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钱江五月 于 2018-8-30 10:08 编辑
情感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如何融入和运用 施政明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真诚表达。是艺术家生活实践感受在艺术创作中的转化呈现。中国书法一直以来虽然也强调书法家情感的运用和表达,但在实际书法创作中,创作者书法情感的运用和表达往往是矛盾和错位的:情感满腔激昂,笔画线条呈现的却是轻风拂枊,书写内容是枊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或是心情平和气舒,笔画线条呈现的却是粗重厚浓,书写内容是朱庭玉的《天净沙·秋》等等。这种书法创作情感与笔画线条、书写内容的矛盾和错位在当代中国书法很普遍,这也是中国书法发展至今的一大遗憾。 艺术情感表达的需求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动力,是表现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当代中国书法的艺术创作的动力往往来自记事、应酬、闲暇信手拈来等等,更多的是抄写诗词文赋,名言语录等,像颜真卿那样真情流露写《祭侄稿》的很少,所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动力已经偏移,书法笔画紧扣主题内容的情感创作渐行渐远。笔者认为,书法从艺术性来说应该重视情感的融入,只有这样,书法才是创作者真诚情感的表现。 那么,我们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如何融入和运用情感呢? 首先,书法创作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书风。中国书法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了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以及清峻、豪爽、遒劲、典雅、飘逸、雄浑、古朴、旷达、超逸、清淡、恬淡、平淡、淡雅、含蓄、自然、清远、恬静、空灵等书法风格,自己学习谁的书法,属于哪一类书风,这种书风的情感基调是什么,都要了解清楚。比如,学习了王羲之《兰亭序》,那基本上属于清峻的书法风格,书法情感基调欢快平和;如果学习了颜真卿《祭侄稿》,那基本上属于浑厚的书法风格,书法情感基调激愤悲痛;如果学习了苏轼《黄州寒食帖》,那基本上属于浑朴的书法风格,书法情感基调苍凉惆怅,等等。 其次,书法创作者一定要懂得情感在章法布局上的融入和运用。王羲之《兰亭序》通过上下字之间的大小错落、穿插、宇间距的疏密变化等要素的运用、使行气流畅,字字成趣。行与行也讲究疏密的空间对比,前四行间距疏松,从第四行到第十六行稍紧,从十六行到二十八行较为紧密,这种空间节奏的变化,也反映出作者在创作时的心理变化的状态。颜真卿《祭侄稿》虽然书写时没有考虑章法、布局等外在形式,他只是带着沉重而压抑的情感,直抒胸臆,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墨的浓淡与干湿灵活运用,使作品有了大的跳跃性,修改之处的纵横涂抹,正好形成强烈的墨色对比和跌宕节奏,从而形成了顿挫纵横,一泻千里,自然而然的章法布局,给人的视觉冲击更强。苏轼《黄州寒食帖》字形欹正参错,或大或小;结构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布白时疏能走马,时又密不通风,形成强烈的节奏韵味,反映了他的感情起伏波动,或冷如死灰,或悲情愤慨,这正是当时苏轼感情的生动流露。从“自我来黄州”起到“病起头已白”,特别是前三行,结体钭正、大小变化悬殊,东去西来,斜斜正正,布白也很萧疏,犹如重抚窘境,心情抑郁,欲诉难言,反映出一种“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的无限失望的伤情。从"春江欲入户”到“死灰吹不起”,字体明显放大,笔画急促,布白密结,似乎透不过气来,表明作者悲愤情感不可遏制。“烧湿苇”、“乌街纸”二句布白突然萧疏,墨色趋淡,直笔拉长,反映了作者慨叹人生的感情。 再次,要懂得不同笔画线条和结构表现不同的情感。明祝枝山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美国评论家库克说过的,凡是带有明显的横向线(即水平线),通常表现安闲、和平和宁静;斜线在一幅作品中通常会包含着运动;锯齿状通常包含着痛苦与紧张;圆线或弧线则较圆满而完美。吕凤子先生也说过:“根据我的经验,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其迹是燥、涩、浓、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出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显示焦灼和忧郁感。有时纵笔如‘风趋电疾’,如‘兔起鹘落’,纵横挥斫,锋芒毕露,就构成表示某种激情或热爱,或绝忿的线条。”这些文字笔画和结构的情感论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书法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中国书法至今还没有完全刻意在创作中充分运用不同笔画线条和结构表现不同的情感,但我们必须了解懂得,因为这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综合了其他艺术特色,如诗的韵味,画的美感,舞的节奏、歌的旋律等。因此,我们只有具备“诗画舞歌”等艺术情感基础,才能更好地表现书法情感。这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书写规范、技巧、书法知识和创新精神,还要懂一点诗文,增加书法的韵味,提升书法的风度,懂一点绘画,增加书法的美感,提升书法的亮度,懂一点舞蹈,增加书法的节奏,提升书法的力度,懂一点音乐,增加书法的旋律,提升书法的韵度,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书法的气血和生命,提升书法的高度和宽度。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丰富的情感创作出富有“诗画舞歌”等艺术特色的有神韵、有思想、有生命的书法作品。 第五,书法情感在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时才是最真切的表现。天下三大行书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的雏形,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更是后人完善和发展的方向,但遗憾的是,当今的我们只注重笔画的学习,没有很好地学习情感和笔画的融合,没有把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发扬光大。笔画是有感情的,文字内容是有感情的,创作者是有感情的,三者感情相一致,即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时,情感最真,书法最美。因此,我们在书法创作时,一定要选择符合自己书法情感基调的内容创作,对书写的内容作充分的诵读,并了解内容的思想意义,弄清楚内容的重点词句和思想情感的起伏等,同时要根据内容意义和情感考虑字体大小、笔画粗细、墨色浓淡、章法布局等等,做到胸有成竹,然后酝酿书写情感,以最佳情感状态落笔书写。如果遇到书写内容与自己书法情感基调不相同时,要根据笔画和结构的情感特点进行变化,努力做到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 书法作为书写,可以不带任何情感,认真规范写好就是好字。但是,书法作为艺术那就不是单单把字写好这么简单,而是一项综合了“诗画舞歌”艺术特色的具有强烈情感的有意义的精神外化艺术工程。综观中国书法五千年的发展过程,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是书法情感融合的契点,是书体、书风、笔法和章法等发展的交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书法今后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过程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