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格词语中掘金
——书法思考漫话
郭有生
学书法,一要写,有人说一天不写自己知道,两天不写别人知道,三天不写连鬼都知道;一要读,包括读帖和读评,其中读评,就是在阅读别人的评论类作品中汲取书学营养。
读评,时常见到作者对个体书家特点、地域书法特色、书体内在区别和流派书法表现,或时代书风概括等,时常有风格性结论。这样的结论,大多是二字形容词,如天真、自然、老辣等等;或四字形容词,如朴实清新、潇洒圆润。这样的词如果真正能读懂,往往能使我们有丰厚的收获。
风格性词语,应该怎样解读呢?我想不外乎词义解读,关系解读、书写解读和神韵解读、表现力解读。比如丰润,从词义来看,是丰腴圆润的意思;从词汇关系的角度来看,瘦硬是与之相对的风格,属反义词;从书写方法来看,丰腴应当下笔重,不可扁薄而当用浓墨以中锋用笔,有道是“墨太浓则肉滞,墨太淡则肉薄“,墨淡怎么会有丰腴感呢?圆润自是不尚枯笔,突出圆笔,古人说润则有肉,燥则有骨,当今也有人说用墨之道,润而有肉,并线条妍丽,呈阴柔之 美;渴而有骨,险劲率约,现阳刚之态,也是此道理。丰润的风格,和瘦硬给人貌清气健、骨重神寒感不同,有优雅温和的神韵感,更适合表现一种柔情。这就是风格词语的五个层次的解读,只有这样的解读才算比较完满,对我们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才有帮助。
我们要把握风格词语,还应当注意一组一组词的逻辑关系,如高古、古朴、稚拙、质朴、古雅等。这些词语,内含往往有共性或有密切的联系。先看“古朴”,“古”是一个时间概念,因此有这样风格的书法必然有历史感,往往和篆隶等笔意有关;“朴”是质朴的意思,因此不追求精雕细刻,不拘泥于细节处的艺术处理,往往有天真、自然之感。而“稚拙”的风格,“稚”是指让我们联想到孩子的一些笔意,比如超越规矩的结体,而这样的结体给人“拙”感,也是一种质朴感。而不加巧饰也是一种“拙”,可见这些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比如我们从逻辑关系来看,古朴与古雅是交叉关系。再如高古,是高雅古朴的意思,显然和古雅是同一关系。其“雅“一看就有书卷气,所以常说文雅;有阴柔之美的气息,所以常说清雅,它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和书法修养的集中体现。”雅“有修养,自不粗俗;”雅“有文人气,虚静而平和,自不追求险怪之笔;”雅“有深厚修养,自不浅薄的搔首弄姿。再如,爽利与迟涩是对立关系,爽利用笔干脆利落,迟涩用笔涩滞屈曲。老辣,《辞海》解释为“老练刚劲”,因此与稚嫩也是对立关系,与圆熟则是包容关系。老辣与之的区别点是笔下刚劲,才有气魄勇猛等辣味。
联想是深入风格词语的又一种方法。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十六宗》中说:”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可宗,可宗为 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日精神飞动,七日兴趣酣足,八日骨法洞达,九日结构天成,十日血肉丰美.”这里说到魏碑的十种风格,其中以奇逸为例,”奇逸是奇异超俗之意。“奇”与“平”是反义词。高峰在《浅论书法艺术风格的基本构成因素及类型》一文中说:“书风之奇则是指反常的、不规范的、变态较大的形式。有书论者把奇称作生,即书者用笔、结字讲求奇险,造成人们感到生疏的书法面目;或轻重失度、比例失衡,或参差起伏、腾凌射空,给人的印象是未曾一见。”而“书风之平,指平常的、平整的、变态较少的、自然天成的风格。有书论者把平称作熟,即书者用常规的笔法、字法所造成人们比较熟悉的书法面目。”这是语言解读,如能形象解读,让“奇”使我们联想到山水之奇,盆景之奇,绘画之奇,让那些超出我们经验的视觉形象,使我们在形象中感到陌生、惊愕、新鲜,这就会让我们对“奇”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再比如,清俊妍美一词,其中的“清”字与浊相对,能让我们联想到女子的身材苗条之“清“,身材臃肿之”浊“,使我们更贴切的理解到”清“的柔美、秀丽之意。
