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04|回复: 90

【玄一书道】崔学路书法网络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 14: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玄一书道】
崔学路书法网络展


孫海興拍崔学路于家里书房.jpg
侯勇按: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介绍崔学路先生,应该说什么呢?《青少年书法报》创始人?国展评委?“神龙杯”大赛主席?这些一个时代的书法记忆里边,已是过眼烟云。“人过花甲,而先生身上却更多了朝气,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更是不知老之将至。他延展的书法结构大得怕人,什么时候提升到什么境界,他似乎都不曾考虑,真有只管播种不管收获、执意前行的意味”。翟万益先生的这句话,或许可以作为我们除却崔先生对于青少年书法培养所付出的心血之后的另一个推荐理由。


崔学路
号佛堂 玄一,1945年12月6日生,山东德州武城佛堂人
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道倡行者

书道思想

究书之本源以开新风,力倡“书道说”。以“老庄哲学”为基,直指书之本体,“见心、见意、见性、见道”。提出法为下、文为基、道为上 ── 书寓于道,道法自然。以气贯之,以意充之,以神扬之,体现“儒、释、道”精粹。

艺术评论

欧阳中石先生赞为“中国青少年书法发展里程碑”。刘海粟先生赞为“福佑书坛后坤,功莫大焉”。沈鹏先生引为“当今书坛为数不多的具有战略思考的朋友之一”。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先生:“崔先生的书法价值已经可以用其文献性来彪炳于这个时代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抗美先生:“崔学路先生是一个现象。他的作品这么高古, 出发点在传统,其创新作品表现的又是时代的精神。"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刘洪彪先生:“崔先生笔锋在纸上的运行是雍容不迫的, 写草书也是非常静、非常厚、非常沉稳。他书写时的心境是一种享受, 所以给观者的感觉是那么沉静、那么美好。”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先生:“临习经典、守正创新; 崔先生对书法大美学的追求和书法教育大境界的获得, 在书法界可谓殊为难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翟万益先生:“崔学路先生将行草楷隶篆甲骨文等多种字体整合, 其书作代表着当代书法发展的方向。”

《创风》(日本)发表褔田祥洲先生赞“崔学路先生为中国当代新古典美前列书家。” 《书艺月刊》(韩国)主编社长崔光烈先生赞崔先生书作几近韩国古人之风。新加坡兰亭笔会会长邱程光邱程光赞“崔先生精研书艺各种专题,积极推动书法栽培后进卅载,至今不懈,成就斐然,足为书法界楷模。”“简书新境界痛快见淋漓。”台湾国父纪念馆馆长王福林先生称“崔先生见心至道书作展成为我馆举办大陆书展以来最使人眼一亮个展。” 台湾中华书学会会长张炳煌先生发言说“崔先生的小楷用笔精微而厚重,注重神意表达;大字用笔沉着深刻,雄奇而内敛;隶书渐及高古苍拙一路,行草显现天然灿烂本心,是大陆书坛一股清流 。”

著述

《玄一书道 ── 崔学路书作集》(中国书店出版社)、《崔学路隶书》(福建人民出版社)、《崔学路行书楹联50例》(西苑出版社)、《崔学路魏书诗词50例》(西苑出版社)、《崔学路行书格言50例》(西苑出版社)、《尺牍百法》(中国书店出版社)、《题贺百法》(中国书店出版社) 等百余专著。

《中国书法》“名家档案”专题介绍、《中国书法 翰墨天下》“人物”专题介绍、《世界书画家经典》、《国际现代书法集》、《二十世纪当代中国书坛杰出人物作品集》、《中国书画名家名作汉英双语大典》、《第二届全国青少年书法神龙大奖赛书法篆刻作品选集》、《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作品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书法报》、《书法报 硬笔书法》、《中国书法报》、《中国书法导报》、《书艺月刊》(韩国)、《东方艺术书法》、《中国硬笔书法大字典》、《科教文汇》、《读者》、《北京晨报》、《纪念黄宾虹诞辰百四十周年专集》、《美术观察》等百余书刊入集及专题报导。

展览

中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首届国际临书大展、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书法作品展、现代国际临书大展、新加坡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中央办公厅书法名家邀请展、韩国亚细亚美术招待展、泰国曼谷中国画院邀请展第十七届中日书法展、日本25届白扇书道展、全国第一、二届硬笔书法展、石家庄写经联展、神接敦煌个展、两届三亚玄一书道个展、崆峒问道书法个展、台湾国父纪念馆崔学路书法展、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等国内外百余展览。

  
中外交流
新加坡书法中心书法讲座、全国颜真卿学术研讨会论文演讲、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丹麦、挪威艺术之旅、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和名师书法精英班授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讲座、首都师范大学系列讲座、兰州大学研究生院书法讲座、敦煌文联学术讲座、平凉柳湖书院书法讲座、两届北京崔学路先生作品研讨会、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中华书学会学术交流、日本雪心书会书法讲座等教学活动等。

镌刻
黄河碑林、麻姑碑林、南岳碑廊、韩国碑林园、中华泰山摩崖碑林、神农碑林、雁荡山书法碑廊、天柱山、三清山、国际书法碑林等十余碑林镌刻。

收藏
中南海、齐白石纪念馆、吴昌硕纪念馆、黄宾虹纪念馆、泰国曼谷中国画院、周原博物馆、开封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邓散木艺术陈列馆、佛光山藏经楼、南普陀寺藏经楼、九华山弘愿堂藏经楼等数十家博物馆收藏。

