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30|回复: 6

(全文)古今完人,空前绝后——刘正成谈苏东坡的书法、文学与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8 10: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今完人,空前绝后
谈苏东坡的书法、文学与人生
——刘正成先生接受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六集电视纪录片《苏东坡》剧组采访

mmexport1459132537958.jpg

书法在线 侯勇 近日,刘正成先生接受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频六集电视纪录片《苏东坡》剧组采访,从苏东坡的书法,文学而及政治人生等方面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对话,用苏东坡这样一位空前绝后的古今完人,再次证明了书法与文学,人生这间的关系。书法在线将采访实录全文整理,为了不影响整个采访的完整性,除作顺序调整外,未作其它改动,本文未经受访者审阅,特此说明。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化信手烦推求
重视创作主体对作品的影响关系,奠定了中国艺术审美的根本性改变


记者:北宋的书法跟唐代的书法比起来有哪些新的发展特点,比如说我们后人总结出来的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我觉得宋代的书法更加讲究动感,您是怎么理解的?

刘正成: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董其昌关于书法史的一个结论。他的结论还是比较准确的,什么叫尚法呢?我理解就是唐代的书法主要讲法度,对书法审美,是按照法度去讲的,所以当时欧阳询三十六法,七十二法。而宋代尚意呢,就是写意艺术观照对唐代书法巨大的改变,宋代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是重法,而是注重每一个创作者的个性表现,所以宋代书法和唐代书法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它不是完全按照法度来评价书法做审美观照,而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所产生的个性风格,所以说苏黄米蔡就是重视创作主体对作品的影响关系,所以奠定了中国艺术审美的根本性改变,这个原则就是写意艺术观,从这一点上说,文学、诗歌、书法、绘画都是一体的,这个时候发生的与唐代尚法来说所产生的巨大的转变。

记者:您在《苏东坡书法评传》里也曾写到,宋人书法跟唐人书法分野的制高点在苏东坡,这个为什么这样说?

刘正成:你看唐代的书法,从欧虞褚薛再到颜真卿、柳公权,他们书写的范式都比较接近,而苏东坡把唐人楷书的结构完全打了,把字压扁了。像他和黄山谷调侃的,说这是石压蛤蟆,把这个字压扁了,从视觉造型来说,以前的书法没有和他相同的,后者学他的很多,所以他这种书法的结构,而且厚重也是他作为个性创作中间,是最突出的。很难找到苏东坡和唐人、北魏哪一家相同,他都不相同。米芾书法基本上和二王很相近的,但是苏东坡个性更强烈。黄庭坚的行书有些受到苏东坡的影响,他就比较瘦,但是他在苏东坡的影响之后。蔡襄的书法,基本上是受唐人,接受二王的书法。《王羲之尺牍》写的很相近,所以苏东坡这种个性特征,在苏黄米蔡北宋书法中,他是最鲜明的。其次是黄庭坚。


记者:刚才你讲到苏黄米蔡,这是宋四家,苏东坡是排在第一位,您觉得是后人为何这么推崇他的书法成就?

刘正成:写意艺术观是苏东坡最先阐述出来的,他对绘画的观点或诗歌的观点,可以说他在那个时候是第一次提出来的,“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论画以似形,见与儿童邻。”“我书意造本无法”这就是他在文学、诗歌、绘画、书法的总体文学观。

书法个性创造是先导,他可以说是米芾、黄庭坚的老师,在理论上他也是独树一帜,他引导了整个宋代艺术文化观念。虽然说蔡襄年龄比他大,但是蔡襄的书法属于上一个时代的,所以把他排在最后,这当然也肯定了苏东坡在书法的理论和实践上创造的地位。

记者:刚才您提到苏东坡的一句诗,“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化信手烦推求。”对这句诗,您怎么理解,能不能稍微通俗的给我们讲解一下。

刘正成:刚才讲了唐人重法,苏东坡说他的书法是无法的,这一点就直接驳斥了唐代人关于书法审美的观念。唐代书法是以法度来确定的审美,而苏东坡不是按法度审美的。虽然说苏东坡的书法也来源于王羲之,来源于二王,但是他认为他的创造要改变二王的观点。把二王的审美创造进一步的发展,一定是把书法作品的创造主体突出出来,所以苏坡坡的书法不是像唐人一样只讲法度,而是在法度之外更有意境,更有艺术家的立场和态度,这是苏东坡对风格的追求,也是宋代书法最大的改变。

记者:那您最喜欢苏东坡的书法作品是哪个?

