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歴下山水賦》
劉正成
《歴下山水賦》
(繁体字版)
劉正成
有水無山者毋雄,有山無水者毋灵。中華藝術之淵藪,皆在丹青之山水,正所謂江山如畫者也!濟南古稱歴下,北據黃河,南接泰山,可稱善地。何哉?華夏有五嶽,以泰山爲尊,炎黃有四脈,歴久稱黃河。聚山水之精華于一地者,惟其泉城濟南也!濟南者,濟水繞其北也,黃河奪道而入于渤海。歴下者,歴山之麓也,又稱泉城,因其有泰山之水暗通于城下,以成濼水之源,蓄成大明一湖,故有一城山色半城湖之謂也。
平頂山房主人居于善地,慷慨恢宏,雅好翰墨,宴飲之際,命賦歴下山水,書之堂壁以供煙雲。于是,暢遊于趵突之泉,蕩舟于大明之湖,攀登于鵲華之山,仰望于千佛之崖,感之山水,賞之名畫,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慨然而有賦于此也。
昔者,舜耕歴山,以孝聞名,堯往見之,委以國政,于是傳千古禅讓之美名,成親親孝道之德政。中國之有儒家之道統,乃從歴山舜耕肇始。于是,叔牙薦夷吾于桓公,乃成千秋霸業。曹操爲濟南之國相,方有三國演義。詩仙會詩聖于湖上,遂有李杜文章萬古之傳。易安拂漱玉之泉,感人生際遇,作漱玉之集,成婉約之宗;幼安思亡國之痛,且拍遍欄杆,獻美芹十論,爲豪放一派。王漁洋以詩壇盟主而詠秋柳,蒲松齡罷聊齋而賦古亭。皆因仁義情懷而愛其山水,因愛其山水而成其詞章。趙孟頫,書家也,亦畫家也,獨以丹青繪歴下山水之勝境,以成鵲華秋色之圖卷。是日也,乾隆帝駐跸歴下之亭,天朗氣清,睛空無雲,遙望鵲華二山,對景而賞畫,喟然慨歎曰:兩朵天花繡野巅,一支靈鵲銀河涘。留待今題信有神,不數嘉陵吳道子。河山之美映入眼底,天下之心生于胸懷。古仁人君子,莫不感山水翰墨而興歎者乎?
時移世殊,河山變色。聊齋之主問曰:濠濮之淪漣,依然魚鳥;蓬萊之清淺,業已滄桑;邈矣北海太守,誰操風雅之權?松竹草堂答曰:幸也濼水才人,起任湖山之主。珠簾畫棟,不複歴下之舊觀;茗碗詩瓢,豈尋天寶之墜緒?騰蛟起鳳,擬杜聖李仙之瑰瑋;升堂入室,盡陸海潘江之風流。于是泉涸而複湧,山屠而再綠。殘垣棄而瓊樓起,敗枝斫而新樹生。庶幾可期者,霧霾去而驕陽澈,腐敗除而天下清。撫今追昔,感而贊之曰:
泰山蒼蒼,河水漾漾。
江山如畫,畫如山江。
趵突龍噴,珍珠夜光。
鴛鴦水暖,君子花香。
蒹葭挹露,荷芰拂浪。
鶯與燕從,月並花張。
再衰再盛,城上鶴翔。
舜耕之土,既興且旺。
鸞箋五色,詩叢八荒。
翰與墨滙,藝事留芳。
感之山水,成之詞章。
嗚呼噫嘻,醉翁引觞!
乙未雪後自歴下返而撰于泥龜夢蝶堂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