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4|回复: 1

刘正成|书法与中国古代文明(广西大学版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9 18: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与中国古代文明

刘正成

2017年4月22日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图书馆、学生书画协会代表与刘正成先生合影

按:4月22日,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先生莅临广西大学并在君武大讲坛做题为《书法与中国古代文明》的专题讲座。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唐平秋同志主持。以下是刘正成先生在广西大学的讲座全文。

绪论:文明冲突论与国之重宝

我这个讲题讲了两次了,这是第三次讲这个话题。

1、文明冲突论并非普世真理

文明冲突论的“榴莲效应”

最近几十年影响我们世界很重要的一本书,叫亨廷顿的《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他提出文明的冲突论,我们世界的次序需要重建,为什么呢?世界的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美国的一个著名的专家,他这本书产生了一个扭点和效应,文明冲突这个观点从911以后对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现在笼罩在时代的文明,亨廷顿称为文明的战争。大家知道前不久在叙利亚的59枚“战斧”巡航导弹在拯救世界,现在我们东亚也存在这样一个战争的威胁。所以大家对他这个提出理论既觉得有道理,又觉得是不是对这个世界是一种误导,不知道文明的冲突能不能避免。

文明冲突论的悖论:中国历史的三教合一

作为一个书法家、书法学者,我想到了这个问题,根据我们中国书法和我们国家的历史,我认为亨廷顿这个理论并不是普遍的真理。中国整个历史主流的时代是三教合一,儒家、佛教、道教这三家是我们国家,这几千年主流的思想,而且在我们国家这片土地上还从来没有爆发过哪怕一次宗教战争,可以说亨廷顿这个文明冲突理论在中国这个地方并不是一个普世的理论。

中国几千年的宗教没有发生像西方这样剧烈的冲突,也没有发生毁灭性很强的宗教战争。这是为什么呢,我个人觉得这是因为中国的文明的发展与我们书法和文字的使用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2、左图右书国之重宝:夏铸九鼎与乾隆三希

华夏文明几千年,经历改朝换代,什么东西最重要呢?我认为是,左图右书,国之重宝。什么叫左图右书呢?就是图书,书当然也包括我们书本和书法,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家宝。

《新唐书•杨绾传》:“[绾]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

明•郑棠《长江天堑赋》:“桂楫兰舟,左图右书。”

夏铸九鼎:中国最高权力最早的象征

夏铸九鼎,夏的历史,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纪元,当然中国的历史是存在夏代的。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字,现在最早的发现是殷虚的甲骨文。殷虚甲骨文的记载距现在有3100年左右,也就是商代晚期武丁时代。但是我们最早的刻画符号的发现是舞阳贾湖的裴李岗文化是旧石器时代,距现在是7200年到9000年,上面有甲骨文的文字刻画符号。

《左传》鲁宣公三年记载,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贡铜,铸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铸成后,陈列于宫门之外,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往之处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

夏铸九鼎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也就是在黄帝以后这个时代。那个时代可以说还是原始邦国的时代,铸九鼎,称为九州。每一个鼎就是邦国的代表,有豫洲、豫鼎、扬鼎、青鼎,比如说青州青鼎,扬州扬鼎沸上面铸了文字的,鼎上有文字。

父乙鼎记载了商代武丁时期晚期的一次狩猎的活动。这是就是书法的经典作品。

毛公鼎是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问鼎中原:政权象征。《左传》载:王孙满春秋时周大夫。楚庄王八年(前606),楚攻陆浑之戎,至洛,陈兵于周郊。他奉周定王命前往劳军。楚王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代周,他答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终使楚军退去。

楚庄王(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列兵周朝东京城下,名义上想向天子询问关于鼎的事,实则是藐视中央政府的威严。才有了“问鼎中原”这个成语,表争权称帝之意。这是国家传承。

乾隆三希:深心托豪素

春秋时代,北部叫做北狄,我们处的地方(广西)叫南蛮。山东叫做东夷,西边甘肃叫西狄。这么多民族共同存在的这样一个鼎,用汉字记载的这个历史是国家统一的一个象征。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是清朝。清代的乾隆皇帝拥有广袤的土地,他的皇宫里面金银珠宝无计其数,最看重的是什么呢?他的三希帖,这个三希是什么呢?这是故宫勤政殿的书法三希。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就是书法,乾隆皇帝认为这是权鼎的象征。

黄帝之始,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出现把人和其他的生物区别开来。文字代表了天意。所以从古到今,书法作品就成了帝王权利的象征。清代皇帝虽然是满族,在他之前还有元代的蒙古族、唐太宗有胡人血统,南北时代的鲜卑族入主中原以后共同承认这个汉字所负载的中华的文化。从夏代的九鼎一直到乾隆的三希,这个传承就是权鼎。在乾隆皇帝看来,这三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就是他的国之重宝。

乾隆皇帝还把他收藏的所有的书法刻成《三希堂法帖》,放在现在北海的阅古楼储存着。而且,你到故宫去看,故宫里挂的都是书法,很少有画的出现。所以说文字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最大的一个图腾符号。所以中国的文字和书法,属于世界上什么都其他的文化最大的区别。

蒋介石在败退大陆到台湾的时候,他认为国家的权利还在他手上,那么什么证明呢?第一个黄金,他运了200吨黄金到台湾,另外就带了24万件文物书画到台湾。他称之为国之神器,他仍然是中华民国的领导人,国家领导人,就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书画文物掌握在他的手上。

中国56个民族至今没有分裂,就是因为中国的文字所负载文化的传统。世界有四大古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使用楔形文字。古埃及文明,使用象形的圣书体文字,古印度文明使用图章文字,或者说巴比伦文字。但是,除了中国文明以外的三个文明他们都断裂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古埃及的文字就被希腊罗马的文字代替了,巴比伦的文字包括他们现在的《圣经》西伯利亚文最后被拉丁文所代替了。印度呢后期使用英文作为官方语言。

