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3|回复: 3

【正成论坛】邵岩生死水墨展既是一个惊叹号也是一问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4 15: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91224153944.jpg

邵岩先生我认识他和他的艺术已三十年之多了,今天我在这里似乎又发现认识了又一个全新的邵岩,他的新作令我震撼。

震撼之余,我很快想到了这些作品的来源。看我们中国书法与文字有一个近万年的源头,文字与书法是怎么产生的呢?传说有三个,第一个是鸟飞到沙地上产生了痕迹叫“鸟迹”,这是纯自然中启发产生了文字;第二个是伏羲在沙地上画了一条线叫“一画开天地”,于是有了这条线组合的八卦,继而延伸出文字,这条线像邵岩画的这条被水墨浸润后的线——那么邵岩画的这两条线是诞生于书法的点画线,也可以联想到伏羲画的那条找到了结构就是我们的汉子;那么第三种说法,传说黄帝之史仓颉造字,那么仓颉、黄帝到现在已经五、六千年了,仓颉可能是文字的创造史中间的里程碑式人物。鸟迹是自然,八卦是人为,中国文字就是在自然的启示下,实现了人的理性创造。中国的文字与书法来自然的启示,完成了人的理性创造,在将近一万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创造了对自然模拟的六万多个理性的符号,建立了中国文字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象走向抽象的非常奇特甚至匪夷所思的形态。

微信图片_20191224153946.jpg

按熊秉明先生的说法:中国的文字与书法就是人从感性世界走向理性世界的最后一境,也是人从抽象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第一境,它既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所以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是哲学,那么书法为什么是哲学的核心呢?就是因为具有伦理性特征的中国哲学,如同《论语》,它既是人生故事,又是哲学理念。这种抽象和具象相交的特征,正是邵岩在书法和当代艺术之间徘徊、穿梭、挣扎的状态。此岸世界是生,彼岸世界是死,死就是人的灵魂的再生,邵岩就在这条生死线上爬过去爬过来。他没有越过汉字书法的边缘,是非常奇妙的现代书法,越过这条线的,他应该是当代艺术家。比如他的“四海风”这种视觉性非常强烈的艺术,不是一般的当代艺术家能够创造出来的,因为它有书法非常复杂的笔墨和结字造型技术与技巧,它几乎是无非模仿和无法重复的。当代艺术是很容易模仿的,特别是装置艺术,但是邵岩这个少字数现代书法艺术是不可模仿的,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具有独特技术性的艺术创造是很多当代艺术家不具备的,同时他又比中国一般的汉字书法更多的甚至是全新的视觉形态,或者是以少字数的造型和语言意境创作了一个非常具象又极其抽象的视觉形态。

微信图片_20191224153948.jpg

就今天这个展览来说,我很难为邵岩艺术做一个艺术物种的界定。但是我总觉得他当下的形态的定义不是要点,他在坚守和突破汉字这个感性的和理性之间冲突的的艺术创造,也就是在文字的边缘上和书法的边缘上剩下的徘徊、挣扎、冲突,在寻找生死之间契合点的可能性更为重要。比如他感受茂汶大地震道路破坏、环境大变所创作的《幽》,在“山”字中央的两个“幺”变得支离破碎,幽境被破坏了,颇有毕加索《革但尼卡》或者手岛右卿《崩坏》的意境。我就从这种观点,具有哲理观念和人的理性,它既是哲学抽象又是文字笔墨具象的,又是现实的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之间冲突的痕迹。所以每次我看他的作品特别是新作都有这种巨大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不仅是视觉形态的,也是思想的冲击力。

邵岩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验性的艺术探索者,他在东方的传统艺术与西方的前卫艺术交流中寻找属于他的艺术,他或者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桥梁。我和剑桥朋友2016年组织了策划了“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他的现代书法作品最受欢迎。现在的诗歌节组委会把我们的作品就放着柜子里,就把他的挂在办公室,很多西方艺术家就看他的作品觉得很有味道。今天这个展览,他的作品留给我们既有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同时又有一个巨大的问号,让我们震撼,也让我们思考。今天,这么多策展人、这么艺术理论家,一起来探讨邵岩艺术的可能性,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谢谢大家!

微信图片_20191224153950.jpg

微信图片_20191224153951.jpg

微信图片_20191224153953.jpg

微信图片_2019122415395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5: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191224153957.jpg

微信图片_20191224153958.jpg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00.jpg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02.jpg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04.jpg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05.jpg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07.jpg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5: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锦都艺术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10.jpg
生死水墨——邵岩当代艺术展



主办机构: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策 展 人:荣剑
学术主持: 王端廷、杨卫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2日——2020年2月20日(周一~周五10:30—17:00)

开幕活动:2019年12月22日(周日)下午
15:00~16:30 艺术对话会
16:30~17:00 开幕式
艺术对话嘉宾:
主持人:荣剑:北京锦都艺术中心董事长、艺术总监
刘正成: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全集》主编
王端廷:著名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杨卫: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张铁林:著名表演艺术家
张以国:南开大学王己千艺术中心主任、教授
张国龙: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
贾廷峰: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
牧野:著名批评家
王轶琼:著名当代艺术家
黄岩:著名当代艺术家

展览地点: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展厅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9号楼蓝色光标公司北门
联系电话:010-56479060




水墨,向死而生


文/荣剑

生死问题实乃人的终极性问题,死意味着生之毁灭或终结,但在海德格尔的死亡之思中,死,意味着一个新生的开始。他在《存在与时间》中,将死亡作为此在(Dasein)的基本生存论结构的枢纽,死亡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不是人之生命的生理终结,而毋宁是此在从存在之日起就开始承担起来的存在方式。此在的存在既可以说是“去存在”,也可以说是“去死”,但是“去死”并不意味着去实现死这种可能性,而是在对死的领悟中,意识到此在的价值,以死亡之光烛照生存之路,这就是向死而生。


哲人的死亡之思指向的是形而上的境界,而死亡的现实体验则被视为只是个体的一种偶然性事件,这对艺术家邵岩来说,显然是理性得过于奢侈了。因为在邵岩的水墨实践中,他的生命体验,或者说他的生死体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的个人生命经历过真实的死亡冲击,另一个就是水墨在他的艺术探索和实验中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古典转向现代或当代,甚至转化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水墨行为艺术——射墨。很显然,向死而生对于邵岩来说,是艺术和生命的融化最后达至一种自由的境界,一个新的生命形态的开始。

最后还是要回到哲思,如萨特所言,死亡问题的关键在于它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人只要是自为存在,总是拥有完整的选择的自由。死亡的外在不是在有限的生命之外,而是在无限的自由之外。死亡是自由的解脱,也是一种新的自由的开始。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12.jpg
▲ 折,60x180cm,水墨、宣纸,2015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14.jpg
▲ 蜇,100x240cm,纸本水墨,2011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16.jpg
▲ 人,100x200cm,纸本水墨,2018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17.png
▲ 真,60x60cm,纸本水墨,2016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19.jpg
▲ 寶,80x100cm,布纸本水墨,2008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21.jpg
▲ 滕,140x360cm,纸本水墨,2011
艺术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191224154023.jpg
邵岩,1962年生,独立艺术家,现居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07: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喜欢这样的水墨::gif34::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5 19:00 , Processed in 0.2549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