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693|回复: 115

田明珍书画选:吾人治学,当思独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6 1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吾人治学,当思独善
——田明珍的艺术与人生





未标题-1.jpg


田明珍

字莘野, 1938年生于四川射洪县。自幼喜爱书画、诗文。中学时,受美术老师孙竹篱先生启蒙教育。1956年定居成都,拜师当代著名书法家陈无垢先生学习诗文,书法。1961年拜师当代著名国画家陈子庄先生,学习中国绘画。在三位书法名家的悉心指导下,几十年的日日夜夜,一直跟随三位先生,学习他们为人、为艺。从艺术道上,三位转师的卓越成果,尤如三盏明灯,引领导后学,健步前行。

其作品传承了中国文人画风格,天淡天真,清俊灵宕,笔墨精练。主攻书法,笔下多蜀中山水,亦擅花鸟、蔬果。书法与诗词皆有独到之处,既含浓郁的乡土情,又有淡泊的文人味,在传承陈子庄画理方面,又有新的体悟。

已出版《龙泉风韵》、《田明珍书画选》、《田明珍书画集》、《心迹——田明珍艺道》等个人作品集,(此四集已为四川省图书馆收藏)。现为四川省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成华区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成华区政协书画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巴蜀文化研究会艺委会委员,省文史馆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员,重庆陈子庄艺术研究会研究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0: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吾人治学,当思独善
——田明珍艺术与人生


缘由


时六月,机缘巧合,与先生促膝交谈,获益颇多,将文字整理,以飨众书友。一来,先生德高望重亦不忘恩师教诲,让后生晚辈能铭记为人为师之德,二来,先生以七十高龄,仍不忘艺术传承,其精神亦能让后生觉艺海无涯,当努力精进之。

侯勇

2010-6-22


(一)立志丹青,“竹篱”启蒙

侯勇:田老师,当第一次看到你的作品,就想拜访你,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有幸拜访,主要是来向你学习,请教,还望田老师能够多多指导。你今年都72岁了,还一直潜心书画艺术,很不容易,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画的?

田明珍:客气了,欢迎你们的到来,,我就先说说我学习书画艺术的经历吧……

小学的时候,看到学校美术老师的画很喜欢,向家要钱买纸,请老师画画挂在家里,天天看,没事就照着画。

初中的美术老师是孙竹篱(晚年为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我受他的影响很大。他的画很好,文学功底也好,知识面广,能拉琴还会唱京戏,还做学校篮球场外指导。

我与孙竹篱老师走得很近,当时他在射洪教书,家在三台,暑期放假,他回三台,学校宿舍都叫我看守。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二)    吾人治学   当思独善

侯勇:我听说你不但是孙竹篱老师的学生,你还是陈子庄,陈无垢的弟子。那你是什么时候,如何认识陈子庄的呢?

田明珍:1956年秋定居成都。经常参加成都的美术活动。成都市群众艺术馆成立中心美术组,彭义贵和我是大组长。在这些活动中接触了老一辈的伍瘦梅老师,他当时指导国画,当时还有赵蕴玉,陈子庄,周伦园等先生来讲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陈子庄的讲画风,跟其它人不一样。特别是59年省博物馆的五人画展,其中有陈子庄。这是我第一次比较集中的观摩了陈子庄的作品,非常喜欢。

于是,我就有意识的走近陈子庄。

后来,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一个写生内部观摩展,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展览。这里面也有陈子庄的作品,由此进一步认识陈子庄的画。他太厉害了,他的作品简明额要,风格独特,于是我就下决心要跟陈子庄学画。其实当时才20来岁,要说我有什么眼光,那肯定不现实,真的,那个时候我的意识很简单,一来,觉得他的画和别人不一样或者说让我感觉新鲜,二来,觉得像他这样画,我也能画;很简单,又舒服,所以就喜欢了。

侯勇:你喜欢陈子庄,想拜他为师,他又不认识你,他能接收你吗?