文字的失去,导致整个国家的改变。现在的埃及,开罗、亚历山大,那些地方都是白色人种了,不是古埃及时代的埃及人了。那个时候埃及人已经从下埃及驱赶到上埃及了,就是我们现在阿斯旺水坝尼罗河上游的地区,努比亚人,他们就和现在出土的古埃及的法人的样子差不多,个比较小,皮肤比较黑的人。而开罗和亚历山大这个下埃及地区的人基本上都是地中海的民族,包括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那么巴比伦或者印度都是文化的断裂,导致人种的改变。

我曾经和山东一位著名书法家做了一个对话,他叫魏启后,他说我们山东人其实都是胡人,为什么呢?从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人和更早的匈奴人已把北中国都占领了,但是我们现在都叫做汉族,可见中国的文字、汉字所负责的问题有强大的吸引力,把所有的文化甚至民族的同化。

汉族是写汉字的,其实中国的民族是很多的。华族、夏族,夏族是我们南方的民族,炎黄这个民族很多的,现在为什么我们都叫做汉族或者说中国的文字就是汉字,就因为这个文化不仅融合了不同的价值观,甚至融合了人种和民族。我觉得今天这个世界上能够把各个民族融合起来,这个是非常特殊的历史。

在欧洲,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区有的使用德语、有的使用法语,有使用英语,虽然他们来源于拉丁语,但是他们有同不宗教观念。希腊、罗马又和亚历山大东征,十字军和中亚、西亚的民族非常复杂。所以至今认为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是不可调和的,我们把这些称之为恐怖主义,实际上有很多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战乱,但是国家没有分裂,各民族能够和平相处,比如我们的壮族和汉族以及其他几十个民族和平相处,这其中虽然有种种原因但是我觉得这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汉字所负载的中国的文明对各种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包容性形成的合力

所以夏铸九鼎,周王九鼎到乾隆三希,文化成为民族的共宝,是各种文明、宗教、文化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中国的文明不仅仅是中原的安阳地区的商代的文明,而且是多元的。安阳地区的商代的文明,四川有三星堆文明,金沙遗址文明和我们现在发现的汉源的南方民族,这个民族和南方丝绸之路是有关系的。它和北方中原文明是不太完全一样的。

三星堆文明中有戴面具的习惯,这个戴面具的传统和古埃及相近的,古埃及卢克梭神庙,唯一一个没有发掘的图坦卡蒙这个法老墓,他们都是戴着金的面具,在中原没有戴面具这一说,而三星堆的文明就有。

以上的例子说明中国文明来源是多元的,仰韶文化文明、红山文化文明,还有良渚文化文明多元的文化的文明。

在汉字形成以前有各种的文明在现汉字文明融合在一起的,形成中国书画和文物为载体的各民族的共宝。这也是我们国家和亨廷顿讲的《文明冲突论》的一个悖论。我们虽然有三大宗教,但是历史上主要还是三教合一的时代,这也是我们的主流。所以,中国的文字出现,从文明的发生到书法艺术和中国和人类的发展的命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一、书法与道教:符号同源

这个题目最初是在青城山讲的,我也想到了中国的文明和中国文字、中国书法艺术的关系。所以说乾隆皇帝富拥四海,到处片伐,为什么他一天还练书法呢?为什么他故宫什么画都不挂就挂书法作品呢?这个是大家可以值得思考的,为什么要传承,它为什么成了民族共宝?为什么成为国家全民的一个文化载体,值得我们去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书法和中国文明的几种宗教的关系,书法不仅仅是个写字的问题,它是一个艺术,它是一个文明,它负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我就用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一些资料请大家看看这个观法是不是对的。

1、道符文字:崆峒山对联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鲁迅先生讲,“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立解。”。当然明确承认道教的称呼,它存在于东汉时代。青城山有一个张道陵,他明确地讲了道教。但是道教的历史,就是和中国文明的历史是相关的。它是中国人原始宗教所演变来的。

这个观念是我从甘肃地区采风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我把我在甘肃的采风活动分为三个地区,一个是天水陇南的儒家文化区、河西走廊佛教的文化区、平凉陇东的是道教文化区。在平凉有一座山叫做崆峒山,大家读金庸的小说就知道崆峒派。“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就在崆峒山,黄帝的时代就是距现在将近5000年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在崆峒山的道观有一位德和子道长让我给他们写幅对联,但是这个对联的文字我根本不认识,实际上就是道符文字。

玉炉修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这个药字是由三个字组成,自家水就是一个药字。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道教的文字,我忽然发现,这个道符文字和商周青铜器的铭文是一样的。都是这种情况,不是一个字是用几个字组成的:

天黿是黄帝的号

癸饮也是两个字,是一个的族徽,几个字组成的一个字,

再看这个商代青铜器的铭文丁亭羊三个字。

还有束发俘和刚才看的道符文字结构方法是一样的。

这种符号在埃及也是这样的,拿破仑占领埃及的时候发现罗塞塔石碑,罗塞塔石碑的圣书体法老名字:克莉奥特佩拉。罗塞塔石碑有三段文字,最上面就是埃及圣书体的文字。原来以为埃及的金字塔所有神庙上面的文字都是图画,后来罗塞塔石碑有法国的研究专家圣贝罗他们来解读了古埃及的圣书体的文字。古埃及的圣书体的文字就是几个字组成,它像画一个图画一样,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些文字发现的一些共同的原理。

