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38|回复: 0

[苏立文]如何建立真正的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 22: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6/10/02 10:50pm 第 2 次编辑]

转自《嘉德通讯》第50期

如何建立真正的收藏
16344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苏立文


  虽然我有一些近现代中国艺术的藏品,但我并不把自己看作是收藏家。所有这一切的开始全然是个偶然。
  大约六十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和夫人吴环在四川结识了一些来自上海、北京、南京和广州的“艺术家难民”,他们中有雕塑家刘开渠,画家庞学勤、吴作人、关山月、叶浅予,漫画家丁聪等几位艺术家。此后,我们还认识了许多著名艺术家,刘海粟、林风眠、吴冠中、王怀庆等很多人甚至把作品赠予我们,因此,我们的藏品也开始增加了。在之后的几年中,我们陆续从所赞赏的艺术家那里购入了一些画作。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收藏。因为吴环的性格,我们在中国艺术的天地中结交了许多朋友,我们所喜爱的作品也主要来自于这些朋友。
  正如您所了解的,我们并不是真正的藏家。那么从今天开始,我将会趋向于什么呢?
  我认为有三种缘由建立起真正的收藏。第一是投资,如果这是您最关注的,恐怕我对您是爱莫能助。我更建议您向代理商咨询,他们的工作是研究市场并推荐最具丰厚利润的投资。在此问题上,我只能说,许多的观察者认为,这个市场增长急剧过热,今天的明星可能明天就被遗忘。您们其中有些人也许听说过现在流行的两位英国前卫艺术家的名字。Damien Hirst(达米恩·赫斯特),是把死羊和鲨鱼放在玻璃容器中的那位;Tracy Emin(萃西·艾闵),她宣称她最重要的作品是所有与她上过床的男人的名字印在帐篷上。然而,我视他们的作品为垃圾。
  Tracy Emin(萃西艾闵)说出了一个事实:“当我死后,我的名也就值一半。”在中国的当代艺术世界中,又有多少“今日之星”,再过二、三十年的光景,他们又将接受怎样的评判呢?
  第二种,我认为是更有代表性的,收藏的缘由是把一些藏品放在一起,代表近现代和当代艺术的表现趋势。当今中国的艺术作品的产出数量是巨大的,独自一个收藏家如何才能把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又是如此之简单,因为它不用关注品质,只要是创作足够引起注意,就值得入藏。这种收藏从长远看具有可参考的历史价值,当然也应该包括一些低劣的艺术品。
  第三种缘由是收藏您所欣赏和珍爱的作品,感应致美,与之同往。为此,您需要或应有对艺术的热衷,学习并比较,调整您的感触并与作品对话,从无意中学会分辨的技巧,特别是当这种无意以偶然的假象出现时,以及培养对色彩和形式的感觉。您不会是从头开始的,因为中国于绘画中经营构图和感情的传统是长远和深厚的,而所有这些,又同样表现于书法艺术中。
  您将会犯错误—我也犯过,我们都会犯。您会因冲动而收购一些感到后悔作品,或者您会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它让您乏味,甚至放弃他们。由于您阅历的增长,您的品味将变得更优雅,您藏品的质量将越来越完美。
  谈到品质,把我带入了当代艺术最有争议的领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它是否简单地是观者个人的观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审美的标准将不复存在,它唯一的趣处或价值就是:这种创作做过了。
  1979年,北大的一群学生作了一次行为艺术,他们把自己用棉布单围裹起来然后在浑身泼上墨汁,让他们的观众全然迷惑。我问了孔长安,他们其中的一位,你们要表现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意义在于”,他回答我,“就是我们做过了”。 这个是正确的答案,做一些如此疯狂的事情在那段时间的确是非同凡响。然而今日,当艺术家可以随意所为时,这并不够,这太容易了。我们必须从我们的艺术家那里要求的更多一些,我希望是您们,作为收藏家,将不满足于那些仅仅是流行的、表面的、肤浅的和缺乏情感的作品。
  时下有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这种新型艺术是否真正出自中国?”为此我会问:“汽车、飞机、电视是否是中国的呢?”它的出身是否定的,但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用。毛泽东有句名言:洋为中用(让外国的东西服务于中国)。这是中国人自明代万历皇帝时起,当传教士进北京时就开始了,一点也不新奇。中国当今的艺术家非常端正,在我看来,他们对这个问题趋之漠然。吴冠中,既以同样的工具画油画又以毛笔和墨汁游艺于中国画中。他说“当我提笔作画时,我画的是中国的景致”。基于此,当如今的艺术家常常把他们的载体和技术混在一起时,中西的差别就趋于消失。重要的是中国的艺术家无论以哪种形式绘画,他们所表达的是他们自己,一个中国人。有一次在杭州中国美院,一位教师问我是喜欢中国画还是西方画,我的回答是我喜欢好的画,这点,我认为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曾问我是否会对中西方收藏艺术品的方法有不同的见地,我认为没有不同。在西方,有一些藏家却有着中国情结,例如伦敦的查尔斯萨奇,买入当下流行的东西,当然也有其他更为有主见的藏家。
  更为有意思的问题是:我是否认为西方学者可以忽视中国收藏家所热衷的作品?这个问题难以回答,因为不同的藏家喜爱和需求不同的东西。从严格的历史角度上讲,西方学者将会认真地分析中国的收藏趋势在中国大的艺术环境中所反映的是什么。
  我也被问及:看待学者和藏家(我是指中国藏家)的艺术观点有何不同之处?是的,当然有所不同。收藏家有着极其地,甚至十分强烈地,与他想购买的或是他所盼望得到的作品有着参与的行为。学者必须更疏远地,不为潮流所动,而是将作品放之于历史当中观察其承上启下的位置。
  在这方面,我个人的情况是比较与众不同的。在这六十年多的时间里,我认识了许多中国的艺术家,还与一些人成为了好朋友,所以我与他们和他们的艺术作品之间有着很亲密的关系。同时我也是个历史学家,并且清楚的知道历史学家对事物的判断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我相信,权衡这两种角色,并在其中寻求结合点将是一项长期的而充满诱惑的挑战。
  从我所讲的,您将会看出没有轻松的答案可以回答所有这些问题。也许最为有捉弄性的问题是:什么是艺术,在这个世界上几乎任何事情都可称之为艺术吗?我相信是有标准原则的,有感染力的和美好的艺术是恒久的,这将使艺术从人类的其它行为活动中区分出来。这是我们的职责,作为学者、史学家、评论家、收藏家和博物馆的馆长,应该维护这些标准。只有这样,未来的史学家才有可能在回顾当今这个时代时,把它视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有意义和令人兴奋的阶段。

p43_115980052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2-27 10:43 , Processed in 0.2437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