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798|回复: 14

〔刘正成〕埃及十日谈3: 蓝色的尼罗河与罗塞塔的光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2 17: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正成〕埃及十日谈3: 蓝色的尼罗河与罗塞塔的光辉

2.20.日志:亚历山大之旅一


1、拉希德:尼罗河西入海口和“伊拉克枣子”的神话

       今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去亚历山大,车向北刚开出开罗的外环路,就看见了沙漠!我们奔驰在尼罗河三角洲,但远近却没有看见一条河流,只看见我在甘肃河西走廊戈壁滩那些颇为熟悉的地貌。当然,这里还有不少建筑工地。卡米尔说,这是开罗的开发区。他说:开罗现在已有2200万人口,市区太拥挤,政府正在逐渐开发卫星城市,减低开罗市区的压力。在这些黄沙与石头杂揉的地方,确实有一块一块的建筑工地,很像中国城市正在拓展的郊区。只是,原来不像有多少人在这里居住,更像是拓荒。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北非是一个被森林和草原复盖的生命乐园。有一天,北美洲与南美洲逐渐漂移靠近,经于拦腰切断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从非洲西海岸流向墨西哥的大西洋海水被碰了回来,向北流去,形成了著名的墨西哥暖流。从此,北非大陆变成一个干旱无雨的区域,森林和草原渐渐被沙漠吞噬,变成了如今的地球上最大的干旱区撒哈拉大沙漠。接着,尼罗河变成了最后一道防线,阻挡了沙漠,并在开罗至地中海之间形成了尼罗河三角这片沃土。于是,居住北非的人类也逐渐东移,聚居于尼罗河两岸。每年夏天,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中非赤道附近广袤土地上的雨水山洪汇集起来,形成大洪水冲激着尼罗河中下游,把肥沃的黑土冲上河岸,埃及人在这些沃土上耕种。所以,洪水越大,冲来的黑土越多,垃及人的丰收越大。所以,古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克麦特Kmt,意为黑土地the Black Land,并称自已是“黑土地上的人”。但是,在这里举目四望,皆是黄色的沙漠和黄色的沙土。再住北走,进入了扇形状的三角洲,逐浙有绿洲不时跳入我的镜头。所谓绿洲,就是一团一团聚集的椰树林和草地。这种椰树并非中国海南岛上那种椰树,它不结西瓜一样的椰子,斫开来有清凉爽口的椰汁。而是结成一串一串象大枣子一样的椰枣,吃起来甜甜的面面的,是尼罗河盛产的水果,一种象食物似的可以充饥的水果。我们越接近罗塞塔,这种椰枣树便越多起来。

        今天是卡米尔亲自领队去亚历山大,他说把我们送到就返回。在车上,他说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到亚历山大,还给我们交待在亚历山大一天半的日程安排。我问他:什么时候去罗塞塔呢?他说:这次没安排去罗塞塔,罗塞塔距离亚历山大还有一个半小时车程。我一听就急了:我让刘之皓安排两天时间去亚历山大,就是为了去看罗塞塔石碑呀!而旅行社并没有完全了解我们的意图,旅游的人也很少有人去看那个石碑的。怎么办?这家旅行社是刘之皓他们挑选的,去年他们去印尼巴厘岛就是这个旅行社服务的。卡米尔马上拿出一个新的旅游方案,立即调整路途向东北方向直开拉希德,即罗塞塔。只是每人增加250美元的费用就行。我们当然同意,便直奔罗塞塔而去。

        在椰枣树密集的地方,建筑密集起来。我看见路过的一个小村镇,大街两边和房屋前后都是密密麻麻的椰枣树,大簇大簇的椰枣挂在树丫上。卡米尔说,椰枣树是这里的农业主要资源。接下来的一周多的南北旅程中,我都见有这种椰枣,只不过柳枣在这个荒脊而炎热的黄沙地上尤为显得油绿可人和婆娑多姿。后来,我在罗塞塔的小镇上还真品尝了一下椰枣,绵软腻甜的,不像中国的各种枣,脆脆的。我偶然上网一查了,一个字眼像针一样刺了一下:“伊拉克蜜枣!”这是1959年至1961年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中国人民熟知的时尚和充饥的食品,这是站在中国人民一边的“亚非拉人民”特别是中东阿拉伯人民支援中国革命的救命的外援!