从崆峒山的道教文字得到启发,我和历史学家也讨论了这个问题来证实我的猜想,他们认为我的看法基本上是对的。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发现了以后就把古埃及的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所有王朝的年代理清楚了。而中国呢?就因为前面的考古发现资料缺失,所以我们现在中国的年表只有三千年。《左传》所记载的第一年就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距现在整整三千年的时间,但是中国的历史远远不止三千年。刚才我讲了黄帝那个时代,他们黄帝问道于广成子,那是什么时代呢?就是黄帝从陇上走上中原那个时代,他向光成子请教国家的治理。

广成子是道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的集大成者。庄子所记载的黄帝问道广成子这个事件,我认为正好是原始宗教向一个统一的道教思想转移的关键时期。在平凉还有一个西王母宫,我们读《穆天子传》知道周穆王参加西王母的蟠桃宴,西王母也是中国最后一个母系时代的、母系部落的最后一个首领。黄帝向周穆王借兵战败了蚩尤,这个传说,是最后一个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移的时代,这也可以说明道教历史就是原始宗教一脉相承的。

3、原始宗教文字

中国原始宗教也是多元的,我给大家看一下原始宗教,中国的很多的文字也能够体现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融合。

比如说纳西族的东巴文,这和古埃及和文字那种图画性是很相近的。你看着像图画,实际上它是文字,这就是中国象形字的种来源之一,纳西族是四川和云南交界这个区域,这个区域造文字也是以象形为特征的,为什么最后统一在汉字中间,这个汉字的发展是长期的,各个民族的创造中间所统一起来的。

彝族的彝文,三星堆有一个图签,用汉字无法解读,最后被彝文专家把它解读出来了,你们看,彝族文字也有象形的特点。那么可能在我们安阳甲骨文以前中国本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字。

耳苏族的耳苏文,这个文字就完全是图画性质了,为什么都统一在了汉字中间,因为汉字创造融合了各个民族的智慧。这是我的观点,我也不知道我的观点对不对,还要跟大家讨论。这些都说明了各民族的文字跟汉字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其他民族为什么最后承认禹铸九鼎的文字呢?一直到满族承认汉字呢?它与文字的发展是有相当的关系的。

4、东汉道符

刚才我们看了我在崆峒山写的道符文字。

我们再来看看东汉时期的解注瓶上的文字,第二符由四个字组成,第三个符由七个字组成号。这就是和商周青铜器的铭文,以及崆峒山道符文字一脉相承的。

另外一张,第一符由五个字组成的。第二个符是十个字组成的。这个字是中国古代的篆书,从道教这个文明的系统,来看中国文字的发展,它保存了它原始的时代。道教中间没有经过秦始皇在书同文、说文解字统一,它是和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书法有关系的。

中国文字书法和道教的关系可以看出。文字不是存在劳动中间的,它是存在于宗教的。这一点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个关于文字出现的说法有点不一致,马克思认为文字和语言产生在人类的劳动中间,我认为从中国文字的起源来说,如果说真是劳动,这个劳动指精神劳动,就是从宗教中产生的。

5、南北朝道符:吐鲁蕃高昌符文

大家知道吐鲁番那个地方民族非常复杂。唐僧取经经过了高昌国。这个地方使用的符文,黄帝的黄字,看出了一个农耕民族的象征。上首朱书“黄”字,即“黄神使者”的合体字,是“已鬼”即止鬼意。 这都是道教的符文,这个是在西域地方,高昌这个地方,现在高昌住的都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他们生活的主要地区。

6、道教仪礼与写经:上祀节

现在我来看道教的礼仪和文字的关系,这是一个神巳的巳字。大家知道上巳节,王羲之与绍兴的朋友聚集在兰亭修禊,写出了《兰亭序》,修禊活动就是上巳节的活动,这个活动实际上是道教的习俗。这个“巳”字呢,它的头像一个蛇一样的。到了春天在南方,蛇就从洞中间出来了,活动起来了。而上巳的上巳字就是蛇边再加一个“巳”字,这个蛇会咬人的,我们在祭祀活动中间让它不要咬人,不要残害人类,这是上巳的习俗,就是道教中间的传统,我们本土民族的宗教习惯到这天要到河边去沐浴,《兰亭序》记载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参加一个道教习俗的活动。

这个“巳”字就是一个象形的文字,蛇形的文字。一直发展多隶书、楷书都是这样的,非常象形的文字,一个字就是历史文化的集成电路,它的不仅仅是一个音或者形,它继承了一种文化,康熙字典有四万多个文字,每一个字就是一个集成电路,记载了我们民族造这个字所含着的文化。你看这个上巳这个“巳”字,你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个很美的审美的创造,同时又丰富着意识文化载体。

王羲之时代是道教习俗在士大夫中间广泛形成的时代,服药,炼丹都是道教中间养生的一种习惯活动,王羲之和谢安四十一人兰亭修禊,然后写出这个《兰亭序》,这个《兰亭序》就是和我们道教传统相关的一个文献的记载。

《兰亭序》中间文字比如说“一死生”、“齐彭殇”等皆为道教范畴的术语。所以我们今天临写王羲之的字体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它是中国文明宗教的关系,所以我们学习书法、欣赏书法要看到它背后的文化的背景。

在中国的书法文字中间就存在着道教的所有文献和它的文化精神,比如王羲之写的《黄庭经》。敦煌写经里面不仅佛教的写经,还有道教的写经,

比如大英博物馆的《老子变化经》。敦煌曾经出土的有大概是九万件经篇,大部分是佛教写经,同时有道教写经,还有儒家的经典写本。

几千年来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从史前时期的原始宗教演进而来,它的道符演变成汉字,它的主要的经典隐藏于汉字,所以它溶合于中国的民族经典之中。我刚才谈的彝族文字、耳苏族文字到高昌西鲁文字逐渐融合,因为汉字所载的问题并不是强加在某一个民族的头上的,它是在长期的上万年的历史演变中间逐渐形成。所以汉字和道教的关系,中国本土宗教的关系,还有待于我们的发觉,有待于我们的研究。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孔子的《论语》和老子的《道德经》是由中国的汉字记载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佛教释迦摩尼时代是什么文字记录了他的学说的。基督教可能是希伯来文,希伯来文更早的时间是楔形文字。现在我们楔形文字留的大量泥版书就是楔形文字,这是两河流域最古老的文字。佛教的繁荣是公元6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不管道教或者儒家经典很明确就是中国的汉字记载的,所以中国的文明的象征是非常地清晰的。这是我谈到我们本土宗教和汉字和我们的书法的关系。

