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书法论坛
刘正成的甘肃情结 林经文
我不耽误大家的时间,首先感谢从全国各地到兰州来第一次参加刘正成陇上鸿泥书法展的各位先生和代表。
我的题目是《刘正成的甘肃情结》,实际也就是谈甘肃书法。上个世纪的一百年,甘肃发生了两件足以令学术界震惊的事件,那就是居延汉简的出土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居延汉简的发现,使王国维写出了《简牍检署考》。他引用二重证据法及出土的文物与文献资料相印证,据此使学术界对西北地理、交通、人遂、官制、戍边等汉代的典章制度,有了明晰地认识。这是王国维在《生霸死霸考》之后的又一篇学术力作。
居延汉简的出土从根本上讲,补充了西汉到东汉只有碑刻而无墨迹的几千年的迷障,填补了书法史上的一段空白。它要比写经早,内容也更丰富,各种书体演变的轨迹也呈现出多样化。这对中国书法史是一个补充。
敦煌藏经洞的变文,写经大部分除了经文以外有一部分是变文。写经当然是出自于职业抄经手,这个中间不排除敦煌本土培养出来的职业抄经手和书法家。因为我们看到敦煌汉简出土的写经里,一些比较生疏的笔划,严格讲是学生写的,而且风格不稳定,笔势的意态比较多样化。
这些抄经手抄的经书有粗有精,但是从唐代写经基本上来讲,就是以后影响了钟少京这个水平,我们看到钟少京写的小楷如“灵飞经”墨迹47行,跟敦煌藏经洞出来的写经风格大似,大概就是差不多一样的笔迹,多种风格并不鲜见。其中由魏转唐的痕迹很深刻,当然这个变文是由韵文与散文合组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源自于印度。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作为一种弘扬佛法的重要工具,所谓的变者,就是变相的简称。唐代的张彦远大家都知道,他是《历代名画记》的作者,对壁画的变曾经有过详细的解释。吴道子以善绘地狱变而知名唐代画坛。敦煌壁画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经变图,或者叫西方净土变,变中又分门别类地描写一个完整的宗教故事。这就使我联想起刘正成先生的小说《地狱变相图》,他对变是有一定研究的。
多年以后的今天,从本世纪2002年开始,著名的书法家刘正成先生几乎每年往返于甘肃,考察10次。他撰写的《甘肃古代文明与书法》就代表了这一个时期的思考,他把甘肃古代文明作为他学术的又一次升华,一种学术担当。他为什么选择甘肃呢?以他的学术视野,这绝不是兴之所至的书法创作,而是一次认真的、长时间的考察和案头工作的结合。是文化使然。
陈寅恪先生有一段评论,刘老师的乡贤,张大千先生临摹敦煌壁画陈寅恪写的序言,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看看这段序言,我们来移赠给刘正成先生到西北的这次“陇上鸿泥”书法展开一代新风,这个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陈寅恪说,“敦煌学,今日文化学术研究之主流也。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画,介绍于世人,得以窥见此国宝之一斑,其成绩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范围。何况其天才特具,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别辟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事,更无论矣。这是学术界所谓之预流,陈寅恪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他说当一个学者能够预见到这一领域里面,能够给学术界带来新生命的时候,这种学派叫预流,预先知道这种流派,这叫预流。
刘正成先生“陇上鸿泥”这个展览,我认为他印证了这个预流。可能五百年,也可能一百年以后,刘正成先生留在书史上浓墨重彩的这一段笔墨姻缘,在甘肃要驻足一下。“万里征人驻马蹄”,在这个地方你要驻一驻。所以这一段话移赠刘正成先生的甘肃古代文明与书法,一点不为过也。著名的学者李学勤先生也指出,中国历史文化早期一系列问题的核心谜团恐怕都要在甘肃历史文化中寻求答案。
在这样的文化鼓励下,刘正成先生从2000年开始就首选了甘肃。这期间他应韩国书法代表团邀,沿河西走廊考察了简牍与写经,从出土实物上近距离地观察了汉代的墨迹。流沙坠简、居延汉简以及出土于武威的仪礼简,促成了中韩文化交流的签字仪式,得到了甘肃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当时的马西林先生也出席了这个签字仪式,并会见了韩国的书法代表团。
刘正成先生用他博学多能的治学功底,以宏观的学术眼界为甘肃古代文明勾画了三个区域。按儒释道地域形成,即天水陇南伏羲与儒家文化区域,包括礼县、成县、徽县这个地方。第二点,以平凉陇东黄帝与道教文化区。第三点,以河西敦煌汉简写经与佛教文化,这是第三个文化区。他的这个划分,严格意义上讲,在以前的书法史上,在以前的甘肃人写的书法史,或甘肃写的通史上还没有提到过。所以我觉得这从学术上来讲,刘正成先生这一点言前人所未言,开辟鸿曚,真是有一种预流的感觉。基本上构成了甘肃历史文化大概的端倪。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地区考古发展迅速,不断增多的出土文物显示,中国考古文化不只一个系统,而且各自独立发展又互相影响。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中心之一。在先秦文明中,彩陶文化、伏羲文化和周秦早期文化是高度发达的甘肃的先秦的代表。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甘肃彩陶工艺,处于一种巅峰的水平,在时代上要更早与仰韶文化。
伏羲自古相传为三皇之首,单独将其列为第一等上上圣人,是十三位之首,列炎帝、神农、黄帝、轩辕之前。天水是伏羲氏发祥的中心区,明朝在天水正式设立太昊伏羲庙。大地湾遗址长达三千年的文化积淀,为伏羲诞生于甘肃之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刘正成先生考据史料、查看实地、实物,从他多年的甘肃书法之旅中梳理出三条脉络,的确具有学人考量,以及学术的前瞻性。甘肃的书法源远流长,成绩就是今天的秦安和静宁一带。伏羲氏画八卦启蒙文字,这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也有解释。张骞西使,天马东来,汉武帝开通了西域的孔道,商旅往返,驼队属连,阳关下交会着各类文书。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已经有了记事刻划符号,据推测这已是八千多年前鲜明的文字的起始。早于西安半坡,也早于出土于平凉泾河上游的陇山北阴金属器皿的铸契文字,也早是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文物。
刘正成先生在考察礼县、秦早期文化梳理出一个完整的文化形貌,周秦王朝是中华礼制完善的成熟时期。周秦文明分别发端于甘肃的陇东和陇南,甘肃陇东出土了大量商代青铜器,是探索陇东古商国与商文化的关系和交流的重要线索。陇南天水繁衍生息,聚积力量,创造了辉煌的秦文明。出土于天水放马滩的秦简,还有秦早期的六国文字遗意。
陇南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这个圆顶山,先秦贵族的墓葬遗址就出土了“秦公作鼎”有这样一个铭文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大量的青铜器出土,极大地推进了周人和秦人的崛起,创造了秦人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及其与西方交流的认识。
刘正成先生在平凉、陇东考察道教文化,指出崆峒山属道教广成子问道处,地域上来讲,这是六盘山这一脉,是中国道教发源的地方。所以鲁迅讲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崆峒问道的重要性比泰山、黄山内涵更为丰富。黄帝问道结束了广成子自然无为治国的道家理念,这是原始的部落宗教邦国理念,原始宗教属于哲学意义时期,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故事发生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大地湾文化的晚期,由此可以说,黄帝是结束此前数千年的中国原始宗教历史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问道于广成子的哲学观念从而升华出中国本土的宗教,就是道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