        我土生土长的川西平原,自古称为“天府之国”。自从秦太守李冰在2300多年前修筑了都江堰,成都一带地方成了自流灌溉区后,便从来没有什么大的天灾,特别是那种要饿死人的天灾。据统计,中国那三年饿死了四千万人,四川一省就锇死了一千万人。用“自然灾害” 四个字显然是无法注解历史的。你想想,成都人吃水果多讲究:春天最早吃的是龙泉山的樱桃和杏子,然后温江、郫县的李子;夏天的时候,又是龙泉山的水蜜桃,茂汶的苹果;秋天到冬天,江津的橘子,苍溪的梨子,梁平的柚子。拿成都人的口头禅说:“不是说的话,枣子、香瓜之类还没得人吃!”可是那三年,“伊拉克枣子”与兰考县的只有皮的盐肉是成都百万市民们抢购的紧俏物资!市面上忽然爆发肝炎,漫延无法控制,传说是“伊拉克枣子”把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肝炎传染过来了!所谓“伊拉克枣子”,就是盛产于中东、北非各国的椰枣,也就是我眼前看到的埃及椰枣。现在流行鸡流感、猪流感,还有疯牛病、口蹄疫,还没有听说蔬菜、水果会带来流行病的。据说椰枣有壮阳的功效,它很甜糖份多,照理说对肝炎病还有益处。我没有考证过当年伊拉克和中东地区是否爆发过肝炎病,至于这种属于植物的果品是不是能携带肝炎病毒这种微生物,依我的常识看不大可能。我本人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得过急性肝炎,根本的原因不是你吃了什么,而是你吃没有吃?吃得饱吃不饱?吃得好还是吃得不好?长年累月靠一个月半斤猪肉、三两菜油、三两白糖过日子的人,营养不良是肝炎这种传染性疾病流传的主要原因!把“人祸”归罪于“自然灾害”, 把肝炎流行归罪于阿拉伯人民援助我们的椰枣—“伊拉克枣子”,是盛产于现代中国的种种神话中的一个小插曲,仅供80后的年轻人一笑!

        拉希德Rashid,这就是号称百万椰枣之城了,西方国家称它为罗塞塔Rosetta。汽车从开罗市区出发,已不停地奔驰了四、五个小时,终于看见这个城市的边沿了。我们过了一个喷火的天然气采气装置不久,又过了一条河—这应该是尼罗河,至少是一条支流吧—我们进入了市区。这让我十分兴奋:就要看到罗塞塔石碑的故址了,一个引起200年埃及学波澜的故事就起源于此!


2、石现天惊: 罗塞塔石碑、商伯良与拿破仑

       旅行社派出的地陪导游Rashid,Nesreen 娜斯瑞小姐上了车。这个胖胖的戴着花头巾的阿拉伯小姐,是土生土长于拉希德的人。她按导游脚本如数家珍地在车上给我们做介绍。尼罗河有两个大的入海口,拉希德就是西入海口。这座小城在托勒密Ptolemy王朝时期(公元前305--前30),曾经是一个小小的码头,一直到公元9世纪才罢示出了其重要性。到了16世纪奥斯曼王朝,亚历山大衰落,拉希德成了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到了19世纪,拉希德作为埃及和土耳其之间贸易的重地而逐渐繁荣,成为一座比亚历山大更大的都市。1788年,拿破伦统帅的法军占领拉西德的时候,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又由以法国人商伯良等首批垃及学家破译了上面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罗塞塔一时名声大噪。但是,到了穆罕默德.阿里Muharomad ‘Ali(1769~1849)时代,亚历山大作为埃及的第二大城市又得到复苏,拉希德也就衰落了。如今的拉希德是一座拥有4万人口的小城。汽车穿过几个小街区,迎面就是蓝色而浩瀚的尼罗河。汽车左拐,便一直傍着尼罗河前行,是进入这个小城让我的兴奋的起点,大半日旅程的疲劳顿消,让我不停地把尼罗河美景纳入相机盒里。在即将进入尼罗河入海口的地方,我们在小城北边的尽头街巷穿行,一座有米黄色尖塔的城堡式建筑突兀呈现,不用介绍,这就是罗塞塔!