田明珍:我还真不敢直接去,怕被拒绝。当时,我是市艺术馆国画培训班学生,伍瘦梅先生是辅导老师,我就请伍先生写了一个私人介绍信。我拿着伍先生的信去见陈子庄,陈先生看信后,就让我先画幅画他看看,让我临摹唐伯虎的山水画《谭道山居图》,他看了后就同意接受我了。我一直跟在他身边,直到1976年他离开人世。以后,还组织给他办遗作展。比较突出的是1998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前在北京饭店召开国内外500人参加的记者新闻发布会,我代表学生,介绍陈子庄及其艺术,我讲了四十分钟,录像资料到现在我还保存着。

侯勇:你跟陈子庄学了些什么?他教了你什么?或者说你心目中的陈子庄是个什么样子?

田明珍:陈子庄的艺术思想很科学。陈子庄要求学生要有高度文化。文学知识、理学知识、历史、地理、生物知识、物理、化学知识、哲学、管理、经济。。。。。。等等知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为绘事服务。宗教知识也不能缺少,要求自己的作品,进入哲学、宗教等艺术境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主动给学生推荐到自己不能胜任方面的朋友处去学习其他知识。我也得益匪浅。

陈子庄要求学生具有高超表现能力。主张学习前辈好的方面,同时深入生活。熟读前人佳作,不断深入写生、创作。写生壮游,就是跟随时代,写生不只是材料的收集,更主要是调整心理结构,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
在创作时,首先要选别人没画的内容。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画。自己画时不舒服,读者看起来也不会舒服。
作品要给人新的启迪,要给人美的享受。陈子庄是个智慧极高,阅历丰富,思想放开的开宗立派的一代中国文人画大家。他有理论,有作品可作见证。

(三)  艺道之本   中归作人

侯勇:那你又是什么机缘认识陈无垢先生并跟他学习诗文,书法的呢?

田明珍:认识陈无垢先生要比陈子庄先生早,那是1956年冬,因为陈无垢和我都是刃具厂职工,也算是同事吧。我当时18岁,刚参加工作,住在单身宿舍,你晓得单身宿舍都有管理员嘛。陈无垢先生恰好是我们宿舍楼的管理员,我每天进出都看到一个老写生在值班室写毛笔字,觉得好奇,就主动去认识他。

侯勇:那陈无垢先生对你的艺术生涯有哪些影响呢?

田明珍:我觉得陈无垢先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古诗词相当好。解放前在成都文教学院教过文学。

我觉得他是个修养相当高的人。
陈先生退休后,住在成都西二道街,每次我去请教他,看他,走的时候,他都非要送我出门,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他年岁那么大了,又是老师,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娃娃,他还这样尊重我,看起来虽是小事,但对我来说是学生,都这样,很了不起,很让人尊敬。

除了生活小事,对政治大事也不糊涂。雷锋牺牲后,毛主席题了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陈无垢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不忘大我忘小我,下联是:见自平凡出不凡。他很关心国家大事。

另外,在经济上,也可见他的品格很高尚。有一次,我去看他,他请我吃牛肉,给钱的时候,没有零钱,对方找不开,我就给了两角钱,后来,他高矮要还我两角钱,他说,你不收,我就放不下,心里头总有个结没打开,思想上就有负担。没办法,为了他思想没负担,我只好收下还钱。我觉得这件事虽然小,可见陈无垢的品格高尚。

无垢先生是一个重民族气节的人。一次中日联合书展后,有日本人扬言今后书法留学生可能是中国派人到日本来。无垢先生对此很愤慨,提前退休,专攻草书,决不落人之后,叫别人白眼,生前,日本全国书道负责人,服部恭子,新临成都拜访无垢大师,为民族增了光。

到晚年,他的书法艺术,特别是草书,在当代,应该不在他人之下,是货真价实的一代大家。只是因他在地处川西,也不炒作,少为人知而已。他不但教我书法、诗文。更教我如何做人。连人都不会做,尽管你的笔墨技术如何妙巧,其作品也是不能见人的

他对朋友、学生的感情真切、深厚,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有一年,他去内江文家乡看夫人,夫人在那边教学,暑期去探亲,时间长了,就写信给我,信中有两首诗,一首写给我的,“学贵深耕有出锄,新来绘事复何如,晴窗走笔逢秋雁,时寄云间一纸书”。另一首是赠陈子庄先生的是:“尘身喜伴白鸥闲,半月乡居未拟还。安得南原游驾到,濡毫为我画秋山”(南原——陈子庄号)。可想而知,他把我和陈子庄当成知音,觉得这么好的环境,没有好友相伴,真是憾事。

(四)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人文精神和作者能力的载体

侯勇:刚才你对你的艺术经历和恩师作了一些回顾,请问,从艺几十年来,我能看出来,你主要是以书法和文人画面世,尤其是书法和山水画皆有独到之处,我想,你对绘画,书法及文化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吧?

