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69|回复: 9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书法寻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5 16: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

                                    书 法 寻 路?

    寒江孤舟:什么是“书法”?我看到的说法实在不少。有书法就是汉字的书写法之说;也有的依据汉字起源的象性性和古典书论关于书法形象性的讨论,认为书法是“具象”;也有的依据文字的符号性和线条艺术的抽象性,认为书法是“抽象艺术”;也有的扩伸一下,认为书法则是“意象艺术”等等,似乎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说出一二,从而表述书法的概念。王羲之说:“夫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你看,这就更玄了,书法是这么一种玄妙的技艺,不是通人志士,你怎么真正学会它呢?
    江湖打狗人:如何学好书法,有人说应当从正确执笔始;有的说学书先用狼毫,有的说用羊毫;有的说应当先练楷书,从颜、柳始;有的说先学隶书,也有的说先学魏碑等等,真是有一百位老师,恐怕有一百种说法;有一百位书法家也有一百种学习方法;有一百位成功的书法家,也可说出100种学书的秘诀。你选择哪一种?你采用什么办法?要说,也真叫你无所适从。
    竹下村夫:这些问题很有意思,但要说起来,岂是这一下二下可说清楚、说明了的。古人今贤学书的秘诀和总结的经验该不该学?该学,也要学。但是,我总认为,也要强调的是,每个人应当努力找到有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学习的路径。
    寒江孤舟:去年,我翻阅《中国书法》杂志,登载了“兰亭奖”评委会主任的讲话。他认为:楷书落款或小注必须用楷书,一体到底,这是一个规矩。否则,就是不懂书法之“规矩”了。你说,如要参加“兰亭”书法展,你敢越此雷池一步,岂不倒霉?
    石竹山人:如果学书如此条条框框这么多,这书法就真成问题了。一楷到底,你喜欢,认为好,本无可厚非,谁也没办法。但换换体,用行书落款或小注,为什么就不行,就犯了“规矩”?!你可以这么表现,我为什么就不可以那么表现?这古人论书,今人论书,百家百言,千人千论,见仁见智,都很自然;奇谈怪论,也并不可怕。但是这与权力结合,强迫人们要接受,这就危险了。而我们面对的恰恰就是如此可怕的局面。
    竹下村夫:古人论书讲“兵无常阵,字无定形,“书无定则”。苏东坡也讲“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灿漫是吾师”;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你看,强调了“以无法为法”,以“天真信手”为师。如果是有一个“模式”,强调这种那种“规矩”不可愈;特别是权力把它引入诸如“国展”评选中,这种“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书法艺术的阉割、贻害太大。

