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99|回复: 0

醉墨狂篆钟国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30 18: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醉墨狂篆钟国康






     醉墨狂篆钟国康



有一个人,他醉心笔墨,痴爱篆刻。为了能够

潜心砥砺,他给自己判了12年的“有期徒刑”,

足不出户,在家里关闭了4380天,日日写,夜

夜刻,书柜里的2000本古今书刻典籍亦被翻烂。

12年后,荣宝斋出版了他的篆刻集,行内人士

评价他的篆刻:“这是近几十年见到的少有精

品,有刀劈斧凿的神韵。”


著名篆刻评论家薛永年曾经一次拓走了他60余

方印,并且留下一句感叹:“他已超越了许多

大师。” 他,叫钟国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

的深圳人。




自困“壶天”十二载


在采访之前,记者已经道听途说了很多对他的

评价。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这么描述:“钟国康是我十

余年来见到的很奇怪的人。他老是穿黑衣……

行走飘忽,有鬼气。他是一位书家,用笔在宣

纸上写字,用刀在印石上刻字。”


而钟国康另一好友陈文,在新书《最“丑”的

那个人》中,这样描述钟国康:“其丑,在于

五短干瘦的身材,一身棕黑色的皮肤,一张比

较丑陋的脸孔,较大而露的鼻洞,无不与广东

人的祖先,分散在非洲及南亚海岛的小黑人种

血缘相连。”


采访在他的家中进行,大门很奇特,很厚重。

堂内墙上竖排悬挂着小篆作品,窗边的书架上

摆满篆石,一个很大的隔间,是练笔写字之所

在,叫“寄缶庐”。


他说,这些都是他自己设计的,20年前的作品。

每一把椅子,每一张桌子,书斋摆设,篆石位

置,都是自己摆放的。“如果不能把这里布置

的得心,我岂能在这里一待12年,这就是我的

‘壶天’,一个品茶、学书、砺刻的地方。”


就是在这个地方,从1991年开始,直至2003年,

他已经基本上处于隔离社会的状态,每天除了

篆刻、练笔、吟诗,极少下楼,不参加社会活

动,不会朋友。


也是在这个地方,他拜了一位老师,一个长着

四只脚的老师。四只脚?他笑着说是“书柜”。

“老师”的肚子里有2000本古今篆刻经典,对

于这些典籍,他有着近似疯狂的热情,每天不

停翻动这些书,直到书页打了卷,分了叉,变

脏了,变烂了。在前辈大师中,他最心崇吴昌

硕,心慕手追,得其三昧,几能乱真。 12年间,

他的篆刻刀换了三批,毛笔换了六批,宣纸买

了一批又一批。终到行草篆隶,各体兼工,苍

劲老到,气韵两善。


一开始,钟夫人对此也十分不理解,那个年代,

几乎没有人这样生活。她说:“真怕日子会过

不下去。”



涨墨春秋不同人


“对于书法,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记者

切入正题。

“搞这个就要调皮,就是要有戏谑之心。要不

然,文思都被捆住了、绑住了、绊住了,哪还

有什么进步!有的人学了一辈子的字,但没有

一个字是自己的,这就叫做‘困’。人生很短,

哪能学尽前人呢?不如一开始就冲着‘自我’

这路去,反而会发现自己的东西。”


因此,他的笔、他的墨、他的案几、他的纸毡

都是独特的。


他的写字台上,杂乱非常,十余只笔筒错落地

放在一张红木桌上,几十只笔,或粗、或细、

或长、或短,杂乱地放在笔筒中,但有一点却

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笔头都是残缺的,笔

已经沿边被剪掉了一撮,留下不对称的笔头。


别人用笔,唯恐出现杂毛,唯恐不顺溜,就是

有一根笔毛刺棱,也要拔去。他却独独要剪去

一块,偏偏要将笔头弄得杂乱,将笔毛弄得刺

棱棱的。钟夫人在旁边打趣道,如果让做笔的

人看到了,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卖笔给他了。


张刺的笔毛在书写的时候会留下一丝丝的乱痕,

别人的书法力求宣纸白净,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偏弄得墨汁飞溅,留下斑斑点点,只是这些斑

点飞得恰到好处。


其次,他的墨也一样与众不同,名曰醉墨。

“人都说,喝酒会醉,我酒量不小,喝醉不容

易。可是我闻到墨香就会醉,陶醉!”