刘正成:最好的作品当然是《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记者:您能给我们讲一下这部作品好在什么地方?

刘正成:如果从书法史上评价的话,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是书法作品和作者相联系起来的最早的一件作品,表现了在东晋时候的人生观,世界观。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稿》,《祭侄稿》表现那个时代对国家观念的推崇,这个作品完美的体现了颜真卿的人生和艺术。《黄州寒食诗》这几首诗,正好是黄州的,苏东坡生活的写照,我觉得这是这个诗文献的价值,文学的价值。这个诗歌首先就体现他在黄州的生活环境,什么叫美,生活就是美,使人想起生活。

第二,这件作品也是苏东坡书法作品风格的第一次强烈的表现,苏东坡早年的书法基本上和二王很相近的,他写二王的楷书帖,可以乱真。这件作品体现了苏东坡风格的形成,他的字趋于扁,左右开张,这和王羲之或者颜真卿的书法很大不同的一点。

第三个我认为这件作品从视觉形式看,能够充分表达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间美的创造过程,你想一件作品能够体现它创造过程的美,在今天来说就是很现代的,梵高的画为什么推崇呢?就是因为他用了点线,让人能看见他画画的过程,而不是原来内光派,你今天这个画不知道从哪儿画的。苏东坡这件作品书写的时候,前面是平和的书写,随着他感情起伏的时候,这个字逐渐变大,推向高潮。破灶烧湿苇,死灰吹不起,把他的生活环境,他的情感到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最后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对自己身世的悲哀,这首诗又表现他内心的理想或者抱负,他是没有延续下来。内心的激情,从他书写的过程,从小到大,起伏能够看见作品中间,诗相同的情感的起伏推进。

这首诗有很多涂改的地方,我想是他其中诗稿的一部分,他不是抄写的,苏东坡留下很多信,有些信说不定就是他儿子抄写的,这件诗稿,就跟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一样,它是个诗稿,诗稿能够比较生动的原原本本的描画出他创作的激情,如果你把这首诗重新抄一遍的话,就不会有这个作品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记者:苏东坡偏草书的作品比较少见,《梅花诗帖》是他草的一部作品,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个作品?

刘正成:北宋的书法中最有名的就是黄庭坚的草书,他是受到张旭、怀素的影响,苏东坡米芾他们的书法,还是注重文人的书写,把书法作为他的文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创造。张旭怀素是纯艺术创造。就像宋人重意,诗也是重意,表达自己的志向,往往他用文章,他写的诗,在这方面是以书表达比较多,北宋的草书和中唐的草书不一样,初唐重楷书,中唐重草书,张旭、怀素,这跟一个时代的推崇是相关的,比如宋代很少写隶书、篆书,到了清代中期以后,篆书很多了。所以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风气,苏东坡这个时代,王羲之写的,包括米芾也一样,他们写的草书,都是像王羲之这种小草或者章草,也许他觉得这个更古雅一点,像黄庭坚和他的兴趣趣味不太相同,但是我们现在看的《梅花诗帖》,就是苏东坡草书的代表作,其他草书没有留下,《梅花诗帖》说明苏东坡是能写狂草的,他写的不太多,主要还是他的行书、行楷比较多。