  
荣誉
国际现代书法大赛荣获特别荣誉奖、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金奬(泰国)、书画名人成就奖(美国)、1984年黑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一等奖、北京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一等奖、“敦煌飞天奖”艺术家、首届黄宾虹美术教育奖、第二届绿星国际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园丁奖、 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匠、泰中美展国际艺术沙龙金奬(泰国)、中日韩百位书画名家作品交流展荣获最高荣誉奖、《典藏月刊》2012年度典藏风云榜之最具魅力书法家、2013年1月雅昌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当代十大硬笔书法家等。
  

社会职位
《青少年书法报》首任社长、总编辑、全国青少年神龙书法大奖赛主席、颜真卿书法学会会长、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评委、首届国际临书大展评委、新加坡第六届陈景绍书法奖评选委员、韩国文化艺术研究院招待作家、日本《翔》书法月刊名誉顾问、深圳大学书法艺术研究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艺术指导、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艺术委员会委员、《青少年书法报》、《东方书画报》、《钢笔书法报》、《皖风书艺报》数十家报刊艺术顾问、《美术教育研究》主任编委等职务。

媒体报道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  翰墨天下》、《书法报》、《书法报 硬笔书法》、《中国书法报》、《中国书法导报》、《书艺月刊》(韩国)、《东方艺术书法》、《中国硬笔书法大字典》、《科教文汇》、《读者》、《书法杂志》、《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 钢笔书法》、《北大书法》、《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民航》、《黑龙江日报》、《云南日报》、《石家庄日报》、《甘肃日报》、《北京晨报》、《三亚晨报》、《南岛晚报》、《书艺月刊》(韩国)、《雪心》(日本)、《翔》(日本)、《创风》(日本)等。

中央电视台、中国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河北电视台、河北美术电视台、甘肃电视台、敦煌电视台、兰州电视台、平凉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云南电视台、三亚电视台等。
雅昌艺术网、新华网、中国网、人民网、中国书法家协会网、新浪网、腾讯网、南海网、大公网、凤凰网、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网、浙江在线、江苏美术家网网、海南网、海口网、中国书法网、当代书法网、中国书法在线、书艺公社、中国书法家网等。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4: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道说

作者頭像.jpg


玄 一


古之谓“书”者、“书道”者--今之曰“书法”、日本之谓“书道”、韩国之名“书艺”;“书者,心画也”,我祈“书道”之旨直至书者本心,为“书道”正名。

老子《道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为哲学本元、思想道宗。历代“书道”之说亦早有确立——存世最早书论赵壹《非草书》首倡 “道为书本”之说;东汉蔡邕《九势》立“书肇自然”之说;卫夫人《笔阵图》直接道出:“心存委屈,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云:“天台紫真谓予曰:‘子虽至矣,而未善也。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虞世南《笔髓论.契妙》提出“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张怀瓘《书议》连有“书道亦大玄妙”“书道尤广”诸语出焉;颜真卿论草圣张长史有云: “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苏轼《论书》身会至理诗曰:“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继而箴言:“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于《问少卿书》叹云:“书道弊于唐末,惟杨凝式有古人笔意”。至此,光灿书史诸子顷论书道之旨,尤不能遑论详尽矣。

大地湾文化遗址的发现与挖掘将华夏乃至世界文明发端推进到八千年。其中彩陶图画及符号文字清晰地记录了先民敬天畏地文明演进历程。殷商灵性甲骨无论三千年前的发蒙、演进、生成及一百年前的意外发现、重光都有着无比神奇、瓌丽的特异经历。甲骨契文存字五千有余,目前破译识得一千六百,是存世最早、数量最大汉字原生库。甲骨文的产生源自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体悟万象,阴阳至道之理。记录了天地神人之间对话,道易存乎其间矣。

由此古文、篆籀、隶分、草行、楷则一路衍绎,秉持道旨一脉相承至今。历代圣哲、文宗、书擘无不奉持书道立命、识性之旨,赋书道为生命表征。

草圣张芝布衣不仕,以有道称,省简章草,奋逸作连绵今草,为百代师范;书圣右军称疾辞官,守孝荫隐,道充于中,而溢于外,晚年变古法而出新韵,特力卓行,标拔书史;颠张醉素率性天真,化为草魂,一任挥写,释放自由生命灵光;宗师鲁公雄视百代,融古籀于楷则,含弘光大,突神意于稿行,释盛唐之阔大,立人格之伟岸。上承右军、鲁公,下启东坡、鲁直,越五代而炯出之杨凝式,称疾痒疯而历三朝乱世尚能全身,其草书《神仙起居法》诡奇超逸天纵,道心独有所致也;东坡洞彻清明,投荒琼粤,屡贬屡奋,文心弥坚,其书《黄州寒食帖》缜密凛然,横恣弥坚,委龙蛇于道心故耳;徐渭特立独行,狂狷傲世,卓见洞心,尽释于不可一世酣畅水墨大写意书画,引领而后三百年,于今益胜焉;八大山人尽释道禅之理,涤除凡心,泯灭妄想,开史上虚寂净明、玄溟氤氲禅意书画境。“书者,如也”出天象,述地德,感万物,炫情属性,沛然释文,以独有不复再有之心,惟体道是也。

