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正成师书法展随感 王子庸 按计划,和于明诠先生、汪海权先生2011.6.17午后启程赴京。 住西直门宾馆,大气,干净。 照例,夜半海权先生他们又相约出去喝酒。照例,我在外还是睡不好。 第二日一早,和海权先生去荣宝斋帮老师布置展厅。 没想到作品那么多,两个展厅都满满的。很想一睹为快。可是没时间。布置开幕式现场。大家都紧张而忙碌。 马世晓先生夫妇老早就来了,在展厅里仔细地看。 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还没到开幕时间,展厅外已挤得水泄不通。 现在的书画展,大家普遍已经没感觉了。这次,却气氛特别,感觉大家似乎都有一种神秘的期待和兴奋。旁边有人说:“怎么有当年中青展的感觉啊?!” 正成师不知何时到了,不停有人上去和他招呼,老师此时有分身术就好了。 令人尊敬的郭子绪老师到。记得正成师《我与书法二十年》提到当年中青展评委间的相互学习切磋,那时大家很关注郭先生的写字方法。我于是抓住机会注意看郭老如何签名。 王镛先生到。我说:“考您博士您不要,我考上文艺学的了。”“不是不要。前两年学校改了研究方向了嘛。你考的谁的?”“杨守森老师的。”想起成绩刚出来时,给正成师发短信汇报,老师回信:“央美重技术不重思想,培养不了真正的博士和学者。” 开幕式在中间的四合院。好容易挤进去。 前几天北京下雨,次日大日头。嘉宾皆有定力。谢云老先生有点受不了,起身去檐下,林岫女士马上去搀扶,陈洪武先生也从一边跑过去照顾。 韩国李敦兴先生致辞,日本高木圣雨先生代表樽本树村先生致辞。 来了好多国外朋友。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好像都有人来。 我对朋友说,这是国际性的展览。 轮到陈洪武先生致辞。我好奇官方讲些啥,侧耳听。 陈先生讲得声情并茂,言辞语调皆富激情。通篇对正成师的贡献和成就高度评价,让我意外又兴奋。 台湾傅申先生给正成师颁发书法学术奖及奖金。 最后老师致辞:“……我很有说话的能力,今天却有些语无伦次了。”林岫女士做鬼脸样的开心地笑。 看展览。 没想到作品那么丰富。没想到巨幛如此之巨。 最喜欢大字楷书心经,巨幅草书对联,大字狂草横幅,小字手札。 得闲与老师在巨幅心经前合影,老师:“我这心经写得怎样?” 老师接受央视采访。 午饭后,参加老师的研讨会。 没想到是在国子监开。国子监啥地方啊…… 周韶华老先生很动情: “我早就希望听到中国书协对他这样的评价了!” 马世晓先生也说,这评价晚了点,这是正成应得的。 有人说:至此,中国书协已不得不这样说了。 研讨会后,与老师同车去宾馆。我当然也是有些庸俗的兴奋,又谈及此,老师道: “大家从他们的角度看,觉得高兴,也可以理解。我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到我在研讨会上说的‘泥龟梦蝶’了吗:是做一只在泥水中爬行的龟,还是被钉在墙上供人瞻仰,哪一个更快乐?我其实很快乐。” 当晚,谈及此,李廷华先生也很兴奋。旁边的张铁林先生反问他:“你觉得被书协收编很高兴吗?”张先生不愧真知刘师者。老师一旁笑而不语。 张铁林先生曾说:“对于那些人,刘老师却能不放在心上,好像没事发生一样。”于明诠先生也这样说。我就不解:“怎么回事?——看来大家和一般人就是不一样哈。刘老师有‘异秉’?!”明诠先生:“有异秉!” 研讨会上,最感人的一幕是曹宝麟先生的发言。曹先生说,要守住文人的道德底线(这是对他自己,更是对那些宵小说的)。今天,我又追随正成来了。我和正成已经订交,这将是一辈子的交情。 彻腹的感动。让我一下子对曹老师肃然起敬。海权先生也不住感叹。 当晚,我和曹老师说起他网上批刘炳森、范曾,曹老师说:“他们就该骂。”说到下午的发言,曹老师说:“憋了十年了,早就想说了。再不说没机会了。” 西直门宾馆晚宴。上好的五粮液,海权先生高兴。 席间,魏明伦先生拿朱清时院士给他抄的心经让诸位名家题字。 李廷华先生说:“我跟我女儿从小就像兄妹俩一样。”旁边的女儿:“你别乱说。”李先生:“现在她比我世故了。” 晚上接着搜狐文化客厅的多学科对话:正成师,正火着的朱清时校长,魏明伦先生,曹宝麟先生,张铁林先生。主持:李廷华先生。感叹,老师哪来那么多精力啊?! 朱校长讲禅定。由定生慧。循业发见。真门道!书法界怎么就不懂呢? 明显,他满腹愁绪。南科大学生是否高考风波,香港科技大他原先团队中人又公开批评他,最困难的时候。可敬的先生! 第二日,按计划,我们同行三人去故宫武英殿看馆藏书画。《张好好》一般,太露。弘仁拟倪迂最佳,清凉高蹈。 看完即出故宫。这几年故宫怎么这样了:人多得可怖,一点心情都没了。都是观景的。 去首博是来不及了。国博吧。一问,得排队四十分钟,算了吧。 老师作品集重得很,三本提在手上,差点累趴下。 都说,集子上印的不如展厅原作好。好东西都这样。 回来忙着发帖,整整五十页。 当晚,沃兴华老师来电。 “沃老师——” “子庸,你还在北京吗?” “我回济南了。” “我网上看了你发的刘老师展览的帖子……” “……我给刘老师写了篇小文。” “我看了。” “刘老师05、07年就提到:‘重视文字的造型是当代中国书法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的弱点’……” “我就是看了那两段话给你打电话。” “您怎样看?” “我看到心里一动。” “那您写篇文章吧。或者直接和刘老师来个对话——当代书坛两位顶尖高手华山论剑,我来和刘老师说。您和刘老师我感觉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都是我最尊敬的人。” “哈哈,我再好好想想。我感觉你也是倾向刘老师观点的吧。你以前对我说过不要再写技法方面的书了……” 沃老师纯粹啊。没在北京见到他是一憾。 书法在线看到张培元先生文《感谢刘正成》,第一次,有人公开称正成师为“大师”了。我跟帖: “大师”,终于有人说出来啦! 没错,相信您的眼睛。就是大师! 如果当代书法界有大师的话,那只能是刘正成老师 ——您如果与刘正成老师近距离深入接触过,您再比比有些“名家”,就会相信此言不虚 我们往往有不自觉的厚古薄今情结,以为大师只能是古人。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大师的 珍惜吧,珍惜 珍惜和敬畏 “可能的话,最好能做录音。现在还有机会和时间,但如果不珍惜的话,以后只能后悔。”贾方舟也这样说过朱新建身边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子庸发福了。 闻山 发表于 2011-6-23 09:41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
GMT+8, 2025-2-20 06:08 , Processed in 0.4056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