田明珍:从绘画的角度,我觉得,前人有的应该具备,诗、书、画、印作者都应有建树,一样都不能丢,少一样,就不完整了。老师的艺术成就是一盏明灯,引领我在他们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我生于四川,长于四川,我想在四川山水中作些探索,用大写意的笔墨,中国人文精神,表现巴山蜀水灵秀、幽深、厚重、勃茂的特色,为东方艺术发展做点实实在在的努力。

艺术很苦,爱这个事业,苦也甜。我写生的时候很勤奋。现在我七十二岁了,还是经常出去写生,只有写生才能画出自己的自然的东西。一个艺术家,想用书画来发财,来出名,是可笑的,也是画不好、写不好的。

侯勇:那对于书法呢?

田明珍:书法艺术,比绘画更抽象,没有固定形象,最能反映作者素养,掺不到假。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东西,搭笔就能看出来几分。

绘画中要有书法意识,书法里也可融入绘画因素,我喜欢学者,文人,画家的书艺,法本身就不是自然规律,是人为的框框让人就范,法与艺,本质是不同的。

侯勇:那书与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田明珍:画跟书是同一个娘胎出来的,都是一家人。形式不同而已,起初并没有区别,书画同源嘛。
象形字本来既是画也是字,分开后,一个简单,一个复杂。画变得复杂,字变得简单。画和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绘画艺术,特别是写意画必须有书法意识,没有书法意识就不叫写意画。书法艺术,也应该有绘画的意识,他就是另种绘画。

侯勇:那你如何看待文化这个概念呢,其实,我为什么把书法,绘画问在前面,而后问文化,是想这样能够层层深入,当然,这样也会更有意义。

田明珍:一个画家没得文化就是一个手艺人。学历和文化有本质的区别。学历,只说明一个人受教育的方面和程度,只说明走了那样一个过程;而文化不同,是深入对传统人文知识的学习、了解和建树。技术和艺术也有本质的区别,技术可重复,艺术不可重复。书法、绘画是文化的子公司,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最有代表性的是齐白石的一幅“不倒翁”。题画诗是:“白扇乌纱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忽然将汝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诗书画印皆佳,是中华文艺的典型。我曾经也写过一首诗《作诗有悟》:“传情达意是诗魂,前人定律两法分。休谈句句平平仄,真善自然世间存。”我认为一切都自然为师,天人合一,在艺术上法无定法,不能自己给自己加框框,这样,把自己套住了,就出不来了。

诗,书,画,印皆佳,才能算得上完整的艺术品,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从艺者应有大智大勇去继承、发展,这才无愧于炎黄子孙。

2010-6-2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0: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明珍书画选
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0: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明珍书画选
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知真放在精微 
______ 讀田明珍老師的書畫 
                                                                          
沈作常


我喜歡田老師的書畫作品,自以為讀懂了一點了,故願意與讀者諸君共同來欣賞、學習和討論。

田明珍老師書畫一路,應該是中國畫的大寫意吧,線條壯實樸拙。概括能力極為簡直、率真,色彩與水墨交融交匯,痛快暢達。看他的作品,你不由得便想到齊白石、徐謂、八大山人諸先賢。都知道,他們的大作隨便放在什麼地方,都十分讓人過癮。但是有一個前提,觀者定要有較深的閱歷和生活磨礪。就簡單說大寫意的點線怎樣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這一點,其中的道理便玄之又玄了,沒有綜合的文化素養,沒有高明者的口授心傳,沒有長期的筆墨實踐,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目標,那麼始終與此格格不入;也許几十年的用功,仍還是個門外漢。

田老師的家鄉在四川的射洪縣,當年,孫竹籬老先生就在射洪縣教書,由此而與田老師有了一段國畫的師生緣。孫先生的樸拙篤厚,淡定和有趣給青年時代的田老師開啟了眼界,後來在筆墨路徑上行走,他一直保持着這樣愉快的心境。