二、书法与儒学:八卦造字

儒学,在我们今天也可以称为它儒教,为什么?因为它和所有的民族的习俗和生活的空间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仅是个学问,也是两千多年以来的一些规范。

1.八卦造字:燧人氏.有巢氏与伏羲八卦

八卦是儒家的一个最重要的学说演变根基。当然道教也在使用八卦,八卦的长爻短爻就是人类的祖先在创造第一个符号的时候,最容易书写的符号,长画,短画,反映着阴阳事物的变化,儒家的学说,是由伏羲八卦造成的。刚才我讲到黄帝之始仓颉造字,伏羲比黄帝的时代更早的是八卦。

2.八卦造字:商周兵器刻画符号

这些并不是传说,而是有清晰的文件记载的。商周的兵器上,一个爻长和两个短爻形成的一个数字。这就是八卦逐渐演变的复杂的结构成为一个文字。所以八卦和儒家的经典,和造字、文字有密切关系。兵器上这些数字就是明确的八卦符号在文字演变中的痕迹。这些可以看出道教、儒家发展的历史,它是同步的,互相交融的。

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现在讲国学讲到儒家的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就是中国的文人必须具备这样六项最基本的知识范围。 《周礼》里面记载了我们的知识分子要成为一个士的基本要求,要礼、乐、射、御、书、数,叫入学的六经。这中间所谓书,就是书写的书,当然也是书法的书,这个是文字。这个书是非常重要的。从春秋时期一直到秦始皇的时代,就是战国的晚期,中国中原到四周所使用的文字符号是统一的,书体是不一样的。

虽然文字是一样的,我们的方言是不一样的。当时有三四十种书体,那么秦始皇书同文,就把这几十种书体规范成八种书体,所以这个书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你想为官,你必须要书写大家熟悉的文字。而这个文字要具有审美的效果,其实不仅中国,包括我接触的到欧洲去看他们写英文。其实英文你怎么写出来,英国人、欧洲人也能看出你的文化修养程度,并不是没有的,什么知识阶层的人写的英文就不一样了,使用的语言的用词就不一样了。平民百姓和贵族使用的就有很大的区别。

同样,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等六艺熏陶的知识分子的书法肯定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一看你写字也知道你这个人的人生的底蕴、你的文化的教养。当然我们今天使用电脑、键盘了,写的都是仿宋字或者各种各样的电脑中间的格式化的各种体。但是如果你拿出笔来,你写几个字,基本上就能看出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教养,你的审美的能力和经验。所以儒家讲六艺,讲这个书,它是有重要的道理的,它是文化和审美所结合礼、乐、射、御、书、数。

4、科举与书法

儒家创造最完美的社会政治的竞聘制度。这种制度,我们在五四时期认为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障碍,但是西方最重要的现代国家,比如英国现在所用的文官制度就是学习中国的科举的。

马可波罗到中国来,认为整个国家规划得非常漂亮,欧洲是不能比的,他觉得这里所有官员都是学者,现在我们仔细想一想他的话没有错。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在古代才能当官员,要从秀才考到举人,举人考到进士。所以到了明代基本上要要五六十岁以后才能为官。文征明的《莆田集》记载了,他认为苏州地区1500个人选为贡举国子监去培育、培养能够做官的人只有20个人。然后通过科举考上进士的人大概有30多个人。所以我们从事科举的人,30个人里面有一个能成功,当然他的学问是很丰富的。所以马可波罗说中国的怎么官员都是学者呢?当然这个官员首先要把字写好,秦代就规定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籕书九千字,认识九千个字,我都认识不了九千个字,不翻字典,我能认识五六千字不得了了,再说各位同学,你们经常使用两三千字差不多了,是吧?

那个时候,考试的人要识九千字而以八体试之。这九千字要用八种书体写出来,然后你再可能去做官,如果写不出来,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儒家对文字的要求,文字就是九千字,书法就是八体,八种体要写得很漂漂亮亮,而大家能认识这个字。所以不仅要认字,还要写字写好。所以十七岁开始考试,十七岁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还没上大学的时候,所以中国古代的教育对文化是非常严格要求的。从秦代到今天我们很多的政治制度都跟这个制度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我们现在各个省级的划分就和秦代时代划的36郡,加上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共40郡。个地域图基本是那个时候画出来的,包括我们官员的遣派。虽然我们是全国各个地方人代会选举的,但是它的官员分布属于我们中央组织部总体协调的这种制度都是从秦始皇时代就建立起来的。一直到清代,清代的制度就是应制之书,就是科举考试的书法。考进士要大卷殿试,各种考试所使用的对文字的要求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曾经认为是以书取试,启于乾隆之世。所以你的各个成绩都好,最后还要你把字写好,才承认你的。

比方说古代有一个诗辩,诗辩当然不仅仅是写诗,各种策论都有。但是必须要把字写好,而且规定全部由楷书写,楷书写的东西如果用一两笔、两三个字是行书,你这个卷子就是废卷了。这个卷子、卷面是最重要的。