         我们在一个城堡式的米黄色建筑群门前停下车,这就是当年的卡依特贝依要塞,它就冲着地中海雄峙着。到今天,这废弃的要塞门边还有一个警察局之类的部门在这里,所以大门口还有不少像警察的人在守门--埃及的警察似乎没有什么漂亮招眼的警服,这里的一个警察就把肩章钉在一件旧的体恤衫上。娜斯瑞小姐购了票让我们进了门,便直接把我们带到当年挖出罗塞塔石碑的那间房子去。说是房子,其实并没有门,只有宽大的门洞。从那个门洞进去,就分出两三个岔道出来,显然这是军事要塞的内部通道。向右的通道尽头又是转弯的通道,就在要上台阶转弯的地方,涂了米黄色涂料粉的墙体露出了一大块裸露的石墙,娜斯瑞小姐指着这里告诉我,罗塞塔石碑就是从这里挖出来的!她说,占领要塞的法国军队就从这个残破的墙垣中挖掘石料修筑工事,这个要塞后来又重新修筑好了,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我没有再仔细地询问了,这些二百多年前的事情,细节描述是难以准确无误的,只是急忙在这里摄了好几张照片,又拉着娜斯瑞小姐拍了一张合影照:到此一游,以此为证!然后我长久地看着这些裸露的石墙体,与陈列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的那块罗塞塔石碑在比照和遐想:这块裸露墙体的高度似乎并没有罗塞塔石碑那么高,它是怎么被那些忙于战事的拿破仑的法国远征军土兵挖掘出来的?为什么没有被砸碎去修筑工事?甚至把它当成一个重要文物保存起来?历史的真实,往往会出乎读历史书的后人们意料之外。

        关于拿破仑,有两个艺术品所讲述的故事给我留下了不灭的印象,而这些印象都无法与发现罗塞石碑联系在一起。一件是挂在巴黎卢浮宫的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 - 1825)那幅巨型油画《拿破仑皇帝的加冕礼》,其中一个细节堪称“画眼”:正在教皇为他敷过圣油之后,他一把从祭坛上亲自端起皇冠,像古代的恺撤大帝那样戴在了自己的头上,接着他又把另一顶皇后的皇冠,拿起来戴在了约瑟芬的头上,表现了拿破仑十足的粗鄙无礼。另一件则是“文革”刚结束国家进口了一批大片,其中就有法国、意大利1960年联合出品的《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其中有一个细节堪称“戏胆”: 拿破仑规定自己与情人的幽会时间半小时,情人嫌与他春宵苦短,在幽会前将时钟倒拨了一小时,让正在指挥战斗的拿破仑幽会后顿足叫苦,表现拿破仑的荒淫无度十分传神。然而历史记录又让今人难以相信:1798年6月拿破仑南下进军埃及前,曾制定了研究埃及的计划,精心挑选了由考古学家、东方学家、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矿物学家、文学家、工税师和艺术家组成175人的庞大科学艺术考察团随军,一踏上埃及国土,就在开罗成立了埃及艺术与科学研究院,对埃及文物古迹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和保护。这一个记录正好为罗塞塔石碑的发掘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让拿破仑不致像项羽攻破咸阳便烧阿房宫那样野蛮愚蠢而徒贻千古骂名。由上述法国随军科学艺术考察团编著的《埃及记述》记载:

        当时,工程兵军官布夏尔P.Bouchard中尉指挥一群士兵在卡依特贝依要塞拆除断垣,挖掘战壕,偶然掘出一块布满稀奇古怪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碑,上而有三种文字,他不认识上面两段,但认得最下面一段是希腊文,便立刻断定此物重要,马上报告了驻守亚历山大的梅努J.Menou将军。如果世界上有“有文化的军队”,拿破仑的军队是否可以称之?后来,这个石碑运到了开罗的研究院,拿破仑本人曾下令从巴黎召来两名专家,照样雕刻制成几件复制品,并将拓片分别送给欧洲一些知名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让商伯良等终于根据下面那一段希腊文字得以破译了上面的两段古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和世俗体文字,于是让遍于埃及各地雕像和神庙上刻满的“咒符”得以破解,并在欧洲掀起了一场研究古埃及文化的热潮。于是,拿破仑的有文化的土兵与军官布夏尔中尉、梅努将军也因之名垂青史。

        昨天,上海水赉佑先生做客松竹草堂,谈起了他正在编纂的国家项目《清人诗歌总汇》一书的甘苦而摇头叹息。他说,一共4000种书,花了几年时间跑遍全国我看到了3800种,还有200种我找到了,收藏单位就是不让看。有的单位看书给钱、复印资料给钱,这些单位连给钱也不行!于是我又想起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敦煌文书和埃及的这块罗塞塔石碑:正是在英国、法国这些殖民主义大本营,才能让我这样的中国学者大开眼界。这听起来有些强盗逻辑的意味,试想,如果没有拿破仑和他的有文化的军队的“掠夺”,没有拿破仑重用的商伯良这样的学者苦心孤诣,这块罗塞塔石碑还真不知身首何处,是何命运?人类还能认识什么叫古埃及文明?朱熹曾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此句用于罗塞塔石碑的发现与商伯良的破译可也。但拿破仑应该怎么评价呢?我看这样的历史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吧!


3、蓝色江水:尼罗河口与拥抱地中海的碧水蓝天

      这个石碑原来叶“拉希德石碑”,发现石碑的法军士兵将阿拉伯语“拉希德”误译成罗塞达Rosetta,这样以讹传讹便叫成“罗塞塔石碑”Rosette Stone了,久而久之,拉希德城堡便改称为“罗塞塔城堡”了。我们细细参观了这个昔日的城堡,现在所呈现的仍然是一个军事要塞的结构与风貌。我们在一个中央大房间的角落里,还看见一大堆大约18世纪的发锈的炮弹。所有的房子窗户都很小很高,是起一种隐蔽作用。我们看一些垒墙的长石条上还有古垃及的象形文字,看来这里确实古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要塞。城堡中只有中央大厅改了功能:昔日这里可能是守军集会场所,现在已改成了一个伊斯兰教堂。我看见里面人很少,便脱了鞋进去。我在中国甘肃的一些地方,或从画片、电视上看过各种穆斯林的教堂的外貌,但是没有机会像今天这样踏进去,进入其宗教场所。

