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钟国康编著/《当代中国文人印谱》
【书籍上,作者可签名题字,买家拍下时请留言提出,备注个人姓名等相关信息,书籍将1-2周后邮寄给买家(邮费到付,买家承担费用)。】
【新书活动:凡购买30本者,赠四尺对开宣纸作品一张;60本者,赠印章一方。】
【《中国文化名人印章》是篆刻家钟国康的印谱,收录钟国康为中国文化名人所制的印章一百八十余枚。这些名人包括莫言、金庸、贾平凹、王蒙、阿来、余光中、饶宗颐、黄永玉、王朔、余秋雨等,多为在中国文艺界首屈一指的学者大家,当然也有不太为人熟知的文学家、艺术家,共76位。钟国康出于对学者大家的仰慕,或与他们的私交情谊,欣然为他们操刀篆刻,既刻有人名章,也有书名、书斋名、雅号名闲章。为了加深读者的认识和理解,每枚印章都附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包括印文、名人简介和名人作品节选等。这本书既让我们认识了钟国康的篆刻,也认识了众多的文化名人。】
作者:钟国康 编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宣纸线装,含封套,175X330X30mm。
【《当代中国文人印谱》序】
谢有顺 / 文
“石为文多招斧凿”,说这话的是朱熹的弟子黄干,这是比较早的咏寿山石的诗,却从另一角度阐明了印石与文人的特殊关系。文人一旦在石头上留下了自己的精神印迹,石头就不再是普通的石头了,而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文人创造了石头。
会稽的王冕自称“煮石山农”,我的朋友钟国康则自书“石德堪师”,挂于厅堂。他一生杀石过万,治印无数,硬是让篆刻这门小众的艺术,在媒体界、文化界弄出了大动静。有那么一段时间,岭南处处说钟国康,其印也成了文人雅玩之一,收藏其印者,不在少数。
喜欢钟国康之印作者,文人尤多。他们欣赏国康治印之沉雄大气,不拘章法,那种能在小小印面上做出大文章的气魄,与写诗、作文所追求的境界何其相似!中国能治印者千万,但论到谁为作家治印最多,我想,钟国康当为第一。开始多为朋友向各地作家赠印,后名声传开,爱其印风而主动求印的文人墨客,可谓络绎不绝。像贾平凹、莫言、阿来等诸多名家,最早是我引荐他们与国康结识,但他们用其印后,作文或寄语称赞国康的,皆是肺腑之言。贾平凹是作家中有名的书画家了,二〇〇八年开始用国康的印,至今未换,只因其字与国康的印之间,气息相投,都有苍茫之感。我写字时,也一直用国康的印,用顺手之后,换任何人的印盖上,总觉有所不足。
好的艺术,似乎都有一种这样的霸气。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清代冯承辉的《印学管见》,他里面有这样的描述:“凡一印到手,不可即镌,须凝思细想:若何结字,若何运笔。然后用周身精神砉然奏刀,如风雨骤至,有不可遏之概,其印必妙。”不由惊叹,这说的不正是钟国康么?见过他治印的人,都有“风雨骤至”之感,越是一气呵成之作,有时越是妙绝。无需打稿,放刀直干,任其刀似笔,杀石如同挥毫,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往往只几分钟,便赋予了石头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力。
点石成金,此之谓也。
今钟国康把多年所治文人之印,择其部分,编成《当代中国文人印谱》一书印行,一方面重新讲述了文人与印石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借这些文人之名号,让我们见识了文字之美,刻刀之神奇。文章要想不朽,很难,名字若要通过石头流传,却要容易得多;而即便这些印石有一天都不知所终了,又有何妨呢,只要这些石头与这些文人相遇过,只要这些汉字以钟国康独有的方式被刻刀书写过,就足以成为一个传说了。
用文勒石,以石说文,惟篆刻家可为。因此,《当代中国文人印谱》一书的重量,不止于“文人”二字,更在于“印”,在那把见不着却一直高悬的刻刀上。钟国康以这样的方式向文人致敬,不仅文人要感谢他,石头也要感谢他。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日于中山大学
【文人印章,藏在纸上的精神傲骨】
陈文 / 文
这几年,钟国康越来越牛,除了出版《金字招牌》外,还要出版《当代中国文人印谱》,文章自己写,印章即是近二十年来他为中国文人所刻的,收集起来,成为一本厚厚的书。
当代中国文坛,这些名字响当当,王蒙、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白先勇、余秋雨、阿来等,钟国康都为他们治过印。他还为书画界名家饶宗颐、黄永玉、潘鹤、刘济荣等治过印,不胜其数。这些名章闲印汇成一册,分量不轻。
作为与钟国康相识三十年的老朋友,我为他感到骄傲,愿意为他写这篇前言。
当年,我们都二十来岁,相识在雷州半岛一个小县城。我做梦也没想到,他提一把刀出发,走那么远的路,交结了世上那么多文人画友,治印数万方,成就傲人。
老实说,我不懂篆刻艺术,只是留心地观看古今书画上盖的印章,觉得有些印章精细、有些印章粗犷。我把钟国康的治印风格归入粗犷那种,如在石头上走刀,画出的大写意画,笔墨霸道,自由不羁,特立独行。
钟国康的治印风格我非常喜欢,求他帮我治了几枚,开始写字画画,朋友们见了,都笑说印章比我的书画好看。
有一次,我和谢有顺到钟国康的家,看了他这些年的印谱,名人汇萃,边款有味,觉得编成一本书很有意思。这些文坛画坛上的名字,冠个“中国”名,也没有人敢提出异议。
谢有顺也从文学的角度,给钟国康提了很好的建议。
钟国康真的静下心来,动手整理这本书。
三年时间过去了,钟囯康有一天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书写好了,就差你那篇文章了。”
我知道,文人印章,是藏在纸上的中国文化史。文人的精神、文人的傲骨、文人的隐喻、文人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文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批判,统统藏在印面上、边款里、闲章中。它是生命的密码、灵魂的密码、时间的密码,是华夏这片土地上永开不败的花朵。自秦朝有玉玺开始,从皇家到达官贵人、从文人骚客到平民百姓,已经延绵了两千多年。作为传记作家,我当然知道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名字,盖在纸上之后,能穿越过多少时间,然后沉淀成国家的文化记忆。
书中的文人与画家,有些互相之间并不认知,有些认识,但互相之间并不走动。钟国康用一块块石头,把他们联系起来后,有些人开始互相走动了,让这本书显得更有意思。比如2010年初,我与钟国康到北京,为出版《最丑的那个人》分别拜访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何建明,就在作协大楼八楼现场刻了铁凝、陈建功、何建明的名章,现场还有两名书记处书记观看。主席书记们对钟国康不用起稿的“盲刻”与速度之快表示赞叹。这样的故事,钟国康都刻在了边款上。
也可以说,这本书是钟国康与中国文化名人直接或间接联络的关系图。
如果说,文化是让野蛮的人穿上礼服,提升人的文明程度,文学是脱掉文明的外衣,洞见人性的话,钟囯康的《当代中国文人印谱》显然是一本文化书,刻画了当代中国部分文人的文化脸谱。只是不可思议,这样的工作,是由一个出生在雷州半岛的野孩子钟国康来完成的。
我想,百年之后,人们在图书馆里再看到这本书时,也许会说:雷州半岛出现过一个印仔钟。
文人的愿望,不过如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