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0|回复: 0

关于印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7 12: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章是取信于人的重要证明。印章分为书画家本人所用印章和收藏家所钤收藏印章两种。书画家本人在作品上钤印,是随着名款的被普遍使用而渐渐普及起来的。书画家在完成作品后,除了签名外还要加钤印章,以表示是自己所作。这种情况大约始于五代的李煜时。米芾《画史》记述:“‘锦锋白莲居士’,又称‘钟锋隐者’,皆重光画自题号,意是钟山隐居耳。每自画,必自题曰‘钟隐’,上著‘内殿图书之印’及押用‘内合同集贤院’黑印,有此印者,是典于文房物也。”
  由于印章质地比较坚固,一方印章可以使用若干年,甚至可能使用一生,因此,用印章来辩真伪,是有相当根据。但是,因为印章坚固耐久,书画家死后,印章可能依然存在,后人便可利用这些印章去作伪,因此,搞鉴定工作不能专靠印章,只能把它当作一项辅助手段。各个时代的印章有各个时代的特性。而这一特性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诸方面分辨出。
  北宋的书画作品上,钤盖书画家本人印章的很少,大多数书画家在作品上不钤盖本人的印章。宋代的印章以铜、玉居多,少数是用其他的材质。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的末年出现了极少数的油印),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颜色淡而薄(油印因有油质,字口较蜜印和水印清晰),但它们钤盖在书画上全都显得厚薄不均。如宋代徽宗的书画印章“御书”长方大印,与明清时期的印色不同,印色较红而厚,是蜜印。宋代扬无咎《四梅图》卷中的“逃禅”、“扬无咎”印的颜色淡而薄,是水印。
  元代印章的篆文、刻法都有所变化,出现了圆朱文印。印色大都采用油印或水印,质料有象牙、玉、铜、木等。元代高克恭《秋山暮霭图》卷,虞集的题跋在画的本幅上,虞集印的周围边框很整齐,他的印章的材质肯定是象牙的。因为印章的材质、印色不同钤盖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元代以后画家们不仅在书画作品上署款、钤印,还有题跋,所用印章也由一方发展到同时使用多方。
  自元代王冕开始用石料刻印以后,采用石料刻印的人越来越多。明代早期,各种石料的印章已相当普遍,篆文的刻法也有新的变化,篆文的每个字的停笔处,都比原笔画略粗一点,俗称“锤头式”。宋代、元代的印章就没有这种形式的篆文,到了明中、晚期,这种风格样式的篆文印章便消失了。
  明代初期 ,一般书画家多采用油印,虽然是红色的,但显得较淡,并略呈黄色。与元代的印色有所不同,明初的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用的印色比较红,与一般人的印色不同。这时有些书画家的印章比较多,篆文的刻法又不同,如沈周的《卧游图》册中的画牛的那一开上的两方“启南”二字朱文印,字的大小是一样的,但却不是同一方印。因此对书画鉴定的工作带来了困难。
  明代中后期,文彭治印很著名,后人称之为“文派”。文派发展了印章的文字、刻法,字文比较清楚,有的还刻上了边款,这在篆刻史上是一个新的发展和创造。这时的印章多以石质为主,但也出现了水晶、玛瑙等名贵材质。这一时期的印色的大多是油制的,颜色有浓淡之分。但也有书画家使用水印,水印色淡不均,且字口模糊。油印虽然也有浓淡之分,但字口比较清楚。
  明代后期至清代早期,书画家所用的印章篆文变化不大,但印章的形状、字体字形都有多样化的趋势。有的书画家早中晚期的印章更换很多,但有的书画家的印章变化很少,喜用的印章比较固定。如恽寿平的“恽正叔”白文方印,下边处有向里凹的痕迹,在他的不同时期的几件绘画作品中,都钤盖着这方印。
  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种规格,出现了如:丁敬的浙派,邓石如的邓派等各种流派。这些派别大多以《说文解字》为主体,刻印的人相当多,而且也类似文彭的样式在印章的侧面刻上下款。这时多以石料为刻印的首选质料。印色大多为油质,水印不见使用了。还有少数的蓝色印,是专门应用在丧事中的。
  另外,在画传中有些著名的书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或者有些不知名的书画家,由于作品的数量少,无法对印章进行分析研究。这时,我们就应该根据各条件首先确定它的时代气息,然后,再看印章的时代气息与其他各方面的时代气息是否一致,如有矛盾,我们便可以进行具体的研究。假如那件作品是宋人名款,但印章却是清代的风格时,就需要仔细的分析:印章是后来钤盖上的呢?还是书画本身就是假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7-1 00:51 , Processed in 0.1449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