古代字写得不好的话,不仅仅是写字的问题,你的总体修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审美修养,你也不知道这个字怎么样结构是符合审美标准的。你书写的点划,能不能表达你的性情,所以字写得好不好不仅仅是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是体现到整个文化和审美。这个字写得好不好就像你会不会穿衣服,会不会把你歌曲唱好是一样的。

在中国你把字写不好,就谈不上中国的文化的人。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至今它是人类文化的高峰。所以儒学是中国历史上主流的文化和思想体系,汉字是儒学的文献载体,书法是儒学六艺必备的审美修养。所以文字与书法不仅与治理中国的统治阶级、精英群体是不可须臾分离的,也成为各个社会、各个阶层的规范与习俗。

在一个乡里的先生能把字写好,没有人不尊敬他的。逢年过节要请他写对联,都对他尊敬有加。这个尊敬不仅是你衣服穿得好,打扮得好,或者你整容整得好,学了书法就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这个儒家学说对人的规范,在审美中间的要求, 书法渗透在中国所有的文明的思想体系里面,怎么把字写好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书法与佛教:写经

佛要是东汉传到中国的,所以我要讲一讲佛教跟中国汉字的关系。唐僧玄奘是唐代初期到西域去的,他在印度18年的时间,他从师自印度佛学最高的僧侣,然后他在他离开印度的时候,在那兰陀寺举行了一个论经会,把全印度所有佛教的高僧和他一起辩论,他以人头为赌注,如果你们任何的人,你们的理论把我辩倒了,我以人头为献。在那兰陀寺没有任何一个印度僧侣辩论过他。可以说唐僧的佛教的经典是原原本本的印度佛教的精髓。

唐僧玄奘把原原本本的印度佛教的精髓带回了长安开展翻译工作,比如我们大家熟悉《心经》,《唯诚实论》等佛教最重要的学术经典都是他组织翻译的。而中国这种汉字记载的佛教经典,保留了印度的佛学经典,甚到现在的印度的佛学界都要到中国来寻找这些经典。所以中国佛教汉字所承载的佛教的经典是整个佛教的精髓。

1. 敦煌写经:西晋、东晋、南北朝

佛教的文明虽然是来源于印度西方,但是他实际上是在中国得以传承和延续。佛教的思想在中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道教,儒家,同样中国道教的思想,中国儒家的思想也融入了佛教。最重要的例子就是佛教的禅宗这个被儒家化的佛教经典。那么这个经典怎么传承?就是由汉字传承的。这个传承与我们书法有关系,在敦煌的抄经手可以体现这个问题。

孔子说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言而无文,这个文除了涵养外,也包括字写得好不好?所以今天我们王道士在100多年前打开了藏经洞的经卷以后发现里面有中国书法很多的精髓。

西晋元康六年的《诸佛要集经》,现藏在日本的大国寺。

东晋的《三国吴步骘传》现藏敦煌研究院。

南北朝时期北凉承平十五年的《佛说菩萨藏经第一》,现藏日本东京。

这些抄经都是有明确纪年的。这都是我们中国最早的译经场就在敦煌的附近。那时鸠摩罗什开始翻译中国的汉字翻译佛经,然后传播到长安和洛阳。

2、僧侣书法:智永、怀仁、安道一、怀素、高闲、弘一

大量的佛教的僧侣,他们又是书法家,僧侣书法是中国的古代书法家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他们的作品也是中国书法史辉煌的篇章。

智永僧侣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他传承了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这在《真草千字文》中可以体现,这也是我们现在学习草书的范本之一。

怀仁也是王羲之的后代,他集了王羲之的字而成《圣教序》现藏西安碑林。 《圣教序》的文字是唐太宗撰写,怀仁集字而成。这是佛教中间最重要的一个经典。

北魏到北齐之前有个和尚安道一在山东四山摩崖刻了大量的佛经,葛山、峄山、铁山和岗山,被合称为“四山”。这些刻经都是安道一写的,北魏佛教盛行遭致灭佛。灭佛而有了这些刻经保留下来。在清代以前不认为这些刻经是优秀的书法,后来从碑学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中国书法的瑰宝。

怀素是唐代的一个著名的僧人,他的《自叙帖》中国草书的巅峰之作。

高闲上是一个和尚,他喜欢书法,唐代大文豪韩愈写了篇文章送给他,告诉他怎么样把书法写好这么一个重要的理论文献就是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当然,还有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弘一法师,他们都是僧侣书法家中的佼佼者。

3.书家写经:颜真卿、柳公权、 赵孟頫、吴镇、文征明、傅山

前面讲了像王羲之这样的著名书法家写佛教的经典,佛教的僧侣也为书法史创造了这么多的精品。从书法家的身份能看见文化的态系和它的传承。

书法家写经包括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文征明、傅山,他们所抄写的佛经文字成了历代书法的经典之作。这些佛教文献也成为了历代书法在我们的学生中的范本。比如

颜真卿的《多宝塔》,

柳公权的《金刚经》,

赵孟頫的《心经》,刚才说了这个心经是玄奘翻译,

吴镇的《心经》,

文征明的《金刚经》小楷卷,

傅山的《金刚经》小楷,这些无一不说明了,佛教的本土化在写经书法得到完美的体现。

佛教虽些是外来宗教,但经过唐玄奘的译经,与儒学和道教的融和,特别是以汉字和书法为载体的唐代禅宗,最终受到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阶层、各地区、各民族的广泛认同,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四、书法的文化价值观

从道教育、儒家、佛教文明的角度来谈书法的文化价值,他跟我们平时我们欣赏书法的方法,比如它的结构、用笔来看书法。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我们用文化的观念来看书法。我觉得有一些新的体会。

1、古代经典举例:三大行书的历史选择

古人怎么评字写得好不好,苏东坡有两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字写得好不好,有两个标准,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书法的审美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工,一个是贵。我们应该看到,工就是艺术规范,它的结构、点画、章法,这是形式问题,而贵就是文化价值观。你写的什么东西,体现了什么内容和想法。

