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39|回复: 36

“南宋《吕祖谦、司马伋告身》学术研讨会”及匡时春拍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匡时总部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3 12: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宋吕祖谦告身、司马伋告身亮相匡时春拍
“南宋《吕祖谦、司马伋告身》学术研讨会”及匡时春拍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匡时总部举行
_DSC0088.jpg

书法在线 侯勇  5月9日 由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南宋《吕祖谦、司马伋告身》学术研讨会”及匡时春拍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匡时总部举行,本次以新发现的两件告身为切入点,聚焦探讨两宋变迀之际的书风流変、职官制度与人物历史。中国宋史学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十余位专家学者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龚延明(浙江大学)、俞国林(中华书局)、鱼宏亮(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国旺(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宗润(中国艺术研究院)、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李全德(中国人民大学)、邓小南(北京大学)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等十余位权威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这两件告身作了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这两件告身在书法和历史文献研究上来说都是重要的发现,中国书在线总编辑侯勇列席研讨会并出席匡时春拍新闻发布会。

虞云国就这两年告身从历史文献价值上作了很好的阐述,他说,宋代新发现的文书类的文物不很多,不像唐代,有敦煌文书,我们直到目前为止发现最大宗的是前两年在浙江武义发现了徐谓礼文书,徐谓礼文书是墓主人请人抄录了他的有关的告身,以及有关所有官员升级考核的那些东西,但是这是附抄件,当然对我们宋史学界来讲是一份很重要的材料。到目前为止宋代的制告,告身,存世的量寥寥可数。北宋有司马光拜相的一个告身,还有是拜翰林学士的一个告身,还有是范纯仁拜相的一个告身,这个都在日本,我们大陆没有。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份王左的告身,相对来说王左的高身的知名度就远远不及这两个,因为一个是司马光的曾孙,那是名人后代,至少是官四代。南宋的学术很发达,除了程硃理学的朱熹为代表,还有著名的浙东学派,浙东学派吕祖谦就是浙东学派务学,就是金华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当时大家林立,刚才说了鹅湖之会是由他发起的。   从文化史的含量来说,当然可能吕祖谦的含量要比司马伋更高一点,司马伋纯粹是名人之后。另外司马伋的告身书法价值比这份还更高,那个是残本,那个是主本。

从文献上来看, 徐谓礼告身被定为一级文物,而且是抄文、录文,不是原件,也完全可以放心的去使用。所以两样一级文物在文献上面和在文物上面就起了一个互补的作用,互正的作用,这就体现了它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告身实物可以分为两类,一位是制授告身,那就是说比较高级别的,至少是三品官以上,是制授告身。刚才我说的司马光拜宰相,还有范纯仁拜宰相,两份在日本的,那就是制授告身。而司马光拜翰林学士和这两份是敕授告身,它构成了宋代告身两大部分主要的要件。因为司马光拜翰林学士是北宋,北宋到南宋,而且我们说北宋宋神宗的时候有一次官职改革,我们现在机构一改革之后,有些文献的传承过程就会改变。也就是说司马光拜翰林学士的那一份敕授告身只能反映这个官职改革以前的情况,官职改革以后的情况就只有南宋告身。南宋告身我们现在看到实物的大概就三件,这两件加上上海博物馆的王佐那一件,。而且从王左的身份来看,就不能和这两位相提并论。这么一来从宋史专业角度来看,它为我们研究官职改革之后,公文流转是怎么一个情况,提供了一个实物证据。所以我们一方面应该从书法的角度去欣赏这个书法写的如何,上午有一位搞书法的专家说有一个大众取法,包括司马光告身的书法,他作为一般的专门搞发凭证的誊写员,他的书法就达到这么一个水准,可见宋代出现像苏黄米蔡这么大家不稀奇,它有一个高原在那儿,才能出现高峰。所以我想这两份书法作品也印证了宋代书法。

