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77|回复: 0

[原创]疲惫而孤独的旅人---记郭连贻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2 18: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疲惫而孤独的旅人
——著名书法家郭连贻先生印象
            
  
  “再没有比讲述河水的气息和田野的岑寂更困难的事了。”每当读到这个评述俄罗斯文学的句子,我的心灵就为之感动,我的魂魄就为之震颤,这时,总有一个清癯瘦弱的身影倔强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竭力地聆听着那气息,捕捉着那岑寂,努力地寻找着两代人之间那种深遂的历史传递,寻觅着那美妙的岑寂中私语着的存在的真谛。
  有幸陪山东大学孔教授造访郭连贻先生,时先生正家贫如洗,在果园守园蓐草为生。教授与之握手畅叙后,为其处境之艰而慨叹,先生却坦然道:“贫者士之宜,有什么难堪!”一语道尽千古实情,读书人只要坐拥书城(仅管对先生已是奢侈至极),读书为乐,尽享贤达精神,蓐草看园又何羞之有?更可敬者,先生敢在阔人面前谈笑自若,毫不自卑,表现了中国“士人”的强项铁骨及内里孤高清竣的人文精神。
  然而,豆棚瓜架下的那一曲《二泉映月》,却分明流出了先生内心的疲惫和孤独。
  敏锐的人必然孤独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书法是一种依附于社会地位而生长的准贵族文化。作品的评价、研究、传播,对于一个既与孔方兄无缘,又未与权位结亲的农民来讲,绝对是一种奢望。然而,要与万物达成交流,就需要破除自我的排它性,增大心胸的涵容性。先生深知,个体力量向社会的挑战,只能通过艺术的孤独甬道。杰出或者平庸,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他必须拄着不死不灭的灵魂走过去!
  先生曾在丧母失父后的悲痛的山路上走过了他的少年时代,曾在弃家谋食的崎岖的江南路上走过了他的青年时代,曾在从军报国、广阔而壮烈的路上走过了壮年,又背着沉重的政治行李步入了老年……历经了无数自然和非自然的风风雨雨,六十六岁的他早已把喜怒哀乐冲动压抑功名利禄当成了牵累生命的包袱而厌弃,他轻装信步,走进了红瓦绿竹、稚子黄犬的漏月轩,回到了藤老梅新、竹疏影密的田园农舍之中。他因真实地回归而渐近真实的平静,他也因平静而孤独,这种孤独是面对千奇百怪的世界而灵魂独持、高标洁身的真正意义上的孤独。
  先生国学功底深厚,涉猎广杂,经史子集,稗官野史,小说笔记,乃至佛藏道书,方志舆地,无不采择。青年时干过军旅编辑,曾有大量诗文见诸报章杂志,近年又致力地方文化的整饬,编纂过《邹平县志》,校刊过《邹平历代诗词选》。先生谈艺说文,活而不空,融而不玄,他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判,着重于对艺术审美的真正把握。若不是为了那个不说也能明白的“历史问题”,先生也许会在文学界有所造就,这或者是人生对他人生观开了个玩笑,使他的文学兴致仅仅拘役于鉴赏之中,蕴而不发。然而这学问上的造诣,却使得他那追求了半个多世纪的书法创作平添了浓郁的书卷气息。先生一生临碑习帖无以计数,师承众家而又不为所囿,率真孤傲和澹泊天然,交替撞击着他的灵魂,情致以书,悱恻缠绵中透出一股英迈凌厉之势,至晚年,随社会的历炼和自然的陶冶,先生的观念从功利至上的儒家文化渐趋于佛道的空灵自然,渐悟中体味到:任何艺术的最后境界,必然是从终点回到起点。对碑帖的研究也由赵、米、二王,转向北碑,也许是北碑的稚拙生涩唤起他心底对朴素美的膜拜,他把师承的目光投向了民间,投向了孩子,先生曾有《说书》二首,可见一斑。其一曰:篆耶隶耶全不是,颠耶狂耶似皆非,天真一片烂漫相,玉山自倒非人推。其二曰:课孙写字又学孙,若论天趣祖逊孙,八法谁是真诠者,苦煞皓首抱贴人。
  先生追求:“真相毕现”,将自己带入自然后再将“我”物化。他常说,人写字,字写人,书法通过人而呈现,而歌哭 ,人在感知书法之美时,书法也以其自身的力量震撼你,塑造你,使你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奇特境界。
  走进先生的书法天地,你会惊鄂地发现——那是一片初春的草地,它一碧万顷,生机盎然,当微风吹过,你便可在这新绿的起伏中,感受到自然的脉膊和造化的威力。
  作为一介田园耕夫,先生足不出巷而神游四海,结下了无数文朋艺友,慕名来访或鸿雁传书者,有名播海内的书法大家,也有才华四溢的文坛新秀。进得翠竹园者,无论名气多大,一律薄酒小菜,执农家礼遇待之,入得漏月轩者,无论地位多高,多是说文解字,以文人风气融之。先生心气很高,但待人温厚,是非爱憎之外,从不恃才傲物,拣佛烧香。他的书作大多流于民间,在此起彼伏的各类比赛中,绝无先生书作,对肉麻互棒的研讨会或货真价实的骗钱交流会请柬,先生眼皮也不抬一下。偶有书作被名家发现,总会溅起一片惊叹,学者书人蒋维崧,中国书协权希军,书坛大家孙伯翔等诸多名流,对先生的心志、学问、书艺评价极高,并多次为之呼号,省书协,县政协也多次举荐绍介,先生一一逊谢。他热衷的是飞笔走龙蛇,潜神娱聪明,或者干脆来一个“书遁”,在千古的文章里抛泪洒血豪情暗寄,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他的这种追求。像一条静穆的河流,不管青山两岸,田野四围,也不管城廓嵯峨,村庄冷落,只是不舍昼夜,岑寂地向前流去,带着久远的疲惫和深深的孤独。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6 06:26 , Processed in 0.3006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