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65|回复: 0

刘正成:耿介耳辞章了得不排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5 11: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正成:耿介耳辞章了得不排外


mmexport1456294291427.jpg




以书论文:才人耿介耳的古今乡情浓郁不排外。平顶山房主人去年春节做客松竹草堂,命赋他生活的济南故乡,让我颇为犹豫:这几千年山水都会,演出过多少历史人文大戏,留下了多少诗文赞颂名篇,我岂敢班门弄斧造次为文?一年之后,催促之下,我竟然赋之书之,竟然示之于济南名士耿介耳不仅欣然接受,更以“千载形胜一赋中”为题而赞之,的确让我受宠若惊了!

某曾为作家,后以书家为职业,文学创作实已荒废二、三十年,竟有济南名士如耿介耳先生者以书论文,排比梳理,穿越古今而论其文,与一般书评文章大异其趣,真让人有“外地和尚好念经”的概叹!说句实话,作为作家的宿愿情结,宁可你评之“文胜于书”,而不愿你评之“书胜于文”。于是,介耳先生此文真堪称搔在痒处!

介耳先生竟称“后之来者,欲寻历下之形胜,当必读刘公此赋”,令我惊喜!又甚至将北宋名贤晁补之和清代名笔蒲松龄相提并论,觉得他如此厚道毫不排外!换位思考,我是成都人,爱成都,对成都的典故名物如数家珍,对偶尔做客成都的文人来写一篇《成都赋》,我即使不说没我写得好的话,或许至少要用左思的《蜀都赋》来刁难刁难!沒想到古文辞章十分了得的耿介耳如此虚怀接物,谬赏有加,引经据典,情溢于纸,让我着实感动感慨了一番:山东人确实有孔孟的仁恕之道传之今世,亦证我所谓“幸也濼水才人,起任湖山之主”一言不虚也!

当然也有一个例外,旅游局长应该很高兴:山东人赞山东,四川人北京人也来赞山东,何乐而不为也!让我向山东才人三鞠躬!





千载形胜一赋中
——读刘正成《历下山水赋》

耿介耳




天宝四年,杜甫游历济南,在古历下亭与李邕(北海)、高适的酬唱中,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真切慨叹。直白的描述,却豁然将济南点得透亮。

在杜甫来济1270年后的乙未年的冬日,当世学者、书法家刘正成先生体验了老杜及其后来的大批文人诗家对济南的整体感受,他游历了新济南的湖光山色。处处浸染了文脉的泉城胜境,促发他一气呵成了《历下山水赋》,并在大寒雪后,凝神三日,书写完成了这件苍古磅礴的丈二幅十二条屏的巨制。

古之五岳四渎中,颇有依山傍水的地理错落,在这些交融点上,也生发了诸多天造不二的美景。而以山水汇聚而凝结社会生气,转致而成人文渊薮者,济南自然是最典型的一处。因为有舜耕历山的传布,这个南依泰岱,北拥济水的北方盆地,衍生了四千年生生不息的齐鲁文化交汇融合的文明形态。因为历山,“历下”的称谓,庶几成为济南的文化别称。

历下的令人流连,不独有山,不独有山深浸润出的汩汩清泉,亦不独有泉群汇流而成的潋滟明湖。

并且,山,并不只是一座,百里延绵的泰山虽然不能在历下亲眼见到,但无形的五岳之尊的天然帷障,成为济南真实的文化屏风,辉映着这座朴质而优美的城市。而构成济南山色之美的,城南的千佛山、佛慧山、黄石崖,西南侧的马鞍山,城东的燕子山,更有城北组成所谓“齐烟九点”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像是簇拥着济南的花瓣。

并且,湖,原本也不止一个。除了大明湖,唐宋的时候,鹊山的周围是洋洋汤汤的鹊山湖,天宝四年(745年)初次来历下的李白,没有想到看似很近的鹊山,乘舟前往时竟觉得湖水遥遥。

而且,泉,就更不是三五可数。遍布城内外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百脉泉等等泉群,星罗棋布,有名泉七十二的美誉。难以计数的泉眼,那是散落历下的珍珠。

