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门蓬溪五人展 于10月28日在北京展出
书法在线 侯勇 中国书法之乡——沈门蓬溪五人展晋京展于10月28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国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成都画院、蓬溪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支持。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原政委邓昌友上将,原中央编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王澜明 、原中宣部秘书长、中国政研会副会长官景辉、原国家物资部副部长恒玉珊、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驻京办主任陈贵华、中国书协顾问、北京市书协主席林岫 、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胡抗美、赵长青、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张江舟、曾来德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 、住建部法规司司长国中河、国家统计局离休干部局局长 张英香、国家林业局原总工程师姚昌恬、中国检察官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著名诗人邰筐 、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张陆一、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胡秋萍、王学玲、张公者、 肖丽、高庆春、洪厚甜、龙开胜、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陈凤新、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秘书长曾翔 、《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 、住建部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主席王大恒、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 冯英、 中共遂宁市委常委、秘书长吴相洪、中共蓬溪县委书记 张向福、蓬溪县人民政府县长肖霞、遂宁市电视台台长吴军、蓬溪县政协主席温勉双、中共蓬溪县委宣传部部长邓正强、蓬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杨军、刘洪波及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书画家、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10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今年6月28日-7月8日,“沈门蓬溪五人展”首展在四川省蓬溪县举行,开启了全国巡展序幕。四个月后,如约来到北京。沈门五人展五位作者何开鑫、文永生、杨旻、黄胜凡、陈刚来自四川省蓬溪县,先后在当代书法泰斗沈鹏先生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工作室学习。近年来,他们植根传统,融入时代审美要求,致力于探索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表达方式,成绩斐然。这次展览共展出书法作品98件,保留了“蓬溪展”的一些作品,还根据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场地量身订制了一部分作品:有6张丈六整纸组成的巨幅狂草、有10米行草长卷……这些作品极具视觉张力、在情感宣泄中见理性控制和技法支撑,充分展示五位作者在书法艺术创作上的实践能力和思考深度。
蓬溪沈门五子有接近的艺术追求,在风格上又是各具特色。他们的作品,都体现出巴蜀文化诡奇峻逸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特色,但是彼此又不雷同。何开鑫的浑厚苍茫、文永生的奇崛灵动、黄胜凡的真力弥漫、杨旻的书生意气、陈刚的优雅古淡,面目各异,皆深具传统之功底并富有个人面目,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蓬溪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东晋置县,已有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享有“梓东邹鲁”、“文献名邦”、“五史之乡”等美誉。蓬溪民风淳朴,文教昌明,人材辈出,“工诗文、擅书画”之风历代传承。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蓬溪走出了以 曾来德先生(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为代表的一批书法家,在书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之为“蓬溪书法现象”。2000年至今,国家文化部先后四次授予蓬溪县“中国书法之乡”称号。蓬溪书法引起了全国书法界的关注,成为外界认知蓬溪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书法之乡”亦逐渐成为蓬溪在国内认知度最高的形象品牌和发展平台。
近年来,蓬溪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育县”、“文化立县”战略,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此次巡展,不仅是蓬溪书法的再度“起航”,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实际,以中国书法为主要突破口,繁荣文艺创作的重大举措。“沈门蓬溪五人展”将进一步扮靓 “中国书法之乡”品牌,为建设“赤城•中国书法城”,将蓬溪打造成川中“绿色净地”、“文化高地”、“旅游目的地”,扎实推进蓬溪“西部特色文化旅游名县”建设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