   石竹山人:那古人也不是说:“书者,抒也,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书者,心之画也。”抒其胸襟,总不能出自一个模式吧?散其怀抱,也不能是一个方式吧?我心之画,彼心之画,总不能是一个图境吧?李泽厚讲,书法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游戏的艺术,这那有这么多的死规矩?有这么多规矩,这书法还能成其“艺术”?现在好象还有一个很宏亮的口号,叫做“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优秀”,应当倡导,很对的。但是,该如何“弘扬”呢?我倒认为,凡是“弘扬”声高的“优秀”传统,这本身就表明其危机重重,至少出现了“危机”。或者说,其生存和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你看我们一讲“弘扬”,比如“京剧”,看过来看过去,总是那几出,几十年不变,百年也少变,依靠几个“传人”去承袭,这还能够“弘扬”?我看,如此“弘扬”,尽管它是很美的东西,也不管我们如何高喊“弘扬”,也挽救不了其走向衰亡的结局。这“弘扬”不等同于复制。“挑花车”、“霸王别姬”,就那么几出戏,演来演去,传来传去,了无新意,只能江河日下。如此这般,我看再优秀的东西,也难“弘扬”。对大家来讲,最多只是哀叹,正如余秋雨所说的,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我们已经祭奠了中国无数美的东西、美的艺术;如多少优秀地方剧种,民间工艺等。这下一次,说不定会是“笔墨祭”。难道我们最多只是一些怀旧老人或传统遗老?!。就书法讲,言必称“颜”、“欧”书,像“柳”、“赵”;如此等等,我看多成了“古董”复制;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再好,也就是复制“古董”而已。一种艺术只能依据“承袭”,那么这种艺术肯定已经走到头了,也就是说,它正在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之路途了。而我们现行官办的大一统的书坛体制,靠权力支配陈旧的僵化的艺术观念,正加速着这一衰亡的过程。
    竹下村夫:没有创新,没有发展,必定走向衰亡。当然,我们强调创新与发展,并不是否定古人今贤学书经验和好的方法,也不是否认学书方法对于提高书艺的积极意义。我们在此强调学习书法中,应努力找到或悟到自己的学书方法。书法的表现形式,以最能体现自己艺术个性和意趣为上,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也没有必要为了迎合什么而扼杀自己的个性和表现力。努力达到这个境界,我想,只要热爱艺术,增强自信心,多读书求学,注重眼、手、心三到,就定能有所成就。在这里,想多说一下“眼”。这眼,是指艺术眼光,独具的审美眼光,异常的观察力。自己所看到的比别人清楚、独到。同时,“观千剑始能识器”。觉察能力高,视觉敏锐,对事物的感受与联想力强,就更容易、更清楚、更准确地把所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如比加索所说“当我吃一个蕃茄时,所看到的和大家一样;而当我要画一个蕃茄时,我眼中的蕃茄已经截然不同”。
    寒江孤舟:这“书法”不应当仅仅成为一种民族的遗产,更希望它始终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艺术之花。
    竹下村夫:中国书法之所以成其为艺术,书法所以不同于写字,这书法个性的张扬和自家面目的塑造注定了它本身并不是循规蹈矩的。它须向人们展示勇气,对各种陈规的突破,以表明自己与众不同。
    石竹山人:我想,这里所说的书法不是“循规蹈距”的艺术,就是强调书法要发展、要创新,从本质上看,就绝不应当简单重复前人的写法和书法表现形式,而是要通过艺术家那种独具眼光对现有书法艺术形式的认识,以及对书法传统的冲破、挑战;通过不断的创造性劳动,把原来人们不能理解、不能认识或认为不重要的问题变得重要起来;把那些无法言说的东西表现出来;把那些“不入流”的东西变成学术的问题,“入流”起来、“流行”起来。就是要通过这些努力改变甚至颠覆整个社会现有的对诸多艺术问题和相关重要性联系的“陈规陈见”。挑战禁忌,突破边界,这应当是艺术家的重要使命。
    竹下村夫: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空前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社会中,不论你喜欢与否,也都正在发生一个空前的变化。这就是多元时代的到来,多元是不可抗拒的,阻挡不了的。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期,反映到艺术领域和艺术创作上,就必须有一个对传统的反思批判和冲击。可以说,现在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追求,更难是一个不变的模式。换一句话说,你可以有你的标准,我也可以有我的“一元”。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反映到作品上就应当有不同的风格,在这里,艺术观念是决定性因素。
    寒江孤舟:所以,我们不能总以自己的标准、自己喜好去要求别人,特别是去苛刻年青人。记得曹聚仁先生有一个著名观点,就是:我们以为青年人错的地方,很可能恰恰是对的。这是极具历史眼光的高论。
    石竹山人:我觉得一幅作品要感动人,书法的形式是一个大问题。吴冠中先生讲,你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你的情绪思想,这很重要。从整个现代艺术发展的方向来讲,也是综合运用的比较多,强调各取所需,打破原来的界限,运用各种手段来表现你的想法。应当努力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力丰富,使笔墨与自己的感受接近。应当肯定,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技巧”,如果学会了一种方法就如法炮制,闭着眼睛都能写象,到这种程度,我觉得要警惕了。技法再熟练、再精妙,如果看到的仅仅是用方法书法,那肯定不是好书家,其书法也难说有艺术生命力了。真正的书家必须用感情来书写,这是一个界限,没有感情的东西不会打动人。