记者:《梅花诗帖》几乎是唯一的,我们能看到的一部狂草作品。

刘正成:现在传世的,如果说按照书法和情感相结合的话,《梅花诗帖》也是苏东坡情感起伏最大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的留下自己的草书作品,因为乌台诗案,元丰二年冬天把他释放出来,流放黄州途中经过梅花岭,那个时候本来就立下决心,再也不写诗文了,写诗文很容易被别人抓住把柄,但作为艺术家或诗人的苏东坡,他克制不住,他写了这首诗,他是死里逃生,看到梅花,想起自己的身世,正好是梅花开的时候,正好是他在最困难的,最恶劣的环境中,像梅花一样绽放开了,在寒冷天气中,它是耐住寒冷的花,所以梅花诗对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他的心理是非常契合的,所以不由自主情绪推向高潮,留下这首草书,我觉得这个草书确实不像一般的草书,像黄庭坚的草书,他很注意字的结构创造、章法布局,而这个《梅花诗帖》完全发自内心的,从小、从慢写到大,写到快,完全和诗的情绪结构合拍的,虽然只有这张帖,但是这张帖是非常打动人心的。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发愤所作是文学创作一种共同规律

记者:刚才您谈到写过关于黄州的小说,苏东坡可以说黄州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苏轼到苏东坡的一个过程,他被贬黄州之后,虽然人生遭到了很大的挫折,但是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像《赤壁赋》,还有《黄州寒食帖》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您怎么看待黄州在他人生中的地位或者转折?

刘正成:按照杜甫的说法,他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在比较困难的环境中间,反而能够为文学创作提供很好的素材和机会。苏东坡自己评价,他说“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觉得他人生中,最重要就是他倒霉的时候。他最困难的时候,他认为是最值得记住的时候。在他贬于黄州,贬于惠州,贬于儋州的时候,对他的文学艺术创造起了重要的作用。黄州的时间是在他人生的高峰时间跌落下去的,从杭州通判到眉州太守,又到徐州太守,到湖州太守,人生创作中间,在他建立功业中间,最重要的时代。在这个时候,突然遭受文字狱,乌台诗案,差点把他杀掉,所以对他人生情感的刺激,人生观的刺激,或者对整个社会生活环境的重新认识提供了重要的转变。他最重要的文学作品,《赤壁赋》在黄州写的,他最重要的《赤壁怀古》也是在黄州写的,而苏东坡书法成熟的时期,也是《黄州寒食帖》,包括《赤壁赋》都是黄州的时间创作出来的。所以古往今来所有文学艺术家,这种规律是相近的。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云:”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所以说古往今来,文学创作一种共同规律。

记者:董其昌曾经评价《赤壁赋》,曾经说过“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您也在苏东坡书法评论中引用这个话,您对他这个评价怎么理解?

刘正成:董其昌对苏东坡的评价比较准确,首先他对苏东坡《赤壁赋》的文字,苏东坡的赋和汉赋最大的不同,他的赋的文化更清澈,更通俗明白易懂,这是他的文赋跟汉赋,和六朝的诠赋不太一样,所以他在文体上有一个很大的创造,你读《赤壁赋》或扬雄的赋是很大不同的。《赤壁赋》是他的行楷书,唐人的楷书有很大不同,他的楷书带着行书的意味,当然和兰亭比较起来,兰亭是行书,我们现在看到的《赤壁赋》是行楷书,那么董其昌的行书《赤壁赋》,他抄写别人的作品。这件作品书写的样式,和《兰亭序》很不一样,它的厚重,以它意境的创造为主。《兰亭序》更多是书法的点化的多姿多彩,所以我觉得苏东坡《赤壁赋》也是对书法作品关键的里程碑式的转变。

记者:这是《赤壁赋》跟《赤壁怀古》创作出来之后,《赤壁夜游》和《赤壁赋》题材一直被后人所运用,像马远画过《后赤壁赋图》,像文徵明、仇英他们也都创作过,不管是画也好,书法作品也好,你怎么看后人对赤壁题材创作的推崇?

