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08|回复: 8

沉痛悼念人民书法家郭仲选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6 09: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仲选
  1919出生,号魁举,山东苍山人。书法家、文艺工作组织领导者。 1949年后,历任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副秘书长、党校党委书记、统战部部长和市人民政府秘书主任、副秘书长、文教局副局长、市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等职。作品参加全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和国际书法展。撰有《读画禅室随笔》、《清相秀骨话香光》等文章。是当代中国书坛具有代表性的书家之一。

                         著名学者书法家郭仲选先生在杭州去世

     著名学者、书法家郭仲选先生,于2008年12月16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9岁。先生1919 年8 月20 日出生于山东临沂,号魁举,南郭先生后依。1937 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于1938 年参加八路军,戎马生涯整十载。1949 年,郭仲选随军南下,至杭州转业从政,之后长期生活在杭州,故我国书坛上一直将其视为浙江书家。
    先生现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等职。一直为推动书法事业的发展而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著有《读禅室随笔》、《清相秀骨话香光》等。

  90岁著名书法家郭仲选走了 从此凭“福”忆斯人
      
       12月16日夜里9点03分,因心脏病突发,90岁的我省著名书法家郭仲选走了。

  这本该是一个特别温暖的岁末——9月,郭老刚刚动完膀胱癌的手术,再过十几天,他就要满90周岁了。待状态再好一些,他也许就能离开住了整整一年的医院,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中。

  一直到当天上午,一切还是好好的。上午,在郭老住了一年多的浙医一院19楼VIP病房里,夫人徐璧圭喂他吃了满满一碗粥,他还特别惦记起小店里的大饼油条。但1个多小时后,医院查房时郭老说胸口痛,医生发现此时他的心率已高达每秒190次。郭老被迅速转入重症监护室急救,一直到夜里9点03分,在众多亲人的陪伴下,郭老安详地走了。

  尽管生于山东,但郭老在西子湖畔生活了60多年。他在文化艺术界德高望重,退休后依然身兼数职——浙江省文史馆馆长、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和浙江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

  他想为早报读者写三年“福”

  16日上午,在亲朋好友的护送下,郭老的遗体从浙医一院运往杭州市殡仪馆。他仁寿山的家中,则摆起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灵堂。亲朋好友来了许多,花圈从灵堂一直摆到了客厅。墙面上,2005年儿子郭超英和郭老同游嘉兴南湖时留下的巨幅照片依然在,那上面的郭老,一头银发,身着蓝色唐装,神采奕奕。

  推开郭老书房的门,依然是干净整洁的样子,仿佛他还未离开。他钟爱的书桌上,旧旧的毛笔、砚台都在老位置,右手边是触手可及的老花镜,桌子上还有两封他还没来得及拆封的信。

  郭老一走,最最伤心的是夫人徐璧圭。昨天,一见到记者,徐奶奶就拉着记者的手边哭边念叨着:“孩子你为什么不早点来,早点来他就可以再给你们早报写‘福’,写满三年,多好……”

  在文化艺术界,郭老与夫人的爱情是一段佳话。60年来,两老一直如影随形。郭老住院一年,徐奶奶也在病房住了一年。记得今年10月初,在西湖美术馆他的个人艺术展上,徐奶奶还拉着记者,念叨起他们当年的故事,“我是爱他的才,他很有才华的。”昨天,面对着众多亲友的安慰,她的眼泪止不住地一直往下流,喃喃地说:“我舍不得,我舍不得他,舍不得他……”

  原本上月,他最后一次提笔写字。

  令女儿郭丽雅特别遗憾的是,整整一年里,郭老都因为病痛在医院接受治疗,没能回到他时刻惦记的家中。去年12月,因为前列腺癌转移到脊椎,郭老腿脚疼痛,开始住院接受保守治疗。当时,医生说以这样的状态一定可以再持续3到5年。没想到,今年夏天两老到五云山疗养院疗养期间,郭老却因为尿血再次查出了膀胱癌。

  今年9月初,郭老连续接受了两次手术,术后的精神便差了许多。外甥女丁汀说,外公在病房里待得难受,有时候就不愿意起来,“后来他说想吃湖蟹,我们就常给他买,只有吃湖蟹他才肯坐起来,自己慢慢剥,一剥就是一个多小时。”昨天,相伴郭老24年的老司机禁不住满脸泪水,他说,这一年,郭老消瘦了许多许多。