书有三境“技、艺、道。”《易.系辞》有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化而裁之为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道”--即体天识地至高、至深、至远形而上神思之结晶,体道即是精神与自然悟化升华最高修为,书道即思想修为赋以灵性文字书写道心之谓也。伯英“池水尽墨”、东坡“退笔如冢”二语皆言习书得法最初阶段;右军“惠风和畅”、释素“驰毫骤墨”作书适心得艺第二阶段;鲁公“摧切震悼”、长史“歌舞战斗”则为直击心灵、喧天揭地、体道入心至高阶段耶。

当下“书法”之谓,居书之下“书写技法”层面;未及精神--恒变恒新而终极“无方、无囿、无法、无想”自由道义至高境地。近三十年来,有志之士亦多觉“书法”之名,已不能尽详其旨。故多方求索,试图附加上“传统书风”“流行书风”等等,复有“形式”与“内容”皮表本质之争。 若不变不弃,则必为法缚而终不及意入道。作书得道而后书始方有灵性--得本、识性、见心、有神矣。

书道得以在书子心中确立秉行,不再以书古人、他人诗文炫技为足。尊沈鹏先生“原创”之旨,复以书记自心日记、手札、诗词、心得乃至襟胸寄托见性入道耳。先哲确立书道之说,不仅正名,亦确其实--循本溯源,以道为宗,体认自然,直指本心。书出于道复归于道,道也因了书而益永。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4: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玄一书道论谭 (一)   
       —— 崔学路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主持:胡抗美

孫海興拍攝2.jpg


壬辰岁底连续两次论谭都是在清淳真挚的气氛中展开的。 李松首先饱含深情地谈到学路兄既是书法启蒙老师、同道,也是纯真孤独岁月中结下的一辈子的朋友。刘彦湖感悟“我看学路先生的大作品特别像一团火,像你以前写的文章。但看金刚经长卷又是那样安静,像佛家说的不思善,不思乐,达到那样境界, 我挺感动的。”

朱培尔说二十年前的《青少年书法报》是人们不可磨灭的记忆,“崔老师办报的热情到现在一直在感染我;崔先生是有思想的书法家,他创作过程当中每年还有不断的新的探索,从颜真卿、到敦煌、到汉简、到怀素,他都在做创新思考。”

刘洪彪谈到对崔老师新作最大的观感就是静。当代书坛一个通病,就是浮躁、毛糙,从头跑到尾,冲刺,就是那种感觉,沉不下去。今天崔先生这些作品给我最大的观感就是能够雍容不迫的在纸上运行、行走。哪怕写草书也是这样,非常静厚、沉稳。我可以从他的线条里面感受到他书写时的心境,是一种享受。

蔡大礼:看崔老师的作品我反而感觉到一种年轻人都少有的冲劲,能大能小,能静能动,五体都有,有传统的,而且还有前卫的。

郭志鸿:还记得当时大家争看《青少年书法报》的心情。第一个感受,崔老师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在当代书法历程中是磨灭不掉的。今天又是崔老师本人的一个里程碑的活动,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来的人都很大,特别今天由胡抗美副主席主持,可见大家对崔老师的认可和崇敬。

涛:今天我去展厅看作品,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崔老师在古文上面,尤其是写的朱砂《古文老子道经》,感觉到很像蝌蚪文的感觉,大草让我感到崔老师有像年轻人一样的激情,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在学习的道路上他催着自己一步一步向前。

丁剑:我在微博上发表了对现代书法的见解,网上形成了两种讨论,一种说字比较难看;另一种提出了推崇。后来我在这些网评跟了一句话,我说说这个字好的人是迷乱,说这个字不好的人是无知。后来崔老师跟了我这个帖说,你能不能把无知改成未知。先生是我一字之师,体现了长者的风范,仁者的宽宏。

王文英:崔老人生前半部分是艺术家也是组织者,后半部分他沉静下来。我们是博友,他每次发的文字我都在拜读,他非常热爱生活,所以其书才有激情,我们今天在展厅里看到的作品也印证了这个。他沉静在自己的书斋里十八年,所以没有社会上比较浮躁的东西。 除了静之外还能体现他对书法的思考,对生命的认识。现在这个时代特别需要像学路先生这样从青少年这一代角度引领他们,让他们对书法有正确的认识,而不不单单是写字。像学路先生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书法发展后劲力量就会越来越大。

卢海娇:崔老师的小楷给我深深的感动,浑厚、凝练,崔老师的作品是书法精神的传承,最终上升到哲学层面,天人合一。中国文化也是中国书法文化精神追求的和谐之气,在崔老师的作品当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气息地存在。

此外,王国文先生在论谭前情真意切发来超前发言:“崔学路先生的书法理论我欲学不能。作品、书论、人品三者俱佳。真草隶篆四体具美,古篆、写经小楷、汉隶等等创新尤为突出。崔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不懈追求书法艺术、将生命奉献给书法,未出专集。但现在已经发现,就要大力宣传。”

胡抗美:崔老师立足于传统,但作品有时代特征。创新的信息反映在作品的包容性上,只要能表达美,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他都作了探索。同时创新是诸多作品的整体性表达,具有生命感,他在运动,他会呼吸,这就是沈鹏先生说他具有战略思维。

