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国Saffron出版社赛吉特先生谈书法创作 为什么传统的书法创作都是以黑色作为颜色?
赛吉特:为什么传统的书法创作都是以黑色作为颜色? 刘正成:在我们眼中墨分五色,它虽然是很单纯,正因为它有轻重浓淡,让你感觉它不是单调的。
赛吉特:水墨画也一样。 刘正成:石涛、八大的画主要还是以墨为主,然后再附了一层。
赛吉特:我想跟你分享一下,我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我有的时候觉得在看书法作品的时候,像在欣赏一个音乐作品。有的时候有些字好像发的声音更大一些,有些字比较缓和,非常轻声的一样。你是怎么看的? 刘正成:这个理解很准,说明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的欣赏者。
赛吉特:有的时候写的风格是不是跟书法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写一个跟军事方面相关的内容,或者是皇帝下一个命令,或者政府传达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字是不是就要写的更加有力、强劲?如果是写一首非常浪漫的情诗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你写的时候会不会更加细腻一点?字的风格会细腻。我的这种理解对不对? 刘正成:理解的很对。
赛吉特:中国大部分的书法家都是男性,女性书法家创作的风格跟男性书法家有什么样的不同? 刘正成:这个就像诗歌一样,女性的诗歌要细腻妩媚一些,男性的诗歌比较豪放一些。像宋代有两个很著名的词人,一个辛弃疾,一个李清照。李清照的诗很细腻,女人的心里很细腻,但是写的很妩媚。而辛弃疾就像拍着栏杆写的,非常豪气。男性、女性除了生理条件,也有一种社会的塑造。因为到今天在缩小性别差异的时候,有的女性写字很粗放,穿的衣服也跟男人一样的,这一部分是社会的塑造。
赛吉特:这写的是什么东西? 刘正成:松低压竹,草长碍花。这是我的一个对联,表示我对社会的一种批评观念。这纸很大,一丈八。那么我就用对联,少数字来表现。我们有各种不同的书法格式,条幅、中堂、斗方、手卷、册页。当然写信就是很细腻的,所以一些书法基本的幅式就适宜某种情感表达的作品,我们这个是已经比较习惯性地掌握了这些特点。
赛吉特:一丈多是多少米? 刘正成:六米,一个字就一米多。
赛吉特:我看到不同的纸,写的作品都有不同的纸张的颜色,背景颜色有的时候是红色,有的时候是深棕色的。当选纸的时候,有什么因素决定选什么样的纸作为背景? 刘正成:一般大纸,大字的,要反应笔墨和浓淡效果,我都用纯白色宣纸。如果只是表达一种细腻的细节的作品,我就选有色的纸。因为它小,大的不好看。大的要看笔划中间的浓淡墨色,而小字就不看笔划中间的。因为中国古话就是这个字一定要有如童子之睛,像儿童眼睛一样非常黑,这作为一个面的处理出现。而这个是要把这个里面,要看出它的变化关系。
赛吉特:你是说小字的话要用黑色是吧? 刘正成:要特别黑,像儿童眼睛那么黑。大的字就要注意复杂的变化,特别是草书。深色纸一般就写行书、楷书,主要看这个字的形态。这一点就跟音乐里边,有的是用交响乐,有的是用轻音乐,有的用小调、大调、快板,不懂的一些调式、曲式来决定表达的情感。
赛吉特:我感觉书法作品在创作的时候,对于观众的控制力比绘画更强。书法的话必须像你刚才说的,有时间的过程和运动的方向,观众在看你这个作品的时候,必须从上到下,他们欣赏的方式被你控制了,画家画的画从什么地方看都可以。但是书法是你想让他怎么去看就怎么去看,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吗?我这么理解对吗? 刘正成:对的。
赛吉特:你所创作过的最大的一个书法作品有多大? 刘正成:就是刚才我给你看的这个作品,这个六米的,就是BBC叫我写的。另外一件就是把两件弄到一块,就这四个字。
赛吉特:横着写是什么意思? 刘正成:当时BBC让我写,这张纸没有裁开,横着来,写了四个字,一个字很大。写大字有个什么难处呢?你必须要有笔画,并不是画过去就完了。所以不是特别大,你的工具没有配合的话,光大也没有什么意义。用肘部来写就没有什么意义,它必须还有笔画的变化。
赛吉特:这是放在地上吗? 刘正成:就在地上,在中山公园的广场上,铺了大的张纸写的。他们用很大的架子拍的。
赛吉特:你在艺术创作的生涯中,有没有不同的艺术创作阶段? 刘正成:有。
赛吉特: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不同阶段的心得,分享一下经历。 刘正成:我在三十岁以前,我的书法还是在模仿和创造各种风格之间互相的矛盾,既要继承传统的,同时要创造自己的个性。在三十岁以前学习传统,但是又想创作独立的个性。在这个阶段对传统理解并不深,而自己的创作个性并不强烈。