  由于病痛的折磨,郭老钟爱一生的书法,在这一年里突然成了一件很吃力的事,但他总对夫人徐璧圭念叨:“我还要再创作,一直到95岁。”儿子郭超英记得郭老最后一次提笔写字是在11月底,那时候他已经写不了大字了,只能坐在沙发上,写的字也只有3厘米见方。

  但郭老的离去依然令家人措手不及。10月份,郭老还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轮椅到西湖美术馆看了看自己的书法艺术展。一个多月前,癌症引起的痛苦也减轻了许多。外甥女上周日去看他的时候,他还精神矍铄地唱起自己最喜欢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而郭老前晚无意间和老伴念叨的话,竟成了他的临终遗言。他说,要儿子郭超英在艺术上继续不断追求,以后再出两本书。

  16日,因为郭老的突然离开,西泠印社召开紧急会议,将在26日为郭老举行追思会。同时,郭老追悼会将于24日上午9点半在杭州市殡仪馆举行。

              
                  大家怀念一个把书法播撒到普通百姓身边的人
      网友yzhysg摄

  12月23日18:16,一位署名“yzhysg”的读者,给快报发来一张照片(如图),取名《流动讣告》,照片说明是:

  今天傍晚,我在高银街看到一辆车窗后面贴着一则讣告,内容如下:郭仲选大师追悼会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时半在龙驹坞杭州殡仪馆举行,追思会十二月二十六日由西泠印社召开。

  可以说,这是来自民间的,对郭仲选老先生的真诚怀念。

  2008年12月16日晚,著名书法家郭仲选在杭州辞世,终年90岁。

  郭仲选1919年8月生于山东临沂,1937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八路军,戎马生涯整十载。

  1949年,郭仲选随军南下,到杭州转业从政,尽管生于山东,但郭老在西子湖畔生活了60多年,所以书坛也一直把他视为浙江书家。

  郭老在文化艺术界德高望重,曾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等职。

  郭老传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董其昌的俊逸行书,风行杭州,被誉为杭州一支笔,走在杭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郭老题写的招牌字。

  《美术报》记者这样评价郭老对浙江书法界的重要性,“郭老的存在,其实做了一个把书法大众化到普通百姓接受的民间运动,他的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书法价值定位,使书法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郭字’的品牌正是在不动声色的普及中形成的,其教化作用不可低估。”

  一副副挽联认真读过来

  昨天8:30,杭州殡仪馆大厅,墙上、立柱上挂满了挽联,厅里实在挂不下,亲友们又把挽联挂到追悼厅外的墙上,这些挽联,多出自书法界、文艺界等各界名流之手。

  一副副挽联认真读过来,就像读一场书法诗文博览会,我从中选了几副,附在报道后面。

  9:00,追悼大厅门口,一位长者正认真地往一张纸上抄挽联。

  “我在参加别的追悼会,路过这里,看到书法写得好,就抄下来。”大伯说。

  “哦?是郭仲选老先生的追悼会啊……很有名的,我晓得。”大伯又认真地抄起来。

  排队合影留念

  9:15,大厅里人越聚越多。

  郭老遗像前,站着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女子,穿黑羽绒服,举止文雅。

  她把一本纪念郭老的彩印册子《追思郭仲选先生》捧在胸前,让旁边亲友给她用手机拍合影。

  亲友每拍好一张,她都要过来看一下拍的效果,重拍了好几次。

  她刚拍好照片,转身一看,后面已排了七八个人的队伍,都要跟郭老遗像合影留念。

  平和的微笑

  带着山东乡音的普通话

  9:30,郭老遗体告别仪式开始,大厅里站了大概有三四百人。

  听介绍说,郭老山东临沂老家政府的领导也来了。

  默哀、致辞后,每人手里拿着一枝黄色小菊花,送别郭老。

  10:30,告别仪式结束。

  亲友小心翼翼地取下一副副挽联,花了一个多小时。吴山书画院秘书长沈福锦说,这还只是挽联的一部分。

  11:35,送别郭老的亲友陆续离场,大家手里都拿着那本《追思郭仲选先生》。

  册子封底,是郭老今年5月的作品(如图)。

  还有一篇晚辈王丽芳写的纪念文章《郭老,您走好!》:

  “郭老走了……”留下的是无尽的回忆、思念,还有清晰如昨的音容笑貌:平和的微笑,淡定的神态,带着山东乡音的普通话……

  郭老九十了,我们要为郭老祝寿,郭老不喜张扬,那我们就办一个淡雅温馨的家庭式寿宴和一个小型的祝寿书画展,时间定在金秋时节,地点就在“湖天一碧”。师母说“好!”