   竹下村夫:古人说“外师造化”,还必须“中得心源”。艺术最重要的东西是主观表现的东西,离开了主观表现我觉得就不是艺术了。技法是学的,无论是学颜学欧学柳,可以很深入很精致,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观表现原则。即作品中的灵魂,作品中的主观精神,也就是你的艺术理想、你的艺术追求、你自己的艺术气质,这些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寒江孤舟:二年前,我曾读到过中央美院王为政先生的一篇文章《歧路风景》,读来颇有趣味,所以,印象也很深。记得他谈到,古今名家写字,执笔的方式千奇百怪,只要字写得好,其实怎样执笔是无所谓的,好比拿筷子吃饭,姿势怪些,若能夹得着菜吃,旁人又何用多议?至于写字该学哪一家,也不妨因乎自然,各人依性之所近,依审美直觉,找着喜欢学的碑帖,喜欢学的书家学便是,如坐上桌子,拿着筷子便夹,焉能听一桌人七嘴八舌争辩出什么菜最有喜欢之后才动筷子?”“这样今不会走岔路呢?”“会的”,那“如何是好?”这又怕什么?岔路上也有风景。而且,写字做学问,用功就不会白费,即已开步走,还愁不长气力吗?
    江湖打狗人:“岔路上也有风景”,应当说,这不仅是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其实,也闪耀着哲理的光彩。
    寒江孤舟:王为政先生还特别讲到当代中国画大师如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林风眠、吴冠中等等,都是从西洋画入手的,难道他们都走了“岔路”吗?鲁迅由学医出身而成为伟大的作家;黑泽民是由学画入门而成为杰出的电影艺术家。王为政并引用了其师的一句名言:“孵小鸡孵出鸭子也很好嘛”。这倒非常形象生动道出了一个艺术规律:顺手自然,因势利导,厚积薄发,水到汇成。
    竹下村夫:有道是,天下本无对与错,权且是将错就错。“真理”不也很多是“将错就错”的结果吗?探索者,就是意味着没有什么宽阔平坦的大道可走。吴冠中先生自称是“东寻西找”,张仃曾戏称自己为“毕加索加城遑庙”。路毕竟是人走出来的,“岔路”上风光无限,只要不停地走下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这崎岖山道上留下一串洒满汗水的脚印——那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江湖打狗人:讲了半天,这书法之路在那里呢?
    竹下村夫:书法没路,已往路,别人走通的路,自己不一定走得通;书法有路,努力朝着自己认知的艺术境界进行攀登,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寒江孤舟:就当今书坛看,现在以参加“国展”以跃龙门,“入会”以示资格。这有体制然,有传统文化然。但如此功利,或功利太强,于学于艺弊端重。
    石竹山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书法家,这艺术家本是一群失去家园的人,也可以说是一群寻找家园的人。世界存在权威,但是不应当,也不能存在于知识分子或艺术家权威。因为一旦被视权威,便是反知识,反艺术的了。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应当远离权贵、远离俗众,而永远处在流浪的途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艺术家本身就应当是美的终身的探寻者。
64_148.jpg
发表于 2003-8-6 22: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书法寻路

江湖有石竹,笑傲见思想。
发表于 2003-8-9 13: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书法寻路

现如今的年轻人,不参加国展,出路会将如何,可现在的书协评委也不一定公平,我等只有书写自娱自乐吗,似乎又有一些不甘心。
发表于 2003-8-9 21: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书法寻路

鞠躬!
发表于 2003-8-10 17: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书法寻路

寒江孤舟:去年,我翻阅《中国书法》杂志,登载了“兰亭奖”评委会主任的讲话。他认为:楷书落款或小注必须用楷书,一体到底,这是一个规矩。否则,就是不懂书法之“规矩”了。
那么王羲之再世,也不可能上“兰亭”奖。
发表于 2003-8-12 08: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书法寻路

  我也翻了一下<中国书洁>,是去年九期十二页上.
  要是王羲之参加兰亭比赛,那也肯定获不了奖,因为“规矩”如此多,评委水平有这么高,评选中的奥秘又不懂,非气死王羲之他老人家不可!
  好在王羲之的书法不是评委们评的,他的书圣之名也不是这些评委封的。
发表于 2003-8-13 2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书法寻路

下面引用由落叶飞花2003/08/10 05:02pm 发表的内容:
寒江孤舟:去年,我翻阅《中国书法》杂志,登载了“兰亭奖”评委会主任的讲话。他认为:楷书落款或小注必须用楷书,一体到底,这是一个规矩。否则,就是不懂书法之“规矩”了。
那么王羲之再世,也不可能上“兰 ...
我当时看后深感诧异,已过了2000年,还有这样迂腐的书协领导,难道几十年探索被大家公认的题款方式说不对就不对吗?整个狗屁不通的混帐话。
发表于 2003-8-23 12: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书法寻路

楷书一体到底是在印书而不是书法,主任如此水平只好叹息一声.......
发表于 2003-9-6 21: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书法寻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只是建议不要学今人的书法,否则在书展上一看会以为是该今人作为评委参展的,甚至会以为是该今人将败笔之作拿出来唬人。
发表于 2003-9-13 20: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代书坛话题之五——书法寻路

艺术当然离不了创造,,但书法艺术真的要寻路吗,那路又在何方?
经济社会里,通讯日益先进,“书”和“写”作用已不古时,那书法艺术就真的只是自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2-22 23:58 , Processed in 0.3266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