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47|回复: 1

(刘正成)张铁林、曾翔与我的分歧:翰札书法激起的火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6 21: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铁林、曾翔与我的分歧:翰札书法激起的火花!



刘正成



伟大的丹麦文艺评论家泼兰兑斯的不朽著作《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是一部欧洲文学史著作,其中有一段针对席勒成名剧作《强盗》的名言,大意是:如果一部著作刚问世时所有人都说好或者所有人都说不好,这不是一部杰作;如果有一半的人激烈地说好一半人激烈地说不好,这才是一部杰作!席勒的《强盗》触露了公爵,把他囚禁了整整两年。而歌德和席勒等狂飙突起的新一代文学家们则因为这个剧而掀开文学史新一页。昨天下午我的盼望实现了一些,翰札书法品鉴会虽然来的都是至爱亲朋,但终于在对话会上或含蓄或激动地干了一仗,这点愿望在评论家被买通而失去真正文艺批评的时代真是极为难得!


明清手札收藏家张铁林说:前些年刘老师偶尔要给我写一封信札,为什么不打电话呢?我想,他是想要给我收藏的明清信札比高下。
书法家曾翔虽然一再申明刘老师是我们的老师,称赞写这样的翰札在中国当下只有曹宝麟、石开、王镛这样三五位书法家,但仍然按纳不住激动情绪愤疾地说: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大家都用电脑了,这个翰札就是伪翰札!


我感到很冤枉,最后发言申辩说:我的翰札一点不“伪”!


我给张铁林写信,我承认确实有些王献之给谢安写信的味道,希望收信后得到这字比乃父王羲之写得好的赞美。但是,我这信却不是他收藏的明清信札这种古董,虽然我自诩我的翰札比他收藏的绝大多数明清人写得好,但是我看重的却是赋有行为性的书法作品。我这些年常常去英国,听说现在很多英国人就是不看电视,家里不放电视机。这些天来北京出差的一个房地产老板兼画家的女强人朋友,这两年常住墨尔本,有机会与澳大利亚的富豪交往,她说一个感觉他们真有钱,另一个感觉是他们生活得很闲适、很艺术。这些人大多拒绝网络,不玩微信,甚至根本不用手机,而是看油画,唱咖啡,绝不喝可乐,他们就是真心去享受散淡的生活。这是矫情的假古董吗?显然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用矫情去标榜推销自己。他们的复古式的生活反倒成了一种时尚。


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其实是当今世界的新潮流!上世纪末,熊秉明教授夫妇请我和夫人去巴黎的一个百年老店福楼吃法国餐,后来这家法国餐厅开到北京来了,它就是拒绝穿体恤、超短裙和拖鞋入内,餐厅墙上画着巴黎十七世记的壁画,不让抽烟,不让高声喧哗。这当然是悠久精致的法国文明对汉堡包、三明治可以拿在手走大街上吃的优雅的拒绝,这就是一种以复古为名义的时尚!


记得2000年年底五次书代会硬把我从中国文联党组通过的中国书协副主席候选人名单中拉下来,2001年一开始,我虽然仍是副秘书长,但把我分管的展览、研究等业务工作全部剥夺了,我心里不滿,但话说不出口,就开始弃去公务员制式官服西装领带而改穿玄色品牌唐装以示遭贬之意。谁知不久,新上任的党组书记也学我穿起了唐装出现在各个开幕式上,穿得很像一个武打明星。我就在琢磨,他穿唐装的心理结构是怎样的,他要在公开场合表达他代表的党组织要走复古路线了吗?显然不是,我只能认为这是假古董。就像现在某些书法家也拿翰札式作品参展,但上面抄的是石涛画语录,或者是用豪无修辞能力的文字记录毫无意义的闲话,我认为这就是假古董,是《今古奇观》中的假牛布衣。


曾翔说“伪翰札”,怎么来判定“伪”与不“伪”呢?有些展览会上确实有“伪”,它给染上仿古颜色,看起来像古代的翰札,因为它使用文言,从字形和气息上像是宋、元的味道,有的还故意凃两个圈,就像给赝品制选上点包浆。不过,这些都是外形式,关键问题在“本体”(借曾翔词汇,因为这个哲学范畴太复杂),即它“写什么,怎么写”的实际状态。这些年学术界在追问“当代性”,我想这个问题确实重要,这也是确定真伪的标准。在我的理解,所谓当代性,即是艺术品与生活的关系最重要,我在想,我的这两册翰札书论清人书法,无论论其人还是论其言,均是我近些年研究明清书法的学术札记,并非无病伸吟之物。当然,这些札记也可以录入电脑,发于网络。但是,我又为什么不可以诗意地用毛笔写在稿笺上呢?当下性、唯一性、一次性或不可重复性是完整地体现在我的翰札上,从而包含着行为性。我的这些札记是我的独立的学术思想和艺术观照,基本雅训的文言修辞,同时流溢着我作文章过程中下意识的书法美的表达。如果这是一个美的创造过程的话,它具有行为艺术的一次性特征,即不可复制,不可重复。大家知道,可重复的艺术行为,是秀,不是行为艺术!为什么《兰亭叙》、《祭侄稿》、《寒食帖》都有凃改的痕迹?因为这是不可复制不可重复的原稿。我的这些札记虽然没有涂改,或者我后来发现有错漏,因为我喜欢整洁而故意沒有涂改,但确实是未有誊抄过的原稿。



876803412 - 副本.jpg


我在发言中借日本书法家手岛右卿的《崩坏》为例,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写什么与怎么写”来论证“写什么”也很重要。《崩坏》之所以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西班牙获世界艺术大奖,就因为让西方人想到毕加索表现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城市的《格但尼卡》的悲剧——虽然手岛右卿或许是有感于广岛的原爆。如果他用同样的造型写了“创造”二字或根本不要字成吗?曾翔说“书法本体第一,文本第二”,而我说“写什么与怎么写”是他所谓的“本体”中的化学成份,文本不是分离于“本体”之外的第一第二的东西!《崩坏》获奖,让世界重新发现了东方的书法艺术,这值得中国立志创新的书法家思考!


839165807 - 副本.jpg

二十年中国书协展览评审经验,在匆忙的当代生活中,确实几乎无法顾及书法作品“写什么”。曾翔先生来到品鉴会时已经开会,也许他只瞟了两眼挂在墙上的“怎么写”,而並未去看看我的“写什么”。会议结束散场时,听说他捧场收藏了关于康有为的一札,除了感谢朋友情谊之外,也希望他把拙作带回去时有机会仔细看一看后,还希望与他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同意于明诠借用《兰亭叙》、《祭侄稿》、《寒食帖》之所以定评于书法史上三大行书的说法,书法作品的艺术史价值除了判断“怎么写”以外,终归要仔细审视“写什么”这个问题!这是文化缺失的当代艺术现状的短板!




webwxgetmsgimg.jpg

1389136815.jpg
发表于 2016-11-7 10: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它就是---。假古董。及---染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2 16:45 , Processed in 0.3017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