另外我们说了宋代书法是上神,因为这是官文书,官方文件,不可能像随心所欲的,实际上你还可以看到宋代书工在这里面的反映。我上面也说到在这一份吕祖谦的告身有一个特别大的敕字,上面一共是半个字,还有司马伋的敕字就更清楚,宋代就有所谓画字的情况,这个画字情况就为宋代以官告发出来,你怎么增加它的可信度呢,除了你这个官印,除了你临的纸质,临的防伪的标志等等,这个画字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个画字根据我掌握的材料,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面说了,蔡京这个人在北宋末年倒了以后名声不好吧,是个奸臣吧,是我们现在反腐的对象吧,但是他的字还是好字。因为以前从蔡京走红以后,写官告里面画字的敕字都仿造蔡京。蔡京的特征是什么呢,旁边的来字特别长,右边的立字特别短。南宋以后他的名声不好了,但是他的书法的影响还很大。所以陆游说,写字这个人书手还是保留这个风格,这就为我们理解宋代书法史和蔡京的流传也提供了一个实物证据。这里面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多的,包括我们等会请装裱专家,还会从装裱的角度,包括上午有人提议是不是从绫锦,因为官告都是用织锦绫做成的,按照规矩你哪个等级的官员是由多少绫子组成,可以书写的,包括对宋代绫的制造,也提供了一个丝绸史的角度。

这两个东西的出现,对于我们宋史的研究来讲是一个很鼓舞人心的东西。而且我们关注的除了正文以外,我们还关注这个小字,比如说国务院认为哪一个省管财政的人都有一个东西,有一个流转国家,有一个批转过程,这个批转过程在从他们三省长官签名开始,一直到最后我这份官告是由哪个书手誊抄的,上面都有了,哪一天上面命令下来,谁给行持的,谁给什么时候转告吏部的,然后吏部什么时候又转到官告院的,日期都排的很清楚。我们就可以看到吕祖谦的好像是隔了三天,司马伋的只有一天。所以我们以前总说宋代行政效率很低,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恐怕还要修正一下宋史对于宋代官僚运作体系的东西。所以它可能在很多细节上面会颠覆原先根深蒂固的东西。


龚延明老先生在发布上提到,第一点,迄今为止海内外还没有发现过南宋的官员的官告,这是首次发现是第一次有官史来公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真迹的官告。    第二点它的价值在哪里?官告的所牵扯到人物,牵扯到制度,对南宋史的研究,都具有非高常高的价值。    第三点关于研究官职,这个留任从开始任命到最后公布过程怎么样,这个留任很难搞清楚。比如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官员都要公示,你要当组织部长,先公示一下,公示也是一个流程。在公示以前还有很多流程,公示以后,各位对公示没有意见了,都有很多流程的。这两个官告提供两个流程,一共四个流程。这是我们开始,比如说王安石到浙江的四个流程,第一个管理的意识提出思考第二要有翰林起草官告的文书,这个叫制书,字谁来写呢,高级别的是叫翰林人士来起草的,很难起草的,因为你看他们是专门训练过的。第三步,如果中级的官员就是中书舍人来起草,题目起草。这个第三步是什么呢,再向这三省发给尚书省,尚书省交给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是管人口的,相当于组织部,这是第三步。我们看到第三步流程,第三步拿到这个统一的任命书以后,就是任命司马伋为众林所头目,给吕祖谦的是给加工资。然后再给官告员,官告员专门有一个机构,中央所谓吏部做大概官告任命书今天开眼界了,那个是第二步流程,第三步、第四步都看到了。这是第三点价值。

第四点价值很重要的一点,前几年大家听到浙江省武义县徐谓礼文书出土,不知道大家听到过没有,这是很轰动的。它的价值在哪里呢,从徐谓礼这个人开始当官到最后死掉,整个过程任命书啊,告啊,都保存下来了,但是遗憾的是不是真迹,是抄下来的。它的优势在哪里呢,使我们看到宋代官员任命的过程,有多少文件都搞清楚,所以我们相信它,历史上怎么个写法清楚,那个文书是名副其实的,我们这个文书也是名副其实的,而且是很高的真迹,后面我们真的可以讲这两件官告珍贵性,很宝贵的。第三个价值在这里,物证,浙江省武义县南宋出土的徐谓礼文书,司马伋、吕祖谦官方文书,这是第三件。这几件告身对研究南宋官员的任命流程,非常有价值。
  