        教堂里不许喧哗,娜斯瑞小姐也无法进去给我讲解,我只能自己随便看看而己。这个由军营改成的教堂大约有300平米左右,地上铺着好几个拼接起来的地毯。蓝花色地毯显得很旧,踩起来已没有弹性,我想这正是日常使用着的原因。根据常识,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是真主安拉,但安拉是无形的,无处不在,但没有具体的形容。果然,这个伊斯兰教堂中没有可以顶礼的偶像神祉。在大堂正上方中心区有一个带扶手的小木梯,木梯上端有一把座椅,这大概是神职人员讲经的座位。木梯旁边有一个书橱,书橱里摆着好些用旧的精装书籍,我不便去翻阅,猜想大概就是《可兰经》之类。教堂的一个角落有一些小孩,大概是大人们携来参加宗教仪式,都安静地贴着墙根席地而坐。这时,一个穿长袍的中年男人进来,朝着我这个小心翼翼东瞧西望的“闯入者”笑笑,打了个招呼,我用刚学的唯一一个阿拉伯单词“舒克兰”—谢谢,回应他。看来他很高兴,想给我攀谈,或准备回答我的问题。但我什么也问不出来,只是用手指着书橱上的圣经,又指指他,然后再指一下木梯上的座位--我想表达这个座位是不是讲经的教长用的问题。他当然无法理解我这转了两三个弯的问题,只是摊开两手向我带着抱歉的表情笑了笑。他去墙上一个橱柜里取出一个麦克风,打开了一个开关,小声地试了一下音,便冲着麦克风唱了起来,一阵幽远嘹亮的歌声便从教堂外的扩音器中播送出来。我知道他唱的是什么意思,因为我第一天早上走出开罗机场不久,就听见大街旁一座伊斯兰教堂传出铿锵激越的歌声,卡米尔就告诉我这是招呼伊斯兰教徒:礼拜的时间到了!伊斯兰教教规规定,每个教徒一天时间要做5次礼拜,也就是要念5次《可兰经》,即使你不能去教堂礼拜,也要在工作场所或家里放下手中的活计,进行祷告。我看见教堂里的人开始虔诚地跪了下来,外面的人也在先后涌进教堂。大概诵经要开始了,我怕打扰别人的宗教仪式,连忙躬身退出教堂。我穿上凉鞋,颇为陶醉地欣赏着这种无伴奏非表演然而真挚动听的宗教声乐,这应该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崇高的行为艺术吧!如此虔诚激越的天籁之声,和对我这个闯入圣殿的异教徒的平和友善,让我在猜想:他们中东、西亚的穆斯林兄弟在战争和苦难中挺身引爆炸弹涂炭无辜者时,到底在想些什么?

        我们在导游小姐娜斯瑞和城堡安全人员的陪同下,登上了城堡的城楼。城楼上没有中国古城那种城垛,但是城墙上却有不少向外观察和博击的了望孔。登上城搂给我的最大视觉刺激,还不是这些为战斗设计的建筑结构,而是可以一览尼罗河与地中海汇合的辽阔江天,它让我兴奋激动不已!我曾经站在世界的两条大江的入海口时激动过:一是我19岁那年的夏天徒步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独自一人走向世界第四的长江入海口时,那是我作为蜀人第一次出川见到大江与大海苍茫融汇时候的震惊;一是我64岁的今天站在这世界第一的尼罗河入海口时,我为它的美丽的蔚蓝色深深地感动!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留下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王勃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的地球,有哪一条大江大河可以看见水天一色之景呢?我去过黄河入海口,在山东东营的河口镇看那条细流似的黄河,是黄沙赋予的颜色。我去过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水也是灰色的。我在天津看过海河,在广州看过珠江,在萧山看过钱塘江,水都是深灰色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66年的最著名的作品《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人也是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最爱,但今天多瑙河是不是仍然是蓝色的?我不知道。但我在德国看过莱菌河,在巴黎看过塞纳河,在伦敦看过泰晤土河,在首尔看过汉江,没有一条江河是和天空一样的蔚蓝色。如果要搜索记忆,仅仅就水的颜色来说,我三十年前去过的大宁河和九寨沟的水是可以媲美尼罗河的,还有是去年在贵州荔波县小七孔看到的蓝色的溪水,但这些都是从深山老林处女地来而未流经城市污染的支流小溪,是难与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的!