崔学路是一种现象,先生从开始创业,李松讲的沙龙,到办报,达到一个高潮;到居京这十八年好像是隐居下来,实际上我觉得他在这个阶段是处于一种更新创造,又是一个高潮阶段。现在无论是他的艺术思想,还是他的艺术作品、他的学养、修养、造诣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一位值得我们仰慕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对社会、对艺术、对青少年贡献,表现了他在这些方面的强烈的责任感。今天主持非常高兴,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希望崔老师身体健康,能够和我们携手把我们的书法事业打造的更加辉煌,请大家支持 (时天风大作,场内热烈鼓掌)。
崔学路:感谢抗美,感谢李强,感谢与会的同仁。我于书道可以说倾注了我生命的所有。今天举办的这个书道论谭也是对以往书学的梳理,因为我写了这些年的字,由法到境到意及道的时刻,李强就邀集诸位来帮助我继续向前探讨,这对我的书道生命来说很重要。主席和同道最后作出了这样的哲学思考,而且上升到了学术和今后书法走向的高度,大家由此迸发了新的书学思想,这样我觉得值。大家呼唤我,就要和大家同行,道同与谋,为书法本源和书道复兴去做自己应有的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4: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玄一书道论谭 (二)
       ——崔学路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主持:王岳川


孫海興拍攝.jpg

薛夫彬:像崔学路先生那样用心探讨书法一个时期本来就不多见,现在的人更是如此。而崔先生各个时期都有新的探索和解悟,这是我今天看到他的作品以后震惊的原因。他是我们真正的应该推崇的有内涵的书法家。

曾翔:我觉得出大事儿足以表达我的想法,崔先生是写自己的本心、真实的自我、自己内在的情感,看到这样的作品会净化心灵,真正的给书法,书、人融为一体的感觉,而且是一种自然的流淌,这个很难得,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李晓军:崔老师是当今书坛不多见的一个比较纯粹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家。今天我们看到崔老师的这些作品从豪放到至精入微,能够找到非常深厚的传统文脉精神,这一点非常的难得。我从崔老师这些作品之中能够感觉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沉稳。

魏广军: 崔老师的书法从甲骨到汉魏晋唐宋的取法广泛,小楷写得很轻松自在;体现了作为学问家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这种意识在创刊、编辑,尤其对艺术比较敏锐的创作都存在。他的轻松是基于自身的、长期的,是对道的体味。

梁炳伦:崔老师几幅小楷作品一看差不多两三万字,但是由头到尾都是保持一鼓作气,我说不得了啊。因为我们写小楷写到大概100、200字以后人就有点虚脱了,但是他写一万多字,他的定力是多强啊。

范宝峰: 崔先生提到“性灵”二字背后有很深厚的文化理论和传统认识。先生的颜体字非常震撼,我们这个时代太缺少这种安静、厚实的心态。经传写得精美、静逸;写意甲骨写得畅快;先生对经典传统尤其对颜真卿、王羲之、徐渭、甲骨文的解读,有他独特认识。
   
刘楣洪:跟崔老师结识二十多年啦。《青少年书法报》推出一大批中青年,而且基本都是“60后”。神龙大赛的获得者,都成为现在的力量,影响力很大。今天又看到崔老师小楷有敦煌遗风,用笔精道且活;草书,包括秦篆、甲骨文,用笔、墨色、大小的变化,很灵动。 能擅长这么多书体又很精的,我觉得真是很少很少。

卢海娇:崔老师已经年近七十,他能以乐乎其道的精神把书法传承下去。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应该把这种文化精神传承下去,最终也应该是养心的。以沈鹏老先生的书法理念为指导思想,弘扬原创,做个性书,书内书外,艺道并重,我感觉崔老师真做到了,他从传统作品吸取书法文化精神,做到大隐隐于市,真隐隐于心,达到“知于吾”的道家本源思想。

张永明:我给学路兄做了一首藏头诗,“学问渊深意志坚,路通妙尽地天宽,君持素心辟书道,好以辉煌飞古玄。”
   
任平:崔先生在全国书法教育方面是几乎人人皆知的书法教育界的前辈、专家。今天曾翔兄引导我看这个展览,那么多的好作品,丰富多彩的书体、各种形式的作品,我感到很震惊。不禁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在江西三清山,卢中南等人拿了一箱二锅头来,崔先生喝了三瓶,我也喝了三瓶。当时姚建杭醉倒了,但崔老师没有醉,我举这个例子是说崔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火热的心和全面表达心声的愿望,都在作品字里行间当中表现出来了, 而同时又是孜孜不倦地按照传统书法文化的这条路在走,更是值得我们非常钦佩的。

李强:每次看到崔老师的创作我们都感到很震撼,因为他的作品不光是多还很精彩,比如说颜大楷老子《道德经》就是1200多幅元书纸斗方或者几十幅的大作品还有很多,这些朋友都会支持以后系列的对先生作品推广展示活动,让大家更多的人来了解,我觉得这个不光是对先生更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贡献。

从18号那次大家就谈得很精彩,我感觉作品和先生人品的时候仿若隔世,突然觉得至少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我刚到报社的时候,崔老师领我们去编报和办活动时候那种激情确实是感染我这一生。他的很多思想、激情都在他的线条当中、作品当中,这是最好的一种回答和展示。而现在有时候我们看有的人说了很多,但是看他的作品的时候我们觉得很失望; 而老师说得少,但每次我们看他的作品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邵岩:崔先生在中国青少年书法教育、传播方面是可以写进中国当代书法史的人。他多年潜心书法,是大隐隐于市的高人,这种淡泊明志的情怀我非常欣赏。先生的治学态度是严谨的,把书法当成一生追求的事业。所以这次拿出很多的作品让大家看,并且请了很多中青年书法家来看,崔老师非常谦虚, 书作就要和古人争个高低是不是?