陆宗润先生从装裱修复的角度谈了看法。因为一件作品首先是写的书,那个纸、绢,临的材料上面,材料怎么去鉴定呢,可以鉴真,可以鉴假,可以辨假,然后再鉴真。比如说宋代的告身一定得是宋代的产品,不可能是明代的,如果是明代的写着宋代的名字,那肯定是假的,所以只能算一半。这次我看了这两个告身以后,有几个感受,一个是它的绫,一个是它的墨,特别是宋代的墨和明代的墨完全两码事。因为我的工作就是书法修复,修复工作要让别人看不出坏,首先要模仿,知道宋代的材料是什么,明代的材料是什么,如果配错了材料肯定修不好,墨也同样,所以对书法的材料有一定的研究。这两件告品是宋代的绫,其次它的印笔,其实书法鉴定大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鉴定,咱们早上的讨论会主要是从文史学角度去鉴定,就是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另外一个从图象的角度来讲,就是说书法史和绘画理论,从图画来讲。第三个就是从墨迹材料来看,这个材料学科学还没有建立,但是材料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材料里面刚才说的绫、墨、印,其实印是鉴定最最重要的,同时印你制造之后,50年肯定干掉,不能再用了。假如说我拿民国的印泥重新调剂以后,又回到了新,所以印泥很少,没法做假。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前,它的印泥里面是不含油的,到清代以后不含油的印泥水印不会做,而这两个方面完全是水印。水印和油印怎么区别,大家看一下画面的收藏,要迎着光看,发现有点厚厚的,堆起来的,粘粘的,那是由于油的关系,油颜料不定的,有立体感。而这两份告品,已经完全渗透到底下去,这边的墨也渗透到底下,这就需要时代、年代来沉淀的。也就是说从材料角度上来讲,这两件我认为是宋代的。

现在又回到先生提的一个问题,两件告品为什么颜色不一样,一件看上去差不多是宋,一件好像明都不够,这就是吕祖谦的,就是上面一部分。我的工作是看到一份作品,首先它怎么不坏,然后用什么方法把它回到一个很好的状态。我们看了吕祖谦的这个,从右边的部分损坏特别厉害,它损坏的部分越往左越少。大家知道手卷是从左往右卷,最往右边是最外面,为什么会有这种残破。可以设想它当年是遇到了水,等于现在我们卷一圈,遇到了水之后,外面损伤的厉害,里面损伤的比较小。遇到水怎么会坏掉,遇到水以后,那里面卷本身会上营养剂,所以它会长霉,长霉以后腐烂。烂掉以后,若干年以后进行修复。修复的过程中要做什么工作呢,凡是纺织品的,卷的,缎子,都得有高锰酸钾进行氧化出来,草酸把高锰酸钾的颜色弄掉。所以当年如果不长霉,不怎么烂。整个大身上面,整个作品上面我们看不到霉,霉哪里去了,洗掉了,在清洗的过程中把霉颜色退掉,天然的卷的颜色自然会浅,于是它变得颜色好像比其他作品稍微浅一点。其实这一个修复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了这种变化。

吕祖谦的上面,因为它临上面还有一些文字,文师院,册子,临,这也是一个宋代的很重要的。这个作品为什么颜色浅一点,一个是修复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个变化。第二个是跟审美有关,你这件作品的装璜,我可以告诉你说应该是蔡老师工作室修的,那是中国在民国时期第一批做书法修复工作的人。这些人有专门装裱的。这个时候手感特别平,特别好,那是当时民国早期的一等高手所修复的。民国时期修什么呢,我们说修旧就旧,民国时期,包括现在拍卖场,还有纸白版新能卖好价,得了一件艺术品,它没有进入流通市场的时候还有几个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只要有经济价值,大家就能做拍卖,也就是说把作品,把书法写的纸白版新才能卖好价钱。所以不会说因为去霉,这个颜色浅的我给它追回颜色,其实颜色为什么会浅,也就是说我认为吕祖谦这件作品我们感觉看上去颜色好像是明朝中期的颜色,其实这是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5: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吕祖谦告身、司马伋告身亮相匡时春拍
“南宋《吕祖谦、司马伋告身》学术研讨会”及匡时春拍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匡时总部举行
_DSC00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5: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吕祖谦告身、司马伋告身亮相匡时春拍
“南宋《吕祖谦、司马伋告身》学术研讨会”及匡时春拍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匡时总部举行

参观原作。
_DSC002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5: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谦告身
吕祖谦告身.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5: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谦告身
吕祖谦告身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5: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谦告身
吕祖谦告身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5: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谦告身
吕祖谦告身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5: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谦告身
吕祖谦告身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5: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谦告身
吕祖谦题盒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5: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谦告身
吕祖谦题盒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7-7 14:00 , Processed in 0.2957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