家里面挂什么字,这个书写的作者首先是要为你所尊敬的,是吧?如果你觉得他文化意义不大,你就不会愿意挂,对吧?比如一段时间郑孝胥的字就没有几个能把它挂在家里的。因为在那个时期大家认为他为日本人效力。

那怎么看这个人呢?我以三大行书的选择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寒食帖》。来谈谈,为什么把它选成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呢?这个审美包括了它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所在。

王羲之《兰亭序》记录了东晋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的觉醒

王羲之结束了个书体演变而成为书圣,《兰亭序》为什么成为第一行书呢?除了刚才跟大家谈到的,它是道教习俗活动过程的文本,同时它的认识价值是东晋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觉醒。在南北朝时代,形成了陶渊明、嵇康这样一些知识分子。那个时候有文化的自觉,人格的凸显,在王羲以前,书法作品一般是不署名的。谁写的不知道。

比如毛公鼎谁写的不知道。其实从王羲之的时代,艺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凸显出来了,就像我们文学出现诗歌一样,汉末六朝的诗歌才记录它的名字的。这个汉末六朝的时候,汉代、秦代、春秋时代,包括我们的诗经不知道这是谁,就是创作主体没有凸显。

王羲之之所以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首先文章凸显知识分子的自己人格的重要性的要旨在这篇文章所体现出来了。他短短一篇也是一篇美文,被收入《古文观止》。它也是书法中间最重要的一件精品,他也书法创作主体演变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这些都是它含着文化价值和意义的地方。所以中国的艺术作品和西方的艺术作品相比,我们中国并没有没有一点差距,而往往走在它的前列。

王羲之生活的时代是公元六世纪,西方还处在是中世纪的蒙昧的时代,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文学艺术家,一直到10世纪、15世纪才有文艺复兴。所以中世纪的留下的艺术家很少,为什么?那是不计名的,而王羲之是在西方的中世纪的早期,在罗马灭亡的公元六世纪。中国文艺作品、书法作品走在世界的,不仅是审美的前列,整个人类知识认识价值的前列。

所以《兰亭序》不仅是中国的珍品,在世界艺术史上也非常了不起。大家知道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讲述了基督教的故事。那是在15世纪。而王羲之是5世纪的人,这个人格的觉醒,我自己对身世的看法,对世界的看法。这也是中国文明的始终都在站在文明最前列的时代。

颜真卿《祭侄稿》讲诉了唐代文人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故事

《祭侄稿》可以说是在王羲之之后另一个书法的高峰。从艺术上来看,这个字的节奏变化非常复杂的。贡布里希讲,艺术作品要传承,必须有一个故事。《祭侄稿》就是一个艺术的故事。它记述了颜真卿的哥哥颜和侄儿,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不惜与安禄山做生死的较量,最后被凌迟处死,他派人去找,最后找到侄儿的一颗头颅,他写了这篇祭文。

这篇祭文融合了中国古人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的激情,不仅这个书法写得好,你看他所有涂改的地方都表现了他的悲痛、激情的流露,完整地表现他的书法创造过程中的美。

西方一直要到后期的印象派,到了梵高的时候他们的开始有笔触,凸显绘画中间的线条,留下了创造美的过程。而把艺术美的创造过程和人类情感历史连接在一起最紧密的就是中国的书法,它完整地在线了审美创造的过程。

如果我们现代量子力学的规律,复原当时的心里特征的话,你会看到一个非常完整的形象。前卫艺术的观念就是它的行为性。现在流行行为艺术,可以说就是一个行为的完整的文本。这件作品中所体现的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一个人格规范,颜真卿最后也牺牲在叛乱之中,因为他不愿意把唐朝统一的国家分裂成很多的国家。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形成这样一个大一同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价值,精神人格的价值。

苏东坡《寒食帖》描写了宋代文人理想主义情操

《寒食帖》是写于黄州五年,也就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当时他是贬任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流放在这个地方,这件作品写出了他的生活境遇,黄州这个地方雨水多。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个湿苇烧进去,烟熏火燎的那种情境下。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他依然对庙堂怀有期待。老家那么远,也回不去, 他还说“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他讲我像烟灰一样,被水打湿了以后吹不起来了。在这种环境中间他的理想不灭,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中国这样任何一个艰苦环境中间,他想到祖宗的坟墓这个传统,想到君门,我们今天翻译成国家,一个知识分子在这个非常困难的环境中间不坠清明之志,不失去他的理想,这个作品也是完整的跌宕起伏的心理状态描写,这种书法是写得非常地精美,也号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在谈到他在行书美以外,他包含的文化价值在中国历史选择中留下来,其中一重要的参考,就是从书法到行为,能够看到一个人格的价值观,书法艺术的审美的深度就由此可见,所以他不是仅仅把字写好的问题,我们判断一个艺术作品,它的价值中间之一就是它的文化价值。

2、现代经典举例:记录时代的文献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个著,一个作。这个是我们的文学、艺术要记录时代,这就是从唐代以来的文艺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作品是为时代创作的。

弘一法师《念佛不忘救国帖》记录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抗日救国的历史

弘一法师有一件作品,他写什么呢?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弘一以前是个才学合一的文人,后来皈依为佛教僧侣,在抗日战争国家危亡的时候,他讲我们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反映着一个和尚本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号召大家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这个作品包含着对佛教僧侣奋起抗争是很重要的作用。

于右任《望大陆》表达了期盼祖国统一的信念和情怀

于右任也是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他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元老,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最后他在台湾写字,传播文化。他在晚年他写了一首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表现出诗人的激情,他说死了以后要葬在高山之上,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我们台湾的人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就是国家的观念。