理解风格词语,还应当注意观察揣摩有这种风格的书法作品。比如,端庄沉着的风格,有资料称“沉着是一种近似于‘端庄’风格.其用笔不轻浮、不薄弱、不纤巧,线条浑厚饱满、行中有留,压得住纸、留得住笔的风格。它给人以如锥画沙、力透纸背,深沉稳健、遒炼顿挫之感。“那么我们反复看有沉着风格的柳公权《神军策碑》、颜真卿《颜勤礼碑》就能更好的体悟。辞海解释”沉着“为”从容不迫;深沉而不轻浮“,结合碑帖,更能体会到沉着风格的作品,笔画更宜平直,文字更宜方正,行气更宜端直,因为这些因素,才能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从容、庄重。再如人们说反常求变谓之险,因此险劲风格的作品,既有野逸那种放纵不羁的特点,又有雄健有力之气,这不妨从魏碑欣赏中来体会。是的,今天还看着赵孟頫的《太湖石赞》,玩味其遒媚秀逸的风格,感到收获多多。
人们为了把握书法风格也以一正一反的形式来思考理解,即要想清楚该怎样不该怎样,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如拙朴,其“拙”不该像美人肢瘫眇目之残疾,臂弱腿细之颓废,呆滞无神之僵死,而应该像戏剧憨态可掬的丑角,拙中藏美。再如醇和是纯正而不是险怪,是平淡而不是浅薄,是整饬而不是跌宕;朴茂是质朴而非工巧,是厚重而非轻灵,是豪迈而非柔秀;简远是简朴而非华美,是闲远而非急迫,是平淡而非绚烂,等等。
人们为了便利理解书法风格,有人把书法风格分为四组八大类——工拙、雅俗、刚柔和平奇。而每类下则有许多小类,这样就便于人们从宏观把握,微观深入。如阳刚之美有雄浑、豪放、峭拔、俊健、刚劲、壮丽、峻厚等,阴柔之美如妍美、平和、淡雅、醇和、圆熟、清奇、高远等。金学智先生在《中国书法美学》中,提出了“二十四书品”:“工巧、天真、丰肥、方正、老成、自然、犷野、冲和、沉着、劲健、拙朴、怪奇、姿媚、险峭、紧结、圆融、倔强、高古、宽博、颇骏、雄浑、瘦硬、潇洒、飘逸”。并且有自己的解释,如天真是“不拘成法,独表性灵”; 犷野是“乱头粗服,纵任无方”; 冲和是“饮之太和,冲淡蕴藉”; 紧结是“内聚外放,装束严密”;圆融是“圆浑和润,流转融通”。 清代楊景曾也有《二十四书品》,他的解释更加形象,如潇洒”是“月来水榭,雨润春葩” “鬆秀”是“春城桃李,秋水蒹葭”;“澹逸”是“轻云出岫,随意卷舒”; “超迈”是“古岸闲花,水田逸鹭”。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把握书法风格。
查阅资料,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最常见的方法。有些人研究的很透彻,如:
与雅相对而又互补的是俗。这俗是通俗、土俗、世俗之俗。而不是扭捏作态、虚张声势、蛮横粗野、鄙陋浅薄、酸气十足的庸俗。这种俗的风格生根于民间的土壤,是广大的非专业书者在独立实践的基础上、以敏锐的领悟、自由的心灵、创作的意欲写出的别具妙处的俗书。
——高峰《浅论书法艺术风格的基本构成因素及类型》
狞厉是一种“蔑视”固有技法传统,几乎不体现既定的书写规范,线条方折生硬、圭角横生得令人吃惊,章法处理错落与穿插不显示理性思考的任何痕迹的风格。狞厉是一种气魄之美,它崇尚雄强,夸张力度,有强烈得常常让人受不了的气概,使人想起地狱和魔鬼,狞厉之美不登大雅之堂也显然易见.北魏诸刻所具备的阳刚之美,严格说来是以书法技巧被忽略、被遗忘、被破坏为特征的,如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就是狞厉风格的代表。
——佚名《书法风格之美》
风神萧散的风格似乎处于前二者之间,在感情流畅冲和、有意无意、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完成。这类风格以韵趣见长,于平淡质朴中奇趣横生。显现于作品中,不刻意雕琢,无故作姿态,唯在淡淡的挥洒间,一股浓厚的书卷气息和高妙的意境便呼之欲出。
——佚名《苏轼的书法艺术》
马克思曾说:“形式是我的精神的个性。”这正是我们的风格。风格的形成因素很多,比如天生禀赋、文化修养、艺术才华和审美趣味等等外在因素,或历史背景、时代风尚、师风特点等外在因素。但不可否认,人的性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夫人之性情,刚柔殊禀;手之运用,乖合互形。谨守者,拘敛杂怀;纵逸者,度越典则;速劲者,惊急无蕴;迟重者,怯郁不飞;简峻者,挺倔鲜遒;严密者,紧实寡逸……此皆因天性之所偏,而成其资之所近也。”这也是我们深刻认识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5.03.21 作于陕北榆林(文化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