刘正成:我想这个《赤壁赋》的主题就是在中国文人低潮时代,理想不可磨灭的典型主题,你想文学艺术中间,或者文,或者赋,或者诗,往往是他感情比较激荡的时候,而不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所以黄州时的苏东坡,正好是具有离骚情怀,中国文人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定是在一个困难的、挫折的环境中间,不忘他的志向,不忘他的理想。文学如果仅仅写快乐,像杜甫的《三大礼赋》,还有李白为杨贵妃写的诗,春风得意的诗,往往他不是太在意。那种东西往往应诗而作。而《赤壁赋》、《赤壁怀古》、《黄州寒食帖》是发自自己生活情感、生活命运一种真实的写照,这也是最激动人心,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像水一样,它如果流下来,没有碰见石头的话,它不会翻起波浪,正好是这种挫折中间,是人生最佳辉煌灿烂的这么一个瞬间。所以成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创作灵感来源,往往人们利用苏东坡的经历,想着自己的经历,往往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接近他们共同的一些情怀。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乐观的面对生活,是对我们后代最大的启发


记者:关于苏东坡跟王安石的关系,你的小说中有提到,苏东坡跟王安石虽然政见上有对立面,但是私下里王安石很推崇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并且在苏东坡从黄州回来路过金陵的时候,王安石还专门的去迎接他,两个人到了王安石的半山园把酒言欢,你怎么看文人宋代士大夫实践的交往。

刘正成:现在历史评论认为宋代是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最好的时代。整个北宋150年之间,没有一个言论,或者杀个大臣,后来明代、清代完全不一样了,苏东坡、王安石都是一代有为的知识分子,而苏东坡从黄州到金陵的路上,那个时候王安石也是生活经历的高潮进入低潮的时候,他们共同经历了比较失落的时代,所以他们能够更充分的理解对方的心,所以我觉得王安石和苏东坡,我写的小说叫《半山唱和》,确实苏东坡写了两首诗,写得是王安石,王安石看过苏东坡,也体现了王安石对他的推崇。因为传说宋仁宗在怎么处理苏东坡的时候征求过王安石的意见。当时有很多人都说苏东坡该杀掉,宋仁宗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所以把这个事情请教了王安石。宋仁宗也是很喜欢苏东坡的,而苏东坡又是高太后留给宋仁宗的一个很好的忠臣,你要使用。皇帝完全可以独断专行,该杀,为什么还要问已经退休的王安石呢?他也希望王安石支持敢于说话的大臣,他就去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作为文人他也有迁就之想,爱惜自己的名声。知识分子有政治斗争,也有底线,说了一句话,“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盛世不杀才士也是北宋150年中间一种根本的社会价值观,你可以处理他,你会推行不同的政治见解,但是你不能够完全扼杀别人说话的权力,所以苏东坡是批评过王安石,但是王安石有这种同情苏东坡,不主张杀掉苏东坡的故事。可能一个政治上的对手更深刻的理解对方,所以苏东坡到了元丰的时候,司马光要完全废除王安石新法的时候,苏东坡是不同意的,为什么要废除呢?赋税制度倒退了,为王安石新法辩论,所以我觉得苏东坡是那一代知识分子优秀的人物,和王安石一样,为我们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为人处事不是以利益之分,我们对社会公益到底有好处还是坏处,站在生活的共同立场上,为了国家社会的发展,我想今天这个话是这样说的。这一点上,苏东坡和王安石找到了共同点,也给我们以后所有文人知识分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记者:苏东坡后期或者在他人生风光的时期比较少,但是他遭贬的过程占大多数,人生经历的苦难也是比较多的,从他的身上,或者从他的诗词当中,很少能看出他表现苦难的东西,经常是一种旷达,或者快乐的心情去对待,这一点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您认为是什么方面?

刘正成:这种启示的力量是巨大的,苏东坡是用一种幽默、诙谐、快乐的观点看待他的苦难,刚才我提起他的时候,两个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州的生活是他一生最悲惨的时代,他把它当成生活中间的快乐,或者值得记忆的处理。悲惨命运中间的喜剧一样来面对生活,我想这是对我们后代最大的启发。

而且他都能够苦中作乐,在最困难面前,想办法把自己的生活维持下去,而这个时候有很多好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出来,我想艺术家、文学家,他的作品也是在这个时代产生的,古今中外都是这样的。

记者:总结一下,或者简单的问一下刘老师,苏东坡在您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用一个词,或者一个比较简单的句子形容他,您会怎么形容?