赛吉特:这是第一个阶段是吗? 刘正成:对。从三十到四十五岁这个阶段,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了。但这个风格还不是完全,风格很突出,但是成熟度不够。
赛吉特:你现在有没有一些三十岁、四十五岁的时候的作品? 刘正成:有。
赛吉特:能不能给我看一下?在第二阶段的话,你的风格是不是表现力更强、更自由? 刘正成:比较强,但是它不精致,它显得粗糙。
赛吉特:你在三十岁和四十五岁创作的风格是为了表达一种什么样的风格? 刘正成:表达自己的个性,表达一种激情,表达自己与众不同。
赛吉特:第二阶段,三十到四十岁? 刘正成:四十五岁。四十五岁以后,四十五岁到六十岁左右,这个阶段我的个人风格在慢慢地细化、精致化。到了六十岁以后,我觉得我的表达既有个性,我觉得我的个性也很成熟了,六十岁以后比较成熟了。它既跟古人的一些东西很接近,同时又是我很严格的区别了。这个时候我觉得我的作品,至少放到明清作品中间是不比他们差的。
赛吉特:从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社会经历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在你的书法风格中有没有一些影响? 刘正成:影响很大。
赛吉特:怎么影响的? 刘正成:我举个例子,我自三十五岁到北京去,到现在在北京生活了三十年。这三十年也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我个人对社会的看法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反应在我现在更具有批判的意识,所以我的作品有书法表达的一种批判的观念。我先是政府的一个书法机构的官员,在领导中国书法的发展。我又是中国最大一个杂志的《中国书法》杂志的主编,又是学术委员会的负责人,又组织各种展览。我作为一个政府官员,我对我的工作,认为这个艺术就应该发展。对社会的观念不去批评,内心有,但不具备批判的意识。 我在五十五岁左右,因为书法艺术又和利益相关系,因为书法要卖钱。社团里边矛盾很冲突,结果就把我整下来了。我在做领导者的时候,我是主张书法的创新,着重在艺术上。把我搞下台以后,现代书法更多从市场商业方面的发展。我感觉我那种,在我们那个社会体制下,我这种愿望的表达是实现不了的。所以接近六十岁以后,我的作品更多有批判的意识。我觉得我们的文艺,它应该和政府保持一段距离,不是按照政府的方向去发展文艺,而是要对这种社会现实持一种批判态度,你的作品才有价值。 以这个作品为例,松低压竹,松树长得很低的时候,它把竹子压着,不能往上长。我家里有个小院,种了一棵松,竹子在松树下面老上不去。我太当时喜欢草,种了些草,我喜欢草坪,又栽了些花在里边,花的养料就被草争走了。花就越来越瘦了,草长碍花。这就是我发的牢骚,我对社会的不满,这是我对社会批判的观念。这样一个作品留下以后,就会记录一个艺术家在这种环境中间的生活态度。它和抄一首唐诗宋词,意义就不一样了。 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比如书法家,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在困难的时候写出来的,他在挫折中间,最好的诗歌也是这样子。
赛吉特:现代科技这么发达了,很多的人只会用手指摁键盘,已经不会写字了。包括很多在学校的学生,他们现在有都是只会用键盘输入,不会自己手写了。像这种情况你是怎么看的?这可能是文字的危机了。 刘正成: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追求个性表达,就像现在为什么体育很发达呢?工业化的社会,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样的,怎么表现我的存在呢?所以他要参加体育,足球、体操,表现他的个性。我们这个社会,工业化社会以后,大家都像机器零件一样,他们寻求自己和别人不同,就寻找这种艺术,来表现自己个性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反而能得到发展。
赛吉特:中国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他们这种教育的方式对书法,他们有没有弘扬书法和一些其他艺术? 刘正成:因为中国现在各种社会状况,民众主义的思想在提升。所以他们想特别要表现中国人和西方不一样,所以才开始重视书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