  因为二十年前,郭老的首个书画展“西湖颂”就是金秋十月在“湖天一碧”举办的,这里有郭老的足迹和美好回忆。就在我们万事俱备时,郭老却悄悄的走了,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遗憾,郭老的好,我们还未来得及报答……

  -挽联选

  为人正直谦和可敬

  做书流畅稳健可佩

  ——王伯敏


    西泠重镇吉金功德千秋在

  书界人师翰墨香光南派兴

  ——王冬龄


  修养之温良恭俭让终止一生足见上智

  书法也虞褚钟王赵造其三昧是谓精能

  ——朱关田

  书如其人谦而让仁而寿

  衢道向风湖上公推长者

  学绍先圣养以心修以身

  高怀深雪灵前我哭恩师

  ——金鉴才


  德艺双馨修禊咸尊王逸少

  人书俱老领军痛失鲁灵光

  ——王翼奇


  从政从戎总著声名垂史册

  学王学董长留翰墨耀人间

  ——骆恒光

  福圆已满功

  九千里东风吹月拂云

  具寿星相

  德厚能兼众

  五十年西泠鞠躬尽瘁

  有长者风

  ——陈振濂


来源:杭州网
  
                                   今天,浙江书法界送别郭仲选
                                      2008年12月24日  杭州网

     •郭老曾自我评价,“我的字就是传统、不花哨。”
     •他生前无数学生中的一名,在自家的小轿车背后写上郭老追悼会召开的日子,好让那些连郭老生前自己都根本记不清的人,那些得到他墨宝和教诲的人,能知道他仙逝的消息
在这座城市,书法家郭仲选曾享有“杭州一支笔”的民间美誉,深入街头巷尾,很多时候抬头便可见他的招牌字。
    郭仲选的书法艺术传承“二王”、董其昌秀美俊逸的行书风貌;究其生涯,他1937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于毕业次年参加八路军,戎马旅程,整整十年。在郭老身上,集艺术的浪漫主义色彩与革命的军旅气质为一体,是浙江书坛公认的“德艺双馨”艺术家。他为人宽厚仁慈,即便在“惜字如金”的书画商业化时代,也不失高洁与普世之气,杭州百姓中“即便不学书法的,也知道郭仲选的大名”。
     2008年12月16日,因心脏病突发,书法家郭仲选在杭病逝,享年90岁。
     生前,郭老特别期望自己的书法生涯能延续下去,他曾向夫人徐璧圭表达心愿,希望能“一直创作到95岁”。事实上,由于深受病痛折磨,郭仲选“最后一次提笔写字是在今年11月底,那时候他已经不大写字了,只能坐在沙发上,写的字也只有3厘米见方”。
     在网上,一位郭老生前的学生公布了他拍下的照片——画面上,一辆银灰色轿车的背后窗玻璃上,贴出了一张白色告示,上面用毛笔写着郭仲选追悼会和追思会召开的具体日期和地点。这个学生写道,“这样,好让那些连郭老生前自己都根本记不清的人,那些得到他墨宝和教诲的人,能知道他仙逝的消息,盼着大家能去追悼会上见郭老最后慈祥的一面。”
      今天,浙江书法界满怀厚意,心存敬仰,送别郭老。
                               郭仲选•艺术
                          端庄流丽,刚健婀娜
      众所周知,建国以来寓居杭城的书法名家很多,前有马一浮、张宗祥,后有陆维钊、沙孟海等等,就这几面旗帜,几乎已将浙江书坛围得严严实实,然而郭仲选的书法则以其“秀”之本色,在这名家如云的浙江书坛占据了一席之地。
     最能代表郭仲选书法特色的自然是行书。他长期浸淫于传统,广览博收、以古为镜,是当代书家在帖学领域卓有成就者。其行书,用苏轼的诗句“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来形容,有研究者认为“应该是较为贴切的”。
    同时,郭仲选还兼擅榜书。他曾说:“我的字就是传统、不花哨”。因此,他那雄浑凝练,风宏丽博大之美的中国汉字也就常常出现在国内许多风景名胜、纪念馆;显见在诸多大型商场;以匾额、招牌、条幅的形式竖立在许多企业。
                               郭仲选•为人
                           平易敦厚,与人为善
       郭仲选为人平易敦厚,与人为善。在浙江书坛,他的人品、书艺一直是有口皆碑的,在文化艺术界德高望重,退休后依然身兼数职,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等。
      郭仲选1919年出生于山东临沂。晚清年间,这一带受兰陵书家王思衍的影响,幼学多由唐楷入手。郭仲选幼时入私塾,受私塾老师启蒙,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书法根基,年稍长,继临颜体,而后又越出唐书法式,直追晋人风韵。
    “七七事变”的枪炮声把他和当时的爱国年轻人赶到了抗战前沿,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毅然投笔从戎。在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坚持抽空练字,部队驻地后写标语也是他习字的机会。1949年,郭仲选随军南下,至杭州转业从政,由于有书法的优势,便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书法就成了郭仲选的工作内容的部分。
    《美术报》在郭老去世后曾撰文评价道,郭仲选对浙江书法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种精神层面,他是浙江的一个“书法符号”,“有了郭老的浙江书法界让我们始终对老一辈书家充满敬意与信赖。郭老的存在,其实做了一个把书法大众化到普通百姓接受的民间运动,他的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书法价值定位,使书法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
       今天上午9:30,郭老追悼会在杭州市殡仪馆举行
                                                                                        来源:杭州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09: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仲选作品
IMG_3951.jpg
gw036.jpg
发表于 2008-12-26 10: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gif84::gif ::gif84::gif ::gif84::gif 郭老千古
发表于 2008-12-30 14: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泠的重大损失,浙鲁又少了一位书坛大家!
发表于 2008-12-30 15: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gif50::gif ::gif50::gif
沉痛悼念!
发表于 2008-12-30 21: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悼念郭老