畫家的追求和選擇,基本上反映出審美的品格,象田老師這樣愛國畫用心之誠、追求之高的畫家,他-定心儀著中國畫傳統的四全之規矩;詩、書、畫、印-樣都不能挪下。首先是書法,在書法這塊最純粹的文化凈土里生長壯大,沒有任何捷徑可尋,唯此唯大,師承為上。如果你習書選錯了老師,那你-輩子去走昏昧之道,永不能覺悟。在書畫上的覺悟,第-就是你跟上什么樣的老師。田老師的确好幸運,他拜了陳無垢先生為師。陳老的國學、書法、哲學、人品皆-流也。言傳身教,田老師的心中,崇高的境界由此而日漸清晰。自然而然,筆墨間的消息愈見蒼茫古淡,秀潤明洁。實踐的深行,有了智慧相伴,田老師的定力和戒力更加堅實。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所有的人日子都過得窘迫,田老師也不例外,他一面要上班,一面又得擠出時間至心持守書畫功課,正是自己文化情結有那么深,國畫的夢想有那么真切,才能做到如此的定力和戒力。田老師的山水畫的思路投向了真實的自然山水。背着畫板,實地寫生,他總是美滋滋的,日積月累,記錄、整理、比較、擱置。。。。。。千頭万緒,頭頭是道。他的山水畫,初乍一看,筆痕墨跡,粗放闊綽,松動任意,神情暢快,細細推敲,虛實洽切,具体入微,境趣橫生。正如東坡先生所說的那樣,始知真放在精微。山水畫的表現,實在說來,不是好看不好看的事,也不是選擇了什么好的題材,田老師知道,山水畫是符號————文化的符號,是美的信息,是主觀個性強化之极的最大客觀性。同時,也是畫家本人的感應力,适應力,認知力的綜合。田老師的畫作告訴你,真實比虛擬更容易獲得藝樂。花卉、蔬果、在畫家筆下也-樣駕輕就熟,美的花、趣的藤、鮮的果、時令的蔬菜,田老師能藝術再現,既反映了畫家題材的寬廣,也給讀者帶來生活的樂趣;既感動著自己,也鼓舞了別人。你看畫冊里那幅牛角椒吧,就那么几只,比真實還真實,比鮮活更鮮活,紅得光彩奪目,綠得深沉厚實。越看越覺得畫筆之妙,越覺得畫家樂觀向上的神情,就寄托在里面。

有些題材,自古至今都喜聞樂見,特別是花卉中的梅、蘭、竹、菊,看起来太平常不過了,而筆墨傳神,各有寓意,應境應情,奧妙無窮。田老師深明個中玄机、在他筆下,梅之孤傲、蘭之幽韵,竹之清介、菊之怡然,呼之欲出;君子之德行,有智慧,、有品格、讀之思之,不亦樂乎。

以前,田老師出過畫冊,影響頗大。著名學者和美朮評論家,都給予過肯定的品評。而我們都知道,田老師看待過去的自己,慎言慎行,-顆平常心,更多的望盼,是在今後前進的路上。陳子庄先生曾說:“因境生意,因意立法”,並以此努力,終其一生,成就了-代藝朮大師的輝煌。作為子庄弟子的田明珍老師,尊祟師道,行蹤筆墨,健步前行,勇登天梯。記得謝無量先生有詩云:直入千峰与万峰,打包行腳甚從容,人間定有安心法,風送曹溪夜半鐘。這正是當下田明珍老師為藝為人的境界。
                                                                                                
壬辰之秋,于成都煮峰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明珍书画选




我所认识的国画家田明珍

陈已达

结识画家田明珍先生,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父亲陈无垢(书法家1901—1990)酷爱书法,因所居房靠近道路,余暇时常临窗练字,此举被见者多视为怪异。那时,我也在成都量具刃具厂工作,一次观赏该厂职工画展,田先生不同于人的画作,给我留下了颇深印象,遂在与父亲闲谈时,提及田先生其人其画。父亲听了,当即对我说,田明珍窗前路过,见他写字,遂前来与他见过面,有时也来坐坐谈谈。父亲说,其人有天资,人品好,以后定会有所成。并告我,他每日午、晚去食堂就餐,必经这屋窗前,后时见到和他招呼,你就认识他了。我就是这样得见田先生其人的。而且,因为与之相伴而行,其时尚在热恋中的夫人,我也在那天见到了。从此,对厂俱乐部前的宣传橱窗,凡有路过,我都要看看有无他的新作展出。

