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9|回复: 3

琴岛大布衣:再问陈振濂“国展”等于“新人展”?!【中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0 15: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15-8-21 22:39 编辑

琴岛大布衣:再问陈振濂“国展”等于“新人展”?!

笔者在《一问陈振濂“展览”等于“展览体”?!》短文中,以反问的行文方式,其实答案已经存于其中。只要有起码的思维能力的正常人,都会做出正常的回答。“展览”与“展览体”的概念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如若有所谓“展览体”的话,用陈的时间界定,也不过三十年左右的历史,在无所谓“展览体”之前有无书法展览?!不说美术馆、文化宫(馆)仅就博物馆言,从三十年前至当下所展出的历代书法作品,又当如何看待?!我在七十年代的博物馆展览大殿,就亲眼见到王铎丈二的行草书法作品,这种从“书斋”到“展厅”的书法作品,并无“驴头不对马嘴”之感。这些事实是不能罔顾的!

陈振濂为了维护“展览体”进行的所谓“论辩”,不惜采用罔顾事实、混淆概念、野蛮推理的“狡辩”手法。这并非是其偶然疏忽所致。他在“国展”与“新人展”以及“看人”与“看作品”问题的辩论中,同样采用了狡辩手法:

   “好像今天也提到了一个话题,是新人展还是名家?以前的书法展览是名家为上,因为老书法家,人书俱老,老书法家写出来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有很多人说我们今天这个展览有点像新人展,出来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这个又牵涉到我们今天的展览是凭作品还是评人?评人论资排辈,如果评作品就是作品跟人分开,你别在那里老说我是老书法家,我的作品不管你们看周好坏你都要给我评上。如果书法展要办成名家展和现在的书法展并不考虑太多名家的因素,而是从作品、从客观出发,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其实名家展有好作品,这个可以,完全有通道进来,甚至要比年轻的作者脱颖而出要更加方便。但是展览的顶层设计不能设计成人,如果是人,你回到你的地区,你那个地区的书法家协会的主席,要么就是高官,要么就是很老的书法间,写毛笔字他就得是第一。你呕心沥血创作了半天的作品,最后根本不行,因为你人不行,大家觉得这样的公平大家能接受吗?不能接受。所以像这样的我觉得就是观念很重要,你是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看这个展览?我觉得大家今天因为论文集里面已经有很多的论文发表了,大家回去,尤其是年轻的同志还可以再围绕这些问题再想一想,想一想怎么样使得我们这个展览今天评论的话题再继续深化,这是要求的第一个。

陈振濂在这之前,就“十一届国展”答记者问发表了长篇访谈录。立即在专业网络媒体引起争鸣与批驳。这段演讲文字,是其观点的再一次重复。作为“十一届国展”具有学术总主持身份的陈振濂,口口声声要求“思维逻辑的严密”、“概念使用的严密”,而自己却在评说具体问题时,抛开“国展”这个概念前提不理不论,纠缠陷落于“新人”与“名家”、“看人”与“看作品”的割裂与对立的极端片面论之中而不能自拔。大失博导之身份水准。

谈论“国展”首先不能离开“权威性”、“代表性”、“包容性”、“优秀性”。“独创性”等。“国展”顾名思义,本身就不同于其他所有的“单项展”,也不同于“新人展”。

这里引述一段乡愿网友发的议论,与本文主题密切相关,可供讨论深入参考:

“其实,那些个把“国展”与“新人展”混为一谈者,连起码的理论逻辑思维都没有!还号称什么“书法理论家”,“学术观察员”,“资深网评好手”等等名头,他们的观点一开始就不能成立!因为,大前提错误,再多的论证论据都无济于事!

他们的一个典型论点:“新人”离开“国展”就无法出来。

所以我反问他们:中书协,除了国展之外,是否还有众多的单项展?!其中是否还有“新人展”单项展?!说“新人无法出来”的观点能站住脚吗?!

他们的另一个典型论点:只看“作品”不看“人”。否则“新人”就无法出来。

刘正成先生早已说过:手是不是人?枪手写得好,为什么要淘汰?不是只看作品不看人吗,干嘛这时候又要看人啦?这不是神经错乱分裂症吗?

刘正成先生认为:所谓“看人”,並非仅仅看人的资历,而是全面衡量人的德行、修养与才能!苏东坡所谓“兼论其人生平”的观点,是对书法家的基本与终极要求,否则只是选秀明星,这是“新人展”而非“国展”的任务与目标。

事情的本来面目,从理论上讲:看作品与看人是相统一的。只看作品不看人不行,否则无法避免“枪手”的欺骗行径;当然,只看人不看作品也不行,有一些老资历的作者几十年一贯制的确落伍了。能入“国展”者无论名家抑或新人,必须满足“国展的要件”,确保“国展”的“五性”等,宁缺毋滥。能否完成这样的目标,取决于真正的权威评委和过硬的评审机制。而这种理想在现有行政体制内无法实现。

当“十一届国展”露出真容之后,事实再一次证明国展不“国”。再一次表明陈振濂主张的所谓学术导向的结果不“果”。


2015/8/20

附录:

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书法·国展学术论坛·陈振濂学术总结(原始记录)

http://www.zgsf.com.cn/forum.php ... &fromuid=193347

发表于 2015-8-21 16: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博导见---【书法】1981年第3期第26页。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19: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岛大布衣:一问陈振濂“展览”等于“展览体”?!【上篇】
http://www.zgsf.com.cn/forum.php ... 4&fromuid=18356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19: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岛大布衣:三问陈振濂“做作”等于“真性情”?!【下篇】
http://www.zgsf.com.cn/forum.php ... 9&fromuid=183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6-2 18:08 , Processed in 0.1552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