王守常:我专业是教研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我认为书法家应该有多种笔法和深厚修养学识,那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书法界整个包括学术界应静下心来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东西,我想崔先生在这些方面应该是一个榜样。

王岳川:我总结一下,今天听了各位的发言很精彩。李波辉谈到了先生“读书、临帖、释道、写心”主张。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我也提供这个细节大家要关注。众所周知,甲骨文尽管有十几万片,但是识不超过1500字。但《道德经》有5000字,纯用甲骨文是写不了的,所以崔先生把金文简牍等等搁进去,而且写得如此活泼很难。 张公者先生谈到编辑的开拓之功和“神龙杯”的公正,提携后进的虚怀若谷,这些都是提的非常到位的。
   
我想说三个方面:第一,先生的书法是心灵书法。今天很多的匠人书法,金钱书法等唯独没有心灵。这个心灵崔先生是花出了重大代价获得的,所以他有点儿像弘一法师绚烂之极突然归于平淡。就是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他的心干净了,所以他的书法是脱俗和有灵性的。
第二,崔先生的书法是学问书法。天分和勤奋都具,且精文字学。条条道路通罗马,学问也罢,艺术也罢,它都是相通的,从东南西北登山,最后都在山顶上会师。先生在文字学、书体学、形态学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尤其是在大家很陌生,很不能够去把握的甲骨文、金文。以前人们甲骨文基本都写得亦步亦趋的,大篆、小篆写得很匠气的也比比皆是。我今天看见您的写意甲骨道经写的如此的烂漫生花,里边有那种活泼的人情味,我觉得非常好,所以说学问就是深情冷眼。
第三,功力书法。我写小楷《滕王阁序》不过800字,从早上写到下午要坐7个小时,几乎是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但崔先生的小楷《金刚经》 写20多天,你找不出它的开端结尾和中断处,可见功力之深,只有经历过这种面壁十年的人他能做到。所以心灵书法、学问书法、功力书法说明了你的字有正大气象。我建议要出崔学路书学文集、崔学路四体书法集,应该把理论和书体多方面展示出来, 请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国家画院等等有真知灼见的朋友来探讨, 还应尽快举办崔先生作品巡回展。

崔学路:我为什么把书法提到书道上去看呢?因为道涵盖变和全。当你把书融入到道里边,发展的空间就大了,永远以探索的精神去表现。返归自然,由动到静, “恒常概全,了无止息,致大无外,致微无内” 。

我晚年给自己规定了两条主线, 一个就是写意古文,甲骨延及到秦帛、楚简,属于古文字范畴的灵性探索,这条线以草书的笔法去串。古文字多是铸造文字或是刀刻文字,它已经很严谨、滞重、整体。我的性情就像朋友所说似火,参草意攫取灵性古文字是我晚年的取向。

另一条复线,主攻“灵性甲骨”和“大草日志及自撰诗文”。我用“日进一课”做穷年的积累。总的来说,逐渐地从单纯享乐愉悦地书写,到再现生命、自然和灵光体验而努力。谢谢大家的关怀与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4: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

1211272125b51354603967a00f.jpg

三排右二应是崔先生

首先祝贺玄一书道论坛--崔学路书法研讨会成功举办!

崔学路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我在《看图说话:我与书法二十年》中有一篇名叫《松花江上》的段落,回忆了1986年夏天作为评委去黑龙江,参与崔学路作为《青少年书法报》社长主持的“神龙杯全国首届青少年书法大赛”活动。可以说,在上世记80年代黑龙江是北国书法的热点区域,当时有两件大事:一件是陈雷的书协大楼,一件就是崔学路的《青少年书法报》和“神龙杯”书法大赛。这已经成为历史了,当然也就有了崔学路先生的历史定位。刚才从网上看了各位的发言,例如张公者、李强这样受惠于《青少年书法报》和“神龙杯”书法大赛的当代名家深怀感激的发言,我由衷地为崔兄高兴:人做了好事,都二十多年一代人过去了,仍然有人怀念感恩,这个世界还是充满温暖的!李强先生两次邀我赴会,虽因故未到,但我也为这种给故人故友故师长做点事的古道热腸而感动!我答应在网上补救补救,接着玄一书道论坛的发言写几句。

我很赞赏最后一个发言者卲岩说的话。邵岩是个真人,他说的是真话,他的真话是箴言。这些话不仅对崔先生有用,对我也很有用!艺术家当然有功利追求,而邵岩的功利追求焦点在“寻找空间”,即是说不惜以时间、健康与生命为代价,要在古人辉煌的艺术传统中,寻找和创造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属于自已的空间。他用这种精神为崔学路先生加油,我很赞成。我与崔学路先生将近20年没有见过面了,他来北京我知道,就是见不上面,他“大隐于市”,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北京行动”,本身带有行为艺术的色彩,大约也只有用邵岩先生的这个“寻求空间”论来阐释了。

20年呵,这不是一个短时间呵!在为功名利禄打得头破血流的书法界,崔先生淡泊名利简直是“稀有动物”了。有了崔先生,我为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沉得气的艺术家而感到欣慰!我知道,崔先生和沈鹏先生关系不错,很多巴结沈先生的“北漂”晚辈早已弄到中国书协理事级别的名头了,崔先生没有借势渔利,至今仍然“一文不名”,足见其高洁,足见其与众不同。就这一点,崔先生的书法价值已经可以用其文献性来彪炳于这个时代了。何况,我从网上看到的部份作品,宏大而气满,已与我20年前所见者大不一样今非昔比了,足称可喜可贺!