我第一次去台湾的时候,就专门到阳明山拜谒他的墓。这件作品就是他生前的遗望,身在台湾,回不去,他期望着国家统一。

屈原写过《国殇》,我认为于右任的这首诗是新的《国殇》,一位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期待国家统一,回我故乡,满含着政治的激情。

于右任是当代草圣,他用碑体写草书,并致力于草书标准化,让大家都能够熟读草书,书写方便,作了大量的工作。

3、当代书法的文化悖论:抄写名人诗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书法在其他经济什么都衰弱的情况下,开始抄大字报,启功先生说他的书法就是写大字报练出来的,那个时候很特殊,只有书法在社会上很流行。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中国,毛主席送给他的是怀素《自叙帖》的出版物,可见书法在那个时候没有作为四旧被扫除。但是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使书法家的书法内容单一化,为什么呢?那个时候写的作品就是抄毛主席诗词,你自己写得诗不行的,要抄毛主席的诗。八十年代后拨乱反正,书法在人民群众中空前普及,呈现了书法艺术作品抄写唐诗宋词的民俗化倾向。

林散之、郭沫若是一代伟大的书法家,他们你看都抄同一首诗,风雨送冬归,飞雪迎春道。郭沫若也是一代文豪,古代书法家都写自己的诗。这个时候抄同一首诗,大家看,这个不仅他们俩抄,沙孟海也抄,启功也抄,都抄了风云送春归。抄别人的诗,这个就是文化大革命时间形成的,所以书法的形式内容单一化,跟那个时候有一定的关系。

林散之先生也是一代草圣,他也抄毛主席著作,跟我们一个时代,我们也抄这个。

郭沫若也是写了“大雨落幽燕,白浪涛天”。所以我们那个时候毛主席39首诗词都背得非常溜的,没有一首记不住,不会错一个字。郭沫若这么大文豪也都抄毛主席的,而且一首词反复抄、反复写,这是四张,我估计这个“大雨落幽燕”起码写过40张都不止。

当代的优秀书法家继承了这么一个传统,也都抄唐诗宋词。我给大家看的,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书法家都在抄写唐诗宋诗。


悖论: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矛盾


当代书法家,大家看看王羲之、颜真卿,你看看他们抄了谁的别人的诗了没有。苏东坡抄过别人的诗没有。因为有一个本《书家必携》,翻开就抄,这是当代书法家。那么这它的文化价值在哪里,大家可以思考。

这就提出的什么问题呢?我们的书法进入千家万户,今天具有初中程度的水平的工人农民都可以成为书法家,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就是我们劳动人民都有文化艺术参与权利,同时,他也给我们书法降低了门槛,使这个艺术呈现一种民俗化的倾向。

我跟大家刚才讲了,怎么样古代什么时候成为书家,颜真卿讲的到六七十岁以后,30个人中间有一个人当官,你才可能成为一个家,否则你的好也是一个书匠。

我给大家举个例,我们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次颁的兰亭奖,什么叫兰亭奖,就是国家最高的书法的奖,如果这个奖设70年代,第一个获奖的就应该是郭沫若,第二个获奖的是林散之,就是这样的国家最高奖。

但是我们这个国家最高奖是颁给谁的?其中有一个我记得很清楚,颁给山东石化的一个三班长的女工,她只有20几岁。一个古人要成为一个书法家是多难的历程,而我们今天民俗化的高潮中间,这个写字就像甘肃的农村妇女纳鞋底、剪窗花、做她的面条等技术性、工匠性的工艺。

那么为什么把这个中国著名书法家组织评委会选出来的,不是说某一个人定的。这就是唯技术论的倾向掩盖了当代书法的文化表达。而我们今天抄袭了这些唐诗宋词,并不是说你唐诗宋词没有意义,而是你为什么抄这个唐诗宋词,你读这个唐诗,你今天的感想是什么,你至少得解释一下为什么抄这个,为什么一首诗要反复抄几十遍嘛,你得讲出道理,就是没有认识到书法的文化的价值,它的文化的意义,它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书法中间的地位。

今天我就参观了我们广西大学学生书法家协会的作品展示,我有一点很感动,写的好的不一定是书法专业的学生,比如物理系的学生,理工科的学生写的,我觉得这也值学习。广西艺术学院那边写得怎么样,我还不知道。但是这有好几件作品放到艺术学院学生里面去都行,就是说我们理工科的学生非常重视文化艺术这个修养,这一点,非常难得。

我们要鼓励所有人都参与文化,但是我们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我们又要想到自己的责任,书法不仅是把字写好,我们也要把结构融合好,我们要继承我们的先贤传承给我们身上的责任和担子。从古来,从史前时期,从我说的夏王九鼎、乾隆三希,一直到于右任的《望大陆》,这样一种文化传统。


五、当代书法的学科建没

我们的书法成为一个艺术学科了,但是普遍的大学教育中间还没有跟学科意识结合建立完整的学科教育,这中间包括教材、教师配比和课程的开设。我在临沂大学参观的时候考虑到这个问题,那么讲一下供大家来参考。

书法专业明确了三个学科,第一个书法史,第二个书法理论,第三个书法批评。前两两项是基础学科,书法批评是应用学科。其他的延伸书法教育学等。

1、 书法史:兼论《中国书法全集》

整理丰富的书法文化遗产,建立书法艺术的价值谱系,得到知古鉴今的历史认知。

现在各大书法专业院校基本上有书法史这门课程。也有一个简单的教材,这一点做得比较好,

《中国书法全集》总计100卷,现在已出版71卷。第一批书是1990年出来的,那么到现在27年了,编了70多卷,还有20卷全还没编,我现在正在工作,我还有一个班子在编这个书。