       无庸晦言,尼罗河流经罗塞塔城堡下时,江上有不少燃烧柴油的汽艇在游弋,江边芦苇丛中确实漂有不少如塑料纸等生活垃圾,浅水处有一些营养过剩的黄绿色水草,但是,都无法让这条大江变得混浊,只不过是在一件漂亮新衬衫袖口溅上的无伤大雅的三两点污迹而已。天空是蔚色的,天际的地中海是蔚蓝色的,浩瀚而微波荡漾的尼罗河也是如此迷人的蔚蓝色!白色的海鸥在河水上空盘旋飞腾,尼罗河东岸那些鳞次栉比的低矮的建筑在斜阳照耀下闪着金黄色的光,它们是我所拍摄的尼罗河风景中美妙的衬景。我要请见多识广的网友们再看一看比一比: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哪条你所见过的大江大河的下游,是我所拍摄的罗塞塔城堡下的尼罗河这样美丽的水天一色呢?这梦一样的蓝色呵!

        埃及确实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它摹仿的美国式议会民主制下,经济的开发建设和GTP的增长率尚不能与今天的中国相比。但它似乎并未牺牲环境,在罗塞塔这个旅游小城镇中找不到肯德基、麦当劳这些风糜中国的西式快餐。当天,为了赶在下午3点罗塞塔城堡关闭前到达,我们没有时间进午餐。当我们结束罗塞塔的参观,来到城镇市中心后,又参观了一个二百年前即阿里时代为土耳其生产面粉的工坊,时间早已过了4点。我们把车停在街边,找到一个埃及传统糕点店购买食品。几个店员热情地为我挑选各种口味的糕点,还很配合地摆姿式让我们照像。漂亮的阿拉伯小美女裹着头巾冲我们的镜头微笑,几个调皮的小孩子驾着四轮马车在奔驰,忽然勒紧马口放慢车速,朝着我的镜头调皮地摆pose。当我们离开市中心,又来到尼罗河边时,卡米尔见我总是在车上抓拍风景照很不稳定,特地叫车停下让我好好照一下尼罗河。他还让我在路中站好,给我拍了一张单人照。我看见路边椰枣树下正摆出餐桌,不少埃及本地人已结束一天工作在这里体息用餐了,我连忙抓拍了几张尼罗河边美丽的风俗生活照,然后才急忙跳上车赶路。我在想,中国人今天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严重污染的时候,高呼着建设“和谐社会”,而在治安和刑事犯罪率世界最低国家之一的埃及,在尚未污染的尼罗河畔,是不是有一个尚末破坏的“小国寡民”式的“和谐社会”呢?我们这些如此焦急地提高带着染有血色的GTP搞现代化的中国人,是否也可以学到一点什么呢?

