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冉令江书法网络展
吾书吾自书
文|冉令江
吾尝忆儿时,跟外祖父信手涂鸦的场景,涂抹时间长了便渐渐感受到了书写的快感和自我欣赏的愉悦。然当时并无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法帖以供学习,我亦只停留在胡涂乱抹的阶段。读高中后,幸遇老师丁氏指导,渐入专业学习阶段。后在本硕专业学习过程中,承蒙琅琊刘希龙、杨树国、彭作飚,平阳柴斯木、杨老庵诸师教诲,始入书学正道。研究生毕业后幸蒙韩少辉老师的提携和教导,开始专职以书法创作、研究为业。
古人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作为无声的艺术,通过字里行间诉说着书家内心深处的一切。她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在凝结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汉字的基础上,成为民族精神、人文品格和情怀的体现与寄托。然当今书家,为自己写者少,为别人写者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形形色色的展赛、活动让人应接不暇,很多人在光环的诱惑和照耀下,开始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以展览为尚,定夺高下。为求虚伪的荣耀,不惜以泯灭自己的本性,来讨好世人的欢心。学书之中,吾亦一度误入歧途,不辨为书者何!承蒙诸师教诲,渐明学书之道须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博古晓今,博采众取,才能领悟书学正道。
然学书之道,除具知识之广博,还须具为艺之性情和灵性。吾本性虚静、愚钝,崇尚古朴、质拙无华。追逐当世之“展览风”,实乃违心、逆性所向,自劳而无获。自此,吾转而对古人的心慕手追,以自我之心修自我之书,悟自我之书道。
吾国之传统艺术,需以一生来孜孜追求。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根脉,只有在源源不断,广泛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的前提下,才能不断茁壮成长,以成参天之树。所以,只有将研习书法、探究学问和自身修养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不断升华,做到“谨修而身,慎守其真”,“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学书之道和书之本原,才能达到人书合一之境。
甲午腊月于山西书法院
冉令江
1983年生于山东肥城。本科毕业于临沂大学美术学(书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书法)专业。现为国家三级美术师,山西书法院办公室主任、学术研究部主任,忻州师范学院书法专业外聘教师,山西金石书法篆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会员。
参与完成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山西当代书法及书法家研究》,主持参与《百年山西书法文献整理研究》、《山西省文化艺术志--书法篆刻卷》的研究、编纂;学术论文获奖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敦煌书法论坛优秀奖(最高奖)、全国首届楷书创新论坛优秀奖、“乌海杯”当代国际书法高端论坛优秀奖,10余次入选全国书法学术研讨会,并在山西省优秀文化艺术论文评奖、文艺评论奖、社科评奖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在《中国书法》、《书法》、《中华书道》(台湾)、《书法赏评》、《青少年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等专业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书法报》2014年书法海选“书坛新秀”。书法、篆刻作品获奖、入展(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省级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20余次。《山西文化》、《书法导报》、《书法报》等报刊曾作专题介绍。编著出版有《高考书法培训教程》(合著)、《何应辉书法课徒稿作品集》(副主编)、《经典与流变——韩少辉临<西狭颂><张迁碑>》(副主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