刘正成:八个字,古今完人,空前绝后。我觉得苏东坡为什么说他完人呢?他对中国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民俗,他的创造,可以说每一个领域都有建树,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个完人不是说他没有缺点,而是他在多学科、多领域的创造,所以这个人的创造性非常巨大的,包括衣食住行,他就有很多创造,古代的文人中间一个榜样。所谓空前绝后,他的时代以前还没有这样的人物,他的时代,他去了将近1000年了,我看没有苏东坡这样的人物再生。以前认为500年就能出一个大的人物,但是苏东坡是1000年也出不了的,中国历史几千年出了。所以我认为苏东坡是古今的完人,空前绝后。他像一颗非常摧残的彗星在天空中掠过,所有其他的行星光芒都掩饰掉了。

记者:评价李白的时候,容易把他称为仙人,他是天上的。

刘正成:诗仙。

记者:但是苏东坡更像是人间的,因为他跟老百姓的关系非常的深,更平民化。
                                                         
刘正成:苏东坡是人间的仙人,他的才能,只能用仙人解释他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奇才,他的生活和所有一般老百姓所接触的生活是非常相近的,他能够发明东坡肉,他有很多药方能为大家治病,他到了海南,使用自己造墨,写字,老百姓对竹子的理解生活,竹子一身都是宝,这种东西确实是贴近生活,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李白的生活更像仙庭中间的生活,像今天讲的人间佛学一样,不是一种纯理论,而是我生活中的哲学,生活中的艺术。艺术的生活化或者生活的艺术化,,苏东坡的生活更有情趣。各个方面都会找到他,点点滴滴的动容之处。

记者:是不是说在中国一提到苏东坡,人们嘴角都会不自觉的翘起一抹微笑的原因。

刘正成:对,因为你从某一个方面,都能找到他一种示范作用在里面,他并不是很枯燥的关注某某方面,比如说屈原,屈原就是他对国家忠心的观念,他矢志不渝,留下了《离骚》这样的。他就是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杜甫,一个知识分子在生活社会的底层,他对国家或者人民利益的关心。苏东坡出于生活各个层次,他有普通老百姓生活层次,也有庙堂之高,他都有他的生活经历和记录。最快乐的杭州时期,最困难的惠州时期,或者儋州时期,他都有他的各个生活面。所以我觉得古往今来,有志向的知识分子,能找到向他学习的地方。

记者:我的问题基本上这些,刘老师,您觉得还有什么跟我们分享的,或者补充的。

刘正成:我觉得苏东坡为什么在他死了1000多年能够反复提起他,我觉得他的生命价值,他的文学艺术精神或者生活态度是一种超越的,他超越他的时代,同时也超越我们的时代,就像我们生活中对待快乐的时候,他有处理快乐的方法,对自己命运悲惨的时候,他有处理悲惨的这么一个生活方法,所以我觉得这样人的精神,可能就是对我们今天的一种最大的启发。

他在文学艺术中敢于创造自己的艺术,这一点他不约束前人,敢于创新这种精神,也是为我们加深学习的。他的文学,刚刚提到《赤壁赋》,他的诗歌,他的词创作也是一大改变,宋代的词,一般都是酒肉歌诗里面取,他把这样一个词写成慷慨激昂的东西,就像《辛弃疾》一样,我觉得他在某一个文学艺术的方面,他都有所创造,这个创造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可以说永远的苏东坡。

记者:谢谢刘老师,今天我们就采访到这儿。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0: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11
mmexport14591325294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0: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11
mmexport145913253208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0: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_DSC0020.jpg
发表于 2016-3-28 15: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下载收藏并学习!{:1_367:}
发表于 2016-3-28 15: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_363:}
发表于 2016-3-28 16: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在哪里可读【半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2 16:12 , Processed in 0.2849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