但是,遗憾的是,不久之后,我被精简压缩出厂,为求生计,很快远去了东北长白山中和嫩江之畔,再也无缘与田先生相见了。父亲退休迁居进城内后,尽管田先生也不时到父亲处,但我却因探亲期短,始终未能再有和他幸遇的机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分到了房,父亲由蓉迁到德阳,和我居住—起后,和田先生见面交谈的机会,才渐次多了起来。但是,相比起来,毕竟我尚在上班,田先生采更多是和父亲相谈。因此,直到父亲故世,对田先生的认识和了解,我更多是从父亲那里获知的。

父亲生前,一些中青年书画创作者,不时会登门访问,谈书论画,说史议文之外,也讲世事和逸闻。任何人都是—样,伴随接触交往的时日增多,相互了解和认识,也会与日益深,个人品德如何,即使意欲藏匿隐饰,也总会被人察知。因此,为人要真,而切不可作伪,凡事要将心比心,宁于己不利,也不损人一一这是父亲几十年来,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以他一以贯之的为人处世,向子女告诫和树立的道德底线。按此标准,对作为儿子的我作得如何,虽然他心中一定有所知,却没有明确的评判,相反,对接触较多的田先生,他却对我作了肯定的评价:“人品好。”并将他的细微观察得来的所知、所感、所觉告我。我想,大概因为我和田先生年龄相近,他是想以之为范相勉我吧?

父亲去世前不久,凡写成的书作,均不落款盖印,到需用时才补上。我发现后,感到奇怪,便问他何故如此。父亲说“怕被人拿走”。我说:“家里无外人,谁拿呀?”父亲淡淡一笑,稍停才告我,几年来经常登门求教者中,有人有此举动。其实,无论任何人,父亲都是有求必应,只要开口,他都是会让人满足的,并一概相送,不取分文。当然,如想贪得太多,自然不能经常开口,故才暗中动手吧?殊不知,也,被父亲察觉发现了,因而迫不得已,老人才采取了这“留空”的措施。尽管如此,其人来了,父亲仍一如既往,不烦其问,不吝赐教。于是,我想,也许正是有此相比与对照,父亲才对我赞田先生“人品好”吧?

其实,何止父亲如此评价田先生,举凡和他有过接触交往的人,对他大都有这样一致的印象。著名画家吴凡,对田先生的评价和感叹就是“像他这样的人,现在太少了!”是的,确实太少了,否则,何至如此物欲横流道德伦丧。

有一件小事,足见田先生待人的宽厚真诚。有人将其所知书画家相关资料,以七绝或七律形式,按人分别写出,并自费出版,然后主动分别邮赠相关书画家。田先生也收到了作者寄赠的书。为表礼尚往采,田先生寄了一幅自己的书法作品回赠。不料,该人后又来电,委婉表露拮据之情,田先生明白其意,遂在我去他家时,告知该人暂住德阳的地址,并以高出该书自定价位金额由我送交该书编者。

田明珍先生是书画家,早年师从大师陈子庄先生,虽其近年画作,已与其师大异其趣,别具特色,逐渐在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笔下纸上,也渐渐淡出了老师的踪影。但毕竟是师出其门,要有意识仿画老师,并达到逼似乱真,可谓轻车熟路,并非难事。如有次拍卖会,其所印出的拍品册上,一幅称为陈子庄的画作,竟是临摹田先生早期画册中的一幅画,只不过伪造了落款,将明珍改为石壶(陈子庄),以假乱真行骗而已。因此,时下颇有眼力而又擅长经营的画商,便以高金试探,想约请他仿子庄先生画以骗财。如是者先后有四人,都被他断然一口拒绝。何以要决然自断送上门的财路,他的理由很简单明白:“我不能对不起老师和收藏者。”尽管已经有人因此发了大财,而他却截然相反,并态度如此鲜明竖定,在当今中国,难道不是正如吴凡先生所抱憾感叹,像他这种人,确实是“太少了”吗?

