传统笔墨与传统划等号,让你背上一个“否定传统”这一违背艺术发展基本规律的包袱。然后在以一个正统的味道士嘴脸对你进行恶意中伤,接着继续心安理得的偷吃祖宗的饭。为了再次戳穿这种低智商的阴谋,我不得不重复一下2001年第六期《国画家》对我的采访中对此问题的回答:“……充分表明了他们大哥大的独裁心理,一提到传统中国画就与传统划等号。其实,知美术史的人都知道,成为独立形态存在的传统中国画历史也只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而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不是儿大于娘的糊涂想法吗?更何况他仅是生长于封建社会完善期并被封建统治者认可、被封建文人欣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我们悠久的文明史而言,传统中国画仅是冰山一角。……”我自从发表《废纸论》观点以来,从未否定过传统,并衷心赞扬传统中国画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但坚决残酷打击传统中国画在当代的延续。这是艺术和社会发展所赋予我们的必然使命。所以希望那些自我放大了的“笔墨大师”缩小到应有的尺寸再来谈《废纸论》,头脑就会清醒的多。其实,这些反对者不仅曲解了传统,而且在艺术的见地上也都是属于下三流的,他们的存在与否与中国画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对《废纸论》的攻击除了证明《废纸论》的正确以外,其他什么也没说明。另外,我在此衷心感谢那些支持《废纸论》的同道者,他们的支持使我更坚信了中国画的未来是美好的,有希望的。

        
   第二,我认为《废纸论》写迟了。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回头看一下近几十年的历史,自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等一代大师之后,我们还能找出一个能于他们相媲美的传统型大师吗?这可以有一个明确而肯定的回答:一个也没有。但他们投射下来的阴影遮蔽了中国画道路上几十年的阳光。他们身后那些犹如潮水般的追随者,应用“刻舟求剑”般的智慧,试图蹈袭这些大师的轨辙取得艺术上的成功,但结果是用众多的生命制造了无数的废纸。所以我才说《废纸论》写迟了。
 
第三,只要“传统笔墨”还作为艺术存在一天,《废纸论》就有价值存在一天,《废纸论》于“传统笔墨”在对峙中共存亡。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而诞生的传统笔墨,在被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等大师共同挥就了最后一幅田园美景之后,结束了其久远而光辉的一生,成为人类历史上共同的财富。“适者生存”是一切物种的生存规律,人类在生存需求的压迫下,永远是功利地选择一切。不能记录现代高科技工业文明下人们情感的传统笔墨,已注定成为过去时。但是好古的民族心理和中庸的民族性格,使人们为自己选择了“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创新”这一永远没有前途的创造模式。这一模式既违背了艺术创作规律,又混淆了现代文明和古典文明本质上的差异。关于这两点我在以往的论文中多有阐释、不再赘述。这几十年在传统笔墨上的一无所获,难道我们还要怪罪于宣纸质量不高?还是墨汁不够用?还是古代大师的墨迹见少了?实际上这些条件都要远远优厚于古代画家,但结果却适得其反,究其本质原因时,被抽去了时代精神的传统笔墨,已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它的存在仅是一种普通技法上的意义,而且这种技法在现代的中国画作品中是可有可无的,更不再具有以它来品评作品优劣的特权。而那些仍然大量流行于世的传统笔墨型的山水、花鸟、人物,将被飞速发展的社会逐出它们长久占据的中国画艺术这一伊甸园。可以将他们一起归入工艺品行列,壮大工艺品的队伍,而且有着更为广阔的前途,因为它们可以直接服务于每一个普通大众。到那时《废纸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3 03:31 , Processed in 0.4514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