星沉西子,如今寿者皈禅境;
月冷孤山,此后何人镇印魂?

新加坡狮城书法篆刻会
全体同仁   拜挽
发表于 2009-1-4 12: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家,长者,书法家三位一体;
老干部,谦士,宣传人四世同堂!
发表于 2009-1-14 1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泠印社举行郭仲选先生追思会

  本报杭州讯 记者 辛斋 2008年12月26日下午,西泠印社“郭仲选先生追思会”在杭州之江饭店会议中心举行,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陈振濂、魏皓奔,名誉副社长吕国璋,西泠印社社员、郭老的生前友好、各地书画爱好者等共8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会议中心大厅主席台上悬挂着郭仲选先生的大幅半身照,照片中的郭老面带慈祥笑容,手扶杖,身披长围巾款款走来,颇具长者之风。照片上方是“郭仲选先生追思会”黑色横幅,两边大屏幕滚动播放着郭老的生平照片。主席台对面墙上满满地挂着各界送来的挽联词幛,会场显得庄严肃穆,又充溢着浓郁的金石翰墨气息。追思会开始,与会者起立,向郭老遗像默哀一分钟。随后,胡效奇、刘江、吕国璋、魏皓奔、杜高杰、吴亚卿、郭学焕、孙晓泉、张耕源、何水法、汪永江、吴持英、沈福锦、袁道厚、沈慧兴、朱妙根等先后发言。许多人都谈到,郭老担任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16年,实际上挑起了社长的担子。他办事“公道、周到、厚道”,分析问题话虽不多,但循循善诱,幽默风趣,充满睿智,句句话都能讲到人的心里;他为人仁厚诚恳,和蔼友善,但遇到重大问题,却坚持原则,行事果断,是一位开明睿智、极富人格魅力的领导,他的去世是西泠印社的重大损失。谈到郭老的书法,大家认为,他是当代帖学卓有成就的代表性书家,他的书法平淡随和,疏朗俊秀,雅俗共赏,深受大众欢迎。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公园庙宇处处都能见到他的墨宝,他是一位“人民书法家”。有一位特意赶来的书法爱好者,向大家讲述了郭老用自己的书法救助他患病妻子的感人事迹。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这位书法爱好者因妻子患重病而向素昧平生的郭老求助,郭老无偿为他写了6幅字,嘱咐他以“学生”的名义送给医生,他妻子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又活了12年。由于郭老做过的好事太多了,所以他生前从未提及此事,这位书法爱好者也是从报上看到郭老去世的消息才赶来的。
  由于发言踊跃,主持人不得不时时提醒发言者掌握好5分钟的发言时间,但直到会议结束,仍有许多人没能轮到发言。主持人希望他们能将发言内容整理成文字,西泠印社将予以编辑发表。
发表于 2009-2-16 22: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gif78::gif ::gif78::gif 曾和郭老有过交往平和谦逊真是长者风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7-20 14:42 , Processed in 0.3110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