        娜斯瑞小姐在与我们临分手时,把我们带到一个旅游工艺品商店里,花了100美元取走了为我和付淑群定制的象形文字姓名的银质项链坠子,这是我从埃及给夫人携回的唯一一件礼品。走出商店,太阳正西坠于远方的撒哈拉大沙漠,最后的夕阳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湿地湖泊中闪耀金光。那天,我们驱车赶到号称地中海明珠的亚历山大城的四季酒店时,已经夜晚8点过了。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18: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百万椰枣:尼罗河入海口的拉西德
P1000282_1067x800.jpg
P1000733_1199x800.jpg
P1000735_1199x800.jpg
P1000741_1199x800.jpg
P1000749_1199x800.jpg
P1000756_1199x800.jpg
P1000767_1199x800.jpg
P1000779_1199x800.jpg
P1000783_1199x800.jpg
P1000784_1199x800.jpg
P1000769_1199x800.jpg
P1000785_1199x800.jpg
P1000786_1199x800.jpg
P1000791_1199x800.jpg
P1000792_1199x800.jpg
P1000794_1199x800.jpg
P1000798_1199x800.jpg
P1000798_1199x800.jpg
P1000802_1199x800.jpg
P1000803_1199x800.jpg
P1000809_1199x800.jpg
P1000809_1199x800.jpg
P1000802_1199x800.jpg
P1000816_1199x800.jpg
P1000818_1199x800.jpg
P1000819_1199x800.jpg
P1000820_1199x800.jpg
P1000821_1199x800.jpg
P1000826_1199x800.jpg
P1000831_1199x800.jpg
P1000833_1199x80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18: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2、商伯良:罗塞塔石碑石破天惊之地
P1000836_1199x800.jpg
P1000837_1199x800.jpg
P1000837_1199x800.jpg
P1000839_1199x800.jpg
P1000840_1199x800.jpg
P1000849_1199x800.jpg
P1000844_1199x800.jpg
P1000844_1199x800.jpg
P1000845_1199x800.jpg
P1000855_1199x800.jpg
P1000859_1199x800.jpg
P1000863_1199x800.jpg
P1000864_1199x800.jpg
P1000866_1199x800.jpg
P1000867_1199x800.jpg
P1000870_1199x800.jpg
P1000874_1199x800.jpg
P1000871_1199x800.jpg
P1000875_1199x800.jpg
P1000878_1199x800.jpg
P1000901_1199x800.jpg
P1000906_1199x800.jpg
P1000910_1199x800.jpg
P1000905_1199x800.jpg
雅克.路易.大卫.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18: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3、蓝色江水:尼罗河口与拥抱地中海的碧水蓝天
P1000877_1199x800.jpg
P1000879_1199x800.jpg
P1000880_1199x800.jpg
P1000884_1199x800.jpg
P1000890_1199x800.jpg
P1000894_1199x800.jpg
P1000900_1199x800.jpg
P1000901_1199x800.jpg
P1000902_1199x800.jpg
P1000917_1199x800.jpg
P1000918_1199x800.jpg
P1000922_1199x800.jpg
P1000927_1199x800.jpg
P1000928_1199x800.jpg
P1000932_1199x800.jpg
P1000933_1199x800.jpg
P1000935_1199x800.jpg
P1000939_1199x800.jpg
P1000941_1199x800.jpg
P1000947_1199x800.jpg
P1000946_1199x800.jpg
P1000953_1199x800.jpg
P1000954_1199x800.jpg
P1000959_1199x800.jpg
P1000961_1199x800.jpg
P1000963_1199x800.jpg
P1000967_1199x800.jpg
P1000970_1199x800.jpg
P1000962_1199x800.jpg
P1000972_1199x800.jpg
P1000974_1199x800.jpg
P1000977_1199x800.jpg
P1000978_1199x800.jpg
P1000980_1199x800.jpg
P1000981_1199x800.jpg
P1000985_1199x800.jpg
P1000987_1199x800.jpg
P1000991_1199x800.jpg
P1000989_1199x800.jpg
P1000993_1199x800.jpg
P1000992_1199x800.jpg
P1010001_1199x800.jpg
P1010004_1199x800.jpg
P1010007_1199x800.jpg
P1010012_1199x800.jpg
P1010014_1199x800.jpg
P1010016_1199x800.jpg
P1010021_1199x800.jpg
P1010022_1199x800.jpg
P1010030_1199x800.jpg
P1010028_1199x800.jpg
P1010031_1199x800.jpg
P1010034_1199x800.jpg
P1010035_1199x800.jpg
P1010046_1199x800.jpg
P1010048_1199x800.jpg
P1010049_1199x800.jpg
发表于 2010-2-23 09: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刘公带给我们的眼福::gif88::gif
发表于 2010-2-23 12: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相机拍的东东就是好啊!::gif88::gif
发表于 2010-2-23 13: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祝贺刘公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17: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边的房子要拆了全修别墅,那还不赚死钱。
杂货市场才是民风的表现,那面包圈圈,看起来不太好吃啊。
下榻的宾馆很理想。
相机确实不错,慢速快门下的夜景效果很好,呵呵。
发表于 2010-2-23 2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8::gif ::gif88::gif ::gif88::gif
发表于 2010-3-3 11: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免费看古迹,领略异域风情-------感谢刘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6 15:31 , Processed in 0.3408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