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zzwbw.com/wenwu/dhsml.jpg
现存郑州市博物馆。1976年3月于荥阳市城内大海寺旧址出土。青石雕成。高1.35米,宽0.98米,厚0.44米。碑底部有榫,座已失。正面雕佛龛,龛楣为莲瓣形,本尊为弥勒佛,头戴宝冠,饰项圈,长帛从双肩搭下,百褶长裙贴于腿部,交脚坐在长方座上,脚踩莲台,左手下垂,右手半举,掌心均向外,作说法相。两侧立二弟子、二菩萨。迦叶、阿难合十面向本尊,左边观音菩萨头部残,手持净瓶和莲花。右边为大势至菩萨,宝冠残,手执摩尼珠和莲花。本尊背光内呈莲花纹饰,其外环绕7个体态轻盈的供养飞天,最外边是火焰纹。背光两边,左刻维摩诘,右刻文殊师利,其旁及下方有听法比丘多人,左右构成“维摩经变”图。龛内座下刻二比丘供养,左为“邑师道哈”,右为“比丘道胜”。佛龛上方,左右各有比丘、比丘尼8人。合掌作法相。龛额雕坐佛7尊,当为“过去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佛两旁各有一供养化生,龛楣雕交层蟠龙,龛外左右各雕力士,长须瞪目,面向龛内,力士下有4比丘侍佛供养。
碑阴雕双龙盘首。其下分3层,上层有5个小龛,从左至右为:第1龛雕1释迦主像;第2龛雕1菩萨思维像;第3龛雕释迦、多宝说法相;第4龛雕主佛1尊;第5龛雕“龙浴太子”。
中层是造像题记,记述185人于魏孝昌元年(525)七月十日供养佛事情况。下层雕供养人5排。碑左侧面,上刻庑殿顶小龛,内雕结跏坐佛1躯,下层刻供养人。碑右侧面,雕“释迦降生”图,右边为塔形龛,龛内雕1佛像,结跏趺坐。
该碑雕刻技法,主要运用平直刀法,间以阴线,人物雕造精细,秀骨清像,是北朝时期的典型作品。
此碑整体雕工精致,线条优美,布局匀称,是郑州地区石刻之名品。
转自 中国画像石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