田先生的与人不同之处,还表现在对人生价值的取向上。在许多人都热衷于公务员,绞尽脑汁,削尖脑袋,不计廉耻,不顾人格,日思夜梦都是欲求当官升官的而今,早就曾是厂长秘书的他,却主动放弃升调省市的机会,作出了令人惊愕的不同选择,自愿去到厂子弟学校,作了一名美术教师。虽然,这是他对绘画艺术,有永志不渝的挚爱,但也同时表明,对时下人多趋之若骛的宦途仕进,他却是志不在此,不仅只是淡漠,而且是索然味!而我父亲陈无垢,也是与众不同,对田先生此举十分赞赏,并在应田先生之请,为其取笔名时,联想到了商汤时贤相伊尹,不歆慕为官,在汤王“三聘”始往辅佐之前,曾耕躬于莘之野,遂为田先生取笔名为“莘野”,以表赏识瞩望。

作人如此,几十年来,又孜孜不懈潜心画艺,其画作自然调雅品高。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憾,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憾。”更何况,田先生天资无缺憾,无容置疑,道德于他自是如虎添翼。其画作,确不“像”所见的许多画作,不是刻意描摹,就是着力堆砌,一看便知是煞费功夫,不像田先生之画,虽也有勾、皴、擦、染、点,感觉却是行墨走笔,一气呵成,山川草木,无不跃然纸上,引人入胜,意境情趣,更深蕴其中,感人至深。

现赏田先生的《春夏秋冬四季条屏》,我就有这样的感受体会。

其首幅《春欣》,以极其简练的线条,勾勒出近丘远山,杂树红花农屋,则错落有致点染其间,和近景的溪中鸭岸边树,同现于一片浅绿底色之中,一幅“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欣欣向荣诗意景色,既夺人眼目,又沁人心脾。

而《夏荫》则变了,虽然同样简练,却主要用泼墨,浓淡有致点染山形树姿,而其高远处恰到妙处的留白,和墨色浓淡的绝妙处理,则显现出山峰,树林和不同树林之间的安排布局,既各别开生面,又互贯通照应,令人美不胜收。再有,则因近景简约勾敛的老树农屋荷叶,在画幅浓淡不一的水墨主调中,更因荷叶的点缀映衬,而致观画上丛丛浓荫时,既仿佛如闻鸟鸣,又感到凉意扑面,一幅王维“阴阴夏木啭黄鹂”诗意画境,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秋熟》,也是以简洁的浓淡之墨,分别勾敛出近处山岩,远方峻岭,而勾、点的杂树民屋,则错落其间,其中数树枣红橙黄,或山果或秋叶,均乃切题“秋熟”之标志。高远处的留白,或云或雾,又将大山之浩渺深远,展现无余,促人退思凝想。如此画境,恰如刘禹锡的《秋词》“数树深红出浅黄”诗句所写,思想和感情,似乎也和刘禹锡一样,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的乐观向上。

末幅《冬藏》,整幅画面,以淡墨淡青为主,用极其简洁流畅的勾敛,配合恰到好处的大幅留白,天造地设般地将一幅山中冬景,再现于纸上笔下。山峰,巨岩、屋顶,场坝和溪流及其小桥,都或多或少留白以示雪积,而疏落树木,残留枯叶,又近浓远淡作层次映衬,凸现了严冬之酷,从而将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意,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对观赏者作了形象的翻译或解说。至于命题为《冬藏》,我猜想,不知是否由《秋熟》的有获,自然想到有《冬藏》之需之举吧,故以名之。或者,还固有“瑞雪兆丰年”一说,故喜而名之与否?但不管出于何因,都反映了田先生既不忘绘事,也关注社情民意的拳拳之心!

和他作人—样,他的作画,不是装饰打扮以掩藏真我,以期炫目而受人青睐惠顾,而是以简胜繁,力求于朴拙无华之中,令人感悟到意蕴情味,让人受到寓真善美于其中的艺术熏陶。不同只是,他是饱蘸丰沛感情,随心以行草“写”,而不是精心以揣度“画”。正是如此,田先生的不同于人之处,也更鲜明而独特了。

总之,我觉得,无论作人还是作画,田明珍先生都不同于人。







                                       2011年7月16日
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0: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明珍书画选
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0: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明珍书画选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0: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明珍书画选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0: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明珍书画选
14-1 .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5 11:43 , Processed in 0.2884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