谈到这里的时侯,对于另一位评论者,即主持人王岳川教授的“总结”说几句。我同意王教授用“心灵的书法”来评价崔先生,但不太同意他极力主张崔先生实施的炒作方案。王教授说:“我建议你要出崔学路书学文集、崔学路四体书法集,既然你不办报了,但是你的声音不能丢,应该在理论上和你的书体的多方面展示出来。”甚至还主张崔先生“出大事儿”,举办规模浩荡的“北京展”、“上海展”,以至“全国巡回展”。我觉得不太适合“大隐于市”的崔先生的路数。我认为这是一种世俗的“谋略论”,很惊异出自一个著名学者也是见识不低的老友之口。人苟立于世,入之、出之皆可自处,但决非谋略可以达至目标。鲁迅先生先生曾激烈地批评过“隐士”,但所指决非在“隐”,而是以“隐”而“显”的隐士谋略。我想,以王教授为崔先生所“策划”的前述宏大计划,必让崔先生“自宫”而废。

但凡为艺术,谋略为下策,且举例证之。书法界这些年的“推大家”运动中,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些“主席”级的人物办动辄耗资数以百万计的“晋京展”、“巡回展”,这些人都成大家了吗?徒留笑柄而已!同样,如果以“大隐于市”作为谋略,一朝“爆发”,按王教授的办法去“争名于朝”,我想既可能违背崔先生的初衷,也不能真正取得艺术上的成功的。在名利场中没有谋略不行,但谋略也只能混个“理事”、“主席”而已,是决计换不来艺术上的成功的!君若不信,拭目且待之!

再次祝贺崔学路先生的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4: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看图说话--我与书法二十年(7)


松花江上

文/刘正成


12112913196247d004960e7cd8.jpg

1986年,刘正成与崔学路(右一)在黑龙江边。(左一)苏元章,(左二)茅子良。



网友们跟贴说,让我回忆一点“甜”,我不知道这个“甜”指什么意思,我就且把它当作高兴事吧。我这里讲“松花江上”,并非“九.一八”那个“松花江上”,而是指我的两次黑龙江之行;一次是1986年8月赴佳木斯参加“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首届神龙大奖赛揭晓暨《青少年书法报》创刊一周年纪念大会”,一次是参加1993年8月中宣部组织的文艺、社科、出版、新闻界专家休假团,这是两次快乐之旅。这张照片是第一次黑龙江之行。

松花江真是东北平原上一条美丽的大河。我们乘火车到了哈尔滨以后,就乘汽车沿松花江北行,先到佳木斯,把评委工作作完后,东道主就安排我们沿松花江继续北上,直到同江即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解放军专门开了一艘炮艇载着我们又沿着黑龙江北上,苏联的大军舰就停在松花江口上,不过,舰上的官兵在向我们挥手。那时中苏关系早已缓和了。我们登上一处边防部队的江边哨所,用望远镜可以看见江对岸的哈巴罗夫斯克和稍远处的共青团城。然后在江边的一个赫哲渔村午餐。在赫哲渔村吃了全鱼宴,吃到了我至今认为是天下第一美味的大马哈鱼的新鲜的鱼子。当然也见到了我国现存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赫哲族人。哈普都.赵售明就是我国的赫哲族书法家。

那次活动的主要策划者是《青少年书法报》社长崔学路。黑龙江省省长、省书协主席陈雷出面接见,省文联党组书记杨角亲自全程陪同,省书协也全力以赴协助大会,书协派出张天民、余群、王新民三位全陪,老余善摄影,所以这次留下的摄影是我八十年代里留下最好也最多的一批。为了能记下全体同行者,我放弃了一些非常好的友人实景照而选了这一张,不免有些遗憾。

《青少年书法报》的历史算来也有十七八年了,虽然已换了几茬人,但报纸却一直坚持在办,据说发行量也不少。偶尔我能得到几张赠报,我非常欣赏它的第一版和第四版,第一版介绍的青少年书法家均是名不显而实力强者,第四版的批评文章既尖锐又有深度,而绝无纠纷谩骂攻讦之弊。就如同我看见的那片广袤无垠的松花江平原一样,没有什么污染的痕迹。说起那次神龙大奖赛,在全国少儿书法活动中是一次开拓性的里程碑。那次活动也聚集了来自京、沪、浙地区的书法家作评委、评选结果也是人满意的。