他的墨成分复杂,超出想象,其中含有胶水、

茶水,似做菜一般,还放入诸般调料,慢慢

调理。更甚者,还要放入酒水,无论红酒、

白酒皆可入墨,尤爱“赖茅台”。每次书写

之时,先放入少许,挥毫之时,未闻墨香,

先嗅酒味。


同时,他的墨在传统看来也过于稀薄,像是

水一样的感觉,没有胶着感,用笔搅动,轮

转自如,拎起毛笔,哗啦啦地往下流。“这

种用墨方法,叫做涨墨,也是前人不敢用的,

也没人用过。”


一般写字,总需要一个毛垫,放在宣纸之下,

一来平整,二来也可以吸掉多余墨汁。他写

字之时却是直落落地放在一张纸板纸上,常

年书写,纸板已变为黑板,只从边棱上可以

看出一点端倪,那原是张黄色纸板。至于砚

台,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东西,他将墨水直

接放在一个瓷碗里。书写之时,将笔浸入碗

底,直接捞起,笔尖因被剪去一簇,吸不住

墨水,低低垂下,就这样湿漉漉地猛然下笔。

他说:“这是泼墨,墨如洪水,字如大石,

洪水卷大石,一时间荒野横流,要的就是那

种气势和神韵。”


因为墨水浓重,书成之时,宣纸之上必然留

墨过多,而下面又无垫毡吸墨。钟国康却有

自己的速干之法:拿起一卷卫生纸,迅速撕

成字体大小的多段,覆盖在字上,然后用力

按压,再迅速揭起,扔在地上。有人曾经评

论,他是中国用卫生纸最多的书法家,当记

者提到这一点时,他爽朗一笑,说应该如此。


说着他拿起一本古人书法集,逐一讲解古人

的字如何,自己的字如何,古人的字如何讲

究,自己的字如何不讲究。语速很快,似在

争论,又似在辩解,似在回味,又似在旁白。

钟夫人说,这就是他的工作状态,自己和古

人对话,在自己的困囿中寻求自我。



刀如笔,笔似刀


与笔墨纸砚一样,他的篆刻也是不同于人。

篆刻刀,也与平常的不同,普通的刀细而

短,他的刀却是两倍长、两倍粗,犹如毛

笔一般。“我这是刀笔,写字之时,笔不

仅仅是笔,也是刀;篆刻之时,刀不仅是

刀,也是笔。就是追求刻出来的字有毛笔

写出来的涨墨感觉、写出来的字却又有篆

刻的刀削斧劈的气势。”


他篆刻用的不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刀,尽

管他也有那样的篆刻刀。“我的篆刻刀是

自己做的,用起来顺手,更重要的是腕力

不足的时候,可以用肩膀顶在刀柄上,借

助肩力,这是一般的刀很难做到的,那些

刀,太短、太细,没法借力。”


篆刻的时候,他速度很快,出刀、运刀、

收刀,一气呵成,只见碎石屑从刀尖迸裂

出去,在桌上留下一道道尘痕。记者问篆

刻时是否需要安静,他说:“不需要,我

可以一心二用,聊天不会影响我的刀笔,

篆刻如是,书法也如是。我可以有两心,

书篆之时,那颗心完全陶醉在宣纸和石头

之上,另一颗心和你聊天,两者不会相互

打搅,甚至我还喜欢一边聊天,一边做事。”


“你理想中的篆刻有何特点?”记者不禁

问道。


“有金属质感,虽然是刻在石头上,石头

是没有铜铁感觉的,但是刻出来就不是,

篆刻要像金文,像是刻在青铜上的感觉,

并且一看就像是很多年的,有沧桑感,这

就是我要的风格。”


他给很多人刻过印章,这其中不乏大商巨

贾,权贵名流,在他的书架上收藏着他多

年的篆刻印章图集,在其中能看到许多熟

悉的名字。


他指着贾平凹的印章图集说,当时那方印

着实让贾平凹惊诧了半天。他刻意将一个

平字的一竖拉长,一直延伸到凹字里面,

凹字的那个豁口完全被堵死,这种设计也

是少有之作。贾平凹对这方印喜欢得不得

了,说:“钟国康可能前世是钟馗,今世

才一身鬼气,又邪而正,正而大;或许是

关公门下吧,玩的是小刀,使的却是大刀

的气势。”


其实,在钟国康出名之前,他的印章已经

是一份重礼。十余年前,钟国康的印章就

作为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土特产”送给

八方贵客,算是一种国礼。时任深圳市委

书记、市长李灏评价说:“他刻得非常大

胆,非常空灵,属于艺高人胆大那种。我

把他的印章送给友人,他们都说好,惊叹

深圳还有这样的人才。”


今天的他,无论才情、个性还是勤奋,都

已成为同行传讲的佳话,被众多青年艺术

家和爱好艺术的青年们所仰慕效仿,成为

他们的榜样,也成为他们的激励。
101201203809a58fcb0034e15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5 11:50 , Processed in 0.4762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