2、书法理论:兼论《书法艺术概论》

书法理论就是书法为什么是艺术?为什么是美的?你要进行一个现代的阐释,我自己编了本书《书法界的概论》,书法不仅是写字,这个艺术为什么是艺术呢?它以生活的关系、以人生的关系,刚才颜真卿、王羲之、苏东坡明确看到书法艺术和人生的关系、和生活的关系。我们要阐释书法为什么会艺术,不能让西方人认为你们就是把字写得漂亮,不是这么回事。书法含着中国的方方面面。

《书法艺术概论》先是给北大研究生上课的教材,然后我又由商务部印刷版补充出版。现在我请牛津那个博士已经翻译成英文准备现编辑出一个英文版。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图腾,那么它为什么叫艺术?必须要说清楚。所以我们现在所有全国大学,我召开一个全国的高校书法理论教育研讨会,了解没有一本统编教程。一般大学写书法都教你们怎么写字,也有些书法史就没有书法基础理论这本书。所以是这个学科教育。

3、书法批评:《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我在80年代末出版了这本书《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获得国家图书奖。这里面讲古人怎么评价书法作品,古往今来最好的6000件作品汇集到一起。收录古人和当代人的评论,我认为这书法批评与书法鉴赏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书法为什么是美的,怎么美,我们首先参考古人怎么说的,而我们今天怎么评论他的。我们中国整个的文艺界现在是文艺批评缺失的时代,为什么?评论家写文章都是收费的。办个展览,开个研讨会,写点评论文章都是要收费的,这样的评论,哪里还有公正性呢?所以我就坚持所有评论不收费,没有收费,就可以按照自己所想去写,或者还想批评你一下。

批评很难的,所以书法批评这个是一个科学的学科,我们一定要把它建立起来,不能批评,不能鉴赏,我们的文艺就不能发展。

总结

史前与上古时期,文字与书法的起源与成熟,是中国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审美记录;中古与近古时期,书法是中国以儒释道相融合的中国文化的艺术载体。

站在中国文明与文化的广大视角来观察,中国书法审美价值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才能得到认识与阐发,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图腾。

中国书法是中国与儒释是道相融合的,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艺术载体。站在中国文明与文化的发展的前提下,中国书法审美价值的丰富性或深刻性才得以认识与阐发,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图腾。

同时也是我们的国家文明冲突不至于用战争解决了一个重要的观念。文明冲突要用文化的交流去化它。中国的历史经验,也是告诉美国、中东、欧洲的民族怎么来处理恐怖主义这个事件最大的难题,要借鉴的地方。

文明的冲突甚至发生战争,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文化的交流去消灭它的。战争手段是不能够解决文化问题的。就像我们组织北朝鲜一样,要组成和平,要组成交流,要化开,不能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

加强书法学科建设,克服唯技术论的倾向是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我的意见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现场提问环节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刘先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互动环节只有两个提问的机会,大家有什么书法艺术方面的问题,请大家踊跃地发言,请举手。

观众:刘先生,您好,就是请问一下,情感是如何从字里行间中体现出来,然后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融入到自己所书写的那个字体当中出来。

刘正成:谢谢!第一要有你这个意识,你已经具备了,就是说我要艺术表达我的情感。

第二,就是你要掌握这个艺术技巧。刚才我讲文化,都有文化,北宋为什么150年只有四个书法家呢?谁没有情感呢?欧阳修、王安石,他们的艺术技巧就没有苏东坡、米芾他们强,所以你要把技术掌握以后,你才能把情感完美地表达出去。比如你很好的一个歌词如果曲律不好,这个歌写不好。所以书法要临帖,学习经典,掌握书法的艺术技巧,最后把情感表达出来。但是首先你得有这个意识才行,你有意识,你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把字练好。

观众:我想问一下对于我们只是单纯觉得对书法有点兴趣的外行初涉者,我们是应该了解理论去感知如何写书法呢?还是应该直接动笔感受书法的奥妙呢?

刘正成:谢谢!广西大学的毕业生提问题都有水平啊,很有水平。

艺术它首先不是认识的,首先是感觉的,是吧?像听音乐一样,我根本没学过音乐理论,我也可以听贝多芬的《英雄》、《田园》,我可以听。首先,因为艺术是不要文字注解就能让你直接感受的才叫艺术。

但是要深刻地理解艺术就要学习艺术的理论,所以这是一个先后鸡或者先有蛋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艺术要培养你的眼睛去能感受。当然每个人性情不一样,有的人特别喜欢音乐,他就是对音响非常敏感。有的人画画,他对色彩非常敏感,所以说,我觉得它首先是能够都能感动人的才叫做艺术。

所以我到西方去,我们带书法展去,他也很感动,他不认识你的汉字,他也能够接受,虽然他还说不明白。因为我们当时在1998年希腊的总统向江泽民主席提出在巴黎办书法展,我们20年代的法国办个书法展,我们承办了这个任务。看的人很多,在巴黎所有办大学展出还延期一个月,根本不认识中国汉字还能感受。我们也一样的,你认识汉字,首先要它感动你,要有注解。

刚才说了三个行书帖能感动你,这是第一,然后在理论上加深认识,它是什么原理,你审美的层次的递进对艺术品的价值会有的不断地发觉。一本《红楼梦》是一本学问,不断地阐释《红楼梦》的意义,但书法很难。我们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谈过话,标题叫什么呢?谈《书学比谈红学难》。书法是中国的学问中间既是在每个人中最普遍的也是最难谈的一门艺术。所以我觉得艺术和书法都涉及到了。

所以我觉得你不搞书法,我建议你还是参观书法展,慢慢对书法的认识有了深化的兴趣。

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唐平秋同志向刘正成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发表于 2017-5-11 10: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昨天到今天,反复读了3次,很是受益。
祝福刘公夏安。::gif34::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2 16:28 , Processed in 0.2313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