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成】庚寅台湾行9: 在台中讲章法与布白 12月25日早上从台中市赶到朝阳科技大学所在地台中县,10:00到达会场,台中县书法学会已经坐满了学校的大讲演厅。我先见了台中县书法学会理事长、台中广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荣森博士。寒喧之后,林荣森会长庚即把我引上主席台,把我介绍给听众。他说:当天台中县和台中市合并改制为“台中市”,今天是我们民主的节日,他本应参加台中市市长就职仪式等四项公务活动,因表示对刘公的尊重,同时也是台中书法学会第一次请到的大陆艺术家为台中书法学会演讲,因此推掉公务來亲自主持这个讲演会。林会长接着介绍了我在大陆书法界的背景情况后,奇怪,这些内容跟我到大陆各地讲演时东道主讲的内容大同小异,什么《中国书法》、中青展、《中国书法全集》等等贡献之类。然后又举起一本书,正是我的那本《书法艺术概论》。他说:我读了这本书后深受启发,我们今天请刘先生讲的就是这本书中我认为对书法创作來说最重要最有特点的一章。听众用很热烈的掌声鼓励我开了讲。林会长主持人致词中,除了使我为海峡另一面的我从没去过的台湾腹地也有这么多知音而感慨,也让我想起了那一段时间从凤凰卫视中几乎天天在看的台湾五都选举。今天刚好是五都民选首长也就是很有名气的台中市长胡志强等就职的时间,我从主持人那里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洋溢的喜悦!老百姓为一个地方领导人上任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为其举办热闹的就职典礼,在大陆可谓匪夷所思。因此,我在开讲前,接过主持人的话头,首先向大家表示了民主的节日的祝贺。 书法艺术从文人手中把玩的翰札、手卷、扇面,变成了挂在墙上观赏的条幅、中堂、对联,从阅读式审美演变成观赏+阅读式审美,书法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关系成了重要的审美因素。尤其对于长期以来以临摹晋唐经典为主要取法模式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来说,如何把晋唐经典演化成今天展厅展出作品的资源,看到和突破作品章法与布白这个视觉技巧问题,甚至是一个创作中的首要问题。我以许多明清以来的优秀作品图例来今析章法与布白的视觉关系,很容易然就把这个颇有些玄妙难喻的作品空间关系构筑给大家阐释清楚了,所以赢得了台中县书法家们的热列掌声。他们有人对我说:“还没有听见过有人这样讲书法,让我们茅塞顿开!”我想,用一种现代艺术学观念来讲书法创作,对颇重传统师承关系的台湾书坛,应该说是为他们提供了多一个参照系。这个问题也是和我在暨南大学所讲的徐渭与晚明书风是紧密相关的。讲演现场中听众记笔记的人很多,让我也看到台湾书法家对艺术学习的执着和价值观的纯朴。在这些听众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非职业书法家,书法只是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寄托之物,这些人头脑中可能压根就没有大陆书法家借以忽悠卖字谋利的那根弦!在这种环境谈艺术,实在有象牙之塔中的雅聚之乐。 讲演结束后,协会安排了会员们的自助午歺,我则被请去歺厅优待。我们在县城一个很地道的风味餐厅午餐,作陪的主人除了林荣生理事长外,还有荣誉理事长刘达隆、总干事洪传明等。饭后,我们驱车去林理事长在乡间的一个工作室饮茶小憇。林荣森理事长大约年近五十,是一个文学博士,出过一本徐渭研究的专著。他文质彬彬,在工作室院里载花育树,很有文人雅兴。饮茶之际,林理事长拿出了他在台湾购买阅读的我那本《书法艺术概论》给我看,以证明他对我的了解。于是,我掏出小毛笔即兴在这书的扉页上跋了几句以作记念。跋曰: 庚寅冬至时,某作客台岛,由台北往南,并应林荣森理事长之邀,在台中朝阳大学讲演。见主人已携此拙著在手,某称知音天涯耳!又作客其望星山舍,品茗并记。正成。 因为今天晚餐前要赶到台南,我们在林荣生理事长的望星山舍僅僅盘桓了半个多小时,就匆匆驱车去台中高铁车站。途中把车停下,拍下了按9.12地震遗址原样建成的地震博物馆。我没有机会去过地震后的现场,但在这里看到了地震现场。我们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又上车去了高铁站。忽然,我想起忘了给林博士聊聊徐渭的事,问王振邦可不可以给我要一本他的专著。王振邦说没问题。果然,我由台返京后不到10天,我收到了林博士给我寄来的2004年由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出版的他的那本《徐渭书法艺术之研究》。 这本书三百五十多页,我还来不及细看,但从所列“参考书目”的宏富,也足见其治学精神。除了大量古典文献外,所列大陆书目中就包括书画界的我的一些熟人朋友,如刘小睛、邱振中、陈振濓、林木、水天中、陈永正、蒋文光、姜澄清、徐利明、洪丕谟、西中文、刘欣耕、陈代星、陈滞冬、刘启林、胡传海、毛万宝、庄天明、丛文俊、曹宝麟、朱关田、刘恒、许洪流、沃兴华、黄惇、叶鹏飞、沈必晟、白砥、张金梁、郑晓华、徐建融、黄君等,当然也包括多卷《中国书法全集》。从这些随意由前到后摘录的部份名字,你不僅可以看到台湾的书法学者兼一个地方书法社团的头目他们的文化素养之外,你还可以看到他们对同代人的学术成果的关注与尊重。当然,大陆的书法学者们的著述中也会有一大串“参考书目”,但大多只列风头正劲的名人的著述,不列一般名人和比自己年轻的人之著述,纵使实际已参考过使用过者,也不愿屈尊掉价列出其名其书的。欧阳询说“心正笔正”,没有为学为艺的诚实和不势利,期其能谋好艺事而传世乎?近些年来,有好几个当年曾经趁着风头硬要磕头拜我为师的“学生”,并且确实入我室为我伸纸学书数年有余,但在他们今天的自述“优胜纪略”中早已姑隐其名而另择高枝流光溢彩了。 韩文公云:“师不必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人自可以为自已的人生谋“章法与布白”,非由人所驱也。转益多师是吾师,攀龙附凤究可哀!大陆近世如此学风、书风、世风,自非某一人某一事所成,但观诸海峡对岸或可以为镜鉴也!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
GMT+8, 2024-11-23 12:42 , Processed in 0.3222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