那次活动时间较长,与难得见面的上海朋友谈得很多,如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茅子良、还有沈培方、后来去了日本的郑丽芸。周志高和浙江的陈振濂也去了,他们是老朋友了。北京去的同行除了《中国书法》的梁扬外,还有林岫、苏元章。由于黑龙江的人好客,特別是省书协的王新民是幽默大师,逗得大家一路乐。松花江下游之行后,我们在哈尔滨也停留了两日,参观了陈雷省长拨的二百万元修建的七八层的书法大楼。这幢大楼现在怎么样我不知道,但其规模全国至今无出其右者。陈雷同志这位老抗联领导和书法家对书法事业的贡献,在全国书法界有一时盛誉。这样不图捞名,只图贡献的政治家,书协应该大力欢迎,书法家们也会全体鼓掌的。

哈尔滨是一个有着异国风情的美丽城市,它的斯大林大道,秋林百货、太阳岛,在松花江的衬托下,无不融华丽与浪漫于一炉。王利民把我们帯到舞厅,教我们跳最简单的交谊舞。就是那一次,林岫女士建议我学会普通话,她说,总说四川话,到北京来总让人感到有距离,並自愿当我的老师。她的话有道理,令我颇受教益。原来我认为四川人可以不改口音,比如象邓小平、朱德、陈毅一样。从那时开始,我慢慢学会了普通话,一种南方口音的普通话。

后来,我还认识了一些黑龙江的朋友,这些都是拔力相助的汉子,令我起敬。但是,那次交下的朋友,虽然快二十年了,我还难以忘怀那些美好的片断。

       
                             
2OO3年5月21日于松竹草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4: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玄一书道”之形成与“书道”正名说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书道学博士、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王力军


京师拜观崔学路先生书作,楷隶飘逸遒劲;草篆气势憾人;从宏幅巨制到蝇头小楷,字里行间彰显出其传统功力和浓郁的个人书风。先生早年习汉隶与魏碑,而后转承鲁公大楷与行草;迩来沉迷于简帛、金文与甲骨之中,进而形成“玄一书道”说。

先生于辛卯元月首倡“书道说”,旨在为书道正名。其因有三:一是中国自古即以“书道”言之。卫夫人《笔阵图》、虞世南《笔髓论》、张怀瓘《书议》中都是直称“书道”。 “玄一书道”的形成与先生始终如一的治书态度分不开的。首先是“诚”,对经典研究求精求诚。早年创办《青少年书法报》极为辛苦,编办之余,对中国古代法帖经典的学习一直孜孜以求。 甚至于京华期间先生曾染心疾, 康复后仍临池不辍。扎根传统是技法传承的必由之路,因而学习经典则须深入体悟。庄子云“技近乎道”,书欲达道还须技娴法备。
其次是“生”。 先生的审美态度和观念,还表现在“生生不已” 以至无穷。《易传》云“生生之谓易”。而“易”并不是单纯刻意变易,而是通中有变,自然化生。临池学古也当咀而嚼之,变而化之,然后脱胎换骨。基于此,“玄一书道”方熟而生,具通活鲜。

先生临鲁公、右军或八大,还是临金石、甲骨都其美正在“似与非似”之间 。因而他在临池中总是攫取生命之灵性,突破前修。千百年来“入古”“出新”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因革损益,莫衷一是。先生立“书道说”启引实践,体现了“诚”与“生”的辩证,因心会道、生生相续。启明了书学追寻之路——不求古而自古,不期新而更新!
国父纪念馆个展.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4: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王立民先生言——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崔学路先生就已是中国书坛非常有影响的人物, 他在1985年创办的《青少年书法报》。一个北方边疆小城,能办一张书法报,且能影响搞得很大,没有崔先生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的。1985年崔先生40岁,正值青壮年,办事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往来于佳木斯、哈尔滨、北京之间, 真的不容易,真的了不起,其中的甘苦我想崔先生心中自知呀。可以说,学路先生为着《青少年书法报》的孕育、出生付出了无数的辛苦,也为中国书法的复兴和发展付出了无数的辛苦,他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头衔,但得到了书法界同仁的赞誉,为新时期书法发展留下光灿的一笔。

崔先生推出的数届“神龙书法大赛”,成为当时青少年书法发展成果的阶段性标志。崔先生还积极与东南亚各国进行书法交流,特别是与日本书法界的交流,扩大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书法在海外的影响。可见当年的《青年书法报》对中国新时期之初书坛的推动作用。


学路先生后调北京,所居曰“佛堂”,可见生活态度。学路先生的大字颜楷还是那样挺拔雄强。他开始向唐以前出发,但他似乎没走碑的路,走的是汉简和飘逸的用笔,无论是秦金文、甲骨文都取得是飘逸灵动。他反复地去写老子道德经、波罗密经,但用笔还是飘逸灵动。这不能不说学路先生的本质是清松雅逸的, 从这里得到真正的安穆的境界,我从学路先生提倡的“书道说”看出他对书法或书道的发展极其关注,我又从他微博上不断刊发外孙的照片看出学路先生也在追求着童心童趣,其实仅这一点就相当可贵和无比艰难。

学路先生曾为中国新时期书法复兴付出的艰辛努力今人不能忘记,后人也不应忘记。企望着学路先生在享天伦之乐之年能给中国书坛带来更大的惊喜。

王立民2013年5月于三江草堂
孫海興拍攝.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4: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象无痕
中國書法家協会理事  翟万益