海岱之间的历下,以其山川湖泉之美,引历代无数的文墨才人,把这些天然的诗材、画意,点点采录下来,渐次铺排扩延,如涓滴成流,汇聚而成历下人文薮泽。

刘正成的《历下山水赋》,便依托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刘正成因为此文,使自己和历下文化有了一个相互对谈的场域。也因为此文,刘正成和历下山水相互拥有了。

以当代文化背景而论,考量刘正成的书作,必要与他的文人身份并相斟酌;而赏鉴他的文章,亦必复与其书法家的表现并相比照。因为对于始终以文化为生命体认的书法家,刘正成所践行的正是以文人的内蕴,充盈并支持书家的艺术创造。

摹写济南风物的历代诗文书画浩如烟海。然而仅就传诸有序、影响及于今的赋体文章而言,所可列出的杰作,或许就是宋人晁补之的《北渚亭赋》,清人蒲松龄的《古历亭赋》。

晁蒲二氏的赋文,其所同者,悉以一亭之形制,引带历下全域的山川形胜。晁氏终始将重心置于地理之间,以小处观大意,自可以登北渚小丘,即可感群峰林列、川原极望的大境象,因而旷然欢喜,引发了作者“物之可乐,固不可得而留”“来不可持”“去何必悲”的感慨,有穷尽千古的深致。清人王士祯爬梳古典,以为“吾郡遗文,惟晁无咎《北渚亭赋》最为瑰丽”(《香祖笔记》)可见品评之高。

而蒲松龄的赋文,则高蹈古雅而风神潇洒,恣肆而不乏蕴藉。其辞采烂漫,如繁花锦团,有犹胜于晁补之者。蒲松龄以描摹景物映带时事的迁移,兴废之由来往复,“再衰再盛”“复废复兴”之况,自然一发喟叹,引读者深长思之。

刘正成有别于晁蒲二氏,他的《历下山水赋》下笔即是宏阔,着力在历史的穿透感。他游历济南,以吸纳历下自然菁华为先,“聚山水之精華于一地者,惟其泉城濟南也!”依地理而溯人文,体认物性而尽自然之美,晤对先贤则汲人文风流。“历下山水景观,人文情谊,皆在眼下,注入中心”,天人通达,文与书和,其畅快淋漓如此,不由得不教人随之砰然心动。

他心游万古,思接千载,巡天地之经纬,慕贤圣之流风。他感佩尧舜之禅,管鲍之谊;吟咏李杜,追陪两安(李清照易安、辛弃疾幼安)。他钟情于赵孟頫的鹊华秋色,敏感于丹青画卷所洋溢的那种贯绝古今的气息,他有王渔洋“十顷玻璃风,鹊华乱烟雨”的缥缈,有曾巩“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的陶醉。

当他读到蒲松龄的《古历亭赋》,内心倾服,咏叹未已。他忍不住要与蒲公对话。蒲公面对历下湖山轻声问询,“濠濮之沦涟,依然魚鸟;蓬萊之清浅,业已沧桑;邈矣北海太守,誰操風雅之权?”数百年后的刘公,将蒲公视为异代知己,吟哦会通之际,他的内心分明已将两人幻化为一体,他自然地溶入了这无边的山水之间,足可担当这片湖泉山色的主人了,正是“幸也泺水才人,起任湖山之主”。这仿佛是庄子的濠濮之问,物我两忘,融融无间了。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艺事。数年前,戏剧家魏明伦谈当今书法面貌乃“有笔无翰”,可谓一语中的。书法的技术主义大行其道,是书法文化真正堪忧之所在。刘正成以史家的睿识,以文人的情怀,行之以书道,足成书坛一世模范。

看这件《历下山水赋》十二屏,莽莽苍苍,又水浸玉润,咏其文,味其旨,但见“陂湖汗漫,葭芦天畔,菱荷荇藻,蘅荃杜茝,众物居之,浩若烟海”(晁补之《北渚亭赋》),济南的意蕴,怎不令人神往?

后之来者,欲寻历下之形胜,当必读刘公此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2 16:33 , Processed in 0.3143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