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果儿

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船出海

品牌影响着人们对消费或投资、投机行为的选择,这种选择又直接影响着艺术作品和艺术用品的价格和行情。传统艺术作品的行情近年在既得利益集团的掌控下直线飙升。

在政府信息不公开的前提下,社务委员会发布的信息被媒体追捧,把那些政府官员、商人吹捧成了“救星”。绘声绘色地描绘西泠昔日和今日的天壤之别。人们陶醉在体制改革结出的“硕果”中,几乎没有人去总结一下西泠印社过去衰败的原因,西泠印社中人几乎个个名利双收,为什么会不交会费?赵朴初社长为何任职十年从未到过西泠?也没有人去对照各种法规,了解西泠印社发展如此迅猛的“玄机”。

许多人在强调对民族艺术和社团遗址、文物的保护,但没有去探究用什么方式来保护它,那是党政府的事,他们在支撑传统文化。

去年,“西泠入协”事件,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后来又逐步平息,难道不入协西泠就没有问题了?不,是问题被包裹得更严了。

西泠为什么要“入协”?我认为是特殊利益集团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想利用书协建立的各地的分会的网络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是为了“借船出海”。使西泠印社注册的200多种商标的商品以加盟连锁的方式迅速普及全国。使有“百年名社”之称的商标的利用率提高,并衍生出更多的二级公司和代理商。

政府的“强势介入”,使一个已经黯然的招牌重放了光彩,使民间社团成为了一枚商标,成为“城市的金名片”。

很多人也许没有怀疑过官僚们此举的真正用意。

商标如果贴在商品上是死的,它自己不会传播。只有贴在名人和头面人物的身上才会“走出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名人走它也走。

如果西泠印社加入书协,就可以将这种模式从“地方粮票”换成了“全国粮票”。那么,这种垄断就不仅仅在地方,而是书协的力量所能到达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个行业的巨无霸。

由此看来,特殊利益集团不但占据了“鸟巢”,还占据了整个环境,占据了天然和公共资源。不但垄断了鸟的生存空间,还垄断了鸟吃的食、水,以及阳光和空气。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气无力

西泠印社是中华民族无价的财富,不是地方政府赚钱工具,不应作为文化产业去经营。当今,发达国家将高科技产品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我们难道要把祖宗背在身上去展示我们的灿烂文化和发展潜力吗?


西泠印社能作为商品商标用于经营是有关部门审核不严,有关腐败官员搞权钱交易,是权力在寻租的结果。

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对社会团体的活动范围重新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商标名称进行严格核查,对不法的行为予以严惩。有关部门默认这种侵权,就是在使损害弱势民众利益的行为合法化。

“西泠入协”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为了解决一个难题。

西泠印社是企业还是社会团体?如果是企业那么这块金字招牌就是一个商标、一块木板,没有人脉,就好比一块没有棋子的棋盘,就没有巨大商业价值。如果是一个学术性的社会团体,那么,在国法和家法面前,他们就不能利用这块招牌经商。怎么办?
西泠印社这个社团存在也不行,不存在也不行?西泠印社的社员总有一天回明白其中的道理,会去依法主张自己的权利。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变成植物人,使它没有法人地位,成为一个经营的“活招牌”。

西泠印社是独立法人的全国性社会团体,而中国文联免予登记的“人民团体”,没有法人地位。书协是文联的团体会员,也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如果西泠印社成为了书协的团体会员,那么,他们将会失去法人的地位,失去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它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也没有资格去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

此举可以使“西泠印社”中那些“精英”有气(雅气、名气),但没有去主张自己的资格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平等条约

西泠印社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泠入协是基于自身长期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扩大专业空间和社会影响空间,进一步把西泠印社的品牌做大做强。”


看到上面的话,我发现西泠印社的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这是一个贪婪的梦。文化产业的开发可能和其他产业的开发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如房地产开发商可谓臭名昭著,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经济秩序。房地产出现一系列问题涉及到民生和国安。西泠印社在产业的开发过程中是否也存在某些问题,由于监管不力、盲目扩张直接影响艺术的健康发展。
从《西泠印社第二屆國際藝術節征稿啟事》
http://big5.sc001.com.cn/book.sc001.com.cn/xw_128.htm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显失公平的霸王条款:

七、評審:由西泠印社組織專家對所有來稿進行初評和定評。

八、投稿:......每件作品交參評費30元人民幣(海外10美元),未收到參評費的作品不予評選。限于人力,來稿一律不退。

九、其他:2、參展作品無論獲獎、入展、入選與否,出版權、所有權歸承辦單位。投寄作品即視為同意遵守本征稿啟事各條款。

评审没有明确的标准,人员有他们指定,每件作品都要交参评费,作品不退,無論獲獎、入展、入選與否,出版權、所有權歸承辦單位。这些条款比房地产买卖合同中开发商霸王条款还要苛刻,参赛者几乎没有平等权利。

西泠以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的名义,利用承办单位處于強勢地位,採用霸王合同等種種不法手段,對参赛者實施侵權,参赛者在這一慣例中毫無疑問處于弱勢,好比“啞巴吃黃蓮”。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宗二子

根据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到。西泠印社是隶属杭州市委和正局级机关,归口杭州市宣传部管理的民间艺术团体。中国书协是中宣部领导下中国文联的团体会员。

前者归地方领导,是民间性质。好比“庶子”。后者由中宣传部直接领导,好比“世子”。是在党直接的领导下的“人民团体”。

这两个团体好比两条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巨龙”。都有腾云驾雾的本领。西泠是“庶出”好比“青龙”,书协是“嫡出”(正妻所生)好比“金龙”。“入协”就是给“有君主血统,但属于庶出的平民封以“金身”。

所以,西泠入不入协,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两个团体早已一脉相承。是一个老子生的两个儿子。

去年很多人都在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多讨论。但都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如果了解了这层关系,许多争论就没有必要。这个问题决不是陈振濂和张海的问题,而是国家政治体制和艺术管理体制的问题,是与每一个书法平民休戚相关的问题。总之,是别人的问题,也是我们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首歌

官僚们唱着“同一首歌”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名利”。没有消费地方政府救可以理直气壮地出手“救”。

这种虚幻的泡沫吞噬了无数艺术平民和纳税人血汗钱。

他们甚至还可以谴责那些对名家作品的提出异议的艺术平民,你们没有受过教育?这是艺术你们懂吗?甚至可以像有些地方政府为房地产开发商托市一样声称“买房就是爱国”。
实际上,这是将自己的贪婪、错误和无知隐藏在“爱国主义”的面具后面,让民众去吞下那些“高估值”的文化产品,去吞下官商勾结在腐败的温床上产下苦果。

短期看,政府的“强势介入”会像“伟哥”一样,对艺术市场带来很大提振,但长期看,这是艺术品市场的基本面坏死的必然。

这种高估值,还有些个好处可能消费者是无法理解的,那就是可以使账面好看,政绩好看,可以更多政府的拨款、企业的赞助、吸引民间资本、争取到银行贷款.......可以通过鼓励消费来慢慢消化他们制造的泡沫。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7: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泠精神

人们称西泠印社是中国艺术的“精英社团”,“西泠印社中人”是当代艺术的“精英”。但他们具备“精英”的素质吗?


1、他们尽会员义务,交会费了吗?

2、有社会的责任感吗?将所学的知识反哺社会了吗?纳税了吗?

3、有团队精神吗?有自己的精神领袖吗?

4、知道自己的合法的权利,并且去积极维护了吗?

5、对执政者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了吗?

6、热爱、忠诚于自己的团体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7-20 11:04 , Processed in 1.06906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