崔先生早年取正书一路,于汉隶、颜楷用功甚勤。在与沈鹏先生的交往中,得“广取博览,以免约束”教诲。遂转习右军晋贤行草书;结字得舒张意趣之后,开始了简牍与写经的研习。面壁十又八载,追秦汉气象,溯殷周古茂,不断向“草隶”“草篆”意境迈进。学路努力改变以往规整面目,在极度的安宁中解读古代原生书法的流动。先生深深感受书法语境、写经内容、艺术意蕴; 他时刻关注当代书法的发展动向,思考着自身的艺术取向。这就是先生的“索居的开放”吧。

和先生见面,那是2008年6月兰州崔先生《神接敦煌》个展的前一天,他和夫人都在现场。创作的作品好几个大的板块发挥了极好的视觉冲击效果。大厅中央的巨幅隶书顶天立地,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笔道时时透射出汉简的灵动和率意,结体更加自由舒张。一个大的墙面就挂着那么一幅作品,整体看去就像甘肃太平鼓乐队整齐的方阵磅薄而浩然。展厅的左长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楚简十八屏。对于楚简文字,我积累了很多的材料,迟迟没有动手。看到先生这样大刀阔斧的书写,我的确有些激动。对于一个年迈花甲的人他来说,还在不断的否定自我,推出新我。

他的心经版本,有正、行、草、篆、隶多回地书写,总计四百余本。《金刚经》长卷正文之中加了两行注文小楷写成,笔意非常灵动,影影绰绰有写经的意味。作品的意境告诉我们,作者书写时沐手焚香,至无挂碍,一任自然,享受佛境的快乐。

人过花甲,而先生身上却更多了朝气,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更是不知老之将至。他延展的书法结构大得怕人,什么时候提升到什么境界,他似乎都不曾考虑,真有只管播种不管收获、执意前行的意味。我们近期见面是在兰州大学百年校庆全国书法展评选活动中。他的书案上摆放着怀素《狂草千字文》,因长期伴他行程已磨损为散页,自戏云:“孔子韦编三绝,素翁草翰百帙。”字帖上每天都有眉批日课笔记,时时自警,不敢懈怠。他每日功课就是读书,皆以极大心力吟咏。他自撰《天下云南纪铭三章》反复书写、修改二十余次仍未罢笔。当时他幸致极高地给我朗诵了一遍,轰瓮的韵调至今还萦绕心耳:
天启地承  霞蔚云蒸  雪域崩摧  藏川南倾  明永曜日  玉龙翔空
三江兢流  虎跳骸惊横断裂陈  石林屏擎  王母瑶汤  地火腾冲
西双版纳  热带雨丰  香格里拉  桃园圣境贞石亿载  花木万荣
吉羽千集  瑞丽百竟  滇池浩淼  红土铸魂  瑰释七彩 大美至成

原谋人祖  自然图腾  骨针製衣  石斧开蒙 文竝殷古  铜铸鼎重
金戈秦并  玉鉴汉境道盛魏晋  昭通唐宋  大理元封 衍袭明清
彝羌西来  傣舞东风  白歌北闻  壮鼓南澎茶马古道  虎步天庭
泼水狂欢  哈尼天镜  普洱香茗  怡性悦情  众教兼爱  诸族和靖

乾坤新元  华夏复兴  大政上策  与世交融  昔之蛮夷  今为中枢
达海联空  四横八纵联袂欧美  直接东盟  天人合观  一决九溟
安顺四时  颐和养生  举世寒暑  唯此独凊资源王国  理想天堂
和谐宜居  其乐无穷  五洲来仪  共飨心声  天下云南  神系永铭

崔先生有幅作品《心象无痕》我取来作为题目,用以体会先生无尽至博地表述的书法人生。
                                   
2007神接敦煌個展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激荡于心手之
——玄一崔体大楷书法之格

宗绪升

玄一先生习楷书之始与时大多数人不同,他由汉隶与魏碑入手,得古拙放逸之姿后,继而进入颜体楷书的学习阶段, 凸显了先生睿智的理念 —— 一生全本写心。先生的大楷书扭转了习唐楷难出个人面目或肆意张扬无法无度的尴尬局面,形成了“崔体大楷”的风格,这种风格建立在已有的形态之上,而又不以这种形态为旨归的超越态势。

当然这种态势不完全取决于他对颜体楷书或行草书的取法,还取决于先生对于各种书体的把握和驾驭能力,这是不断融汇过程中的产物,其所展示的任何书体,只是一个在心手激荡中对其艺术的传达过程。为自己确立的“得鲁公博大精神”之印证,更体于人生的深悟认识。玄一先生是我所见到过的诸多书家中最为勤奋者。除了书写之外,大多时间用在了儒释道文化的研究,与对西方美学、心理学、哲学的涉猎上,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与分析过程中滋养了自己的审美经验;在审美人格升华过程中,于不经意间坚定了他的艺术经验的不断完善的立场,从而为欣赏者展现了其作品内外博大刚毅之性格。

先生对大楷抑或对其它书体的认知上,同样遵循有法之法,继而提升为更高一层的无法之法。这是艺术家在自由之创造中体认更基本的宇宙至法 —— 道,对于先生则是一种纯粹的“同自然”的表现,这种行为是本体激荡于心手之间的“无可无不可”的对生命体验与肯定的过程,是对智慧与人生的诠释,这或许是玄一先生以其数十年来切身感知与反思而为书道正名的原因吧。
20121118研討會.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5 10:52 , Processed in 0.3747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